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5.34KB ,
资源ID:605457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0545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分析.docx

1、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分析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居民消费水平却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将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关键词:财政支出 居民消费 挤入效应 挤出效应Abstrac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level, however, alw

2、ays remain at a low level,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therefore, our countrys government has been to raise the level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as an important goal of the fiscal policy.Key words:Fiscal spending; Residents c

3、onsumption; Into effect; Crowding out引言: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实际上,投资是消费的一种引致需求,如果没有消费支撑,那么投资将成为无效投资。净出口更是一种不足以维持经济长期增长的需求,它很容易受到国际贸易伙伴经济景气状况的影响和国际贸易摩擦争端的困扰。因此,消费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需求。恰恰相反,我国是一种“投资驱动,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居民消费严重不足。为了应对 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2008 年政府推出总额高达 4 万亿元公共投资计划,用以拉动国内居民消费。于是,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从财政支出的规模、结构以及

4、不确定性三个层面上,考察和分析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就成为本文写作的初衷。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就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结论:第一,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这说明现阶段财政支出的扩张并不会挤出居民消费,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挤入了居民消费,肯定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带动内需的有效性。第二,政府规模扩张不会降低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而税收规模和债务规模的增加,将减弱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这意味着政府为稳定财政扩张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会被为之增加的税收或债务所抵消,从而降低扩大内需的有效性。第三,财政社会性支出对

5、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持续性挤入效应,并且它对城乡居民消费、地区居民消费以及不同收入阶层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说明我国公共福利资源配置不均,社会性支出差异已引起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居民消费差距拉大。第四,财政支出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传导路径为:经济转型带来的公共福利制度不确定性居民对政府在公共福利领域财政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居民对未来收支预期的不确定性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加和预期流动性约束增加居民当期消费减少,得到我国经验数据实证检验的支持。当然,我们不仅要对拉动内需的积极财政支出政策作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总结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财政支出政

6、策的经验教训,发现当前财政支出政策的不足,为将来财政支出政策进一步的完善献计献策。因此,针对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六点对策和建议:(1)合理控制政府消费支出规模,稳定当前经济形势;(2)进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凸显民生理念和巩固民生成果;(3)积极调整财政支出方向,缩小城乡和地区居民消费差距;(4)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打消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5)加强改善公共治理机制,提高财政支出效率。第1章文献综述1.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外国经济学家对于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影响关系问题的相关研究,是伴 随着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而逐步深入的,其主要争议的重点在于政府支出的增加, 是否具有所谓的支出“乘数效用”,即

7、是否能够带来就业增加、国民收入上升等良性 的结果,从而导致消费的提高。早期对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关系进行研究的是贝利(Bailey,1971),他在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一书中,通过构造有效消费函数,最先将政府消费会部分替代居民消费这一想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之间确实存在替代关系。Amano和Wirjanto(1998)的研究,整个研究思路比较独特,在永久收入假说的理论框架下,非常巧妙的构建了一个嵌套了固定替代弹性效用函数的常相对风险效用函数,使得整个效用函数中只涉及居民实际消费支出和政府实际支出,并推导出这两种支出的跨期替代弹性和期内替代弹性的大小关系,从而可以相应地反映出居

8、民消费与财政支出之间是埃奇沃思帕累托替代或互补,甚至不相关关系。基于 Prescott(1986)开拓的 RBC 模型基础上,利用先验知识或经济稳态时表现,甚至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对模型参数校准,然后观察参数变动后居民消费对财政支出的敏感度,进而得出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目前,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主要是基于新古典经济框架或新凯恩斯经济框架。有将居民区分为“李嘉图式居民”和“非李嘉图式居民”, 然后利用含有居民异质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如 Coenen 和 Straub(2005)、Valles 和 Salido(2007)以及 Horvath(2009)等;也

9、有将与居民消费成互补关系的变量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然后分析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如 Linnemann 和 Schabert(2004)、Linnemann(2006)以及 Bouakez 和 Rebei(2007)等。1.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近几年来,由于政府宏观调控、金融危机等背景,对于财政支出与消费的影响问题在国内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国内学者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其中针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由于利率受到政府调控,使得政府财政支出具有“挤出”效应与否更加充满争议,成为研究的重点并一直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包括:黄赜琳( 2005)在研究我国经济

