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4.93KB ,
资源ID:61739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1739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古代经济史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古代经济史Word格式.docx

1、简称中统宝钞或中统钞,面值不等。中统钞以银为钞本, 中统元宝钞质轻便携,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商业的发展是一个 有力的促进。中统钞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货币。5.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内容丰富,范围也很广泛,包括政治、经济、 文化、科学技术的各个方面,反映了11世纪我国科学技术方面的巨大成果, 如:活字印刷数、指南针等方面,都是借助此本书的记载而得以流传的。英 国的李约瑟称此书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是我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 著作。6.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书中除了农业的有 关内容外,还包括手工加工方面的内容,如:粮食加工,酱醋酿造和

2、其它家 庭手工业等内容。书中还引用了汉齐民要术是我国6世纪前黄淮地区社 会经济生活经验的全面总结,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农学著作。7. 相地而衰征:BC685年实行。是春秋时期齐国国相管仲进行经济改革的内容。相,视也;衰,征也,即视土地贫瘠美恶好坏情况进行征税,相地而衰征的实行,促进了齐国经济的发展,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是春秋最早实行的履亩而税。8. 格古要论:明,曹昭著。成书于洪武年间,书中主要内容是对我国著名手工业产品、工 业品、工艺品以及各种珍奇、古物加以介绍,并对这些产品在不同时期的生 产工艺有详略不同的记叙,格古要论不仅使人们认识手工业产品的生产历 史,而且对人们鉴别和欣

3、赏古物也有重要的价值。9. 作爰田:是晋国在公元前645年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也叫作辕田,辕,易也,即赏众 田,改变土地的占有方式,把土地固定的分给平民,承认私人对土地的长期占 有。“更易疆界”:对私人实际占有的土地做必要的调整,实际承认土地私有制。10. 初税亩:是鲁国在公元前594年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取消公田与私田的差别,一律按 亩纳税,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明确了土地的所有权,第一次在法律上明确了 土地的私有权。11. 天工开物:明,宋应星所著。书中总结了明代以前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方面的各种成被誉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在中国科技上有重要的贡献。12. 更赋:指代役金,汉时,

4、丁男在郡县服兵役,亲身赋役的叫间耕,自己不赋役者交 钱,即代役金,由政府雇人赋役,称更赋。13. 买赋:是政府出卖免役权,百姓想国家交纳钱、粮,可以免赋役和徭役。汉文帝时期开 始实行,汉武帝时期较多,并且可以买卖爵位。14. 九品相通:也称九品混通,是西晋占田令中的内容。是指每户交纳赋税的多少,依据各 户的土地、房屋、桑树等的数量和质量评定家资,划为九等,然后按家产的 等级分类交纳,史称九品相通。15. 输庸代役:是隋朝租调制的内容,是指百姓50以后可以交纳绢或帛来代替服役,其实 行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发展。16. 支移:其输有常处,而以有余补不足,在移此输彼,移近输远,谓之支移。是宋朝

5、的一 项固定的附名税,即是政府用“以有余补不足”等为借口,不让民户在本州县就 近交纳赋税,却让他们自备费用,运到远处州县交纳,若民户不愿,就必须交纳 附加税,即支移。17折变:政府借口一时的需要让民户,把本来应交的物产折成钱交纳,或把应交纳的钱折 成特品交纳,在折价时政府又强行规定不合理的价格,即折变。18. 傅籍:是正式称为徭役对象的制度,秦时男子17岁成丁后成为傅籍,汉时对傅籍年龄 进一步延后,推到23岁。19假民公田:是西汉时期在国有土地上实行的一种制度,“假”意为租赁,意为把公田出租给私人,然后像百姓征收“假税”(田租);汉宣帝时,“假郡国贫民田,流民还归者,假公田,贷种食”,由政府提

6、供基本生产资料,并且免除算赋及徭役负担。假民公田的实施,促进了汉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0商业:商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商品产生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商人做中介的商业资本的运行的商品交换形式便是商业。其中不事生产,只经营产品交换的人就是商人。商品交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物物交换,第二个阶段是简单的商品交换,第三个阶段是复杂的商品交换。21算赋:指西汉时期成年人(15-65)向国家交纳的一种赋税,相当于人头税,是人头税的一种,每年一人交120钱,称一算,主要供国家的军队、车马费用等;算赋有政策性的倾向,在征收的数量、对象上体现了国家政策要求。如商人一般要求交两倍的算。有奴婢的人

