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437.30KB ,
资源ID:62267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2267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二高二语文10过秦论附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二高二语文10过秦论附答案.docx

1、高二高二语文10过秦论附答案10过秦论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崤函()隳名城()销锋镝() 瓮牖()氓隶() 锄櫌棘矜()鞭笞() 周赧王()于钩戟() 长铩()逡巡() 度长絜大()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蒙故业,因遗策()(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3)赵奢之伦制其兵()(4)追亡逐北()(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6)履至尊而制六合()(7)以愚黔首()(8)余威震于殊俗()(9)而倔起阡陌之中()(10)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3文学常识填空。贾谊,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曾做长沙王的太傅,后人称贾谊为_、_。后世常以贾谊与屈原并列,称为“_”。4名句填空。(1)一

2、夫作难而七庙隳,_,_,何也?_。(2)蹑足行伍之间,_,_,_,转而攻秦;斩木为兵,_,_,_。答案:1xiohudyumnyu qnch nnxinshqndu xi2(1)继承(2)吝惜(3)统领、统率(4)溃败的军队(5)缉查盘问(6)登上(7)秦朝对百姓的称呼(8)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9)突然兴起(10)衡量3西汉贾长沙贾太傅屈贾4(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

3、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B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登上。C焚百家之言 言:言论,这里指著作。D金城千里 金:金属铸成的。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用法上与其他

4、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序八州而朝同列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D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7对这段文字理解分析全部正确的一项是()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功业的,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住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这段文字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正面铺叙出暴政的阴影,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作者依次从政治、刑法、文化、军事、地理形势各个方面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意在讽谏汉帝,应效法秦始皇从多方面制定巩固政权的措施。作者依次从政治、刑法、文化、军

5、事、地理形势等各个方面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政策,意在表现秦始皇企图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的野心。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亡的迅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AB C D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答案:5D解析:应解释为“像金属一样坚固的”。6D解析:D项为方位名词作状语,A、B、C三项均为使动用法。7C解析:“中心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住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错。“应效法秦始皇从多方面制定巩固政权的措施”错。“意在表现秦始皇企图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的野

6、心”错,另外,“政治、刑法、文化、军事、地理形势等”顺序错。8(1)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变得愚蠢。(2)优良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的行人。一、基础积累1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B临不测之渊,以为固C赢粮而景从D百有余年矣答案:B解析:A项,“从”通“纵”;C项,“景”通“影”;D项,“有”通“又”。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外连衡而斗诸侯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序八州

7、而朝同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A./B/C/D/答案:C解析:为使动用法,为名词作状语,为名词作动词。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C才能不及中人D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答案:D解析:A项,“于是”古义为“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今义为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B项,“山东”古义为“崤山以东”;今义为“山东省”。C项,“中人”古义为“平常的人”;今义是“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D项,“膏腴”古今均为“肥沃”之意。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答案:D解析:D项均为“兵器

8、”。A项,指出过失;造访,拜访。B项,向北;溃败的军队。C项,制度;量。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例句: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B为天下笑者,何也C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D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答案:A解析:例句是省略句,“以”后省略“之”;A项也是省略句,“聚之咸阳”的“之”后省略“于”。B项为被动句;C项为判断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甲)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

9、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乙) 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贾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谊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选自苏轼贾谊论)6下列句中加点的

10、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属:写作。B闻其秀才 秀才:才学优异。C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识:见识。D愚深悲贾生之志,故备论之 备:准备。7“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中“闻”所领的文字是()A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B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C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D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8作者引用苻坚得王猛这个事例的目的是()A赞扬王猛明智,善于发现苻坚这样的人才。B赞扬苻坚聪明,善于发现王猛这样的人才。C说明只有尽斥旧臣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D说明只有聪明通达、头脑清醒的君主才能充分发挥

11、贤才的作用。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2)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3)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答案:6.D解析:“备”应为“完备,详细”之意。7C解析:可根据本段该句语境,结合语法分析作出判断。8D解析:可根据作者举该例是与论述贾谊有关得出答案。9参考答案:(1)博士们这时候都认为才能比不上(贾谊)。(2)孝文帝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3)因此没有聪明通达而头脑清醒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的作用。解析:(1)句中“于是”“以为”“能”“及”为关键词;(2)句中“说”通“悦”,“超”“迁”为关键词语;(

12、3)句中“是故”“全”为关键词语。参考译文:(甲)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孝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因为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孝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这时候都认为才能比不上(贾谊)。孝文帝非常喜欢他,对他破

13、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乙)唉!贾谊的志向大而气量小,才能有余而见识不足啊!古时候的人,有高出世人的才能,必定有不合时宜的忧虑。因此没有聪明通达而头脑清醒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古今都称苻坚从平民百姓看中了王猛,不久就把他的旧臣全部撇开而与王猛谋划大事。苻坚这个普通的人占据了中国的一半,不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么?我深切悲叹贾谊的志向不能实现,所以详细评论了他。这也是为了使君主知道: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要了解他有洁身自爱的操守,一旦得不到重用,就会忧伤颓丧,不能再振作起来;而像贾谊这样的人,也应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啊!(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六国论 苏辙愚读

