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177.48KB ,
资源ID:6126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126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盘管式与夹套式热交换器Word下载.docx

1、(1)總傳熱係數如圖三所示,若所供應熱源為熱水加熱流體,當系 統達穩定狀態後,則熱水所供應的熱量為(1)qh 二 mhCph J 讥冷水吸收熱量為:qc = mcCpc (Tcb - Tea )若忽略熱損失,則mhCPhTha-Thb 二 mPc(Tcb-)二比代(T* (3)其中mh:熱水流量(kg/s)mc:冷水流量(kg/s)Cpc:冷水平均比熱(kJ/kg . K)Cph:熱水平均比熱(kJ/kg . K)Tca/cb :冷水進/出口溫度(K)Tha/hb :熱水進/出口溫度(K)uo:以管外表面積為基準的總傳熱係數(kW/m 2. K) (订治:對數平均溫度差(K)(Emln(订/

2、T2)圖三溫度變化圖TsTeb盤管內側(熱水側)的薄膜傳熱係數假設熱水在盤管內形成薄膜式冷凝(film-type con de nsatio n),則根據經驗式,薄膜冷凝狀態下水平管 中的薄膜傳熱係數hi為(5)直管的傳熱係數再乘上一校正因子,即為盤管的薄膜傳 熱係數。(6)hi(盤管)=h(直管)人 1+3.5(D i/D。)盤管外側的薄膜傳熱係數a.無機械攪拌設備時:盤管外圍儲槽容器的熱量傳送完全是一種自然對 流的現象,因此需依照普通管子外圍自然對流的公式與 方法加以計算。但目前大部份學者專家僅研究單管束 (single tubes)的自然對流現象,而缺乏工業用熱交換器 設備中的多管束或各

3、形狀加熱管束的資料,因此本設備 對於盤管外側薄膜傳熱係數的估算乃根據 Perry Handbook 上的經驗式:ho =127(-T 0-25Do)T :管壁溫度與流體平均溫度的差值(K)Do:盤管外徑(m)b.附有機器攪拌設備時:關於在攪拌狀態下的熱量傳送,曾有許多位學者, 針對各類盤管熱交換器的型式與流體種類,提出各種的 經驗式,其關係式為:(8)hoDo:納塞數,Nuk2:雷諾數,Re型:普蘭多數,Prho:盤管外側薄膜傳熱係數(kW/m 2. K)Da:攪拌翼直徑(m)N :轉速(rps,l/s)k,Cp:在流體平均溫度下的物性Jw :盤管管壁溫度下的黏度(kg/m . s)K , :

4、 , , , f :各類盤管加熱器的參數根據契爾頓(Chilton) 及克勞梭德(Kraussold) 等的研究,在圓筒槽中,各參數值分別為K=0.87 , : =0.62 , 1 =0.33 , =0.14 , f=1 ,所以,式(8)可直接寫成-0.87Da2N0.62(9)(二)夾套管式熱交換器夾套管式熱交換器包括一個容器(vessel)及具備適 當方式來循環熱(或冷)流體的夾套(jacket),在垂直圓柱 形的容器內可以裝設機械攪拌,以便加強熱傳效果。為 加強蒸汽的熱傳效果,夾套內可以用擋板(baffle)將夾套 間隔成多個空間,如圖四之(b)所示;夾套的位置亦因 需要而裝設在不同的容

5、器之外,如圖四之(c)(d)所示。圖四夾套幾合組合夾套管熱交換器大多以分批式(batch)方式操作,而 在此操作期間,溫度差並不是常數。同時反應器有無裝 設攪拌器亦對熱傳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對於夾套式熱 交換器的設計而言,所能獲得的數據資料並不多見。如圖五所示,若所供應的熱源為熱水(加熱流體), 則當系統達到穩定狀態後,熱水所供應的熱量為(IO)(11)qh - mhCPh (Tha _ Thb )qc = mcCpc(Tcb -Tca)(12)mhCph (Tha T hb ) = mcCpc (Tcb -Tea ) =UoAo(=T)|m圖五溫度變化圖me:uo:以管外表面積為基準的總傳熱

6、係數(kW/m 2. K)(,T)|m :CT)lm 二In( TJ :T2)夾套內側(熱水側)的薄膜傳熱係數假設蒸汽在盤管內形成薄膜式冷凝(film-typecondensation),則根據納塞(Nusselt) 的經驗式,在直立 圓柱體面上的薄膜冷凝,其薄膜傳熱係數hi為夾套外側的薄膜傳熱係數在此狀態下,容器內的熱量傳送完全是一種自然對 流,因為一般使用這類型的加熱器或反應器時,為達較 佳的熱傳效果,都是加裝攪拌設備以達此目的,因而使 很少有學者專家針對容器內的自然對流現象作研究,在 此,只好以圓柱體內的自然對流現象作為趨近於夾套式 熱交換的計算。根據Perry Handbook 上的經

