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8.27KB ,
资源ID:61966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1966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凡圣所见的世界究竟有何不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凡圣所见的世界究竟有何不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这是教科书上的话。实际上,颜色是意识依据视觉器官所报告的神经信号用自己的语言颜色描绘出来的主观映象,而并非是一种实际存在。眼睛接受的是什么?光线,光线是长短不同的电磁波,电磁波是没有颜色的。物体表面也是没有颜色的,它反射什么光线,取决于物体表面的结构形状。颜色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产生的呢?光信号转换成视觉神经冲动,通过视觉神经传输到大脑皮层,刺激起意识活动的时候,在意识的活动中才产生了颜色的感觉,所以颜色只存在于意识的活动之中。再转回来说光线,由电磁波构成的光线,以及生发着光线的光源也无一例外的会缘而起,刹那生灭!一切色、声、香、味、触、法无有例外,亦复如是! 再抄一段教科书:意识是人脑对外

2、部客观存在对象的主观反映,其内容是客观的;但这种反映不是客观对象直接进入人脑,只是客观对象在人脑中的观念映象,是一种由感觉、知觉、表象、概念、推理、判断等组成的精神活动,是一种想像空间,是一个虚拟世界,而不是实际的存在。 我们来认真想一下:我们的意识在视觉器官的帮助下究竟看见了外边的什么?实际上没有看见意识之外的任何东西。不是看见光线了吗?可光线转成神经信号了呀,这个信号被意识翻译成了颜色,所以我们的眼睛最终看到的是颜色,而颜色是意识的翻译视觉神经信号的语言,并不是意识之外的东西。 有人说,照相机不是能照上颜色了吗?这不是客观存在吗?照片上并没有颜色,底片只是记录了光线引起的一些反应,照片也不

3、会自己产生颜色,只有当有人看这张照片时,他的眼睛搜集到照片反射的光线,光线变成视觉神经信号,信号传给意识,意识在翻译这个信号的时候才表述成了颜色。 所以历来人们都认为自己看到了外面的东西,这是个天大的误会,就像池中月不是天上月一样,眼中人也不是面前人,我们看到的世界,实际上并不是外在的实际存在的那个世界,而是我们的意识用三色笔描绘出来的一幅立体图景。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看到眼前的任何东西,我们看到的完全是自己的意识根据神经信号翻译出来的一幅主观映象,它完全处于意识的想像空间之内,它完全是一个模拟真实世界的虚拟世界,它是一幅世界的三维地图,与意识之外实际存在的世界根本不是一回事。 这幅世界地图与

4、实际存在的世界是大致重合的,我们完全是依据这幅地图在实际存在的世界里进行各种活动,虽然我们看不到实际存在的世界,但有这幅用意识的三色视觉语言描画的地图作参考,我们就可以活动了。虽然色彩简单了点儿,描绘也很笨拙,但还是比狗啊牛啊的强多了,它们的视觉语言是黑白色的,好像惨兮兮的,可我们要跟天人相比的话,怕又要轮到我们不好意思了。 依此类推,我们的意识在听觉器官的帮助下究竟听到了外边的什么?实际上没有听到意识之外的任何东西。不是听到声音了吗?外边根本就没有声音,外边只有空气的振动,当空气的振动引起耳鼓振动时,这种振动被转换成了听觉神经信号,这个信号传给大脑皮质,刺激意识开始活动,意识把听觉神经信号翻

5、译成了声音,所以声音也是在意识开始活动时在意识中产生的,它是意识依据听觉神经所报告的信号用自己的语言声音描述出来的主观感觉,并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 有人说,录音机不是录上声音了吗?录音机并没有录上声音,磁带上只是记录了空气振动的幅度和频率,必须在重放这个录音带、并且有人听的时候,喇叭振动的空气振动了耳鼓直到刺激意识开始活动的时候,才由意识把听觉神经信号翻译成了声音。 再如我们熟睡的时候,周围照样有空气振动,空气的振动照样能够引起耳鼓的振动,听觉神经信号照样会传输到大脑皮层,可我们却听不到声音,或者叫做听而不闻,为什么呢?因为意识休息了,翻译不说话,这个世界上就根本没有声音。同样,这时候的眼睛虽

