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0.93KB ,
资源ID:61091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1091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docx

1、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 学部:专业:班级:学生:指导教师:论文编号:目 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1引言 21.三峡库区概况 3 1.1自然地理概况31.1.1地形 31.1.2水文状况 31.1.3气候状况 31.1.4土壤 31.2三峡建设现状 4 2.三峡大坝建成后对库区生太环境的影响 4 2.1三峡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4 2.2三峡对地貌环境的影响 52.3三峡对水环境的影响 52.4三峡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62.5三峡对生物的影响 72.5.1对水生生物的影响72.5.2对库区周围陆地生物的影响72.6对库区人文环境的影响 82.6.1环境污染82.6.2三峡

2、移民及库区贫困问题92.6.3小水库问题92.6.4文物古迹问题93.预防及治理措施103.1工程措施方面 103.1.1 采用“3S”(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 103.1.2 建立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库区动植物资源103.1.3 国家应投资发展培育新型库区水生生物113.2生物措施方面113.2.1生态经济林建设 113.2.2实施“生物工程”、“天保”和“退耕还林还草”三结合的措施 113.2.3小流域综合治理 113.3管理措施方面 123.3.1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积极性 123.3.2尽快出台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及配套规划 123.3.

3、3加快三峡水库管理和环境保护立法工作步伐 123.3.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23.3.5推进有关理论、科技、政策和管理创新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英文摘要、关键字 15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摘要: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屏障和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在促进长江地区经济发展、东西部地区经济交流和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自然生态条件及人为干扰综合作用的结果,库区沿江各区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态敏感单元。面对这些生态人文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工程,生物,管理等措施以使库区环境和经济面貌得到改善。关键词:三峡库区 生态环境 社会经

4、济 措施引 言进入21世纪,长江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但人口的增长、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局部无序的开发利用对长江流域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也对流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国际对该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 已发表了大批的论文和专著, 其内容主要涉及水利工程淹没影响区特别是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论证、预测、陆生与水生环境的变迁、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土地承载力和移民环境容量、移民安置以及库区经济、文化、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等。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对库区的资源和环境的深层次开发利用及其优化配置、生态环境及移民社区重建等方面, 并加强区域生态监测网络建设和环境保护、管理研究等。1 三峡库

5、区概况1.1 自然地理概况:三峡西起四川奉节的白帝城,东迄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192公里,两岸悬崖壁立,峡内急流汹涌,水路迂回,景色万千.三峡水利枢纽位于西陵峡中段,距峡谷出口南津关约34公里,受蓄水影响的为三斗坪至白帝城长约158公里的三峡江段,即瞿塘峡、巫峡全部和西陵峡西段以及白帝城以西至库尾江段,地理位置约为东经106561188,北纬29313140。三峡大坝的选址最终选定的三斗坪坝址,位于葛洲坝水电站上游38公里处,地势开阔,地质条件为较坚硬的花岗岩,地震烈度小1。1.1.1 地形库区地处大巴山,川东褶皱带,地质构造和地貌情况复杂。库区可主要划分为两个部分,大巴山-巫山山区和川东平

6、行岭谷区。大巴山-巫山山区主要属于中山区,著名的长江三峡就在此处,而川东平行岭谷区属四川盆地东部,地貌依附地质构造发育,背斜向斜相同,呈西南-东北向排列,为新华夏构造所形成的一系列平行背斜低山和向斜丘陵谷底。1.1.2 水文状况长江由西向东穿过三峡库区,流程518-545公里。库区雨量充沛,水系发达,库区内注入长江的大小河流众多,其中乌江是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贵州省乌蒙山东麓。这些支流在多雨季节流量猛增,河水浑浊,少雨季节流量减少,枯水期水浅,一般不利于航运。1.1.3 气候状况该区地处中纬度,属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压,湿度,温度,降水,日照等要素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雨量充沛,形