10、周期以及财政政策效应的过程中,通过利用 RBC 模型引入财政支出变量,构建计量模型检验了我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其结论证明,在我国总体来说财政支出具有“挤出”效应,尤其在居民消费的方面,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有一定的替代性。此外,谢建国与陈漓高( 2002)也分析了中国政府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消费的可行性,通过跨期替代模型检验结果得到这样的方式在长期内可能会完全“挤出”居民消费,而在短期内能起到一定的促进居民消费的效果。第2章 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的一般回归分析为了研究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人均财政支出( G)作为我国财政支出的代表变量、人均居民最终消费(C)作为衡量消费的

11、代表变量以及以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作为我国宏观经济情况的代表变量,样本期为 19852007年,各变量均为年度数据。为了消除物价因素,各变量的名义值均经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定基比指数调整为实际值。由于我国目前的统计资料并为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年定基比值,因此本文选择通过统计资料中所公布的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值构造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定基比值,基期设定为 1984 年。考虑到为了符合模型设定并消除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现象,本文将全部数据进行了对数处理。最终用于实证检验的计量模型为:其中为白噪声随机误差项( i.i.d)。年度人均财政支(元)人均居民消费(元)人均GDP(元)1

12、985191.127437.613858.51986207.635487.334963.51987210.822555.5551112.31988228.871701.2861366.21989254.033766.7871519.21990269.703797.0731644.51991292.398890.6661893.61992319.3771063.3812311.41993391.6941323.2112998.81994483.3261736.3224044.11995563.3832224.5935046.11996648.5522627.0555846.41997746.89

13、02819.3566420.31998865.5002959.3446796.419991048.4213127.0827159.920001253.4423384.4517858.520011481.0833596.2628622.620021716.8263805.4039398.320031907.4944076.97410542.420042191.5054910.76512336.720052594.9365422.77614053.820063075.1896095.22216165.620073767.6446997.55118934.1通过 Eviews 软件将数据对回归方程进

14、行拟合,得到回归方程估计结果为:ln C=-9.102 +0.038*ln G+0.782*ln GDPt = (-34.458) (1.813) (30.146)=0.902792 DW=1.015498 根据估计结果可以看出,估计出的系数均显著,变量 lnG 前的系数 0.038 说明财政 支出对于居民消费有着正向的作用,财政支出每增加 1%,居民消费将增加 0.038%。对于以上的估计结果,还必须进行协整检验以确定时间序列 LnC 与 LnG 是否存 在一种长期均衡关系, 以确认估计方程是否有效。 因此本文采用恩格尔格兰杰( Engle Granger)法进行相关检验。变量检验类型(C,

15、T,P)ADF 统计量临界值结论(C, T ,4)-4.3177961%: -4.5715595%: -3.69081410%: -3.286909平稳根据上表结果显示,回归方程的残差项在 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因此为平稳序列,故说明 lnC 与 lnG 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 回归方程估计是有效的。根据以上实证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的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动态关系,且财政支出对于居民消费有着正向的拉动作用,弹性系数为 0.038,即财政支出每增长 1%,居民消费会增长约 0.038%。第3章 政府财政收支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挤入效应3.1财政支出

16、对居民消费有挤出效应(1)政府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出售政府债券来为其支出筹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货币供给不变,政府出售债券相当于收回流通中的部分资金,则市场上资金减少,从而利率升高。利率上升减少了私人投资,引起了挤出效应,而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性,投资的利率弹性大则挤出效应大。(2)政府通过增加税收来为其支出筹资。在这种情况下,增税减少了私人收入,使私人消费与投资减少,引起了挤出效应。而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大,则税收引起的私人消费减少多。(3)在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了价格水平的上升,这种价格水平的上升也会减少私人消费与投资,引起挤出效应。(

17、4)政府支出增加对私人预期产生不利的影响,即私人对未来投资的收益率报悲观态度,从而减少投资。(5)在开放经济中当实行固定汇率制时,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起价格上升削弱了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出口减少,私人投资减少。3.2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挤入效应(1)当政府投资投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如道路、能源、城市运行基础设施等。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为私人投资创造了更好的经济环境,“挤入效应”是主要的,可以吸引更多的私人投资。(2)政府在资本市场上引起的挤入。当货币、债券和实际资本或股权可以充分替代,并且私有部门的投资决定是由股权收益率来决定时,如果政府债券与货币不是与股权具有高度的可替换性,由于债

18、券的增加,在投资组合中相对于货币,股权的份额就会变大。因此,债券增加将哄降股权的收益率,从而使私有部门进行投资。由于在当前的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得还不是很充分,因此这种挤入效应估计也不是很显著。但挤入效应具有不断增大的趋势。目前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居民已经开始注意到如何将手中的有价资产进行组合。事实上,很多居民已将存款转为买股票。第 4章 财政支出规模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对于我国所统计的财政支出各个项目,可以进一步进行划分和归类,例如按照社 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静态的划分为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和积累性支出三大类, 或者动态的划分为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两类。本文为了研究财政政策对于消费 的