6、然闭着,也还是可以接受到光线刺激的,更何况有的人熟睡时眼睛还是半睁半闭的,可熟睡中的我们却感受不到这些光线,视而不见,为什么呢?因为意识休息了,翻译罢工了,这个世界上就彻底没有了颜色。 我们的意识在嗅觉器官的帮助下究竟闻到了外边的什么?实际上没有闻到意识之外的任何东西。不是闻到气味了吗?外边根本就没有什么香臭之类的气味,气味是意识依据嗅觉神经所报告的信号用自己的语言气味描述出来的主观感觉,也并不是客观的存在。动物在闻到感觉舒服的气味时,就称之为香气,反之就叫做臭气,所以必须有意识去辨别的时候才有我们感觉到的所谓气味,如果没有意识去辨别就不可能存在什么香臭的感觉。比如一堆屎,没有有情去闻它,它本

7、身有什么香臭之分呢?有情一来,人说是臭,可猪啊狗呀苍蝇屎克郎们都说香,谁说得对?谁说得都对,完全是主观感觉嘛。如果民主投票的话,还不一定叫什么气呢,可能只苍蝇一族就远远超过全世界的人数了,你上哪儿找客观存在的气味去? 我们的意识在味觉器官的帮助下究竟尝到了外边的什么?实际上没有尝到意识之外的任何东西。不是尝到味道了吗?外边根本就没有味道,味道只不过是意识依据味觉神经所报告的信号用自己的语言味道描述出来的主观感觉,没人去尝,辣椒自己会感觉到辣吗?黄连自己会有苦的感觉吗?所以酸甜苦辣都是意识的主观感觉,而不是一种客观存在。 我们的意识在触觉器官的帮助下究竟触到了外边的什么?实际上没有触到意识之外的

8、任何东西。不是触到了凉热、软硬、轻重等等的触觉吗?实际上触觉只是意识依据触觉神经所报告的信号用自己的语言触觉描述出来的各种主观感觉,而并非是客观存在实际存在的世界本身是没有冷热、软硬等触觉的。比如在动物园里,人觉得天气很冷,企鹅却觉得太热了,您说客观存在的是冷呢,还是热呢? 意识不只是产生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的这些具象思维的精神活动,还有更高级点儿的形成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等的抽象思维活动,这些也都是在意识想像的虚拟世界里进行的,并不是究竟的实际存在。这样看来,我们人的意识的所有活动,都是精神活动,都不是客观的实际存在。所以我们凡夫见闻觉知的一切,都是在意识活动的范围之内,都是在意识的想像空间里

9、,都是在意识的虚拟世界中,都不是客观的实际存在。人们既然使用意识认识一切,就只有听命于意识的摆布,只能听到意识的语言,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是经由意识用自己的语言翻译过来的,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意识告诉我们的,它说我们看到了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世界,我们就毫无道理地把自己主观感觉的世界当作是主观之外的客观世界;它说我们听到了独立于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声音,我们就愚蠢地相信这个世界到处都充满着声音;它说我们闻到了不依赖于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气味,我们也都不加思索地相信而实际上,多少世来,多少劫来,我们都被它骗了,我们为它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本来都是意识作的怪,它却推脱说那都是与意识无关的客观环境造成的,

10、我有什么办法?罪魁祸首成了无辜的好人,却让人们去找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客观世界算帐。我们为什么无始以来一直在生死轮回的牢笼里不能逃脱,因为我们一直抓不到把我们关进坚牢的元凶,这个案子为什么破不了呢?原来真正的元凶就是一直指挥我们抓捕元凶的意识本人。 整个意识描绘的虚拟世界中的一切法(事物),在唯识中就被称为外境。外境,在梵藏文中经常用“义”字表示,义,是思维语言所指之义,包括具象、形象思维语言所指的概念、事物,境界,也包括抽象思维语言所表达的意思、道理、意义等,所以这个字经常被翻译为:义,境界,外境(相对于内心而言,心识之外的客观外在境界)、事等。唯识无义,唯识无境,实际上就是说,人类语言(包括现

