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2.99KB ,
资源ID:613005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1300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老师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老师Word文件下载.docx

1、形容进退两难。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第一节总第课时一、导入: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这个故事可谓是“一夫敌百万之师”的现代版。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这样的人物:张仪、苏秦、诸葛亮。今天我们将去拜访他们的“祖师”请

2、同学们翻到烛之武退秦师。二、作家、作品简介:作者:左传的作者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名称: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同为孔子编著的春秋作诠释)。左传是“十三经”之一。地位、内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它记叙了东周前期240多年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内容,既具有研究先秦历史的史料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历代散文的典范。特点: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三、史书体例:1、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2、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

3、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3、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战国策。4、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5、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6、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他的通鉴纪事本末 四、背景介绍: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其一、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其二、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

4、可据,又自觉曾无礼于重耳,因此,战前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结果城濮之战中,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两年之后发动了这场战争。五、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疏通生字词。2、再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并请学生讲述该故事。3、讨论各段大意【用四字短语概括】 开端:秦晋围郑发展:临危受命高潮:智退秦师结局:晋师撤离 六、深入探究。1、第一段词句讲解: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2、分析第一段:A、秦晋围郑,郑国的形势怎样?危在旦夕,国运悬于一线。B、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什么?表面原因无礼于晋,且贰于楚。根本原因称霸扩张的需要。C、你认为晋军和

5、秦军出兵的理由是否正当呢?不正当,郑国的做法是出于为自己的国家安全着想,并没有不对的地方。D、第一段交代围郑的原因和驻军位置有何作用?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想报复郑国,从而扩大其势力,而秦、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那么秦国是可以争取到晋国一边的;且两国军队分地驻扎,那么郑国有机会单独与秦国接触,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成功地离间秦、晋提供了条件。因此开篇交代围郑的原因和驻军位置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智退秦师的成功埋下了伏笔。第二节 总第课时一、讲析第二、三段 1、第二段词句的讲解: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臣之壮也无能为也已 是寡人之过也 2、分析第二段:A、佚之狐对烛之武劝退秦师有把握?从哪个字看出?佚之狐为什

6、么对烛之武劝退秦师这么有把握?这对刻画烛之武形象有何作用?答:有 , “必”因为佚之狐非常了解烛之武的外交才能;佚之狐对郑、晋、秦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B、分析佚之狐形象?答:佚之狐是一个“慧眼识英雄的伯乐”。是他发现并举荐了烛之武这匹千里马给郑伯,从而挽救了郑国覆亡的命运;是一个胸藏韬略、临危不惧、遇事冷静、能谋善断、高瞻远瞩的杰出之士,他对天下形势洞若观火。“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寥寥数语,足见其不同凡响。C、从秦晋围郑的原因来看,照常理佚之狐应建议郑伯派使臣到晋国去,但佚之狐却建议郑伯派使臣去说服秦,原因是什么?难道他不怕使臣在途中被晋

7、国杀害?答:郑国曾派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此次如果再派人到晋国游说也是枉然;在秦晋联盟中有一个主动者有一个被动者,那么那个被动就可能成为破解联盟的关键了。秦晋驻军并非同一地,而分别为氾南、函陵。因此烛之武才能成功进秦营。D、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辞”后“受”,有什么作用?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先“辞”一是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二是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而先“辞”后“受”则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通情达理、忠诚爱国的品质。E、“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透露出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烛之武这样说?作者这样写会不会影响烛之武的形象

8、?这属于什么描写?透露出烛之武的不满、委屈和抱怨。他之所以会发牢骚、不满、委屈和抱怨,主要是因为烛之武年轻时未能被郑伯重用,像孙悟空一样只做了一个小马倌,当他在本文中被举荐时,已经七十多了。烛之武怀才不遇,虚掷青春,而产生悲叹、不满、抱怨的情绪很正常。这样描写不会挡住他光辉的一面,反而是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逼真、有血有肉。直接描写,表现烛之武自谦,通情达理、忠诚爱国的品质。、分析郑伯形象:善于纳谏:当佚之狐荐烛之武“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时,他立即抓住这一线希望“从之”,表现了一位君主决策的及时、果断。勇于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将过错揽到了自己身上。精于言辞:“然郑

