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55.42KB ,
资源ID:60373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0373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温度报警器课程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度报警器课程设计.docx

1、温度报警器课程设计一 温度报警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通过PT100热敏电阻对温度进行采集,随着温度的变化,PT100的阻值也会随着变化,则通过自制的桥式测温电路的分压也会发生变化,由于变化的分压不是很大,所以采取UA741CN放大器将变化的电压进行放大,放大到AD0801模数转换器能够处理的范围之内。经模数转换后的温度信号传入到AT89S52单片机,再由单片机控制继电器、蜂鸣器和数码管来实现温度控制、报警、显示的功能。当温度在18度至70度之间时,系统正确显示温度,当温度超出这个范围时系统在显示温度的同时发出警报声。系统原理图见图1-1所示:图1-1 温度报警器系统二 系统硬件2.1 单片机由于温

2、度报警器的核心就是单片机,单片机的选择将直接关系到控制系统的工作是否有效和协调。本设计采用MCS-51系列的AT89S52单片机,因为AT89S52单片机应用广泛,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高。8051包含了8位CPU,片内振荡器,8K字节ROM,256字节RAM,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等。AT89S52的管脚分配如图2-1图2-1 AT89S52的管脚分配图2.2 温度采集电路 2.2.1 PT100温度传感器PT100温度传感器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传感器,主要技术参数如下:测量范围:-200+850;允许偏差值:A级(0.15+0.002|t|),B级(0.30+0.005|t|);

3、最小置入深度:热电阻的最小置入深度200mm;允通电流5mA。因为PT100是将温度转换为电阻,而单片机处理的为数字电压信号,则要将电阻转换为电压,同时对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后输入A/D转换ADC0801的VI+端口。2.2.2 桥式测温电路 桥式测温的典型应用电路如图2-2所示图2-2 桥式测温电路测温原理:采用 R1、R2、VR2、Pt100 构成测量电桥(其中 R1R2,VR2 为 100精密电阻),当 Pt100 的电阻值和 VR2 的电阻值不相等时,电桥输出一个 mV 级的压差信号,这个压差信号经过运放 UA741 放大后输出期望大小的电压信号,该信号可直接连 AD 转换芯片。差动放大电

4、路中 R3R4、R5R6、放大倍数R5/R3,运放采用单一 5V 供电。 2.3 A/D转换电路2.3.1 ADC0801介绍ADC0801是8位全MOS中速A/D 转换器、它是逐次逼近式A/D 转换器,片内有三态数据输出锁存器,可以和单片机直接口接。其主要引脚功能如下:(1)RD,WR:读选通信号和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2)CLK:时钟脉冲输入端,上升有效。(3)DB0DB7是输入信号。(4)CLKR:内部时钟发生器外接电阻端,与CLKIN端配合可由芯片自身产生时钟脉冲,其频率为1/1.1RC。(5)CS:片选信号输入端,低电平有效,一旦CS有效,表明A/D转换器被选中,可启动。(6)W

5、R:写信号输入,接受微机系统或其它数字系统控制芯片的启动输入端,低电平有效,CS、WR同时为低电平时,启动转换。 (7)INTR:转换结束输出信号,低电平有效,输出低电平表示本次转换已完成。该信号常作为向微机系统发出的中断请求信号。 (8)CLK:为外部时钟输入端,时钟频率高,A/D转换速度快。允许范围为10-1280KHZ,典型值为640KHZ,此时,A/D转换时间为10us。通常由MCS51单片机ALE端直接或分频后与其相连。当MCS单片机与读写外,RAM操作时,ALE信号固定为CPU时钟频率的1/6,若单片外接的晶振为6MHZ,则1/6为1MHZ。2.3.2 A/D转换电路工作原理ADC

6、0801的A/D转换结果输出端DB0DB7与8051的P0.0-P0.7相连。RD与AT89S52 RD相连,WR也是跟AT89S52 WR相连。CS、VIN+接地。(低电平有效)ADC0801的两模拟信号输入端,用以接受单极性、双极性和差摸输入信号,与WR同时为低电平A/D转换器被启动切在WR上升沿后100 模数完成转换,转换结果存入数据锁存器,同时,INTR自动变为低电平,表示本次转换已结束。如CS、RD同时来低电平,则数据锁存器三态门打开,数字信号送出,而在RD高电平到来后三态门处于高阻状态 。A/D转换电路如图2-3所示。图2-3 A/D转换电路图2.4 温度显示电路2.4.1 LED