11、量意识的具象思维语言和比量意识的抽象思维语言)所指的一切事物都是不存在的。注意:这只是说人类想像中的、所理解的那个样子的一个世界是不存在的,并不是说连圣者所证的真实境界中实际存在的世界也是没有的,唯识,只有识的这个“识”,就是指的后者。所以唯识无境,既指出了世界上有什么,也指明了世界没什么,这就是圣者亲证的如实中道见。 说唯识就是说无境的意思,因为说“只有”识,就是在否定有识之外的其它东西,除了圣者所证的实际存在的心识之外,其余一切都就是心识所认识的对象了,所以都被称为心识所对之境,识外之境。未证真实的凡夫的心识,不能感知实际存在的心识本身,因为眼不能自看,手不能自握,心也不能自己客观地认识自

12、己,心识只能感知心识所认识的对象、境界,所以说凡夫所见闻觉知的一切法都是识外之境。 这样,唯识所说的“外境”,并不只是指物质世界,而是指我们凡夫所见闻觉知的一切法。其中包括两大部分,一个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和一个能够认识这个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精神世界。这二者对比,人们一般觉得精神世界好像只是一种虚拟存在的活动,可能并不是一种客观实在;但人们都莫明其妙地、而又极为肯定地认为,客观存在一个物质世界是毫无问题的,要想破除人们的这个邪见,也是莫明其妙地艰难。实际上人们并没有客观存在一个物质世界的任何证据,但同时任何置疑却又无法动摇这个无须证明就可以让人坚信的“真实存在”,一个人类史上最大的谎言,却被全

13、人类无始以来就无端地奉为最实在的事实。无明威力之大,就是可以这样轻而易举地颠倒乾坤。 既然我们见闻觉知的一切,都是在意识想像的空间里,都是在意识的虚拟世界中,都不是客观的实际存在,这与做梦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做梦的时候,眼耳鼻舌身识都休息了,只有一个意识在活动,可就仅仅是这个意识的活动,就可以营造出无限广阔的天地,可以变化出无穷无尽的景象,可以发展出千奇百怪的事物,可以骗得我们以为自己是在完全清醒状态下活动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 我们现在不就正在做这个梦吗?我们都认为自己是清醒的,我们都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有一个无限宏大的客观物质世界毋庸置疑地可靠地供我们栖息,我们时时处处能感觉到它

14、的实实在在的存在,世世代代都处在它的恩赐和控制之中,我们一直在与它抗争,改造它,千方百计地想战胜它,而实际上呢?根本不存在我们想像中的这个样子的一个物质世界,我们所有见闻觉知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是用意识语言勾画描述出来的一个虚拟世界,与真正实际存在的世界完全是两回事,我们从未见过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我们无始以来就生活在一个完全由意识营造的生死长梦之中。我们人类既然不能感知到意识之外的外在世界,是不是这个世界上的究竟存在实际是些什么?凡夫就永远不可知了呢?因为已经有人按照佛法修行成功,打破了意识的牢笼,突破了意识的限制,冲出了这个虚拟世界,实际见到了意识之外实际存在的真实情况,他们从意识语言虚构的

15、这场生死长梦中觉醒了,见到了真实的世界,就像我们刚从一场恶梦的挣扎中醒来,梦境消失了,真实世界展现在面前,完全是一个全新的境界,主观感觉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质变:原来凡夫只会做梦的意识,已经转变成了能够见到真实的圣者,并且告诉我们觉醒的方法。二,圣者所见的究竟存在的世界 凡夫转成圣者,称为见道。见道之时,加行位四如实智引发根本无分别智现前,现量亲证凡夫见闻觉知的一切法空无所有,生死长梦顿断消失,现前实证一切梦境皆如虚空,这就是证得了空性。空性,就是凡夫所知一切法的自性(自体、自己的存在)实皆空无的性质(真理),从凡夫位闻知此理,通过戒定慧、闻思修的如理修行,今日终于实证此理真实不虚,所以证空性也

16、叫做证得真实、真如、实际等等。 紧接着第二刹那便有后得无分别智生起,世界真实面目自然现前,现量证知实际存在的缘起法,不增益不损减,如实亲证,了了分明。梦醒之后的圣者究竟看到了什么?这个世界上实际存在的缘起法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其实很简单,佛告诉我们说:三界就只有一个心,万法也全都只是识。这是对每一位众生说的,如果整体来说,三界就是无数颗心。这两句话里,三界就是万法,心也就是识,说的是一个意思。 还就一位众生来说,他的这颗心识是什么样子?其大充满三界,其自相是一种实际存在,存在是有的意思,实际存在,是与虚妄、假的存在相对,是真的存在,确实存在着的,而不是像我们凡夫意识所见闻觉知的一切那样,完全是意