19、影响,考虑到各个财政支出项目对于消费的影响作用方式不同,将财政支出按照 经济性质划分为两大类:积累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4.1积累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积累性支出主要指财政支出中用于基础建设和政府购买的部分, 具体包括基本的建设支出项目,增拨企业流动资金项目,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项目,地质勘探费项目,工、交、流动部门事业费项目等项目的加总。这个部分的财政支出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通过优化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收入等渠道来实现。根据一般认识,消费环境对于边际消费倾向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决定潜在购买力能否转化为实际购买力的决定性因素。总的来说就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商品流动以及服务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提

20、供较方便的消费机会和渠道,使得居民的潜在购买力能够有渠道得以释放,从而充分转化为实际购买力。而我国目前仍存在较严重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的问题,尤其在中西部地区,还存在道路、供电、电话网络线路缺乏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市场需求不平衡的问题出现,无法将潜在购买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 导致了消费倾向偏低,类似的情况在城市周边也非常普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导致的。因此通过对通过政府积累性的财政支出,加强消费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将对提高消费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4.2 转移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转移性支出是指的政府在公民之间再分配购买力的支出, 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项目,政策性补贴支出项目等项目

21、。这部分财政支出对于消费的影响主要基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和预防性储蓄等理论来实现的。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消费率会随着收入的增大而相对减小。因此通过财政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杠杆,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将对国家整体的消费率有着明显而重要的提升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研究报告显示,2006 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政策的调整中,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原来的每个月收入 800 元提高到月收入 1600 元为界限的一项政策,使得当年居民消费增长速度就提高了 0.5%左右。此外,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人们在对未来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预期时,往往会增大储蓄,从而导致了消费减少的后果。而通过财政支出,加强社会保障,提高社会福

22、利,将有助于提高人民对于未来生活的预期,从而提高现阶段的消费倾向。总的来说,以上两种类型的财政政策从理论上都会对消费起到正向的促进影响,然而由于我国仍处于发展中阶段,财政支出十分有限,因此根据科学发展观精神,对于促进居民消费应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找出最有效率的政策来重点实施。第 5 章 财政支出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财政支出不确定性是居民对公共福利领域财政支出预期不确定性的简称。当公共福利领域发生体制变化时,居民主体根据对体制变迁趋势的观察和判断来形成财政支出预期,从而调整自身的消费行为,但居民主体对政府公共福利支出的预测往往并不能做到与实际相一致,于是就产生了预期的不确定。简单地说,财政

23、支出不确定性主要是指社会居民对财政支出预期与实际财政支出的偏差的不确定性。5.1财政支出不确定性与居民未来收支不确定性的关系我国秉着“摸着石头过河”的精神进行经济体制转型和改革,必然会受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作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和实施政策的重要载体财政支出,必然也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所谓的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和住房改革,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反映在财政支出上就是相应科目的财政支出增减不确定,居民未来可能承担这方面支出多少也不确定,这些必然直接引起居民对未来公共福利领域财政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大,也间接引起居民对个人未来收入和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大,最终影响居民的当期消费水平。5.2财

24、政支出不确定性与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关系所谓预防性储蓄动机是指当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时,居民有可能面临消费支出的意外增加或收入的突然减少,为了预防这些不测事件导致的不便,居民就会采取从原来消费资金中扣除一部分,进行储蓄的行为动机。Deaton(1991)等学者提出“预防性储蓄”(Precautionary Saving)假说,该理论将不确定性或风险引入消费理论,表达了不确定性与财富积累之间的关系。当存在对未来收入的高度不确定性时,居民可能无法准确预期未来的资产流,也就无法根据生命周期效用平滑当期消费,而只能更多地根据当期收入来安排当期消费支出,从而表现出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Zeldes(198

25、9b)发现,金融资产少、劳动收入不稳定的消费人群具有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当预期未来收入的风险增大时,他们会选择将收入更多地储蓄起来,目的是为了应对不确定性事件(如金融危机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总而言之,财政社会性支出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民生领域不可或缺的支出,只有拥有足够的资产或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有效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经济转型不仅加剧了财政社会性支出的不确定性,也放大了由于社会性支出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居民预期支出的不确定性程度。5.3财政支出不确定性与预期流动性约束的关系关于流动性概念,最早出现在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后来学者在做经济研究时,往往根据研究

