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6 ,大小:546.05KB ,
资源ID:61656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1656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坦桑尼亚地质矿产特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坦桑尼亚地质矿产特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一)太古宙地层太古宙地层分布于坦桑尼亚克拉通,主要由太古宙花岗岩、片麻岩、混合岩及不规则状散布的绿岩和片岩带组成,向北延伸至维多利亚湖的东部边界及肯尼亚西南和乌干达东南的周边地区。坦桑尼亚太古宙地体与非洲其他克拉通不同,不能划分出独立的片岩、绿岩和花岗岩地体,而是大量的花岗岩混合岩片岩地体所环绕的不同的片岩带。克拉通内部出露的最古老的岩石为古太古代(3.8-2.5Ga),占据了多多马地区中央高原,被元古宙活动带(2.1Ga)所围绕。坦桑尼亚太古宙地体主要可分为3个片岩带:多多马(Dodoma)、尼安萨(Nyanzian)和卡维隆多(Kavilondian)片岩带,片岩带被一系列花岗岩所分割,

2、广泛的花岗岩浆作用发生在2500Ma左右。太古宙岩石地层的下部为多多马超群的变质火成岩、变质表壳岩;尼安萨超群的燧石、变质泥质岩、条带状铁建造;上部为卡维隆多岩系的不成熟的碎屑变质沉积岩,可能源于尼安萨超群(表2-1)。坦桑尼亚克拉通最晚的变质作用时代为2.4-2.7Ga,与东非地区深溶作用和花岗变质作用相一致。相应的岩浆作用阶段时代为2500100Ma,广泛分布于坦桑尼亚克拉通的大部分地区、乌干达的东南部和肯尼亚西部。太古宙主要矿床是后生含金石英脉,位于维多利亚湖金矿区。岩脉产于表壳岩的剪切带中,与花岗岩密切联系。层状金矿床和贱金属(base metal)矿化与尼安萨岩系的条带状铁建造有关。

3、表2-1 坦桑尼亚北部太古宙地层划分对比简表Borg et al.(1990)Paulsen et al.(1991)Borg (1992)ThicknessSystemAeon砾岩和石英岩300m卡维隆多元古宙不整合-流纹岩流长英质火山岩流600m)、拉加拉(Ilagala)白云质灰岩组(150m)和曼尤瓦(Manyova)红层(400-600m)组成。该群整个序列的时代可能归属为新元古代。(三)古生代-新生代地层坦桑尼亚境内古生代-新生代地层主要分布于坦桑尼亚西南部的滨海盆地中,从晚石炭世-第四系皆有出露。1. 古生代地层卡鲁超群(Karoo Supergroup)卡鲁超群,命名于南非,从

4、南非一直延伸至坦桑尼亚北部边界,境内主要分布于坦桑尼亚的西南部,大致呈北东-南西向延伸,由陆相沉积岩石组成,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侏罗世。在达累斯萨拉姆附近,岩石相变为同时代的海相岩石。卡鲁超群经历了长期的剥蚀和侵蚀作用,期间多次被冰期、火山作用和海侵作用而间断,主要岩石类型为粗砂岩、页岩、含煤粉砂岩等。该群不整合于前寒武纪(古元古代-新元古代)变质基底之上,因含煤而闻名。2. 中生代地层坦桑尼亚中生代地层零星分布,主要包括侏罗纪河口湾(Estuarine)沉积物和海相沉积物,白垩纪陆相和海相沉积物。少量研究集中在鲁夸(Rukwa)湖裂谷盆地和坦桑尼亚南部滨海盆地。鲁夸湖裂谷盆地中,代表性的中生代

