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2.36KB ,
资源ID:60287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0287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李清照《夏日绝句》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李清照《夏日绝句》教学设计.docx

1、李清照夏日绝句教学设计李清照夏日绝句教学设计 李清照夏日绝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了解李清照和项羽,体会其性格特点。3通过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赏析,使学生明确做人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喜欢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月满西楼,可要认真听哦!课件播放歌曲。歌曲听完了,谁来说一说你的感受?指生交流。2.这首歌柔美、清幽,你知道它的歌词是谁写的吗?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堪称“婉约词宗”的李清照。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李清照的资料,谁来说一说你对她的了解?指名交流后,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资料: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

2、东省济南市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李清照的词成就最高,多是离愁别绪,婉约缠绵。她也写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宋代才女李清照,一起走近她的这首千古绝唱:夏日绝句(板书课题)二、诵读古诗,悟情入境课件展示: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和停顿。生自由练读,指生展示读。读得流畅,字正腔圆,也读出了节奏和美感。她之所以读得这样美,原来他注意了停顿。课件展示: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指生展读。2.读着读着,在这首诗

3、中有没有一个人物跃入你的眼帘?生交流:项羽知道项羽这个人吗?谁来谈一谈你的了解?指生交流。课件展示:项羽:秦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不愿屈服投降、苟且偷生,在乌江边自刎而死。3.在诗中,李清照用了一个字直接表达对项羽情感,我们看谁的眼睛最亮能找出来,到底是哪一个字呢?生:思李清照为什么“思”项羽?指生交流。谁能用诗句来回答?生: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4.项羽这位乱世英雄,一生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呢?其中霸王别姬被拍成了电影,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课件播放:霸王别姬片段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指生交流。好一个“不肯过江东”!其实他本可以渡过乌江

4、来逃生的,可是他不愿苟且偷生,最终选择乌江自刎,死也死得如此惨烈。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这位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放弃了生的希望,“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行”,这就是“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概,这就是“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所以李清照赞颂他。来,咱们一起来赞颂项羽:齐读古诗。5.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李清照,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败的英雄呢?这和她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直接的关系。下面我们回到民不聊生的南宋!课件展示: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正值国家危亡的时刻,但是李清照的丈夫

5、赵明诚,身为知府,没有奋勇抗敌,却临阵逃跑。李清照为丈夫的行为感到羞耻,同时腐败无能的宋统治者也使李清照愤慨,于是在行至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写下了这首诗。国破家亡,风雨飘摇,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饮酒作乐,歌舞升平,不思恢复中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大声呼喊:齐诵夏日绝句!短短的这么一首五言绝句,里面却藏着三个典故呢?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以后再讲。三、融会贯通感情升华看到北方大好河山沦落敌手,哪位爱国志士不想收复?陆游在生命弥留之际,还心系国家,他这样写:示儿(课件展示示儿,生齐读);林升看到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他异常愤慨地写道:题临安邸(课件展示题临安邸,生

6、齐读);抗金名将岳飞,一天之内收到13道金牌未改精忠报国初衷,他写道:满江红(课件展示满江红,生齐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李清照做人的标准,那就是:有正气、有骨气、有气节。让我们读出她豪迈的情怀吧!李清照夏日绝句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学习李清照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2、在古诗教学中将复杂的历史背景运用多媒体加以介绍,使学生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3、鼓励学生查资料,讨论,自读自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课前准备通过阅读、上查资料,了解有关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及项羽的有关资料,将收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教学流程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

7、兴趣,了解历史背景。1、播放射雕英雄传片段(荡气回肠的音乐,激烈残酷的战争场面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2、师导入: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的片段,虽然是武侠片,可是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金兵大肆入侵中原,北方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饱受战争之苦,这其中就有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已经了解了一些南宋的历史和李清照的生平,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3、学生将收集的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并向大家介绍。如学生介绍不完整,可补充: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著名女词人。她出身于一个具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

8、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位散文家兼学者,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混后婚后居汴京,生活幸福。建炎元年,李清照因靖康之耻南下,建炎三年,赵明诚病逝于金陵,李清照只身逃难,几年后转寓临安,孤苦伶仃地度过寂寞的晚年。靖康耻: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由于本课涉及的历史背景较复杂,事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并利用多媒体加以介绍,对学生理解全诗大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二、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内容,指导朗

9、读。1、师导语: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2、用多媒体出示全诗。(在激昂的琵琶声中,毛笔楷书的诗句一一出现,师富有感情地大声朗读。)3、提问:同学们听出老师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这首诗吗?(悲愤、激昂)谁来试着读一读?4、请三、五名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5、全班同学有感情地大声朗读。(用多媒体课件,入情入境,一下子将学生带入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因此,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三、分小组讨论,理解诗句含义

10、。1、理解第一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学生讨论后发言:活着要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2、理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学生讨论后发言: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3、思考讨论:(1)“项羽”是什么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说说项羽的故事。)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亥下,退至乌江渡口。当时,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