7、家也要交两倍的算。女子不早婚的也要交算。22五谷关于“五谷”,史学界尚有争议。“五谷”最早见于论语微子,一般认为,汉代前后所指不同,汉之前五谷指“黍、稷、麦、菽、麻”。汉代之后所指为“黍、稷、麦、菽、稻”。麦是指大小麦的总成;稷是指谷子,去皮后叫小米也称粟;黍是指黄米;菽是指大豆;稻指水稻;麻,有纤维作用,又是食物。23社稷社是指神社即土地神。稷是指谷神,因土地和粮食是古代立国之本,把社与稷合起来,常可代指国家、政权、江山、天下。四 简答(5个)1 古代的自然灾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一, 制约经济发展 造成大量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造成农作物减产和饥荒 洪水泛滥,破坏土壤结构,土质下降,从而导致农

8、田盐碱化和沙化。第二, 计划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农民起义常常因此发生,如:西汉的绿林赤眉起义、东汉的黄巾大起义、黄巢起义、明末农民起义 对少数民族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如:少数民族多因灾害而攻击中原掠夺;十六国的建立与自然灾害的发生不无关系。2分析曹魏屯田的性质国有土地性质。原因如下: 屯田农民要交地租、交于国家、租赋合一; 屯田制下的生产关系是屯田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屯田土地不允许买卖。3确认土地私有权的理论依据 私有土地的标志之一:具有私人继承权; 私有土地的标志之二:土地可以买卖; 私有土地的标志之三:占有地租; 国有土地的标志:租赋合一4地租与赋税的区别和联系 地租是一种经济关系,是租

9、佃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或者是依附农民使用地主土地付的酬金,是经济上的交换关系,这种关系是不平等的,包含有剥削。 赋税是一种法全关系,是国家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土地税,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国家正常运转的经济基础,并不是一种剥削关系。地租是农民上交给地主的,地主有需要向国家交纳赋税,地主就把地租的一部分作为赋税上交给国家。即赋税是地租的一部分,是属于地租范围内的剩余劳动,故称赋税为“集中化的地租”,是地租的再分配,赋税是地租的天然界限,其总量小于地租。5我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发展趋势 两种所有制三种形式两种所有制即地主阶级所有制、农民阶级所有制三种形式是:地主阶级所有制中的国有与私有成分,以及

10、农民阶级所有制。发展趋势是:呈现出以封建国有制向封建社会私有制发展的趋势。6封建社会国有土地的主要来源 以前继承的官田; 动乱后形成的荒田; 政府没收或购买的私人土地。7说明西晋占田制下的私有性持此种学术的是我国学者高敏、李虎等人,他们认为在西晋占田之下,占田即名田,名田即私田。占的引申义便是占有占据的意思,是故占田制有很强的私有性。此种学术越来越被学界重视。8自耕农土地所有权的两重性(国有成分体现在哪些方面)自耕农土地所有权的两重性表现在其内部兼具有私有与国有两种成分,凝结于同一块土地上的两种所有权不是分割的而是重叠着的。 私有表现在:可以继承和买卖;占有体现土地所有权的剩余劳动,法律保护这

11、种私有性,并向自耕农征收赋税; 国有表现在:自耕农虽然是直接生产者,但由于他们不是土地所有者,而只是土地的占有者,因而他们的全部剩余劳动,关系上依照法律都属于土地所有者。9两种土地私有制的区别(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自耕农小土地所有制) 阶级属性不同。地主大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地主向农民剥削的经济形式;自耕农作为小土地所有者,即是所有者又是生产者,他所占有的土地是其生存的物质条件,并向国家负有义务。地主也交赋税但没收到剥削。 稳定性不同。a. 地主大土地所有制是较稳定的、利益侵犯少、经济实力雄厚、抵抗能力强、稳定性强。b. 自耕农由于经济实力弱,难以抵御严重的天灾人祸,也不受国家赈济待遇;同时地主大肆