14、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

15、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

16、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窃怪天下之诸侯窃:私下。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责怪。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厚:丰厚。D佐当寇之韩、魏 佐:支持。1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史论,本意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是借古讽今,讽谏当朝统治者要以六国为鉴。B对秦国来说,韩、魏之所以重要,在于这两个国家是秦国进攻山东各国的交通要道。C在作者看来,六国如能团结一致,共同抗秦,就能得以共存了。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增强了文章

17、论辩的力量。13翻译下面的句子。(1)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2)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答案:10.C解析:“厚”为“优厚、优待”之意。11C解析:C项均为“的”。A项前为“凭借”,后为“来”;B项前为“却”,后为“而且”;D项前为“替”,后为“认为”。12B解析:对秦国来说,韩、魏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这两个国家是秦国进攻山东各国的交通要道,而且在于如果越过韩国、穿过魏国去进攻另一国的国都,韩、魏从背后乘机攻打,就非常危险了。13参考答案:(1)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之患。(2)放弃小小的韩、魏,让他们去抵挡如狼似虎的秦国,他们

18、怎能不屈服而落入秦国手中呢?解析:文言文翻译除兼顾直译、意译之外,还要注意其中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如(1)句中的“之”“疾”,(2)句中的“委”“折”。另外,(2)句中“以”后面的省略成分要补出来。参考译文: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十倍于秦国的民众,全力向西攻打崤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最后却不能免于灭亡。我常常对这个问题作深入的思考,认为一定有可以使六国保全自己的策略。因此未尝不责怪当时六国的谋臣,他们对于祸患的考虑太粗疏,谋求利益的眼光太短浅了,而且不能明察天下的形势啊。秦国与诸侯争夺天下的地区,并不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

19、的领地;诸侯与秦国争夺天下的地区,也不是在齐、楚、燕、赵,而是在韩、魏的领地。对秦国来说,韩、魏的存在,就好比人有心腹之患。韩、魏两国阻塞着秦国的往来要冲,掩护着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所以天下最重要的地区,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的。从前范雎在秦国受到重用时,就建议收服韩国,商鞅在秦国受到重用时,就建议收服魏国。秦昭王没有得到韩、魏的归顺,就出兵攻打齐国的刚、寿地区,范雎把这看做是值得担忧的事情,那么秦国所顾忌的是什么,就可以知道了。秦国对燕、赵两国用兵,对秦国说来是危险的事。因为越过韩国、穿过魏国去进攻另一国的国都,前面将遇到燕、赵的抵抗,而韩、魏又会乘机从背后打来,这是危险的用兵之道。然而秦国进

20、攻燕国、赵国时,不曾担心韩、魏会从后面袭击,这是因为韩、魏都已归附了秦国的缘故。韩国、魏国,是各诸侯国的屏障,却让秦国军队能够往来其间,这难道是明了天下的形势吗?放弃小小的韩、魏,让他们去抵挡如狼似虎的秦国,他们怎能不屈服而落入秦国手中呢?韩、魏两国既已屈服而归附了秦国,然后秦国的军队就能够无所阻挡地向东方各诸侯国用兵,从而使各国遍受它的祸害了。韩国和魏国不能独自抵挡秦国,然而天下的诸侯却又要凭借韩、魏来掩护自己不受西方强秦的侵略,因此,不如优待韩、魏来排斥秦国。秦国军队不敢越过韩、魏来觊觎齐、楚、燕、赵四国,那么,齐、楚、燕、赵四国就能凭借这种形势使自己得以保全了。凭借四个没有战争的国家,来

21、支持面对强敌的韩、魏,使韩、魏没有东顾之忧,而为天下的诸侯挺身而出,抵御秦兵。由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另外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并且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用来应付一切,那个秦国还能做什么呢!不知道出此策略,却贪图边界上的微小利益,背弃、破坏盟约,以至于自相残杀。秦国的大军尚未出动,而天下的诸侯已经把自己搞得困顿不堪了。致使秦人得以钻他们的空子,攻取他们的国家,能不令人悲痛吗!三、语言表达14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

22、的体例。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二十四史是_参考答案: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作了较系统的记录,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变换能力。短句变长句具体可分两步:弄清该系列短句的内在联系,从中找出可作长句主干的一个句子,立为长句主干;将其他短句改作该主干句的修饰成分,并按一定的语法或语意的关系放在相应的位置上。15请用“贾谊”“忠君”“屈原”三个词扩展成一段话(词语顺序可以颠倒),谈谈你对贾谊与屈原异同的认识。参考答案: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贾谊是西汉初人,二人所处的时代虽不同,但他们忠君的思想却相类似