9、亡,子亦有不利焉。”郑伯完全站在烛之武利益的角度来看问题,这同烛之武后来站在秦伯场劝其退师的说辞可谓有同工异曲之妙。3、第三段词句的讲解:夜缒而出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且君尝为晋军赐朝济而夕设版焉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4、分析第三段:A、“夜缒而出”说明什么?秦晋完全包围了郑国,连城门也打不开了。进一步说明兵临城下的严峻形势。B、烛之武是如何劝退秦师的?首先坦言知亡,避其锐气,以退为进。“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其次阐明利害,亡郑利晋,动摇秦君。先假设亡郑有益于秦,那就灭

10、了我们郑国,接下来分析分析亡郑利晋不利于秦:“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秦在西,郑在东,中间隔着晋国,秦要跨越晋国,把郑国的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作为自己的边邑,这是很难办到的。“亡郑”之后,郑国的土地不为秦所得,反为晋所有,结果是“邻之厚,君之薄也”,从而提醒秦国不可“亡郑以陪邻”。再次替秦着想,舍郑利秦,以利相诱。“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舍郑”,就是放弃攻打,不灭郑。这是烛之武从正面向秦穆公提出的建议。郑国在秦国的东方,以此可作为“东道主”,那么秦国使者往来,遇到资粮不足,郑国便可尽地主之谊,给予供给,让秦有利可图,得到实惠,这有什么不好呢?然后引史为例,晋

11、君不可信,挑拨秦晋。20年前,晋公子夷吾流亡时,秦穆公接夷吾入秦,然后帮助他返回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惠公,所以说,“君尝为晋君赐矣”。当时,夷吾曾许诺把晋的焦、瑕二邑给秦国,作为酬谢。但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建工事,与秦国对抗。晋君如此忘德背信,如若与之共事,决不可能共享其成,利益均分。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这一角度,说明晋国曾对秦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拨秦晋两国的关系。最后推测未来,阙秦利晋,劝秦谨慎。现在晋国把郑国当做它东边的疆界,而它进一步扩张的野心不会就此打住,如果它今后不削减秦国,它在哪里获取它贪求的土地。让秦国意识到自己的危险,最终退兵,且留兵助守。C、烛之武打动秦伯

12、的原因何在?即秦伯为什么退兵?烛之武这位出色的“外交家”在见到秦穆公之后,既非据理质问,又不苦苦哀求,他深知秦晋围郑,除秦晋是军事联盟外,主要是秦伯想从灭郑中捞取好处,烛之武于是对秦伯在“利”字上做足了文章,动之以“利”,晓之以“理”,终于使趋“利”而来的秦兵,不仅立即避患而“退”,还反过来“与郑人盟”,派军队留守郑国,帮助郑国抗晋。D、烛之武的游说艺术 善于利用矛盾;善于分析利弊;善于揣摩心理;讲究语言艺术:机智善辩的外交家 E、小组讨论,如果我们要说服一个人,应注意哪些方面?态度要好,首先不能让对方反感。善于根据说服对象和说话环境采用合适的语气。劝说前要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了解对方的心理,

13、找到突破点。巧用对比手法,陈述利弊,让对方舍弃原来的想法,接受你的更有利的观点。F、说秦的结果是什么?秦郑订立盟约;秦国驻兵守郑 G、烛之武从临危受命到智退秦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什么形象呢?志士: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以“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

14、,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辩士: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先论说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加了邻国(晋国)。然后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这是郑国请求秦国退兵所施予秦国的小小恩惠,既可使对方感兴趣,以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一番利诱之后,烛之武就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文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质,公开挑拨秦晋两国关系;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这样一来,“攻守之势易矣”。烛之武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