7、成库区初夏的雨季和梅雨天气,7-8月份则形成连晴高温的伏旱天气,而在冬季则气温低,气候干燥,雨量较少。该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很大的,由于该区西北有秦岭,北面有巫山,大巴山,南面有大娄山,西面有大凉山,邛崃山等山脉,阻挡了冬季寒流的入侵,使库区各地气温比同纬度,同海拔的其他地区偏高。又由于库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因此具有明显的气候垂直分布的特点。1.1.4 土壤由于受地形和母质引起的气候和植被垂直分布的影响,又因库区地理位置处于南北过度地带,因而土壤有过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在低山丘陵区由于广泛分布着紫色砂页岩,石灰岩,以及有较大范围的水稻田,因此形成大面积非地带性的紫色土,石灰土,水稻土等土壤。1

8、.2 三峡建设现状直至目前2013年1-3季度,三峡工程运行良好,防洪,抗旱,供水,航运,发电等综合效益显著发挥。前三季度,三峡库区累计来水3062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偏少16.6,较多年平均值偏少13,累计为下游补水147天,总量约210亿立方米。监测数据显示,三峡库区在汛前消落,防洪度汛及试验性蓄水过程中库区沿岸未发生较大地震,地质灾害,水华现象。截至2014年一季度1-3月份三峡库区累计来水386.3以立方米,较多年平均值偏多13,目前已启动三峡水库2014年度生态调度,库尾减淤调度以及度汛方案编制及报批工作。三峡船闸在第一季度共运行2525闸次,同比上升6.5。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共发

9、电153.21亿千瓦时,比2013年同期增加3.03。2014年3月30日三峡库区宜昌市秭归县的发生4.7级地震,这是继3月27日发生4.3级地震后该县三天内发生的第二次地震2。2 三峡大坝建成后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2.1 三峡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表1 重庆地区未来百年地震危险性评测结果震级目标区单条断裂4.05.0级地震年发生率0.004820.00025发震概率0.38250.022745.05.5级地震年发生率0.001730.00069发震概率0.159260.05464由根据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的地震监测分析:蓄水初期突发密集型小震群,震级小于3级的占地震总数的99.4%,蓄水后记录到的

10、最大地震为4.1级;地震绝大多数分布在前期预测的水库诱发地震潜在危险区内及周缘,主要集中在库区两岸10公里以内。而且重庆地区不具备发生伴随明显地表破裂的强震或大地震的构造环境与条件,但并不能排除发生较小的中等中强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未来发生.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12,13。根据统计资料3,库容小于0.1亿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其发生地震的概率小于万分之一;0.1亿至1.0亿立方米的中型水库,发生地震的概率小于千分之一;1.0亿至10亿立方米的大中型水库,发生地震的概率大于百分之一;大于100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发震概率则大于十分之一。当时论证坝址时,非常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就是地质条件。由于

11、三峡两岸山体下部未来长期处于浸泡之中,因此发生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频率会有所增加,这将是三峡工程所能造成的主要地质灾害。蓄水后,库区微震已经明显增多。而事实表明,从建设到现在库区发生微震是相当普遍的。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开山动土,使本来就脆弱的三峡生态环境,更雪上加霜。造成库区周围的建筑裂缝,山体滑坡加剧。由于三峡工程而新建的新县城比如湖北的黄土坡和奉节的宝塔坪都由于严重滑坡,使新县城不得不转移阵地,但是由此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自2003年蓄水以来,奉节4发生地震14次,最大震级2.9级,其中五次为有明显震感的地震。水库诱发的地震一般发生在近坝区,它和普通地震的最大区别是:

12、震源更浅、破坏性更大。而为了治理这些灾害,截至2010年3月中国已经花费了120亿元人民币。重庆山下库区近一半的地区存在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三峡库区重庆境内有超过一万处隐患点。截至2010年已发生地质灾害(险情)252处。截至2010年5月,自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新生突发地质灾害增多。库区共发生形变或地质灾害灾(险)情132起,塌岸97段长约3.3公里,紧急转移群众近2000人5。2.2 三峡对地貌环境的影响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对长江三峡的景观特色来说有很大的破坏用。三峡工程的兴建对长江三峡的某些景观品质将产生不可挽回的破坏。长江三峡作为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是因为它具有别的地

