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7.37KB ,
资源ID:6161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161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医古文仿真试题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医古文仿真试题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10.“先生隔垣见人,何必饮上池之水?”出自(A.黄帝、岐伯之事。B.长桑君、扁鹊之事。C.公乘阳庆、仓公之事。D. 涪翁、程高之事。11. 以同书的祖本或别本对照校勘的方法叫(A.对校B.他校 C.本校D.理校12.“脉至如火薪然”中“然”与“燃”的关系为(A.异体字 B.同形词 C.通借字D.古今字13.“善摄生者,宜暂远帷幕“中”帷幕“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委婉 C.借代D.举隅14.“乃与庖牺氏之八卦绵历今古”中,“庖牺氏”即(A.伏羲氏B.神农氏 C.黄帝D.岐伯15.“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亏”具体意为(A.人身阴气消长依据月亮盈亏B.月亮亏,则人身阴气长;月亮盈,则人

2、身阴气消C.只有月亮发生盈亏才会导致人身阴气消长D. 月亮盈,则人身阴气长;月亮亏,则人身阴气消16“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最确切的含义是(A.人身之阳气如同填空之太阳B.阳气与太阳同样重要C.日失其所,则天不彰; 阳失其所,则人折寿D.以无日则天不彰比喻无阳则人折寿二. 填空题(每空格0.5分)1. 古代医书注明字音的常用方法是_和_。2. 在“经络时疏,故不通”中,_是_的借字。3. “徧”是_的异体字。“痾”是_的异体字。4. “宜乎夫子之叹之也”的语序特点为_。“惟经论是搜”的语序特点为_。5. “逢掖”可表示“儒生”义,这种修辞手法叫_。“提命”语本诗经“匪面命之,

3、言提其耳”,这种修辞手法叫_。6. 在今译专有名词术语时应采取_的方法,在今译作补语的介宾结构时应采取_的方法。7. “当膏摩火灸即愈”的“膏、火”作_成分。“余子百姓,养万民”的“子”具有_功能。8. 最早注释神农本草经的是_时期的_。9. 古医书中文字差讹可归纳为_、脱、倒、讹、_五种。10. 注释分析篇章主要包括_、阐述内容提要、说明前后联系和_。三.注释题(一)随句释词(每词0.5分)1.仰事俯育,一切隳坏,兴言至此,深可惊惧。 隳坏: 兴言:2.闻之善赠人者以言,其永矢勿谖者亦以言。 矢: 谖:3.夫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而宛气愈深。 辟: 宛气:4.探赜钩玄,功侔造化。 赜:侔:5

4、.纵不全瘥,亦可小瘳。向所谓热证,亦复不计。 瘳: 向:6.延致殆遍,言人人殊,罕得要领,心甚陋之。 延: 陋:7.洎雷公请问其道,迺坐明堂授之。 洎: 迺:8.此二者,圣人之法尽矣,蔑以加矣。 蔑以: 加:9.所注排抉隐奥,多所发明。 排: 抉:10. 乃燕居安闲,淫佚之疾。 燕居: 淫佚:11. 舌坼,嗌干,上气噎,嗌中痛,瘅。 坼: 瘅:12. 处常得实,没齿不忧,孰与富贵扰神耗精者乎? 没齿: 孰与:四.今译题(每题3分) 1. 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凉药,且欲责效于师,必愈乃已。 2. 故知天时者,许造张、刘之室;达病本者,可登朱、李之堂。庶几不以

5、辞害志,而免尽信书之失乎? 3. 既相别矣,乘蹇且十里外,飒然而悟。欲复回以告,予之旧契已归且远。乃令载之,以示来者。 4世有觉者,触目而疵之,从而可否之,吾幸吾之得师也;游艺者,玩索而惜之,存而左右之,吾幸吾之明与也。五、阅读题(30分) 第一篇:(1)余沐休林下习程公敬通公之里先有玠公者成进士于轩岐之术靡不精公尤博学补诸生以馀闲从事于养生家言遂抉其奥得禁方参伍而用之活人甚众业擅一时四方造庐而请者车填咽门公以次按行东之西怨南之北怨病者望之如望岁焉间与余论方技言人秉阴阳既薄蚀于寒暑风霾又侵夺于饥饱嗜欲复戕伐于喜怒女谒身非木石何得不病巨室力易于致医若瓮牅绳枢之子与逆旅迁客不幸惹恙于时仓皇则简之笥

