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1.86KB ,
资源ID:60604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0604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优质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优质课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可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在思想文方面的特征是秦代“焚书坑儒”后大受限制的儒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结合相关知识思考:汉武帝时代儒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五、教方法1案导:见后面的案。2新授课教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问题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生的习准备:填写预习案2教师的教准备:课前预习案,课内探究案,课后延伸拓展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生的疑惑,使教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案展示。(三)

2、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一从“无为”到“有为”讲两个问题:1、汉初“无为”的时代背景、目的、措施及评价。2、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和目的。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讲述儒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1、原因讲授时,让生结合课本知识和“习思考”,回答这两个问题:(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2)儒大师董仲舒对儒进行改造,为儒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体制和文政策的转变。2、客观评价一方面遏制了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儒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的发展。三、儒成为正统1、汉武帝创建太

3、,建立郡国校2、太兴立的标志和影响(1)太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教育的官方和制度。(2)太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的风气,对文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为普通地主阶层子弟入仕提供了机会。(3)太生接受儒教育,其中的民本思想对他们的观念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东汉形成了太清议的政治现象。当时太的议政运动,使黑暗的政治势力被迫有所收敛。建议教师在讲授时,充分利用课本已有资如“史争鸣”、“习思考”等,让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习,使自己的认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四、小结:通过对汉代起占主导地位的儒与早期儒加以比较,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各派观点的过

4、程,以此把握中国传统思想文的发展趋向。(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五)发导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习了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又是怎样发展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习“宋明”九、板书设计一从“无为”到“有为”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十、教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案,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生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汉代儒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特点内容作用措施【预习内

5、容】一、背景(1)汉初,统治者吸取“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 的政策。(2)汉武帝时社会潜伏着危机( 、 、 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二、提出(1)特点:把 、 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2)内容提出“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 ”并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 ”。(3)作用: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对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3、措施(1)表现起用 参与国家大政。 成为国家规定的教书。兴办 ,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的地位。全国各郡县设立校,初步建立了 。(2)影响:儒家思想

6、成为历代统治者推祟的 思想,逐渐成为 。三、提出疑惑同们,通过你的自主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案【习目标】1.汉代儒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特点内容作用措施2.汉代儒的内容【习过程】(一)自主习汉代儒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特点(二)合作探究1汉代儒的内容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宣扬“君权神授”并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2汉代儒的作用:(1)表现起用儒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书。兴办太,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的地位。全国各郡县设立校,初步建立了

7、地方教育系统。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祟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 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的主流。【精讲点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概论材料二 (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名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也,医乐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

8、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请回答:(1)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2)根据材料,为了顺应上述趋势,自战国到西汉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3)结合所知识,谈谈你如何评价秦汉时期的这种努力?【当堂检测】1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

9、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说或主张的影响A“天人感应”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说2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史)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说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接服务于 A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B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百家争鸣 D分裂割据4儒家思想长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 B儒家思想适

10、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家思想被广泛传播 D儒成为士人走上仕途的必经之路5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政策变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与需要道论的缺陷和新儒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6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的主流思想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思想的影响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B D7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

11、,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建议以礼人法,以礼入俗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8“董仲舒开启了儒神、儒宗教、孔子教主的进程”,最能体现这句话的思想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春秋大一统” D三纲五常课后练习与提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日:“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胆小怕事),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孔子当时是怎样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的?材料二 (李斯上奏) “

12、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以今非古者族”司马迁史记材料三 (董仲舒建议)“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中舒对策(2)材料2和材料3对待孔子说(儒)的态度各是什么?当代史家冯天瑜称董仲舒为当时的“群儒之首”,董仲舒对儒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材料4:言论一:“天人欲,不容并立”,“天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灭”,应“遏人欲而存天”。言论二:“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

13、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而能,所谓:良知也。” (3)指出言论一、二各是谁的观点?并概括各自的核心思想。(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参考答案一、与民休息 诸侯国势力日益膨胀 土地兼并剧烈 匈奴为患 积极有为 二、道家 法家 君权神授 三纲五常 三、儒家 儒家经典 太 地方教育系统 正统 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的主流。【解析】本题考查生的分析解能力。第(1)题,在解三则材料的基础上归纳。第(2)题,结合所知识归纳各时期是如何促进文统一的。第(3)题,应运用辩证的观点对其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答案】(1)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原因:国家由分裂割据到统

14、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加强。(2)努力:战国时期,诸子努力用自己的说统一思想;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3)评价:秦朝的焚书坑儒与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想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实现政治上的统一。但造成的影响不同:秦朝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西汉虽也有钳制患想的不良作用,但使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且扩大了儒和推动了教育的发展。1【解析】 本题考查生的分析解能力。由题干可知,如果君主的行为有过失,上天就会提前警示,这是董仲舒新儒中“天人感应”的观点。“君权神授的观点说明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答案】D2

15、【解析】本题考查生的解能力。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说,很好地体现了统治者的利益;但它也束缚了人们的头脑,形成了封闭、保守、落后等民族性格。3【解析】本题考查生的解能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了文的统一,从而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故选B。【答案】B4【解析】本题考查生的分析能力。董仲舒对儒进行改造,使其具有了巩固君权、维护专制统治的作用。5【解析】汉初推行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国家实力增强,但仍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如诸侯国实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这些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因此答案选B。6【解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儒家

16、思想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因此说法不对。凡备选项中有均可以排除。7【解析】紧扣“有善质” “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考虑。本段话的意思是说,人本性天生是善良的,而在现实中却不善,所以上天设立君主,引导人民从从善,强调了君权的神授。8【解析】儒神、儒宗教、孔子教主,是指儒的独尊地位,这是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开始的。【答案】A【课后练习与提高】第(1)题,概括材料中心意思,并注意联系、归纳教材内容。第(2)题,材料2是秦朝时期“焚书坑儒”;材料3是西汉“独尊儒术”。第(3)题。根据材料4即可判断并概括核心思想。 第(4)题,主要从自身发展和时代需要方面回答。(1)实施德政;礼治。兴办私;编撰书籍。(或周游列国宣传主张)(2)反对和肯定。发展儒家说;提升儒家地位。(3)言论一:朱熹;“存天、灭人欲”。王阳明;“致良知”。(4)不断吸收发展(或答具有包容性);符合时代需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