13、方不可替代的景观品质,如:险峻的高山峡谷,宏大惊险的急流险滩,动人的民间传说,奇峰怪石和历史上曾经十分丰茂的植被等。三峡工程的兴建,使三峡的急流险滩景观不复存在,险峻的高山峡谷也将因水位的抬高和视觉差因素而产生景观效果的弱化。所以说三峡工程的兴建对长江三峡景观的某些破坏性影响是有凭有据的。2.3 三峡对水环境的影响库区人们对三峡工程影响环境的最大担忧来自于水库的污染。目前三峡两岸城镇和游客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长江。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时下泄而蓄积在水库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源采集生活用水。同时大批移民开垦

14、荒地,也加剧了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蓄水后,库湾及支流回水区多次出现水华现象,主要是由于回水区水流减缓,严重的只有1.2厘米秒,几乎不再流动,引起扩散能力减弱,使库周围近岸水域及库湾水体纳污能力下降。重庆三峡库区污染问题有七成是农业生产以及农民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大大超过了工业污染水平。三峡工程将会对周边生态造成严重的冲击,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三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生珍稀植物,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淹没线以上也有分布,现三峡库区森林覆盖率已相比50年代的20%降到了10%。三峡工程水库的运行,导致了库区富营养化进程加快

15、和支流、库湾藻类水华频发。大坝清水下泄引起长江干流河道剧烈冲刷,使得坝下河道水文情势变化,进而造成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改变,使得湖泊水情与湿地生态明显调整。长江特有鱼类繁育和四大家鱼鱼类产卵场以及珍稀水生动物生存等受到严重影响。2.4 三峡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库区地处中纬度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属于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 818. 7,平均降水量1 0381 186mm,平均日照9601 580 h,具有冬暖春早、夏热伏旱、秋雨多、湿度大以及云雾多等特征6。水库对周围地区气候有明显调节作用,影响范围垂直方面不超过400米,两岸水平方向约1-2公里,年平均气温增加0.1-0.2摄氏度,冬春季

16、月平均气温增高0.3-1.3摄氏度,夏季降低0.9-1.2摄氏度,雾日增加约2天,冬季温升对柑桔、油桐等经济作物有利,夏季降温对重庆万县等地气候有所改善6。三峡大坝的建成使重庆的气候出现了异常,比如说2006年是百年难遇的大旱,2007年是百年难遇的洪水。三峡蓄水后,水域面积扩大,水的蒸发量上升,因此会造成附近地区日夜温差缩小,改变库区的气候环境。由于水势和含沙量的变化,三峡还可能改变下游河段的河水流向和冲积程度,甚至可能会对东海产生一些影响,并进而改变全球的环境。2.5 三峡对生物的影响2.5.1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可以说大坝建成后对长江水生物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因为有大坝阻隔,鱼类无法正常通过

17、三峡,它们的生活习性和遗传等会发生变异。三峡工程水库的运行,导致了库区富营养化进程加快和支流、库湾藻类水华频发。大坝清水下泄引起长江干流河道剧烈冲刷,使得坝下河道水文情势变化,进而造成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改变,使得湖泊水情与湿地生态明显调整。长江特有鱼类繁育和四大家鱼鱼类产卵场以及珍稀水生动物生存等受到严重影响。以中华鲟为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等四家科研单位于2013年10月底至12月底对长江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进行了监测,结果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繁殖发生,这是目前中华鲟唯一自然产卵场32年来首次未检测到中华鲟的自然繁殖,中华鲟自然种群生存面临严重危机7。梯级水电站、涉水工程、长江

