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6 ,大小:610.18KB ,
资源ID:62200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2200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高考押题专题五文言文阅读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高考押题专题五文言文阅读文档格式.docx

1、2008年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相对偏少,全国仅有7套试题涉及到,其中新课标地区有广东和山东卷考到。预测2009年高考,这个点将会进入触底反弹的上行轨道,命题的范围将会大大增加,但是高考的题型不会有大的变化。三、筛选文本信息所谓“信息”,在传记文的考查中,主要指能够表现文中人物某一方面品格的言行,在非传记文的考查中,主要指事件(或事物)的某一个侧面。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这是文言文阅读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考点之一。从高考设置的题型来看,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的方式,即挑选若干文句

2、,分别编为四组,要求排除干扰因素,找出全部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选取与试题要求相适应的信息。从2008年高考全国范围来看,有13套试题考查到了本考点,新课标地区考卷除广东卷外均考到,并且均是采用了传统题型,即“某人何种品质”的信息筛选题,但山东卷和江苏卷在筛选点上有所增加,增加了“直接”二字,从某种意义上讲,增加了筛选的难度。预测2009年高考,此考点的命题形式和分值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变化之处是要关注筛选点的增加。当然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命题形式也会随之改变,如除了实行客观题形式,也可以采用主观简答题的形式。这种考查,需要筛选的提取的信息比较隐蔽,且和对文意的把握密切相关。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3、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也即作者的见解和主张。从高考设置的题型来看,一般为选择题,多采用“选非”(四个选项当中三对一错)形式,偶尔也采用“选对”(四个选项当中三错一对)的形式,分值为3分。从2008年高考全国范围来看,有16套试题考查到了本考点,新课标地区考卷全部考到。无论从考查的试题数量角度进行横向的分析,还是从近5年高考试题的命题历史进行纵向的考查,本考点实为高考的常考点,需要大家在备考中加大攻关力度,重点备考。预测2009年高考,此考点必将会更大面积和更大力度地考查,这是语文学科注重人文性和注重整体把握的必然要求。题型仍多为客观选择题,一般设置在试卷的

4、第I卷中考查,但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也不排除出现采用主观简答题形式进行考查的新题型。需要提醒广大考生的是,在2009年的高考试题中,“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项要求,仍然会结合在一起,三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特别是后两项要求,有时是更难截然区分开来。五、断句与翻译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情况来看,句子的翻译一般要达到这样几个目的:考查对较难词语的理解;对人称的把握;对省略内容的把握;对句式等特殊现象的把握;对局部及全文意思的理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值是8分10分。文言文翻译的句子大都出自I卷

5、中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如2008年新课标地区的全部四套试卷,但也可在II卷中用另一段相对独立的议论、说理的短小文章作翻译的材料,或从中找出几句进行考查,如2008年浙江卷就采取的这种形式,这种情况要特别注意。给文言文断句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更是考查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种好方法。断句,作为文言文考查的主要方式曾在全国高考试题中并非新鲜事物,19791989年11年中除1982年外均有断句、标点试题。只是因标准化考试的实行,这种考查方式在19902001年一直未被采用。但随着语文命题方式的改革,20022003年将文言文的考查分为主、客观两种形式,在第II卷中

6、设置了5分的文言翻译题,2004年全国十一个省市单独命题,15套语文试卷中文言文主观题的权重都增加到8分,20062008年该题的权重更是提高到10分,这使断句题有了用武之地。自从各省市自行命题来,北京市高考文言文考查一直有断句的题目,2008年已有四个省市的高考文言文测试题中采用了断句这种形式,2009年可能有更多。另一方面,断句题还因具有考查知识的丰富性、考查能力的多样性、考查方式的灵活性和训练的可操作性等特点而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预测200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将有加大考查的趋势,单独设置文段,并与断句的结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形式,需要大家在备考中引起足够的重视。【精准押题】【押题1】阅

7、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谤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其所举奏,莫不厌塞众议。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

8、实。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洁。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9、。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 厉:通“砺”,磨炼B郭林宗闻而让蕃曰 让:谦让,礼让C滂奏刺史 奏:举奏,弹劾D守

10、令自知臧污 臧,通“赃”,受贿2下列加点的字词,其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复为太尉黄琼所辟 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B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不赂者以赂者丧C闭传舍,伏床而泣 弃甲曳兵而走D引与俱亡 未得与项羽相见3以下语句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范滂耿直果断和嫉恶如仇的性格的一组是(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A B C D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范滂在做光禄勋主事时,由

