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186.50KB ,
资源ID:6116663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1166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劝学》集体备课教案.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劝学》集体备课教案.doc

1、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导学案(教师版)课 题:劝学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1.识记字音跬步(ku) 跂而望矣(q) 锲而不舍(qi) 金石可镂(lu) 其曲中规(zhng) 虽有槁暴(go) 砺(l) 舟楫(j) 舆马(y)骐骥(q j)驽马(n) 二螯(o) 须臾(y) 参省(cn xng)2.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yu)通“又”。(2)使之然:“”通“煣”。(3)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 (4)君子生非异也:“生”(xng)通“性”。3.古今异义以为:古:把做成。今:认为。 博学:古:广泛的学习。今:学问广博。用心:古:两个词,

2、用因为,心心思。今:集中注意力。爪牙:古:爪子和牙齿。今:坏人的党羽。寄托:古:寄身、托身、容身。今:托付。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身上。4.词类活用(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是名词用作动词。(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日”是名词作状语。(3)“积善成德”中的“善”是形容词作名词。(4)“登高而招”中的“高”是形容词作名词。(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的“上”“下”是名词作状语。(6)“木直中绳,以为轮”中的“”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5.填空。(1)荀子,名况,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一书现存三十二篇,其中第一篇是劝学。(2)我国春秋战国时期

3、,出现了很多思想流派,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影响较大的四个流派是儒、墨、道、法,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6.成语 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锲而不舍: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二、课文探究导引: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这个中心论点是从哪几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的?提示:学不可以已。第1段从学习的意义论述“学不可以已”。第2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第3段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角度来论述“学不可以已”。2.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提示:本文阐述道理,以常见的事情或现象设喻,所讲道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

4、力。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课时编号:008 课题:劝学 第一课时主备人:李 慧 备课时间:2010年9月12号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课文。 2熟读课文,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和通假字。3翻译重点语句,理解文意。4理解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应持有的态度。5理解作者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翻译句子,理解重点语句含义背诵全文学法指导研读法、诵读法,反复研读,自主学习,思考探究。教 学 过 程个人复备一、导入:由孙权劝学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导入二、自学质疑:1、让学生先交流预习感受及见解重点是“导学案”上的内容,然后

5、教师分别让多名学生说说自己预习的情况。三、交流展示 交流阅读感受及见解,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作品及思想 学生读注释,教师补充学生读注释,教师补充 荀子,名况,字卿,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思想家、教育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2、解题: 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

6、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四、互动探究(一)、指导读文,扫除阅读障碍1、指导划分节奏2、指导学生处理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1)字音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1)通假字。多媒体显示,学生对照课文注释找出。“”ru通“煣” “有”yu通“又” “知”zh是“智”的古字“暴”p已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义相近)“生”xn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2)容易写错读错的字。多媒体显示,学生试读,集体纠正。中zhn 砺l 参cn 省 跂q 螯o 跬ku 锲qi 镂lu 臾y五、精讲点拨一、学生借助工具书,参照注释,翻译课文教师重点点拨

7、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注意:君子、可以;古今异义2、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注意:輮的用法,“绳”指什么?3、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理解:水、绝、江河4、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5、 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理解:“之”的用法,“爪牙、用心 ”古今异义二、积累文中的成语、名句六、矫正反馈见“巩固案”,试背课文板书提要教学反思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教案课时编号:009 课题:劝学 第二课时主备人:李慧 备课时间:2010年9月12号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掌握重要实词,翻译重点语句,理解文意。2、理解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应持有的

8、态度。3、理解作者关于学习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4、背诵全文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1、翻译句子,理解重点语句含义2、背诵全文学法指导研读法、诵读法,反复研读,自主学习,思考探究。教 学 过 程个人复备一、导入:颜真卿曾写过一首劝勉青年人学习的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人生是短暂的,我们应当珍惜每分每秒,去发奋读书,切不可彷徨蹉跎、浑噩度日,否则,到头来只能落个“白发苍苍徒伤悲”的结局。那么,具体说,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和作用?学习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态度?今天我们就从荀子的劝学中寻找答案吧。二、交流展示 :交流阅读感受及见解,检查