23、。而且他们都是忠君而被谤毁,怀才不遇的典型,也都是富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和具有前瞻眼光的政治家,甚至可以说贾谊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衣钵。解析:本题所给的三个词语中,有两个人名,又要求谈两个人物异同的看法,无疑,“忠君”应是这两个人物的共性之一。当然,能从“怀才不遇”或两人的性情方面谈也可以。类文欣赏过秦论(下) 贾谊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櫌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

24、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秦小邑并大城,守险塞而军,高垒毋战,闭关据阨,荷戟而守之。诸侯起于匹夫,以利合,非有素王之行也。其交未亲,其下未附,名为亡秦,其实利之也。彼见秦阻之难犯也,必退师。安土息民,以待其敝,收弱扶罢,以令大国之君,

25、不患不得意于海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先王知壅蔽之伤国也,故置公卿大夫士,以饰法设刑,而天下治。其强也,禁暴诛乱而天下服;其弱也,五伯征而诸侯从;其削也,内守外附而社稷存。故秦之盛也,繁法严刑而天下振;及其衰也,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故周五序得其道,而千

26、余岁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长久。由此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野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赏析:过秦论主旨在于分析“秦之过”,传统上分为上、中、下三篇,其实本是一篇,最广为流传的过秦论是文章的前三分之一,这里选的是过秦论的下篇后部分。作者承接前文,指出在“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的时候,如果子婴能改变原来错误的政策,“闭关据阨,荷戟而守之”,是可以守住三秦之地的,以后“安土息民”,徐图发展,甚至也可以重新恢复国家的统一,但是遗憾的是,秦朝钳口闭言的一贯政策,导致上下“雍蔽”,子婴孤立无

27、奈,终于不免灭亡的命运。参考译文:秦朝兼并了诸侯,山东有三十多个郡,修筑渡口关隘,占据着险要地势,修治武器,守护着这些地方。然而陈涉凭着几百名散乱的戍卒,振臂大呼,不用弓箭矛戟等武器,光靠锄把和木棍,虽然没有给养,但只要看到有人家住的房屋就能吃上饭,纵横驰骋天下,所向无敌。秦朝险阻之地防守不住了,关卡桥梁撤销不封了,长戟不刺了,强弩不射了。楚军很快深入境内,鸿门一战,竟然连篱笆一样的阻拦都没有遇到。于是山东大乱,诸侯纷纷起事,豪杰相继立王。秦王派章邯率兵东征,章邯得此机会,就凭着三军的众多兵力,在外面跟诸侯相约,做交易,图谋他的主上。大臣们不可信用,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了。子婴登位,最终也不曾

28、觉悟,假使子婴有一般君主的才能,仅仅得到中等的辅佐之臣,山东地区虽然混乱,秦国的地盘还是可以保全的,宗庙的祭祀也不会断绝。秦国地势有高山阻隔,有大河环绕,形成坚固防御,是个四面都有险要关塞的国家。从穆公以来,一直到秦始皇,二十多个国君,经常在诸侯中称雄。难道代代贤明吗?这是地位形势造成的呀!再说天下各国曾经同心合力进攻秦国,在这种时候,贤人智士会聚,有良将指挥各国的军队,有贤相沟通彼此的计谋,然而被险阻困住不能前进,秦国就引诱诸侯进入秦国境内作战,为他们打开关塞,结果山东百万军队败逃崩溃。难道是因为勇气、力量和智慧不够吗?是地形不利,地势不便啊。秦国把小邑并为大城,在险要关塞驻军防守,把营垒筑

29、得高高的而不轻易跟敌方作战,紧闭关门据守险塞,肩扛矛戟守卫在那里。诸侯们出身平民,是为了利益联合起来,并没有德高望重而能居王位者的德行。他们的交往不亲密,他们的下属不亲附,名义上是说灭亡秦朝,实际上是为自己谋求私利。他们看见秦地险阻难以进犯,就必定退兵。如果他们能安定本土,让人民休养生息,等待秦的衰败,收纳弱小,扶助疲困,那么凭着能对大国发号施令的君主,就不用担心在天下实现不了自己的愿望了。可是他们尊贵身为天子,富足拥有天下,自己却遭擒获,这是因为他们挽救败亡的策略错误啊。秦王满足一己之功,不求教于人,一错到底而不改变。二世承袭父过,因循不改,残暴苛虐以致加重了祸患。子婴孤立无亲,自处危境,却又柔弱而没有辅佐,三位君主一生昏惑而不觉悟,秦朝灭亡,不也是应该的吗?在这个时候,世上并非没有深谋远虑懂得形势变化的人士,然而他们所以不敢竭诚尽忠,纠正主上之过,就是由于秦朝的风气多有忌讳的禁规,忠言还没说完而自己就被杀戮了。所以使得天下之士只能侧着耳朵听,重叠双脚站立,闭上嘴巴不敢说话。因此,三位君主失去了道义,而忠臣不敢进谏言,智士不敢出主意,天下已经大乱,皇上还不知道,难道不可悲吗?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