17、识用自己的语言模拟、描绘出来的虚拟空间,虽然人们在使用它的时候能起到指示作用,但地图与世界还不是一回事。它只在意识活动的时候存在,它只存在于意识的思维(这里主要指前五识的现量的具象思维: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精神活动)之中,这是一个精神活动的世界,完全是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一切事物都不是真正的、实际上的存在。 圣者所见的心识的这种实际存在,既不是像我们意识感觉到的物质这样的存在,也不是像意识认为的精神那样的存在,它是超出了我们凡夫意识的认识和思维能力的存在,有点像爱因斯坦后半生一直在找的那个统一场,世界确实是统一的、无二的,那就是世界全都是识,虽然它表现出来的假象、幻象千差万别,但其实质却

18、是一个一致的整体,对它的所有分割、分析、分别为二以上的认识都是片面的、错误的认识。 这个心识是什么样子呢?它的绝大部分都处于潜伏状态,那就是我们无始以来轮转于三界各处所造的业种,佛菩萨可以看见它们的相貌,那就是我们起惑造业时所有起心动念留下的记忆。还有一小部分业种因缘成熟正在变成现行显现出来。 每位有情在三界中业种成熟生起现行的这部分,就是他的业报成熟显现出来的某地,欲界业报成熟的众生显现出来的就是六道中的某一道,现行部分应该是他能够感知到的,但实际上他正在感知到的又可能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这是受到了他的感知能力的限制。比如我们人的眼睛只能看几十公里等,虽然看不见的部分也仍在现行。 现行的部

19、分与种子一样,都是刹那生灭的,此一刹那一批种子显现为现行,显现完就灭掉了,世界上没有能够延续两刹那的存在,下一刹那,又一批种子显现为现行,刹那间就又灭掉了这不是很快种子就用光了吗?放心吧,面对现行我们又又有无数新的起心动念,又在熏习成无数新的业种,那怕是粗显的意识休息的时候,微细的意识仍在习惯成自然地自动运行,比如第七识执着有我的微细意识已经形成了非常稳定的自动运行机制,所以人们说“人不为我,天诛地灭”还真是有点事实依据的。这些意识活动的同时都会留下记忆,也就是熏成新的种子,所以阿赖耶识(一位有情全体种子的总称)是个时刻在吐故纳新的流变体,而不是像人们想像中的那种不死不变的灵魂,如果按照佛法修

20、行,染污种子终有一天会被改造、消灭净尽,也就是说阿赖耶识也是会死的。 世界的真实情况就是这样的:只有心识,心识有两种状态,种子和现行,种子中成熟的种子组合在一起生起新的现行,新的现行又会熏成新的种子,新的种子与旧有种子一起又会组合出新一批成熟种子的新的现行现量亲见这种种子与现行互为因果的、刹那生灭的运行状态的佛菩萨,当然也就是现量亲证这里面显现的任何事物都不是真实的存在,存在的只有以前意识留下的记忆,和一部分正在恢复记忆的意识的主观感觉,其内容就是无始以来我们凡夫的各种妄想。 佛菩萨怎么给我们凡夫描述这种根本无法思议的状态呢?只好从我们能够想像到的东西里找一些相似的现象来比喻了,那就是佛说的:

2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看我们众生心的活动,就像是一场梦境,种子与现行刹那生灭地相互熏生,任何状态的存在都像闪电一样刚生即灭,其中出现的任何事物都只存在于意识的现量或比量的思维活动之中,都不是实际存在,但正在这个梦中的有情却感觉自己生活在周围一切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世界上,都在热衷于追逐其中一些他认为值得追求的东西而不知何为觉醒,更不知如何弃假见真。 如果用现代的比喻,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下。我们正在看一场立体电影,彩色,有声,还有香味触觉设备配合,看得忘我入迷的时候,真如身临其境,忘了这是场电影,感觉周围一切都好像真的一样,这就是我们凡夫的感觉。佛菩萨看到的情况是什