7、数码管显示原理 共阴数码管管脚分配如图2-4所示:图2-4 数码管显示原理三、系统软件设计3.1 软件设计思路软件设计的任务包括启动A/D转换、读A/D转换结果、温度显示等,其中启动A/D转换、读A/D转换结果、温度显示、温度控制等工作都在主程序中完成。3.2 程序流程程序流程图如图3-1所示:图3-1 程序流程图电路原理图3.3.源程序清单:#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wr=P36; sbit rd=P37;sbit JRC=P31;sbit FM=P30;uchar d

8、ata led4;unsigned char code tab = 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1ms延时函数*/delay(int t) int i,j; for(i=0;it;i+) for(j=0;j50;j+) ;void start() wr=1; wr=0; wr=1; /*LED数码管(显示)功能子函数*/void display(uint tvdata) uint k,temp; P2=0x00; k=tvdata%10; temp=tabk; P2=temp; delay(1); P1=0x00; k

9、=tvdata/10; temp=tabk; P1=temp; delay(1);/*主函数开始*/void main() uchar k,wendu; uint advalue; while(1) start(); k=k; k=k; rd=0; advalue=P0; rd=1; k=k; k=k; advalue=advalue*(1.94); switch(advalue) case 448: d=18;break; case 449: d=19;break; case 450: d=20;break; case 451: d=21;break; case 452: d=22;brea

10、k; case 453: d=23;break; case 454: d=24;break; case 455: d=25;break; case 456: d=26;break; case 457: d=27;break; case 458: d=28;break; case 459: d=29;break; case 460: d=30;break; case 461: d=31;break; case 462: d=32;break; case 463: d=33;break; case 464: d=34;break; case 465: d=35;break; case 466: d

11、=36;break; case 467: d=37;break; case 468: d=38;break; case 469: d=39;break; case 470: d=40;break; case 471: d=41;break; case 472: d=42;break; case 473: d=43;break; case 474: d=44;break; case 475: d=45;break; case 476: d=46;break; case 477: d=47;break; case 478: d=48;break; case 479: d=49;break; cas

12、e 480: d=50;break; case 481: d=51;break; case 482: d=52;break; case 483: d=53;break; case 484: d=54;break; case 485: d=55;break; case 486: d=56;break; case 487: d=57;break; case 488: d=58;break; case 489: d=59;break; case 490: d=60;break; case 491: d=61;break; case 492: d=62;break; case 493: d=63;br

13、eak; case 494: d=64;break; case 495: d=65;break; case 496: d=66;break; case 497: d=67;break; case 498: d=68;break; case 499: d=69;break; case 500: d=70;break; wendu=d; display(advalue); if(wendu70) FM=0; delay(1); 四 结论热敏电阻采集到温度后经A/D转换成信号送入单片机,经过数码管显示出温度,同时判断是否超出了18度至70度的范围,超出了则断开开关并启动蜂鸣器发出警报声,若没有超出就

14、自然显示温度。该温度报警器在proteus中仿真理论上基本可以实现,但是在仿真过程中还是发现了LED数码管显示并没有按照程序设定的一个温度值一个温度值的变化,而是两个温度值两个温度值的变换。五 心得体会:我个人觉得可能是proteus数字仿真软件在仿真过程中存在延迟或者是误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LED动态显示程序的延迟程序存在一些问题。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也体验了从电路图的绘制到元器件的焊接组装调试的全过程。为做设计我查阅了大量资料:PT100铂金属温度传感器实用说明书、AT89S52单片机数据手册、LED数码管资料、继电器工作原理、proteus单片机仿真入门、keil uvision3学习资料、

15、AD0801的数据手册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也解决了很多问题,对提升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也是我参加工作前的一次大练兵,让我在以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时候更得心应手。六 参考文献1 何立民. 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 吴金戎. 8051单片机实践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 胡斌.图表细说电子元器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4 王福瑞.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5 姜志海.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6 黄正祥,邓怀雄,郭延文,周书. 基于MCS-51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05,6:20-217李伙友.基于MCS-51的温度控制器的设计J.龙岩学院学报,2006,24(6):16-188关平,刘红,林强.可实现的基于MCS-51单片机的恒温控制系统的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8,27(10):108-1109北京亿学通电子.PT100铂金属温度传感器使用说明书10马忠梅,籍顺心,张凯,马岩.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