7、驗式:h0 D0 k厶T。夾套式器壁溫度與容器內液體平均溫度的差 值(K)L :夾套式熱交換器的高度(m)關於在攪拌狀態下的熱量傳送,曾有許多位學者, 提出各種的經驗式,其共同的關係式為:(15)创:夾套外側薄膜傳熱係數(kW/m 2. K)容器內徑(M)轉速(rps , l/s)k, ,Cp:容器器壁溫度下液體的黏度(kg/m . s)K, 1 , , f :參數根據契爾頓(Chilton) 及克勞梭德(Kraussold) 等的研究, 在四形底圓柱容器槽中,若攪拌翼為槳式,則各參數值 分別為 K = 0.36 , a = 2/3 , b = 1/3 , g = 0.14 , f = 1 ,

8、所 以,式(15)可直接寫成Da NP 2/3 CpP 1/3 卩 0 14 = 0.36()()() k %三、實驗裝置攪拌馬建V87 XVA 冷水流計V1輸水群浦熱水流量計VF fnMnTYV4OO貫驗相關條件1.試驗槽:採用SUS#304捍接成二重槽內槽有效: 300 H400 mm外槽有效: 360 H430 mm2.熱交換管:採用紅銅 BWG #16 16 mm 長500mm3.浮子流量計: 05 L/min ,010 L/min 1 支4.盤管式熱交換器:A。= 0.25m 2, Da = 35.3cm5.夾套管式熱交換器:Ao = 0.377m 2, Da = 32cm四、實驗步

9、驟穩定狀態下的熱傳(熱水)A. 盤 管 式 熱 交 換 器1.打開冷水進水閥 V1 讓 冷水槽(內槽)中的冷水充滿,並 保持溢流。此時已將槽內的空氣排除。2.將 熱 水 槽 內 的 水 填 滿 , 打 開 電 源 開 關 設 定 槽 內 之 溫 度 60 C ,待達穩定為止。3.調 整冷水浮子流量計, 使流量保持固定, 記錄溫度與 流量。 (冷、 熱水流 量比為 3: 1)4.打 開 閥 V 3、 V 4(調 BY PA SS)、 V5、 V6 、 V8、V10 、V12 , 開熱水幫浦, 讓熱水在盤管內與外部 冷水進行熱交換,啟 動攪拌器,維 持一定轉速 40 rpm 。5.待系統達穩定狀態

10、後, 每 2 分鐘測定一次並記錄進出 口冷水溫度、流量及 熱水進出口的溫度 , 且約 五組數 據不隨時間改變即可停止, 並降溫至 T1=T2 。6.改變冷、熱水流量比(6 : 1及9 : 1),重覆步驟35。B.夾套式熱交換器1.打開冷水進水閥 V1 讓冷水槽中的冷水充滿槽內,並 保持溢流。2.將 熱 水 槽 內 的 水 填 滿 , 打 開 電 源 開 關 設 定 槽 內 之 溫 度 60 C , 待 達 穩 定 為 止 。3.調 整 冷 水 浮 子 流 量 計 , 使 流 量 保 持 固 定 , 記 錄 溫 度 與 流量。 (冷、 熱水流量比為 3:4.打 開 V3 , V4( 調 BY P

11、ASS ) V5 、 V6 、 V9 、 V1 1 、 V1 2 , 讓熱水在夾套與內部冷水進行熱交換, 啟動攪拌器, 維持一定轉速 40 rpm 。5.待 系 統 達 穩 定 狀 態 後 , 每 2 分 鐘 測 定 一 次 並 記 錄 進 出 口冷水溫度、 流量及熱水進出口的溫度, 且約五組數 據不隨時間改變即可停止, 並降溫至 T1=T2 。6.改變冷、 熱水流量比(6: 1 及 9: 1), 重覆步驟 3 5。五、注意事項1.溫度須待穩定後才可記錄2.確認各閥皆按步驟開關。六、實驗結果(1)數據記錄A.盤管式熱交換(穩定狀態下的熱傳)攪拌器轉速:時間(min)熱水進口溫度Tha(C )熱

12、水出口溫度Thb冷水進口溫度Tca冷水出口溫度Tcb冷水流量me(L/ mi n)熱水流量mhB.夾套管式熱交換(穩定狀態下的熱傳)(mi n)溫度Tea溫度Tebm em h(二)結果整理1.盤管式熱交換器(穩定狀態附機械攪拌)(kg/ s)qe(J/s)qh( T)lm(K)Uo(kW/m2k)2.夾套式熱交換器(穩定狀態附機械攪拌)3.繪出溫度對時間之變化圖4.計算各種情況下之總熱傳係數。(三)附錄:流量計校正曲線圖 1.冷水流量計冷水流量計校正曲線圖2.熱水流量計熱水流量計校正曲線圖s g 量 流流量計刻度七、問題與討論1. 試比較在各實驗操作情況下,溫度對時間之影響2. 試比較不同操作情況,對總熱傳係數的關係。3.試比較盤管式與夾套式熱傳的差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