6、中而医师自足是方书重矣外台秘要已验之良法不下于肘后百一欲广布之海内藉余弁首而行余谓病之需良医犹治之待良相美哉越人之言曰上医医国其次医家其次医身夫和静则寿域戾扰则亡征药有养命者有养性者察其虚实审其寒热时其补泄能防于未然导养得理性命自尽何夭枉之有观于身而知国未有不均于哲士而偾于庸人者公妙于上池而推重司马之书因知秘要盖方略之善者也推端见委证治较然卓越群识与素问灵枢合辙推公之志欲使人人得以尽年其仁心为质乎虽然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有不泥于秘要也者斯善读秘要者也(选自外台秘要明吴士奇序)要求:1给上文断句 2文意理解玠公认为人得病的原因是什么?作者为何推崇外台秘要?“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是何义?其中“其人”具

7、体指何种人?答案:(1)余沐休林下。习程公敬通。公之里先有玠公者成进士。于轩歧之术靡不精。公尤博学。补诸生。以馀闲从事于养生家言。遂抉其奥。得禁方。参伍而用之。活人甚众。业擅一时。四方造庐而请者。车填咽门。公以次按行。东之西怨。南之北怨。病者望之如望岁焉。间与余论方技。言人秉阴阳。既薄蚀于寒暑风霾。又侵夺于饥饱嗜欲。复戕伐于喜怒女谒。身非木石。何得不病。巨室力易于致医。若瓮牖绳枢之子与逆旅迁客。不幸惹恙。于时仓皇。则简之笥中。而医师自足。是方书重矣。外台秘要已验之良法。不下于肘后百一。欲广布之海内。藉余弁首而行。余谓病之需良医。犹治之待良相。美哉。越人之言曰。上医医国。其次医家。其次医身。夫和

8、静则寿域。戾扰则亡征。药有养命者。有养性者。察其虚实。审其寒热。时其补泄。能防于未然。导养得理。性命自尽。何夭枉之有。观于身而知国。未有不均于哲而偾于庸人者。公妙于上池。而推重司马之书。因知秘要盖方略之善者也。推端见委。证治较然。卓越群识。与素问灵枢合辙。推公之志。欲使人人得以尽年。其仁心为质乎。虽然。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有不泥于秘要也者。斯善读必要者也。(2)简答既薄蚀于寒暑风霾,又侵夺于饥饱嗜欲,复戕伐于喜怒女谒。因为外台秘要盖方略之善者,推端见委,证治较然,卓越群识,与素问、 灵枢合辙。体察神妙,用心领会它,在于那个运用的人。“其人”指志同道合善于运用外台秘要方的人。第二篇:( 1)宫詹

9、前于乾隆丁未冬自毗陵抱疾归证类噎隔已濒于危予为治之而愈嘉庆乙丑宫詹视学中州病发召诊又为治愈案载初集及辑录中道光乙酉秋宫詹在都前疾又作初时尚轻来书语状予辄忧之虑其年愈花甲血气既衰非前此少壮可比末又云幸得请假南归便图就诊深为之喜及至腊底伊宅报中详述病情较前再发更剧体惫不支势甚危笃令侄子硕兄亟欲邀予入都诊治予虽老迈谊不容辞适迫岁暮冰雪严凝水陆舟车都难进发道阻且长恐其病不及待子硕兄踌躇无策再四相商祗得酌拟一方专足送去冀幸得以扶持即可回籍调治另函致意劝令速归回书云手翰再颁感沦肌髓妙剂服之不似昔年之应手盖衰惫日久之故欲归不得进退维谷负我良友何以为人弟之心绪不可名状永别之慼惨剧难言然奄忽而徂胜于痴狂而活也专