5、地层为“红色砂岩群”(Red Sandstone Group),以陆相砂岩为主,少量泥岩,含恐龙蛋和骨骼、软体动物和爬行动物类、硅化木化石,时代为晚侏罗世-晚中新世。该群出露长约600m,最大沉积厚度大于3000m,呈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卡鲁超群之上。可进一步划分出加卢拉(Galula)组和萨恩为萨恩韦(Nsungwe)组,加卢拉组由红色、粉红色、紫色偶尔白色砂岩、砾岩和泥岩组成;萨恩韦组与加卢拉组呈低角度(1-2)不整合接触关系,主要由红色、栗色、桔黄色、白色和棕褐色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凝灰岩和砾岩组成。“红色砂岩群”之上被晚第三纪-更新世“湖相岩层”(Lake Beds)覆盖。“红色砂岩群”

6、大约在130-150Ma时开始沉积,形成与早白垩纪时期冈瓦纳大陆裂解有关。晚白垩世-古近纪海相沉积物分布于达累斯萨拉姆以南坦桑尼亚滨海地区,从鲁菲吉河南部沿走向延伸至坦桑尼亚与莫桑比克边境地区,局部被新近纪角度不整合覆盖。基尔瓦(Kilwa)和林迪(Lindi)地区出露广泛,呈连续的带状展布,施吕特(Schluter)(1997)将其命名为基尔瓦群(Kilwa Group),从桑托尼阶-早渐新世,地层沉积序列基本连续,白垩纪与第三纪界线以断层为界。主要岩石类型由粘土、粘土岩和泥灰岩等组成,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桑托尼阶-马斯特里赫特阶组(Nangurukuru)、基维(Kivinje)组、马萨卡(M

7、asoko)组和潘德(Pande)组。3. 新生代地层坦桑尼亚古新世-现代沉积物广泛出露。古新世海相沉积物分布于坦桑尼亚南东部基尔瓦-基维至林迪地区,呈南北向展布。主要由粘土(岩)、砂(岩)、灰岩、泻湖相泥(岩)组成。中新世-全新世海相、河流-海相、陆相、湖泊、冲积沉积物分布广泛,其中海相、河流-海相、陆相地层主要分布在坦桑尼亚海岸地带及邻近地区,包括奔巴(Pemba)、桑给巴尔(Zanzibar)、马菲亚(Mafia)岛。古新世-更新世至现代湖相沉积仅局限于内陆地区,分布于吉尔伯托流域、鲁夸湖及其东部地区、马拉加斯盆地、希尼安加盆地、穆索玛盆地、伊亚斯湖盆地、玛亚拉盆地、娜拉恩盆地、欧杜瓦盆

8、地及其他地区。总的来说,新近纪沉积物主要由粘土、砂岩、砾岩、砂、砾石、粉砂、凝灰岩等组成。此外,少量新生代陆相火山岩分布在坦桑尼亚北东部乞力马扎罗及西南部伦圭地区。二、构造坦桑尼亚境内构造变形较为复杂,不同地史阶段及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构造形迹不同。可划分出三个主要大地构造单元:太古宙绿岩带、元古宙活动带和新生代东非裂谷系(图2-3)。(一)太古宙绿岩带早期变形事件形成了开阔、紧闭、局部等斜褶皱,褶皱轴近水平,在抗风化的条带状铁建造中保存良好,成为鲸鱼背状背斜的核部。苏库马兰德(Sukumaland)绿岩带中可见第二期褶皱,也具挤压特征,形成褶皱,褶皱轴近直立,褶皱形态包括S型、Z型、挠曲和膝

9、折。两期褶皱叠加形成复杂的干涉样式,在其他太古宙绿岩带中也很典型。(二)元古宙活动带坦桑尼亚境内,元古宙划分出4个活动带,即分布于坦桑尼亚克拉通W-SW侧的古元古代乌宾迪活动带和SE侧古元古代乌萨迦兰活动带;分布于克拉通的NW侧的中元古代契巴拉活动带;以及分布在克拉通东侧的新元古代泛非莫桑比克活动带,活动带环绕坦桑尼亚克拉通展布。1. 乌宾迪活动带(古元古代)走向NW-SE向,从刚果东部经坦桑尼亚南西侧,一直延伸至马拉维湖的北部,全长超过600km,宽200km。该活动带北段,中元古代卡拉戈维-安科瑞安超群岩石呈角度不整合叠覆其上,又被坦桑尼亚西部新元古代布科巴超群岩石不整合覆盖。该活动带南缘