18、航道、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了长江生态环境,加剧了中华鲟的生存压力。2.5.2 对库区及周围陆地生物的影响:表2是三峡库区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森林覆盖率对比:时间 地点 五十年代八十年代时间地点五十年代八十年代长寿18.57.5云阳8.91涪陵11.53奉节34.317.4丰都23.712.95巫山24.611.7石柱23.310.97巫溪2410.5武隆13.02巴东38.5忠县22.211.6秭县25.9万县2010.2兴山34开县115.9宜昌36由表2可以看出,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森林植被明显减少。现三峡库区森林覆盖率已相比50年代的20%降到了10%。 三峡库区为典型的山地区,山地和丘陵占

19、库区总面积95.7%,其中山地占74%。全区人均幅员面积3669平方米,人均耕地面积667平方米:,其中坡耕地占绝大多数,大于25的陡坡地占早地的33%。土地垦殖指数为32%,能开垦的土地基本上已开垦,不能开垦的陡坡地也被开垦了。因三峡工程的兴建及其它事业的发展,需占用大量耕地。土壤肥力下降,耕地质量也亮起了黄牌.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尖锐突出。森林资源锐减,库区各类森林覆盖率已由50年代初期的30%50%下降至目前的10%左右,沿江两岸仅有5%7%,稀疏的森林植被已起不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调节气候的作用,生态失去平衡,光秃破烂的山体使三峡风光大为减色8。三峡完全蓄水后将淹没560多种陆

20、生珍稀植物,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在淹没线以上也有分布,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叶铁线蕨两种完全在淹没线以下,现均已迁植。 2.6 三峡对库区人文环境的影响2.6.1 环境污染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农业污染,漂浮垃圾污染,船舶污染和水土流失等。以水土流失为例,由于长期以来过度垦殖,导致森林破坏、植被覆盖减少、草场退化,库区水土流失严重。目前三峡库区及周围地区,植被破坏及陡坡开垦现象尚未得到制止,导致广大地区地表径流侵蚀还在加剧。移民上山增加流失量,库区山大坡陡,土壤浅薄,建库淹没的近2.67万hm2耕地需35倍的土地来补偿,即需要重新造地813万hm2才够维持生活生产的平衡。在新造土地上,由

21、于地形、土质限制,难以建造成质量好的田土,在缺乏水土保持条件下,必然加大水土流失;加上燃料的需求,也加剧植被的破坏,增加新的流失区。初步估计,移民上山后,在新开垦的土地上将增加流失量400700万t,加上采矿、建筑用材、锄草皮积肥破坏植被后新增加的水土流失面积约10万hm2,增加流失量500万t。合计增加流失量近1 000200万t。实际包括移民时因修路、建房挖土抛石所造成的流失量在内,还远远高于这个数字。水土流失不仅造成库区土层日趋贫瘠,恶化当地农业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更严重的是增加入库的泥沙量,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如果按目前水库每年约

22、5.4亿t泥沙入库计算,而且这些泥沙全部沉积在库内,那么不到100年,水库将被淤积成径流河床,水库的效益将会丧失殆尽9。2.6.2 三峡移民及库区贫困问题三峡移民工作的目标是“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到2010年,移民“搬得出”的任务虽然全面完成,但是“稳得住和逐步致富”才开始起步,移民安稳致富任重而道远。当前,三峡移民和库区发展仍有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一是移民搬迁安置遗留问题解决难度较大,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居多;二是农村移民人多地少的基础性矛盾突出,部分移民生活仍然困难;三是库区产业发展滞后,转变库区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繁重;四是部分移民择业观念、就业能力难以适应市场化和产业调整升级

23、的需要,移民稳定性就业难和民工荒矛盾突出。这些问题,都需在后续工作中逐步解决。以重庆为例,作为三峡库区于1997年和并入重庆的15个区县因移民造成严重失业,贫困问题严重。由于这些城市并入相对发达的重庆,更造成重庆市城乡极为悬殊的经济差距。三峡工程上马导致库区2000多家企业被关闭,失业者大增。库区经济以“吃财政饭”为主,税收持续下降。属于三峡库区的万州当地城镇失业率8.1%,21.9%的城镇移民靠低保生活。三峡库区的涪陵及其以下8个区县,当地城镇失业率8.95%,人均GDP是重庆主城9区的20%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50%。很多移民和搬迁安置款项至今没有到位,造成了重庆主城区与三峡库区居民严重的