11、于他弹劾的人太多,陈蕃疑心他公报私仇,范滂知道自己没有能力改变大局,于是辞官而去。B范滂嫉恶如仇,不与那些在行为上不孝顺长辈、不尊敬兄长,不遵循仁义礼制要求的人交往,他的外甥被同乡的人所不齿,因而他就是在休息的时候也不召见自己的外甥。C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勾党之人,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自己立刻赶到监狱,别人劝他逃走他也不肯,他不愿连累自己的母亲,使母亲流离他乡。D这篇传记写得慷慨悲凉,感人至深。特别是第二次被捕时与母亲和儿子的诀别,态度从容,情辞激昂,浩然正气足以流传千古。【押题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玄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

12、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查。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冀为驰檄救之。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昌坐槛车征,玄由是著名。 举孝廉,补洛阳左尉。时梁不疑为河南尹,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后四迁为齐相,坐事为城旦。刑竟,征,再迁上谷太守,又为汉阳太守。时上郡令皇甫祯有臧罪,玄收考髡笞,死于冀市,一境皆震。郡人上邦姜岐,守道隐居,名闻西州。玄召以为吏。称疾不就。玄怒,敕督邮尹益逼致之,日:“岐若不至,趣嫁其母。”益固争不能得,遽晓譬岐。岐坚卧不起。郡内士大夫亦竞往谏,玄乃止。时颇以为讥。后谢病免,复公车征为司徒长史。

13、灵帝初,征入为河南尹,转少府、大鸿胪。建宁三年,迁司空,转司徒。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及在公位,而荐球为廷尉。玄以国家方弱,自度力无所用,乃称疾上疏,引众灾以自劾。遂策罢。岁余,拜尚书令。时太中大夫盖升与帝有旧恩,前为南阳太守,臧数亿以上。玄奏免升禁锢,没入财贿。帝不从,而迁升侍中。玄托病免,拜光禄大夫。光和元年,迁太尉。数月,复以疾罢,拜太中大夫,就医里舍。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有顷,司隶校尉阳球率河南尹、洛阳令围守玄家。球等恐并杀其子,未欲迫之。玄嗔目呼日:“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促令兵进。于是攻之,玄子亦死。玄乃诣阙谢罪,乞

14、下天下:“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诏书下其章。初自安帝以后,法禁稍散,京师劫质,不避豪贵,自是遂绝。玄以光和六年卒,时年七十五。(选自梁书,有删节)注:征:指押解犯人进京。城旦:刑法名,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督邮尹益逼致之 致:使来B趣嫁其母 趣:通“促”,赶陕,急促C复以疾罢 疾:痛恨D就玄求货 货:财物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桥玄严明的一组是( )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时上郡令皇甫祯有臧罪,玄收考髡笞,死于冀市。玄奏免升禁锢,没入财贿。球等恐并杀其子,

15、未欲迫之。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桥玄追究陈相羊昌的罪行,大将军梁冀急发檄文救羊昌,周景也顺从梁冀欲召回桥玄,但桥玄不为所动,且追查羊昌更急,最后用囚车将羊昌押解进京。B上邦人姜歧,守道隐居,名声很大。桥玄召他为吏,姜歧称病不去,惹得桥玄生气,威胁要让他的母亲改嫁,郡内士大夫争相劝谏,桥玄才停做这件事。C桥玄位列公位时,推荐与自己素有矛盾的南阳太守陈球做廷尉,又奏请皇帝免去与皇帝有旧恩的太中大夫盖升之职并将其关押起来,皇帝没有同意。D桥玄十岁的小儿子被人劫持,绑匪索要财物,桥玄不许,并催促已包围劫匪的士兵发起进攻

16、,自己儿子遂被杀死。但从此劫持人质的事件再也没有了。【押题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山之叟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幕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

17、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鄂:通“萼”,花蕾。韡:音wi,繁盛。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其原,数日亦死 归:移回 B客过而尤之曰 过:指出过错 C请具砚削牍 牍:书版 D花之

18、怨以死也诚宜 诚:确实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犹奇于新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B旧有数木,移其位让焉 其若是,孰能御之C不自怒而怒花,过矣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D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 夫晋,何厌之有1,3,5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移植花木宜在春季,可主人却在冬季买了牡丹种在庭院里,导致其花期紊乱,不足一个月就死去了。 B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处。 C客人认为如果主人处理得当,旧牡丹虽被移出庭院,也可以不死,旧牡丹死了,主人不责怪自己反而怨旧牡丹,是