22、么样呢?他们看到的是真实情况,那就是这是一场电影,他们看到了影院、观众、放映设备和屏幕上的影像。就是屏幕上的影像佛菩萨与我们看到的也不一样,我们凡夫的肉眼很笨,看到什么都有一个视觉暂留现象,本来是每秒连续放映24格的独立画面,由于我们看不真切,结果就看成了持续存在的物象和不间断的连贯活动;而佛菩萨就能如实看清屏幕上是间断画面的连续放映,就好像现实中看到我们的世界就是种子与现行刹那生灭的连续运动一样。 所以,说唯识无境,就是说世界上实际只存在圣者所见的有情心识正在做梦,而并没有凡夫梦中所见到的一切事物,也就是说,凡夫意识所感知到的那种颜色、声音、气味、味道和触觉的一个世界并不是实际存在,实际存在

23、的只有识,是这个识在自己的想像中认为有那样的一个世界。 由于无始以来我们与其他有情共同造作了无量相似相同的业行,熏习了大量相似相同的种子,比如都认为这是白色,那是黑色等,所以在各自的种子显现现行时,与某一部分业报相同的有情的显现会有完全重合的部分,而实际上我们每位有情能够显现出来的业报,尤其是现量部分基本上都是与同道有情重合的部分(物质的部分:身体和器世间),比量思维也就是抽象思维部分的显现,则由于各自经验的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差别(精神的部分:意识的反应和思维)。我们一般只能感知到业力成熟部分种子所显现那一道的事物,这也正是同道有情各自所显现行相互重合的部分,所以同道有情看到的物质部分一般是一致

24、的。 各道之内众生的共业(各自所造相似相同之业)在各道之间就变成别业了,所以要是在各道之间对比,那就连物质部分的显现也有很大的差别了:比如说人看到一条河流里流的是清水,而鬼道有情在同一位置看到的却是脓河,天人看到的却又成了甘露等等。 而佛菩萨看到的世界,就是只有我们各天各道有情的心识活动,他们现量亲见心识活动的刹那生灭的虚幻自相,也就是说现量实证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运行过程,其中显现的一切事物都只是意识的描述和构思,而不是真实的存在,就如同每位有情识都正在做梦一样。由于世界上存在着无数的有情,所以也就有无数场梦境正在显现,就如同一间屋里点着千万盏灯,每盏灯的灯光都充满整个房间,相互重叠,互不妨碍

25、一样。这些梦境的内容,就是我们各道有情所见闻觉知的一切法,同道有情的“见闻觉”的部分(眼耳鼻舌身前五识显现的部分,实际上就是意识的现量思维部分)是相互重合的,只有意识所“知”所想的部分(意识抽象思维部分)是相互之间有差别的。 所有这些各道之间、各个有情之间的相同和不同部分的梦境的显现,佛菩萨都以圣者的现量智刹那亲证,了了分明。所以佛在金刚经里说:“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知众生心,就是正遍知,因为世界上本来就只有心,心外所有一切事物,全都只不过是心中梦想而已,没有一样儿是实际的存在。佛菩萨看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只看到有我们有情各自的梦境,这虽然都只是心,但知此心便不就等

26、于知了一切吗? 所以佛菩萨与我们凡夫对这个世界的现量感知是不同的,我们凡夫现量意识感知的世界,是一个感觉非常真实、坚硬、沉重而不可动摇的客观物质世界,而佛菩萨现量圣智感知的世界,却是一个刹那生灭的、虚幻如梦的种子现行相互交替的过程,其中显现的一切法都是一个个心识的主观感觉和想像,都不是实际存在,实际存在的只有一颗颗正在做梦的心。我们可以想像这样一个场景,一间屋子里睡着很多做梦的众生,有的众生梦见自己是个人,正在津津有味地追名逐利;有的众生梦见自己是饿鬼,正在四处觅食而不可得;有的众生梦见自己是天人,正在享受宿世福报乐不可支而佛菩萨面对这些酣睡的众生,正在随缘化身入梦去唤醒他们。他们的现量感觉能