12、兼并土地,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此外封建国家日益沉重的封建剥削会使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失去意义。10说明我国商业产生于夏、商时期在我国,商业萌芽于夏,形成于商。以物易物的交换形式发生于母系氏族时期,也就是新石器时代初期,此时正值我国的夏商时期。其生产的标志是:货币的出现; 城市的建立; 经商记载。11. 西周对市场的管理我国在西周时期设立了比较规范的市场管理制度“左祖右社,前朝后市”是西周筑成的基本格局,即市在王宫之后,由王后管理。开市时期和时间得到了初步规定。炎帝时期“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据周礼记载,商周时期,市场开市时间和对象分为3类 早晨开市称“朝市”,以批发贸易为主; 晚市称

13、“夕市”,零售为主;c. 日中为“大市”,不同地区、民族之间的贸易为主。设立了主管的机构,如司布机制。同时还设立了“泉府”稳定物价。12. 秦汉时期货币流通的情况 秦朝货币分为上币、下毕两种。上币是黄金,镒为单位,马蹄形状;下币是铜,半两为单位,圆形方孔,即秦半两钱,上刻小篆纹。 汉武帝时期,进行了币制改革。 行“五铢钱”重如其文,上刻五铢二字; 公元前119年,采用新的“白金币”和“皮币”。白金是银和锡的合金,是最早的银币,皮是上林苑中养的白鹿之皮; 白金币面值分为三等,圆形龙币、方形马币、椭圆形龟币;d. 皮币长宽各一尺,绘有图形,作钱四十万,其币的材质与币面价值相差悬殊,体现了货币价值符

14、号的职能。13 考古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青铜器出土青铜器生产的水平很高、产量高;青铜器物普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用普遍;是合金,不易腐蚀,在地下可以长期保存;青铜器的钟、鼎、彝,是古代立国的重器,统治者注重保存而不销毁;生前想用的死后带入墓穴,以继续使用;青铜器身份和地位的象征。14.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原料上:陶器是粘土,瓷器是高岭土;在烧制温度上:陶器1000以下,瓷器1200左右;在外表上:陶器不涂釉,瓷器有耐高温的玻璃质釉;在特性上:陶器有一定的渗透性,瓷器没有渗透性。商代的青釉器基本具备了瓷器的条件,被视为瓷器的鼻祖,称为原始瓷器。15. 奴隶社会为什么被称为青铜时代青铜器物已普及

15、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产量很高;代表着中国奴隶社会所能容纳的工业发展的最高水平。16. 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手工业的性质和特点 性质:工商食官,官营色彩浓重,各类手工业者统称“百工”,管理者称为“多工、司工、尹工、百宗工”等。 特点:规模大分工细,专业化生产; 生产目的是满足上层的消费所需,而不进入市场; 工匠地位很低,身份等同于奴隶; 工匠工作不能改变,父子相袭,世袭传递。17. 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态 井田制是主要的形式,同时也是奴隶社会赋役征收的基本单位; 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内容:a.全国土地归属周天子,诸侯贵族只对土地有占有、支配的权利,并无所有权, 周天子

16、有剥夺收回的权利; b.诸侯贵族通过经营所封授土地,向周天子承担赋役、纳贡、作战等义务; c.土地不能随意买卖,只能互相传授。18. 介绍手工业生产等技术的著作 周礼东官考工记是周礼的第6篇,是先秦重要的典籍之一,也是现存最早介绍汉代以前的科学技术,百工生产以及古物制度方面的重要著作。考古记图,清,戴震所著。是依据考工记中一些器、物绘图加以说明描述的,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读考工记;齐民要术,省略见名词;梦溪笔谈省略见名词;格古要论省略见名词;天工开物省略见名词。19. 魏晋时期将秦汉口赋、算赋改成户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动荡的社会背景造成的。 政治动荡、战争频繁、人口流动性增强。因此以清查户口为主的