10、泐敬谢不能多写亦不知结草何时南望故乡惟有怅结未几遂卒悲夫宫詹自订年谱未竟令弟时任干州续成之谱末有云兄病中尝语人曰吾生平患此疾及今而三矣丁未乙丑皆濒于危皆赖程杏轩治之而愈今无杏轩吾病殆不可为矣予阅及此不禁泫然(清程文囿杏轩医案续录噎嗝)1给上文断句本文病主为谁?所患何病?其发病与治疗过程如何?(1)宫詹前于乾隆丁未冬。自毗陵抱疾归。证类噎隔。已濒于危。予为治之而愈。嘉庆乙丑。宫詹视学中州。病发召诊。又为治愈。案载初集及辑录中。道光乙酉秋。宫詹在都。前疾又作。初时尚轻。来书语状。予辄忧之。虑其年愈花甲。血气既衰。非前此少壮可比。末又云。幸得请假南归。便图就诊。深为之喜。及至腊底。伊宅报中详述病情。

11、较前再发更剧。体惫不支。势甚危笃。令侄子硕兄亟欲邀予入都诊治。予虽老迈。谊不容辞。适迫岁暮。冰雪严凝。水陆舟车都难进发。道阻且长。恐其病不及待。子硕兄踌躇无策。再四相商。祗得酌拟一方。专足送去。冀幸得以扶持。即可回籍调治。另函致意。劝令速归。回书云。手翰再颁。感沦肌髓。妙剂服之。不似昔年之应手。盖衰惫日久之故。欲归不得。进退维谷。负我良友。何以为人。弟之心绪。不可名状。永别之慼。惨剧难言。然奄忽而徂。胜于痴狂而活也。专泐敬谢。不能多写。亦不知结草何时。南望故乡。惟有怅结。未几遂卒。悲夫。宫詹自订年谱未竟。令弟时任干州续成之。谱末有云。兄病中尝语人曰。吾生平患此疾。及今而三矣。丁未(。)乙丑。皆

12、濒于危。皆赖程杏轩治之而愈。今无杏轩。吾病殆不可为矣。予阅及此。不禁泫然。 (2)本文病主是宫詹。所患噎嗝。前两次发病都被程杏轩治愈,最后因年岁已高气血衰弱,没有治愈。八、简答题(20-30分)教材中选两、三段文章,提问作答。题目方向:文段主要意思、主要词语的解释、比喻意义;文段中作者提出的论点、论据等等。举例: l、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人之性骞,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今有声於此,耳听之必慊,已听之则使人聋,必弗听;有色於此,目视之必慊,已视之则使人盲,必弗视;有味於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则使人瘖,必弗食。是故

13、圣人之於声色滋味也,利於性则取之,害於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日招蹷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日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日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应当怎样理解?“今有声於此,耳听之必慊,已听之则使人聋,必弗聪;有味於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则使人瘖,必弗食”说明什麽道理?在“天全,则神和矣

14、,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五节皆通利矣”中,“天全”的含羲是什麽?“三患”具体指什麽?导致“三患”的根本原因是什麽? 2、阴阳别论篇第七:“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支不举。”注云:“易为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也。”又“大奇论篇):“跛易偏枯。注云:“若血氯变易,为偏枯也。”案:易,并当读为“施”。“汤液醪醴论篇云:“是气拒於内,而形施於外。”“施”亦作“弛”。生气通天论篇云:“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又云:“筋脉沮弛。“弛,缓也。”痿论篇云: “宗筋弛纵。”刺要论篇云:“肝动则春病熟而筋弛。”皮部论篇云:“熟多则筋弛骨消。”盖痿跛之病,皆由筋骨解弛,故云“痿

15、易”、“跛易”。“易”即“弛”也。王如字释之,非经恉也。“毛诗何人斯篇:“我心易也。”释文:“易,韩诗作施。尔雅释诂:“弛,易也。“弛,本作施。是易、施、弛古通之证。本文训释的对象是什麽?本文正面论点与反面论点占分别是什麽?肯定正面论点的论据有哪些? 3、生氣通天論:“味過於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王注曰:“央,久也。辛性润泽,散養於筋,故令筋緩脉润,精神長久。何者?辛補肝也。”新校正云:“按此论味过所傷,難作精神長久之解。央乃殃也,古文通用。”樾謹按:王注固非,校正 谓是殃字,義亦未安。央者,盡也。楚辭離騷“時亦猶其未央兮”王逸注曰:“央,尽也。”九歌“爛昭昭兮未央”注曰:“央,已也。”已