11、从容自刎,时年31岁。(2)读了这段文字,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吗?师小结:是啊!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要做鬼中英雄,而决不屈膝投降。而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多媒体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3)看完这段介绍,你又有何感想?师小结:虽然岳飞被害的事情发生在李清照写这首诗之后,但如果李清照知道了这件事也一定会痛骂当时的统治者。有一首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而另一首诗“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反映的就是状况,面对这样的遗民,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四、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对学生进

12、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师过渡:李清照大声地呼喊“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生接着说“南宋的统治者啊!你们为什么”(诗句内容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就能理解诗意,后面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五、总结全诗,朗读升华1、师总结:是啊!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实在令人佩服。2、讨论: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3、师小结: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让我们抱着“生当作

13、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4、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地升华。(在激昂的琵琶曲中,同学们对着大屏幕上的诗句大声朗读,让这首诗的字字句句和李清照的精神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六、作业1、写一写这首诗的读后感。2、读一读李清照其他的诗词。(在古诗教学中注重“情境交融”,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诗意,更能帮助他们体会作者的感情和诗中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李清照夏日绝句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古诗中重点字的意思和在诗中的含义。、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熟读,体会古诗的意境。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

14、,结合具体语境展开想象,从而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宁死不屈的品质,感悟其强烈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教学重点和难点:体悟诗人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诗人的相关资料及写作背景。、收集爱国的诗歌。教学过程:一、咀嚼诗句温情、(投影出示)静夜思学生齐读、提问: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引述:这淡淡的乡愁让我们为之动容,那你能不能再带我们欣赏一首诗,借此来抒发思乡之情呢?生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过渡:“诗中寓情,情中育诗”,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文人李白和王唯那种淡

15、淡的思乡之愁,触摸到了那细腻的情感。那再让我们来感受一种浓烈的情感。、板书:夏日绝句(设计意图:“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以情感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库,让他们在感受诗人情思的同时,激起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明白古诗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二、初读寻疑酿情、(出示夏日绝句)学生齐读、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归纳并出示:、为什么诗命名为夏日绝句?、我很想了解一下李清照。、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诗人为什么会怀念项羽?这和她所要表达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诗人和写作背景。(设计意图:积累在学语文的过程中是比较重要的,新课标中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

16、文学习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三、细读品味悟情、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品读3、4句a.提问:从哪两句诗看出诗人怀念项羽?生答并出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学生齐读b.引导:那从哪一个字可以看出诗人对项羽深深的怀念?重点理解“思”字后,指名读。c.点拨:诗人为什么如此怀念他?谁能向我们介绍一下项羽这个人物?学生回答引述: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这种宁死也不屈的精神怎么不叫诗人深深地怀念呢?孩子们,让我们把诗人这种深深的怀念之情读出来吧!(齐读)情感再浓烈一点(齐读)。d.冥想:(播放

17、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教师进行引述)点拨:此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导朗读:孩子们,请用你的声音表现出对项羽这个英雄人物的怀念之情,请你声情并茂地传递对他的崇敬。引读: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引导过渡:站在英雄曾经慷慨就义的地方,看着眼前滚滚流淌着的江水,我们的李清照不禁高喊a.生齐读出示:生当作人杰,死亦当鬼雄。b.提问:“人杰”、“鬼雄”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这两句诗的理解。c.指导朗读:一个内敛、含蓄的女诗人却有如此宽广的胸襟,人们怎么不为之动容呢?所有的女生让我们站起来,把这种气魄读出来。(女生读)你们的决心老师感受到了。来,男生们,拿出你

18、们的男儿气概。(男生读)面对浩瀚的江水我们一起来吧!(师生齐读)d.引述:我们的女诗人李清照,一个手无寸铁的柔弱女子都愿意为国捐躯。而当时南宋统治者却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这份愁,这份情,我们怎样表现出来?指名读,并请学生相互评价。引导“亦”应重读。e.点拨:孩子们,我们的女诗人此时此刻想表达出一种什么情感?(生答)这份宁死不屈的爱国热情真是荡气回肠呀!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份浓烈的情!(齐读全诗)(设计意图:以诵读体味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注重在诵读中涵泳、意会、体味。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丰富的形象,让丰富的形象又生发出更为多彩的画面,这样静态的阅读中注入

19、了动态的生成,使隐含的意境逐渐显现。让学生凭借意象的力量,超越时空,感受诗歌永恒的本色。)四、拓展延伸释情、讲述:在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文人过客如李清照一样抒发着自己的爱国热情,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那份挚热的情感吧!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古代爱国诗篇,并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提问:那这一首首爱国诗篇,这一颗颗赤诚的心与你有什么关系呢?(生答)、总结:是呀!爱国热情是不会受空间限制,也不会随时间而减少的。我们欣赏古人,我们佩服古人,我们会把他们传承下来的爱国热情继续加温,让崛起的中国更加强大。(设计意图:教师除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独特感受,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再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民族文化的因子逐步融入学生的骨血,为他们的生命着上民族的底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