10、,与NE-SW向古元古代乌萨迦兰活动带合并,形成E-W向构造组构。两个活动带时代一致。图2-3 坦桑尼亚大地构造图乌宾迪活动带的早期变形和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发生在2100-2025Ma,以E-W向、SEE-NWW向面理为标志,乌萨迦兰活动带也受到该期变形的影响,可能是沿坦桑尼亚SW边缘与刚果克拉通碰撞造山的产物。第二期变形仅限于乌宾迪活动带,以大型NW-SE向左行剪切带为特征,叠加在早期变形之上,形成了8个陆块。第二期变形随晚造山-后造山钙碱性花岗岩基的侵入(约1860Ma)而终止。l725Ma左右,局部地段发生构造再活化。第三期变形以新元古代(约750Ma)乌宾迪剪切带再活化为特征,表现为左行

11、脆-韧性剪切带,形成退变质矿物组合,被碱性深成岩体侵入。剪切带为东非裂谷系西支脆性裂谷断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场所。一般认为,乌宾迪带是太古宙坦桑尼亚克拉通与刚果克拉通2100-2025Ma碰撞的产物,形成了E-W向分布的麻粒岩和榴辉岩。2. 乌萨迦兰活动带(古元古代)呈NE-SW向展布,形成于2.05-1.8Ga。带中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与俯冲有关的低-中温榴辉岩。与乌宾迪活动带相似,乌萨迦兰活动带也是伊布缅(Ebumian)构造期碰撞增生的产物,逆冲在坦桑尼亚克拉通之上,其东部和北部受新元古代(620-690Ma)冈瓦纳大陆汇聚造山作用有关的东非造山带再改造。3. 契巴拉活动带(中元古代)呈N

12、E-SW向展布,形成于1400-1000Ma左右。该带南起赞比亚、安哥拉、扎伊尔,向北东经布隆迪、坦桑尼亚、卢旺达直至乌干达的西南部,全长近l500km,宽400km,其西部以刚果克拉通为界,东部以坦桑尼亚为界,被后期的地台沉积物(布科巴和马拉加斯超群)覆盖。坦桑尼亚境内卡拉戈维-安科瑞安带仅为其一部分。契巴拉活动带早期变形发生在126515Ma左右,以紧闭-等斜褶皱(F1)及具轴面劈理(S1)层间褶皱为特征。从微观到露头尺度皆可观察。第一期变形在变质较强的岩层中表现明显。第二期变形发生在11899Ma左右,形成契巴拉活动带的主构造,产生S2轴面劈理或细褶皱劈理。在基伍省、卢旺达和布隆迪,F2

13、褶皱为近直立,走向NE-SW或NW-SE间变化。区域尺度的大型剪切带(约25km)经布隆迪东部至坦桑尼亚,该带含大量基性-超基性岩体,伴有Ni、Ti、V、Cr、Cu等矿化,在坦桑尼亚和布隆迪又被称为镍带。第三期变形约740Ma,为泛非变形,表现为南北向开阔褶皱(F3)。契巴拉带矿产资源丰富,是中东非地区重要的大型矿集区,含有大量与花岗岩有关的矿床,发现了锡、钨、金、铍、铌一钽、锂、氟碳铈矿、铀矿等矿产。契巴拉活动带为陆内碰撞造山带,经历了多期伸展和挤压作用。4. 莫桑比克活动带(新元古代)最早由赫尔姆斯(Arthur Holines)定义,呈N-S向延伸,全长约6000km,是新元古代(640-620Ma)东、西冈瓦纳碰撞缝合带。坦桑尼亚境内长约l000km,表现为不连续的线状多山地体。带内出露的前寒武纪韧性变形高压/高温岩石组合,包括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