16、與盡同義。精神乃央,言精神乃尽也。本文校注的對象是什麼?本文的正面論點與反面論點各是什麼?正面论点的论据是什么?4、張易水醫如濂溪之圖太極,分陰分陽,而包括理氣,其要以古方新病白為家法,或者失察,欲指圖為極,則近乎畫蛇添足矣。劉河間醫如橐駝種樹,所在全活,但假冰雪以為春,利於松柏而不利於蒲柳。張子和醫如老將對敵,或陳兵背水,或濟河焚舟,置之死地而後生,不善效之,非潰則北矣,其六門二法,蓋長沙之緒餘矣。李東垣醫如絲絃新絙,一鼓而竽籟並熄,膠柱和之,七絃由是而不諧矣,無他,希聲之妙,非開指所能知也本段主旨是什麼?如何理解“指圖為極”其中“圖”和“極”分别比喻什麼?如何理解刘河间“但假冰雪以为春,利

17、于松柏而不利于蒲柳”?“冰雪”、“松柏”、“蒲柳”分别比喻什么?如何理解“張子和醫如老將對敵,或陳兵背水,或濟河焚舟,置之死地而後生”?复习范围:阅读文选、基础知识、阅读实践。阅读文选:词语、今译、文意理解(课文本身内容)(单选、填空、注释、今译、断句)基础知识:单选、填空。课外阅读名医类案(阅读题内容)。高级:再加寓意草(清喻昌)。文意理解1. 文意理解是指对 文章语句含义 的理解,以及对 篇章宗旨 和 文中义理 的领悟。2. 文意理解,古代属于 章句 之学,唐人归入 义疏 ,宋人发展为 义理 。3. 阅读中医药古文献的最终目的是读取 中医药学术信息 。4. 要理解古代医药文献的文意,需要综

18、合运用 古代语言文化 知识、 中医药 知识 现代科学 知识。5. 文意理解的过程,是 读者 与 作者 沟通思想的过程。6. 提要钩玄 是理解传统医药文献文意的基本方法。7中国传统文化以 形象 思维和 意象 思维见长,重视 举一反三 的能力。8古人喜用 譬喻 、 暗示 例证 等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意图。9“据文揣意”是文意理解的一个重要方法,为了领悟言下意、推知未言意,应当从 揣摩字句意 抓住关键字 、 明写作意图 、 由此而及彼 四个方面入手。10张介宾在类经序中引用“河海一流,泰山一壤”的句子是语带双关,除了字面义,还暗示 希望医学界如山河般宽容,接受类经。11 柯琴伤寒论注自序

19、:“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着。”其中“杨”指 杨朱 ,“墨”指 墨子 。12 要提取句、段、篇章的要旨,可通过 找出共性 、 依据意图 抓住要点 三个方面入手。13“凡例”的写作目的主要是 说明书的撰写体例 。14 医案的撰写宗旨是 传医德 或 垂教训 。15 医家传记中的医案,其写作目的主要是 表现医家的医学造诣 。16 误解文意主要表现为 缺乏文史医药知识 脱离全段篇章宗旨 、 误注、误读、误译 。17误解文意的原因,除了失于校勘、不明逻辑、不识行文体例等之外,还有两条,就是 知识欠缺 和 脱离宗旨 。18王焘外台秘要序“死生契阔,不可问天”句中,“问”应理解为 责问 ,而“天”则暗指

20、皇上 ,此句旨在 表白心迹 。19极言首段“我志诚坚,彼何人哉”句中,“彼”与“我”相对,逻辑上应指 动摇 之人。20文意理解是 知识、 技能 悟性 的综合运用,需要大量阅读积累和长期着意的练习,才能使阅读能力得以提高。古代文化知识1十天干依次为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己 、 庚 、 辛 、 壬 、 癸 。2十二地支依为 子 、 丑 、 寅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3古代史官纪日的传统方法是 干支 纪日法;黄帝内经中较多用 天干 纪日。4金窦默标幽赋“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句中,从时间上说,“望”指 农历十五 ,“晦