17、户籍普查变得非常困难,按户征收相对容易和可靠; 由于口赋、算赋的负担过重,许多人被迫流亡,加上兵役的沉重,所以按丁征税很难保证税收; 由于经济遭到破坏,使商业陷入停滞状态,像秦汉那样收取货币很难实行,不得不改为征收实物绢和棉的征收。20. 隋朝租调制的变化赋役派征的对象上,范围由大变小。主要表现在成丁的年龄比前代后延,延至22岁;炀帝时,下诏免除了妇女及奴婢之课;赋役派征的数额上,有所减轻。由于改变了度量衡制,虽算租额不变,而百姓的负担减轻了三分之二; 赋役征派的方法上,最突出的变化是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规定 “民年五十,免役收庸”。21. 唐代两税法的意义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赋役征收

18、严重不均的现象; 扩大了税收的基础,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使财政走出了困境; 简化了税制,减少了纳税项目,简化了纳税手续; 国家放宽了对人丁的舒服,有利于生产的发展。22. 元代赋税的特点南北异制商税、盐税有所发展;赋税征钞、23. 一条变法和摊丁入亩所体现的中国赋役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和趋势 趋势:逐渐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变为按田亩征收; 逐渐由征收实物税变为征收货币税。 意义: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日渐松弛,商品经济日已发展、如有时间在看看一条变法和摊丁入亩的历史意义24说明陶器产生的初始年代我国是最早使用陶器的国家和民族之一。约在农业和手工业第二次大分工时,就开始使用陶

19、器,约产生于8000年前,到商代出现了白陶,在仰韶遗址中发现了彩陶,在龙山遗址中发现了黑陶。25说明纺织技术产生的时间约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中后期。纺织技术传说是由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的,1958年在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出土的麻丝织品遗物,距今约有4700多年。可以说,早在5000多年前,我国已掌握了纺织技术。26中国人何时开始酿酒的酒大约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龙山文化的遗址中,酒器非常的普遍,也就是说,最晚在龙山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酿造和饮用酒了。五 论述(2)1古代农、牧经济产生的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农牧经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 气候:温带季风或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温度适中 地形:以平原为

20、主 土壤:肥沃 河流:灌溉方便、运输便利游牧经济发展的地理环境有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寒少雨高原地形,草原为主相对贫瘠,有机质低河流稀少,不利灌溉2秦汉唐宋明清时期地方生态环境的破坏秦汉唐宋明清时期事我国历史上经济大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收到严重破坏的时期,主要表现在黄河中游的森林破坏。秦汉时期,生产力提高: 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人们进行大规模的垦荒; 同时又由于实行“实关中”政策,关中地区人口大增,砍伐严重; 再加上政府大规模修建宫殿,原始生态更受到了破坏,因而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从而导致了水土流失、农业生产力下降。唐宋时期,农业区位再次北移,因而引起了土地沙化,形成了毛乌素沙漠

21、,宋代时破坏更为严重,宋代为巩固边防,在西北地区大规模的军屯,使得生态破坏更加严重。明清时期,经济增长方式较为不合理,经济增长是以牺牲生态为代价的,又由于人口增长,经常性的垦荒,使得森林、植被进一步破坏。同时,为防止蒙古南下、明朝实行“开中法”和“屯田”对北方地区的生态破坏严重。在清代时,解除了长城外不准耕垦的禁令,屯田开荒更加普遍。意义。历史时期黄河流域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3分析北魏均田制中桑田的性质具有私有制性质,但又不完全,一定的程度上也受到政府控制。私有性质表现在:桑田可以继承; 多余桑田,不在还受之限,“有盈者无受无还”; 桑田可以买卖“盈者得

22、卖其田,不足者得买所不足”。马克思认为完全的私有制是私人的专有领域,排斥其他人去支配,所以桑田又是不完全的私有。它的国有性质表现在: 个人没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种桑五十树,枣五铢,榆三根,并限“三年种毕,不毕,夺其不毕之田”; 土地买卖不是完全自由的。“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分,亦不得买过所足”。所以北魏均田制中桑田的性质具有私有制性质,但又不完全,一定的程度上也受到政府控制4举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农业的民族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农业的民族之一,最早产生于距今约一万年的新石器时代。 湖南澧县彭头山文化遗址发现了距今约九千年的水稻遗址 黄河流域最早的农业遗址经考古发现约距今八千年,代表是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 在距今约七千年左右的长江流域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人工栽培的水稻,这些说明长江流域农业的发达。 在距今约六七千年的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中,人们已过着定居生活,是典型的锄耕农业的代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