27、一样吗?虽然现量不同,但所有众生心中梦景都在佛眼之中了了分明,既然各个众生无始以来所造业种已知,他们未来的业果自然也就是非常清楚的了,所以佛菩萨自然知道度众生的所有因缘以及最好的方法。而且佛菩萨智永远是现量智,各个有情所有正造的新业及其引起的相应果报的变化,自然也是分分明明地显现在佛菩萨的面前的。 如果佛菩萨的现量与凡夫的现量相同,只是比量不同,也就是说只是看法不同的话,那何以佛菩萨的现量称为智,而凡夫的现量称为识呢?识与智不就完全一样了吗?凭什么说佛菩萨是证了真如、见了实际的,而凡夫是未见真实的呢?还凭什么说凡夫是在生死长梦中,而佛却是觉者呢?那说佛菩萨证了空性,他们空掉了什么东西?如果只是

28、空掉了错误的看法,那用学习的方法就能办到,还用得着实证吗?三,凡、圣所见的两个世界的关系 这样看来,凡夫所见闻觉知的世界,原本完全是一个意识构造的主观世界,完全处于意识现量和比量的思维之中,完全处于意识具象和抽象的想像之中,如果意识停止活动(比如无梦睡眠时),这个凡夫所见闻觉知的虚拟世界,对于这个无梦睡眠的有情来说就暂时不存在了。但对于这位有情来说,并不等于实际真实存在着的世界也不存在了。凡夫不能感知到真实存在着的世界,只能感知到意识构建的虚拟世界,当意识停止活动的时候,虚拟世界不可能存在了,真实世界又感知不到,这时的凡夫就处于无知觉状态,但这并不能证明此时世界上就什么都没有了,那个凡夫感知不

29、到的实际存在着的世界仍在运行。既然凡夫感知不到它,那么我们凡夫怎么可能知道真的有一个实际存在着的世界呢?这是已经见到实际存在世界真实情况的佛菩萨告诉我们的。如果把凡夫见闻觉知的世界称为虚拟世界的话,这个实际存在的世界本来应该相对地称为真实世界,但是使用“真实”这个词,容易与表示无为法、真如、实际的“真实”混淆,造成在理解上难以区分的困难,因为这个表示实际存在的真实,只是表示这个世界是真实地存在着的,是真的存在,而不是假的、虚拟的存在,是作状语限制动词的,而不是作主语表示本身就是真实的。 所谓真实就是本身是不变的,总是在变化的就不能叫做真实。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就是一切法都是没有自性的,这是这个

30、世界的总体真理,也叫做这个世界的真相、实相,本来面目,这是永远不变的,不变才叫真理。这个真理也叫做无为法,没有造作变化,没有相貌,不可用语言表示,不能用意识思维。这是“真实”这个词本身的含义。 而我们说“真实地”存在着的那个外部客观世界,是有为法,是缘起法,是刹那生灭的,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所以它不是“真实”本身,但客观世界确实存在,只不过是在意识想像中的虚假的存在而已。相对于这种虚假来说,真实世界是真实地存在着的,所以相对于虚假的“有”,心识被称为真实的有,简称实有,也就是实际存在着的意思。所以我们就把圣者所见的真实存在着的这个心识世界,称为实有世界,以方便区别虚假的客观世界。 凡夫所能觉知的

31、虚拟的“客观世界”,与凡夫不能感知的、只有圣者才能证见的实有世界有什么关系吗?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两个世界在空间上是重合的。凡夫感觉自己的虚拟“客观世界”充满了空间,那实有世界实际上也是无处不在,我们自己的身体就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只是我们不能感知到自己身体的真相,不能感知到周围世界的真相,由于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意识的笨拙,它只能为我们用它的画笔画一幅立体模拟图罢了。 相对于某一位有情的主观意识来说,其他所有有情的主观意识就成了一种客观的存在,因为圣者所见的世界的本质“心识”是一种究竟的实际存在,与我们凡夫所知的纯粹是精神活动的“意识”不是同一个概念。也就是说,我们的主观意识在认识意识之外的存在时,是有一个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作为它的认识对象的,只不过这个外部世界实质上就只存在一样东西“心识”。由于我们意识的功能、作用、活动或说本职工作就是会想像、分析,会做梦,会分别和作意,会虚构出千变万化的万法来,这些法都不是实际存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