26、背景和目的作出不同的描述。夏斌和陈道富(2007)在中国流动性报告一文中,从流动性的可测量、可统计的角度,对流动性进行了三个层次的界定:第一,流动性是银行体系内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第二,流动性是与实体经济增长流动性约束会通过即期流动性约束和预期流动性约束两种方式影响消费:第一,即期流动性约束,如果居民现期面临严重的流动性约束,第一反应就是减少本期消费,换句话说,即使居民下一期收入会增加,由于本期流动性约束存在,居民也无法通过借贷来平滑本期消费,这时居民唯一做法就是压缩本期消费,现期流动性约束对居民消费需求直接产生影响,这也是通常意义上的流动性约束含义;第二,预期流动性约束,即居民对未来可能产生流

27、动性约束的预期对本期消费的影响随着劳动就业、社会养老、医疗教育等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居民对这些公共福利领域的财政支出预期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加之我国金融消费信贷起步较晚,据统计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到 1997 年底,全国消费信贷规模仅有 172亿元,这些都使得居民产生强烈的预期流动性约束,最终减少居民本期消费支出。综上所述,经济转型中的我国,宏观制度的不确定性突出表现在财政支出的不确定性,再加上金融信贷不健全和银行惜贷现象的推波助澜,财政支出不确定性就可以通过预期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动机两条渠道,放大居民自身对不确定性的反应程度,最终居民减少本期消费。 第6章 政策建议改革开放 30

28、年,是我国经济转型、制度变迁和政府职能转型的过程,居民作为微观主体,不仅见证了我国经济体制转变的历史进程,也以自己的微观选择行为影响着经济增长。因此,对我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不能脱离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特殊背景,简单套用西方的消费理论。6.1合理控制政府消费支出规模,稳定当前经济形势财政政策是政府实现资源配置、宏观调控和收入再分配职能的主要政策工具,而财政支出规模的调整又是运用财政政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任何情况下,财政政策的运用都应服务于当时的经济社会形势,但是从长远来说,还应当着眼于经济社会中的深层次问题及其解决之道。2008 年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我国再次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

29、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10 年面对全国大范围雪灾天气,通货膨胀预期加大,我国继续延续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因此,短期内为避免过度需求造成今后供给过剩,引发经济大起大落,政府应该维持适度消费支出规模,将消费支出更多投向最终需求,而不是中间需求。弱化新增消费支出的投资性支出,重点强化社会消费性支出,为财政政策的转型和“稳中求进”经济增长模式的培育创造有利条件。6.2进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凸显民生理念和巩固民生成果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转型的步伐,我国政府基本职能已不再是以“大包大揽”为主,而是要强调政府在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的职责。因此,根据政府职能转型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要求,政府

30、制定拉动内需的财政政策制定不应该简单地局限于对财政支出规模或总量上的控制,而应着眼于对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主要涉及三方面:第一,提高社会性支出比重。第二,调整经济性支出方向。第三,控制维持性支出规模。6.3积极调整财政支出方向,缩小城乡和地区居民消费差距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也表现出显著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特征,因此财政支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不同省(市)客观存在差异和城乡居民不同消费取向,不能完全一个模式照搬而强化居民消费的“马太效应”。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第一,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第二,统筹区域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6

31、.4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减少社会不确定性因素消费需求取决于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前者需要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带动居民收入增加;后者需要政府完善社会保障,消除社会不确定性因素,尤其是居民对公共福利领域财政支出预期不确定性。由此可见,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与标准的提高,可以塑造良好的消费氛围,间接地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弱化居民对未来收支预期的不确定性。政府要不断的完善与提高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的标准,打消居民消费后顾之忧。6.5加强改善公共治理机制,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在任何情况下都将是一次利益格局的调整,是公共利益的重新分配,也是相关成本分担方式的重新安排。但是,如果没有可靠的制度保障,那么

32、,不可能使财政支出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而完善的公共治理机制包含公共支出的决策、融资、生产、监督与问责的全过程。政府要加强对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农业、环保等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加大民生支出的审计力度,让公众真正享有公共资源配置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切实将民生项目及时落实到位,确保民生支出真正惠及百姓。一方面,政府需要改革现有的绩效考评机制,弱化经济增长的单一激励,增加民生服务指标;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加大力度推动基层民主建设,强化地方人大对政府官员的监督与问责。参考文献1胡书东.中国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2,(6):26-32.2李晓西.转轨经济中的消费行为及理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