24、对立情绪和冲突。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相当严重10,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60.5%,其中强度侵蚀和极强度侵蚀面积达50%以上,库区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水土流失。山区农民为了解决粮食间题,坡地愈垦愈多,人也“越垦越穷”,下游也深受水土流失之苦。由于长期流失,使山体成为一个“虚弱的贫血病患者”,种下了贫困的祸根。2.6.3 小水库问题长江三峡上游很多地方自行截流兴建小水库,进行发电灌溉,是的长江支流来水减少,影响中下游地区水环境,给中下游居民带来严重困绕,合理规划管制小水库问题势在必行。2.6.4 文物古迹问题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它起自重庆奉节县白帝城,蜿蜒约200公里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

25、、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沿途地形险峻,山川秀丽,古迹众多。在水库满蓄水后,三峡的峡谷感受到一定程度削弱。由于旅游机构在90年代广泛宣传了“告别三峡游”,使得人们普遍认为蓄水后的三峡景致不再,因此自2003年以来,三峡的旅游业便一落千丈。三峡周边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水库淹没区已探明的文物点有1200多个。著名景点如白鹤梁题刻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水文题刻。三峡蓄水完成后,白鹤梁将永远淹没水中,文物部门已经在其周围建设了巨大的水下无压透明容器以方便游客观赏和学者研究,使之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水下的博物馆。张桓侯祠位于重庆云阳县县城的对岸,依山傍水,是纪念三国名将张飞

26、的巨大祠庙建筑群,古建、碑刻等颇多。庙前有“江上风清”四个大字,从长江上抬眼望去,极其宏伟。2002年至2003年,文物部门按照“整旧如旧”原则对张桓侯祠实施了整体搬迁,新址在新云阳县城的对岸,东距原址32公里。石宝寨位于重庆市忠县石宝镇,其35米高的寨楼,是中国唯一一座穿斗式构架的高层木建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之一。但是由于水位的抬高,使其下的山石有可能软化、崩解,因此文物部门在其周围建造了一道巨型围堤,包围住整个山寨。此外,地方政府还对千年古镇大昌镇和屈原祠等实行了整体搬迁,对原本的三面临水的白帝城实施原址保护,使之成为一座江中岛,而夔州古城等无法搬迁保护的就只能永埋水底了4。3.

27、预防及治理措施针对以上三峡工程给库区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善。3.1 工程措施方面3.1.1 采用“3S”(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系统连续监测三峡库区生态与环境情况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11。必须加强这方面工作,密切关注监测库区生态与环境状况,并需要不断提高精度。3.1.2 建立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库区动植物资源 长江流域生物资源有很多稀有种、特有种。为了尽可能保护这些生物资源,应该建立一系列自然保护区保护这些资源少受损害,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3.1.3 国家应投资发展培育新型库区水生生物国家应投资发展新型

28、水生物种,改变其不适应基因,以适应长江现在的生态环境。可以说,面对三峡大坝的修建,很多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虽国家做出很多努力挽回这一局面,但是问题依旧存在,物竞天择,淘汰不适应的生物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3.2 生物措施方面3.2.1 生态经济林建设。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其生态环境、库区经济更引人关注。三峡库区是典型的山地区,生物资撅丰富,水热条件优越,土壤类型良好,是发展林业生产,尤其是经济林生产的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利用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策略的实施和为三峡工程配套的生态环境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发展以经济林为主体的高效林业,是加速改善库区生态环境和振兴区域经济最为有效的捷径。3.2.2 实施“生物工程”、“天保”和“退耕还林还草”三结合的措施“生物工程”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法。譬如在三峡两岸25以上的陡坡上,每隔5 m间距在同一等高线上密植一排根系发达、生长迅速的刺槐、紫穗槐,从山顶到山脚形成一道道“生物篱笆墙”,利用它来涵养水源,稳固泥沙。 “天保”就是保护好三峡库区天然林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