19、错上加错。 D作者以牡丹的遭遇喻指封建社会中人才的遭遇,委婉含蓄地批评了封建统治者仅凭自己的喜怒而对人生杀予夺的社会现实。【押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也,祖凯之,宋镇军将军、湘州刺史。宪之未弱冠,州辟议曹从事,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尚书比部郎,抚军主簿。元徽中,为建康令。村有盗牛者,被主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证等,前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搪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性又清俭,强力为政,甚得民和。 齐高帝即位,除衡阳内史。先

20、是,郡境连岁疾疫,死者太半,棺木尤贵,悉裹以苇席,弃之路傍。宪之下车,分告属县,求其亲党,悉令殡葬。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营护之。又土俗,山民有病,辄云先人为祸,皆开冢剖棺,水洗枯骨,名为除祟。宪之晓喻,为陈生死之别,事不相由,民俗遂改。时刺史王奂新至,唯衡阳独无讼者,乃叹曰:“顾衡阳之化至矣。”“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还为大尉从事中郎。出为东中郎长史、行会稽郡事。山阴人吕文度有宠于齐武帝,于余姚立邸,颇纵横。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文度深衔之,卒不能伤也。 梁高祖为杨州牧征宪之为别驾从事史比至高祖已受禅宪之风疾渐笃固求还吴天监二年就家授太中大

21、夫。宪之虽累经宰郡,及归,还堵,不免饥寒。八年,卒于家,年七十四。搪:揭发。纪纲:仆从。(节选自梁书列传第四十六)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 辜:罪 B发奸搪伏 搪:揭发 C若九郡率然,吾将何事 率:轻率 D宪之至郡,即表除之 表:上奏章2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顾宪之为官刚正不阿的一组是( )牛迳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至于权要请托,长吏贪残,据法直绳,无所阿纵。其家人绝灭者,宪之为出公禄,使纪纲营护之。宪之至郡,即表除之。文度后还葬母,郡县争赴吊,宪之不与相闻。宪之虽累经宰郡,资无担石,及归,还堵,不免饥寒。 A B C D3下列对原

22、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宪之弱冠之年即任南宋建康令,决冤狱,拒请托,抑贪残,百姓因此心平气和。 B顾宪之衡阳为官时,一心为民处置瘟疫造成的祸害,并教化民众,使全郡大治。 C顾宪之志节刚正,治理会稽郡时,抑制佞幸之臣在乡里大造府邸,不与其通音信。 D顾宪 之虽连任郡宰,却无甚私财,因病重还乡之后竟“不免饥寒”,足见一生清廉。4断句和翻译。(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一段话断句。梁 高 祖 为 扬 州 牧 征 宪 之 为 别 驾 从 事 史 比 至 高 祖 已 受 禅 宪 之 风 疾 渐 笃 固 求 还 吴 天 监 二 年 就 家 授 太 大 夫。(2)翻译下面的句子。

23、宪之下车,分告属县,求其亲党,悉令殡葬。 译文: 。 宪之虽累经宰郡,及归,还堵,不免饥寒。译文:【备选试题】【备选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仁基素与司马李孝廉不叶,因相谓曰:“吾辈岂可不自愧乎!”遂相与辑睦。狄仁杰为宁州刺史。右台监察御史晋陵郭翰巡察陇右,所至多所按劾。入宁州境,耆老歌刺史德美者盈路;翰荐之于朝,征为冬官侍郎。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拜地官员外郎,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

24、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而系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

25、。“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荐贤为国,非为私也。(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节)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 诣:到去B仁基素与司马李孝廉不叶 叶:和洽C太后命太子追执其而系之 执:捉拿,拘捕D仍免其宿直 直:通“值”,值班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B众或不能决 云霞明灭或可睹C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 固请,召

26、有司案图D久之,卒用为相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狄仁杰善于举贤的一组是( )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翰荐之于朝,征为冬官侍郎。卿足继祁奚矣。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荐贤为国,非为私也。A B C D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狄仁杰在并州任职时,代替郑崇质承担出使的任务,感动了蔺仁基和李孝廉,使二人摒弃前嫌,和睦相处。B狄仁杰担任宁州刺史时,乡亲父老都歌颂他的美德,于是右台监察御史郭翰向朝廷推荐狄仁杰作冬官侍郎。C狄仁杰习惯于在朝堂上当面直言规谏,武则天由于信任他,常常采纳他的建议,即使这样做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时也是如此。D狄仁杰不仅是一位贤臣,更是一位伯乐,为朝廷推荐了张柬之、姚元崇、桓彦范、史敬晖等数十位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备选题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而不为章句。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曰:“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