9、预习三、互动探究文中每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四、精讲点拨(一)、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能够增长知识,加强品德的修养。1、哪句话是作者提出的观点?明确:学不可以已2、接着用了哪两种生活现象作为论据比喻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3、輮木为轮的比喻说明什么?明确:说明人的气质通过学习是可以改造的。4、“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得出什么结论?明确、理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已。板 书:理清思路,当堂背诵(二)、朗读第二段:论述客观条件进行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可以增长能力 找出举例论证的句子。得出什么结论?分别有什么效果?板 书: 理清思路,当堂背诵(三)、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诵

10、读第三段论述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注意积累,要持之以恒,要专心致志1、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两个比喻作为衬托引出什么说法?(积善成德)强调那个字?(积)这从正面阐明要获得渊博的知识,要想使学习卓有成效,就必须注意知识的积累。2、接着用哪两个比喻论证了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不积跬步、不积小流,反面论证(注意论证方法)2、举了哪两个比喻说明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骐骥、驽马)(对比说明)接着用了哪两个比喻对比说明“锲而不舍”的重要性?(朽木不折、金石可镂,正反对比)3、作者强调学习必须专心,最后用了哪两个比喻?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什么问题?这是从量变到质变,强调哪个字?(“一”字,即专一)板 书:理

11、清思路,当堂背诵(四)总结全篇、探讨写作方法1、通篇设喻,设喻有什么特点?2、大量运用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五、矫正反馈 见“巩固案”背诵、翻译课文六、迁移运用 阅读有关劝学的文章板书提要教学反思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巩固案(教师版)课 题:劝学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过关检查: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 A )A.中绳(zhng) 槁暴(p) 以为轮(ru) 金就砺则利(l)B.参省乎己(xng) 须臾(y) 跂而望(q) 靛青(dng)C.跬步(gu) 蓼蓝(lio) 生而异也(xng) 骐骥(j)D.锲而不舍(qi) 驽马(n) 金石可镂(lu) 蛟龙 (jio)2.下列加

12、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虽有槁暴(晒) 以为轮(使弯曲) 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而致千里(送别) 君子生非异也(天资,禀性) 非利足也(走路) 筋骨之强(强壮) 而绝江河(横断) 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 而闻者彰(显著,清楚)A. B. C. D.3.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C )A.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极)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死)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解析:C项中的“绝”应译为“与世隔绝”。4.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D )A.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

13、余)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 D.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强迫)解析: D项中“强”应译为“竭力”。5.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B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虚假) B.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包庇)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解析:B项中“假”应译为“宽容”。6.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C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B.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C.先达德隆望尊。(希望) D.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日)解析:C项中“望”应译为“名望”。7.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C )A.入芝兰之室,久而

14、不闻其香。(嗅) B.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C.不能称前时之闻。(见闻)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解析:C项中“闻”应译为“名声”。8.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D )A.木直中绳,以为轮。(使弯曲)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接近,放到上)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统一)解析:D项,一:以,因为。9.找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D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解析:A项“有”通“又”,B项“生”通“性”,C

15、项“知”通“智”。10.找出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C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食。 D.我孰与城北谁美?解析:C项,定语后置。二、综合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开元末,擢进士第。巡繇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更调真源令。土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巡下车,依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安禄山反,(巡)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

16、巡主军。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当此时,王命不复通,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且上存亡莫知,不如降。六人者,皆官开府、特进。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巡引六将至,责以大谊,斩之。 至睢阳有诏拜巡御史中丞。被围久,食尽,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巡出爱妾曰:“诸君经年乏食,而忠义不少衰,吾恨不割肌以啖众,宁惜一妾而坐视士饥?”乃杀以大乡,坐者皆泣。巡强令食之,至罗雀掘鼠,煮铠弩以食。贼知外援绝,围益急。众议东奔,巡、远以睢阳江淮保障也,若弃之,贼乘胜鼓而南,江、淮必亡。且帅饥众行,必不达。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城遂陷,与远俱执。巡众见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

17、命也。”巡不屈,年四十九。(选自旧唐书张巡传,有删节) 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苟此不能守,虽避之他处何益?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注:繇:茂盛;通“徭”;通“遥”,远;通“谣”,歌颂;读“yu”,由,从。远:睢阳太守许远。与张巡一起保卫睢阳,被俘而死。逆遁:预先逃跑。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身被创不顾。 被:遭受。B.有诏拜巡御史中丞。 拜:授予官职 。C.皆官开府、特进。