21、”指 月终 ,“弦”指 初七八 或 二十二三 ,“朔”指 初一5写出下列时段的钟点:(如“夜半”:3时。)鸡鸣: 13 ,食时: 79 ,日昃: 1115 ,黄昏: 1916孟春: 正 月,仲夏: 五 月,季冬: 十二 月。7春秋时期有所谓“三正”,“正”即 正月的月建 之意,俗称 岁首夏历以相当于现今阴历的 正 月正。8从纪年法说, 年号 干支 合计的方法比较可靠,如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自序题作“万历丁巳之秋七月既望”。9二十四节气中的四大节气指的是 春分 、 夏至 、 秋分 冬至10古代节日有所谓“三元”,从农历时间说,“上元”是 正月十五 ,“中元”是 七月十五 ,“下元”是 十月十五 。1

22、1二十四节气中唯一演变为节日的是 清明 ;所谓“上巳”节是 三 月 三 日。12避讳的方法通常有 改字 空字 缺笔 三种。13“讳字”即 所避之 字,“避讳字”即 改用之 字。14与君王或尊长的名字音同或相近的字,称为 嫌名15“幼学”指 十 岁,“志学”指 十五 岁,“花信”指 二十四 岁,“有室”指 三十 岁。16“知命”指 五十 岁,“耳顺”指 六十 岁,“从心”指 七十 岁,“杖朝”指 八十 岁。17古代表示出生时期的称谓有 初度 、 汤饼之期 百晬 。18古代表示童年或幼童的称谓有 幼学 总角 、 垂鬓 黄口 等。19古代表示少女的称谓有 豆蔻 、 及笄 破瓜20古代表示中年时期的称

23、谓有 不惑 强仕 等。21 历代度量衡都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尺度的演变是 由短而长 ,量的演变是 由小到大 ,衡(重量)的演变是 由轻而重 。22“五度”是指 分 、 寸 、 尺 、 丈 、 引。23“五量”是指 龠 、 合 、 升 、 斗 、 斛24“五权”是指 铢 、 两 、 斤 、 钧 、 石 。25古代量取药末的器具有 方寸匕 钱匕 刀圭26传入中国的外域药物,从西北域丝绸之路传来的多冠以 胡 ,自南域进入的多冠以 番 ,从海路引进的往往冠以 海 洋 。27活血通经药刘寄奴、收涩止血药禹余粮等都是根据 故事传说 而命名的。28从方剂命名的缘由来说,“何人饮”以 主药 命名,“缩泉丸”

24、以 主治功效 命名。29从腧穴命名的缘由来说,“紫宫”穴以 天文 命名,“合谷”穴以 地理 命名,“商阳”穴以 五行 命名,“厉兑”穴以 卦象30儒、释、道三家与中医药学有密切的关系,从书名缘由来看,银海精微源自 道 家,山林相业源自 儒 家,肘后百一方源自 释 家。名词用作动词1传:押送(1)。2西:西行(1)。3迹:追踪(4)。4罪:责备(6)。5膏:涂抹(9)。6法、则(10):效法。7君:作为君(16)。8供状:写供状(15)。9序引:作序(23)。10亲:敬重。子:爱抚(24)。11鲜羞、褐裘:吃鲜美的食物、穿漂亮的衣服(29)12鲁邹、公侯:做孔孟那样的圣人、封公封侯(29)。13疵:批评(36)。其余见“词义”章408页。名词用作状语见“词义”章410页。使动用法1阙其中(15):使空缺。2极元气之和(21):使极。3休老补病(21):使休养,使得到救治。4陶一世之民(22):使快乐。5生生(28)使生命生长。6寤之(29):使醒。7冰其里(33):使结冰。其余见“词义”章412页。意动用法1病病:以病为病(8)。2耻医术之名(20):以为耻。3公天下(24):以为公。4末张孙、本轩岐(26):以为末、以为本。5优群方、劣经论(26):以为优、以为劣。6坐井小天(33):以天为小。其余见“词义”章413页。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