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24.55KB ,
资源ID:61453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1453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x

1、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名师制作优质学案人民版必修2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3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理解近代以来我国在社会生活习俗领

2、域的变化。3认识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因素。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1)男子服饰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的标准服装。(2)女子服饰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经过改革与创新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3)特征:中西合璧。3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2)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受政治的影响,盛行军装和“干部

3、服”。(3)改革开放后: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思维点拨1中山装和旗袍是服饰中西合璧特征的典型体现。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渐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归纳总结近现代男女服饰变化的主要特征(1)近代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2)改革开放前的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明显,朴素单一。(3)改革开放后的特征:新颖款式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2西餐传入: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3重要影响(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

4、百姓饭桌。(2)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住宅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1)出现: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现。(2)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开始融入西式建筑的特点。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的影响。2表现(1)婚姻风俗古代:缔结婚约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代:开始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2)丧葬风俗近代: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带有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现代: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3)其他风俗民国成立

5、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握手成为社交场合中的常见礼节。(4)思想观念: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开始步入社会。易混易错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传统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缠足陋俗至清朝时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知识点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实质上就是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随着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明走向了近代化,中国的社会生活也逐渐走向文明化、民主化。主题近现代物质生

6、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物质生活的变迁史料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等中餐西餐马车、轿子人力车、火车、电车、汽车等史料二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史料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

7、、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史料解读对表格左右内容进行比较,可以直观看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具体变化。说明近代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表明新中国从服饰单一到逐渐的多元化。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并指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民众的服饰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变化的主要因素。提示(1)变化方面:服饰、饮食、交通、建筑。特点:中

8、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外部因素: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2)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2社会习俗的变迁史料一新旧婚礼情况对照表旧式婚姻情况新式婚姻情况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问名(互问庚帖卜之)3.会新(即订婚)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注意事项)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称“过大礼”“恭迎娶”)6.过妆(送嫁妆)7.娶亲8.回门1.自由恋爱2.订婚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史料二农业社会那

9、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由散漫的无规律生活方式,被工业社会的快节奏规律化制式化的作息方式所逐步取代,都市人开始习惯于上下班制,星期日和固定节假休息制。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史料三为政者对社会风气起着率先垂范的引领作用,就目前来看,通过涵养崇清尚俭、不慕虚荣的党风政风来带动社会风气转向,恐怕才是政府形塑社会风气的合理方式。人民时评:政府该如何“移风易俗”史料解读史料一划线部分表明从传统婚姻到现代婚姻,婚姻的基础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史料二、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作息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党风政风的变化对社会风气转向产生重要影响。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概括指出

10、近代新式婚姻在思想观念和礼仪方面的进步之处。(2)依据史料二说明社会习俗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依据史料三分析当今党风政风的转变有何意义?提示(1)进步之处:观念:由父母包办到男女婚姻自主、平等;礼仪:由繁琐到相对简单,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2)转变:国人接受了工业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节假日休息制形成。意义:引领社会风尚,推动社会新习俗。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1)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客观上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政府政策的影响: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清政府、民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

11、生变化。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建立,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2)特点从地域上看,由通商口岸、沿海城市推向内地,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从过程上看,由西方传入,有较强的殖民色彩,且中西合璧、新旧并存。从程度上看,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的变化大,内地和广大农村的变化小,城乡社会生活变化不均衡。从动力上看,社会运动的开展、部分上层人物的倡导、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生产与生活方式向中国的渗透都是重要的推动因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社会影响和

12、认识1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2认识(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迁是有限的。(3)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11859年,英国人呤俐在广州街头散步,“看到很多中国姑娘的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

13、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这反映了()A习俗变迁实现女性解放B西方文明影响生活习俗C政府明令废止女子缠足D习俗变迁促进经济发展【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题点】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可知西方文明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习俗,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2(2017云南学业水平考试)下图分别展示了20世纪70到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政策因素是()A外来文化的影响 B服装业迅猛发展C改革开放的实施 D穿着品味的变化【考点】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题

14、点】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答案C解析抓住设问中关键词“政策因素”和图片中我国流行服饰从单调到多彩的变化。3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考点】【题点】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罐头”“番餐之味”等关键信息,由此可以看出部分民众已经认同西方生活方式,故选D项。A、B、C三项均与史实或材料不符。4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

15、映了()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题点】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清末北京的汉族妇女缠足之风仍很盛行,因此穿弓形鞋的人极为普遍,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故A项正确。5(2017北京海淀期末)下图描绘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场景。画面能够明确、充分体现的是()A经济发展导致妇女地位提高B社会政治运动带来男女平等C社交方式和社交礼仪的变化D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题点】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答案D解析经济发展导致妇女地位提高,画面无法明确充分体现,故A项错误;男

16、女平等画面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从图中无法看出社交方式和礼仪的变化,故C项错误;女性走出家庭,集体聚会是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故D项正确。基础达标119世纪60年代末,某地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开始变为“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该地最有可能是()A厦门的租界 B杭州的断桥C北京的街头 D重庆的学堂【考点】变化中的男女服饰【题点】服饰变化的状况答案A解析材料讲的是19世纪60年代末中国社会服饰的变化,西式服饰应出现于这个时候开放的通商口岸,即厦门。所以答案选A。2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表明()A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B民间服饰

17、受到西方影响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题点】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答案B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渐仿洋装”可看出,中国服饰的变化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故选B。3(2017广州高一检测)服饰是一种记忆,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从图一到图二的变迁记录了近代中国()图一图二A从传统、封闭走向现代、开放B从逐步沉沦到民族独立C从文化浅显走向富有文化内涵D从审美单一到个性鲜明【考点】变化中的男女服饰【题点】服饰变化的状况答案A解析图一为清朝的长袍马褂,图二为辛亥革命后出现的中山装和西装,其中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从图一到图二显