18、 官:做官。D.吾恨不割肌以啖众。 恨:恨不得 。解析:D项,遗憾。2.下列加点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巡)气志高迈,略细节。 B.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C.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 D.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解析:A项,小节;C项,平常的人;D项,改变行为,指恶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张巡更调真源县令,一下车就诛杀豪强大吏华南金;守睢阳,斩叛将六人;食尽,杀妾以大乡;城陷被杀,保持了高尚的节义。B.张巡“晓战阵法”,深知睢阳的战略地位,以创残之兵坚守孤城以蔽江南,阻遏了叛军的攻势;后来虽欲撤退,终因“帅饥众行,必不达”而只有孤注

19、一掷和叛军血战到底。C.安禄山反叛,身为真源令的张巡起兵讨贼,身经百战,被皇帝授予中丞御史,后来死守睢阳,城陷被杀,成为一代死节名臣。D.张巡任清河令时“以困厄归者,倾赀振护无吝”而在坚守睢阳孤城时,导致人相食的惨剧是为局势所迫不得已而造成的。 解析:A项,“一下车”应是“一到任”;“守睢阳”时间不对。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韩愈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从文章的行文语气看,曾有人对张巡、许远颇有微词,韩愈是文有所指,为张、许二人辩诬并赞扬了张、许死守睢阳的历史功绩。B.文章从“守”与“弃”两方面谈论睢阳保卫战的利害关系,肯定了张、许死守睢阳对削平安禄山叛乱的重要意义。C.韩愈

20、从唐朝平叛的全局出发,精辟地指出睢阳保卫战“守一城,捍天下”的战略意义,赞扬了张、许以少胜多,力保江淮不失、天下不亡的历史功绩。D.韩愈对睢阳保卫战“守”与“弃”的评说体现了文章开头部分对张巡“晓战阵法” 的评价。 解析:C项,“以少胜多”“力保不失”不准确。5.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2)及其无救而且穷也,将其创残饿羸之余,虽欲去,必不达。参考答案:(1)六个将领把力量不敌叛军的情势报告了张巡。(2)等到他没有救援而且十分困难的时候,他率领他那些剩余的受伤而残废的、饥饿的以及瘦弱的士兵,即使想离开(指撤巡)也一定不可能(实现或达到)了。板浦高

21、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导学案课 题:劝学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知识积累:1.识记字音跬步( ) 跂而望矣( ) 锲而不舍( ) 金石可镂( )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 ) 砺( ) 舟楫( ) 舆马( ) 骐骥( ) 驽马( ) 二螯( ) 须臾( ) 参省( )2.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使之然(3)知明而行无过 (4)君子生非异也3.古今异义以为:古 今 博学:古 今 用心:古 今 爪牙:古 今 寄托:古 今 4.指出句中词类活用的类型并解释:(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积善成德”(4)“登高而招”(5)

2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6)“木直中绳,以为轮”(1)荀子,名_,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一书现存_篇,其中第一篇是_。(2)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思想流派,形成了一个“_”的局面,其中影响较大的四个流派是儒、墨、_、_,荀子是战国末期_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5.写出文中出现的成语 二、课文探究导引: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围绕这个中心论点是从哪几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的? 2.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一巩固案课 题:劝学 时间 班级 姓名 一、基础过关检查: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 )A.中绳(zhng) 槁暴(p) 以为轮(ru) 金就砺则利(l

23、)B.参省乎己(xng) 须臾(y) 跂而望(q) 靛青(dng)C.跬步(gu) 蓼蓝(lio) 生而异也(xng) 骐骥(j)D.锲而不舍(qi) 驽马(n) 金石可镂(lu) 蛟龙 (jio)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虽有槁暴(晒) 以为轮(使弯曲) 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 而致千里(送别) 君子生非异也(天资,禀性) 非利足也(走路) 筋骨之强(强壮) 而绝江河(横断) 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 而闻者彰(显著,清楚)A. B. C. D.3.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停)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极)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4、死)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4.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壮) D.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强迫)5.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虚假) B.大臣犯法,无所宽假。(包庇)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6.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B.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C.先达德隆望尊。(希望) D.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日)7.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 B.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C.不能称前时之闻。(见闻) D.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8.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木直中绳,以为轮(使弯曲) B.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接近,放到上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