15、秦师,充分展现了他的“辩士”形象。“辩士”形象是烛之武形象的核心。所以说,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展示的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第三节 总第课时一、讲析第五段 1、第五段词句的讲解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吾其还也 2、分析第五段 A、晋文公最后以哪三条理由退兵?“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B、晋侯对于撤军说了三点理由,你认为哪点最重要?“不仁”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才是实质。“不知”就是不理智理,就是缺少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缺少冷静

16、判断。“以乱易整,不武”,胜负之数,难以意料。晋的退兵,说到底,也是一个“利”字起作用。C、课文中还有两处说辞,一是郑伯说服烛之武使秦,二是晋伯说服子犯不攻击秦国,想想这和烛之武说服秦君有何异同?为什么会有不同?同:都主要是从利益角度来说的,打动了对方。异:烛之武说辞委婉,迂回曲折;郑伯、晋侯说辞直截了当。原因是说话对象不同。D、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请指出文章注意伏笔与照应的地方。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师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的有关内

17、容。“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二、复习巩固 1、指出下列句中属于哪种词类活用现象,并说出它的意思 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夜缒而出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共其乏困且君尝为君赐矣 朝济而西设版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 阙秦以利晋与郑人盟因人之力而敝之 2、特殊句式A、将下列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出来。辞曰:“臣之壮也”许君焦、瑕夜缒而出敢以烦执事晋军函陵,秦军 B、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倒装句 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

18、于郑伯 何厌之有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找出本文的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3、下列句中有无通假字 无能为也已秦伯说失其所与,不知何厌之有焉用亡郑以陪邻? 4、说出下列词语的古今义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作为;今义:认为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出行时带的包裹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古义:离开;往,到 缺少的东西;精神不好 5、掌握下列虚词的用法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夜缒而出(

19、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焉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哪里)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哪里)三、作业:阅读晏子谏杀烛邹,完成文后问题。景公好弋(y,射鸟),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土,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受教)矣。”1、 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公好弋 (喜欢) B使烛邹主鸟

20、而亡之(掌管)C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计算) D是罪三也(这)答案:C(列举罪状或过失而指责)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B、使我君以鸟之故杀人C、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 D、以乱易整,不武A、D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公怒,诏吏欲杀之( )A、诏书 B、命令 C、召见 D、征召B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A、死 B、逃跑 C、通“无” D、使死亡4、翻译下面句子。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译文:这时就召来烛邹在齐景公面前列举他的罪状。使我君以鸟之故杀人。让我们的国君因为一只鸟的缘故而杀人。参考译文: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

21、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附:备课资料库字音1.秦军氾南:氾fn, 2.佚之狐:佚,y;3.夜缒而出:缒,zhu4.君之薄也:薄, b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wi;6.共其乏困:共,gng;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8.夫晋:夫,f(也有译为“发语

22、词”);9.阙秦: qu ;(也有标注 ju);10.秦伯说:说,yu,高兴;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q,逢,png;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3.失其所与,不知:知,zh。重要实词1、贰 “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副职 。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不专一 。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因为郑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故秦、晋围之 2、鄙 边邑,边远的地方。为学:“蜀之

23、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 【注】:本文的鄙用作动词, 把.作为边邑。) 庸俗,鄙陋。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看不起,轻视。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3、许 准许。 (同现代汉语) 答应,听从。本文:“许之。”、“许君焦、瑕”) 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约数。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表处所。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阙 qu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qu 城楼 qu 皇宫,引申为朝廷 qu ;引申为侵损,削减。阙秦) ju 阙疑, 解除疑惑 (多闻阙疑) 5、微 没有 细小,轻微(同现义) 衰败 国势衰微。卑贱 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假如没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坏,破旧。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谦词 敝人 。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7、焉 何,为什么。“焉用亡郑以陪邻”) 哪里。(本文“将焉取之”) 语气助词,如“啊”(本文“子亦有不利焉”)1、以 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