18、示了从传统到开放的表现,故A正确。4.(2017四川学业水平测试)下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妇女最时尚的着装列宁装。这反映出当时女性的着装()A款式多样 B受西方服饰影响C受苏联影响 D注重个性【考点】变化中的男女服饰【题点】服饰变化的状况答案C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友好,妇女的着装因而也受到了苏联的影响,故选C。5(2018湛江高一检测)中西方饮食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下面材料中“牛排”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最早始于()姚文通后来吃到一样拿刀子割开来红利利的,姚文通不认得。胡中立便告诉他说:“这是牛排,我们读书人吃了补心的。”姚文通不肯吃,康伯图道:“上海的牛肉,不比内地专门把它养肥了

19、,宰了吃,所以又叫做菜牛,吃了是不作孽的。”A鸦片战争时期的被迫开放B洋务运动时期的仿洋改制C清末新政时期的以洋为尚D民国初政府提倡文明开化【考点】【题点】答案A解析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到中国将外国的饮食也带入了中国,故A正确;B、C、D错误。6.(2017湖州高一检测)上海石库门住宅(如下图)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石库门的出现反映了()近代中国建筑的完全欧化近代中国生活模式的转型近代中西文化的交融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A BC D【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题点】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上海石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可知近代中国建筑的完全欧化表述错误,排除含的选

20、项,故选B。7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甲图清末婚嫁 乙图民国婚照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题点】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答案C解析从甲图到乙图反映的是明媒正娶、媒妁之言的旧式婚礼向简洁的新式婚礼转变,故C项正确。8下面这组图片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趋势是()A全盘西化 B尊重传统C中西合璧 D文明冲突【考点】【题点】答案C解析图片一体现建筑出现西化倾向;图片二中山装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图片三中婚纱照上的男子穿的长袍马

21、褂属于中式传统服装,女子穿的礼服属于西式服装,该婚纱照体现的是中西合璧。故选C。9顾维钧回忆他在20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道:“有人介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其实我不过是外交部的秘书。两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以后他从国外演出归来,我们又见面了。从那以后,我们只是握手。”这些变化说明近代中国()A平等意识逐渐增强 B风俗礼仪中西合璧C传统礼仪不复存在 D演员地位逐渐提高【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题点】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答案A解析材料中从打千到鞠躬再到握手,是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反映的是近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平等意识逐渐增强,故

22、A项正确。10(2017佛山期末)先生、小姐、阁下、女士等中国人的传统称谓在大陆几乎消亡。突然间,人们似乎不再有身份、性别的差异,有时候为了表示一下区别,可以称“老同志”“小同志”“女同志”“男同志”,还有“领导同志”“解放军同志”“警察同志”。这个现象发生在()A鸦片战争后 B民国成立后C解放战争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考点】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题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社会生活和风尚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起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因此“不再有身份、性别的差异”,出现了“老同志”“小同志”“女同志”“男同志”的称呼,故D项正确。能力提升11(

23、2018沧州高一检测)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由此可知民国初年()A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D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题点】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答案D解析“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表明服饰的变化受时代的影响,故D项正确。121919年6月,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女子沈佩贞致函国会,陈述了她与议员魏肇文的婚姻情况,对魏肇文登报毁婚表示不满,希望通过法庭解决家庭纠纷。这

24、件事在当时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对材料理解比较全面的是()A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B民主法治,深入人心C妇女解放,潮流涌动 D社会观念,碰撞转型 【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题点】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答案D解析材料既反映了女子思想的解放,也可以看出旧的婚姻观习俗依然存在,故D项正确。131912年3月,民国政府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1916年内务部又颁内务部通咨各省劝禁妇女缠足文;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布禁止妇女缠足条例。这从反面反映出()A政府法规引导风尚变迁B社会风气发生根本变迁C民国政府首倡废止缠足D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题点】近代社会风俗的变化答案

25、D解析一方面教材中有明确表述,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另一方面材料中十多年间民国政府不断要求“废止缠足”,也从反面说明传统风俗习惯根深蒂固,故D项正确。142008年底,由国内15家主流媒体共同发起了改革开放流行语征集活动,最终选出全国十大流行语:下海、下岗再就业、农民工、黑猫白猫、上网、改革开放、北京奥运、炒股、中国特色、雄起。这些流行语()A反映了部分公务员思想观念转变B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发展C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变D表明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高【考点】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题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生活和风尚答案C解析这些流行语所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变化,所涵

26、盖内容很多,包括政治、经济、思想、体育等多个方面,故C项正确。15近期,在“现代女人的嫁妆流行啥?”的调查中,下面调查结果说明()问卷提问结果前三位现代女人的嫁妆流行啥?1.房子:最奢侈的嫁妆2.车子:最受宠的嫁妆3.票子:最实用的嫁妆A.社会进步,旧风俗观荡然无存B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提高C体现改革,市场理念影响婚俗D社会转型,女性政治地位提高【考点】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题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生活和风尚答案B解析由调查结果前三位看,现代“嫁妆”档次很高,有房子、车子,还有票子。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更注重嫁妆的实用性,将嫁妆与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密切联系,故选B。送“嫁妆”本身就

27、受传统婚俗观的影响,送“嫁妆”不属于商业行为,材料无法反映女性的政治地位情况,故排除A、C、D。16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二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三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的。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1)根据材料一,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2)据材料二、三,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考点】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题点】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课时综合答案(1)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2)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