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48.53KB ,
资源ID:624107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24107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播电视艺术学实用版本.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播电视艺术学实用版本.docx

1、广播电视艺术学 实用版本广播电视艺术学专题1,导师情况钟大年、陈默、胡智锋、苗棣、吴辉、徐舫洲、张静滨、祝虹、高鑫、宋家玲、周华斌、曾庆瑞、张凤铸、路应昆、李兴国、毕根辉、关玲、何晓兵、杨晓鲁、刘晔原、杨玲、陆健、周月亮、叶建新、游洁、许行明、张歌东、倪学礼、李胜利、秦俊香、张育华、伍建阳、杜寒风、蒲震元、张晶 2,一些复习建议NO.1: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基础: 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依然是重点,此外苗棣老师写的电视艺术哲学在2005年的考试中比重加大,如即时传真等。另外,艺术学概论和艺术概论本人认为:前者的艺术学思路和线索比较有侧重点,后者则是从哲学的方面为出发点的。各有侧重点,总之前者较之后

2、者有侧重点,后者的则是意识形态方面有建树。NO.2:各种题型与答题对策: 广播电视艺术基础 一填空题:1、历年试题一定要熟记于心,重现率很高2、平时的积累。这个范围就广了,会就答,不会就蒙,分值不大 二、选择题:与填空题的对策相仿。多选题的正确选项一般为三个。三、名词解释:参考书目中的重要概念、定义很容易出名词解释,要靠记性了。答题字数不需太多,把意思答清楚即可,一般在一百字左右。四、简答:掌握重要概念、定义、特性、联系等。字数一般三百左右,答题内容以书本为主,自己发挥的成分不宜太多。五、论述题:要写成论文的形式,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备考时要搜集好素材,一般宜以影视艺术为例。可参考报纸杂志

3、上的理论性强的影视评论文章。综合考试:广院历来的艺术类专业综合考试,论述题总占很大比重,出题涉及的内容一般是尽人皆知但又不能准确说出或陈述透彻的。答论述题的方法是:书中的观点一定要提到,如果自己有新观点可以写在其后,没有也无妨。最好写成小论文的形式:有观点,有例证。切忌只有骨架(理论)没有血肉(例子),字数五六百。 今年有可能出填空、名词解释。要对付这两种题型只有靠好记性啦。生僻的东西、边边角角的东西不需要记。MO.3:专业课之文学理论备考小帖士 历年真题的客观题(填空、单选、多选)一定要牢牢记住,重现率还是比较高的!02年以后的主观题参考价值很大,最好把名词解释、简答也一并记住;02年之前的

4、主观题就不用记了。04年以后的文论解析题不要求回答出处。这是为了避免考生死记硬背,而着重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不会像02年以前那样有两年重复的现象,也不倾向于从参考书目中出题了。最后一道论述题(02年以后)看似漫无边际,其实不难。窍门是平时准备好素材,或者背范文(文艺报上许多好文章),到时就有米可下锅了。kathy补充,2005年真题的参考价值应该是最大的。NO.4:其他考研复习不需要很多资料。不管你是否相信,我认为,广院的考研是很容易的,重点让公共课拿高分,专业课只要复习上一段时间,分数不会太低。说这个,不是让大家轻敌,而是要让你们有自信。你要相信,真正的权威是你自己,kathy知道不少2005

5、年的考生,有的只复习了两三个月就拿了很高的分数,他们说可能自己的主观大题做得很好,发挥得很到位。广院考研的透明度很大,绝大多数学科都有明确的参考书和复习大纲,而且每年变化不大。因此复习只要根据参考书和以大纲为基础整理的笔记,再加上历年的真题,基本上就够了。艺术学概论和艺术概论内容相差不大,可只看其中一本。六个作家,鲁、郭、茅、巴、老、曹。着重看,出题概率极高;说“只看”他们有失偏颇,还要看一些二流作家的情况,但不用单个记忆,掌握他们的整体风格即可。广播电视艺术基础复习方法:文学理论教程还是要重点掌握,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及以下书目用来了解电视艺术知识,以便用文艺理论来分析影视艺术,不用特意记忆知

6、识点。综合考试艺术学 复习方法:音乐、美术和电影等会考查基本知识点,其中客观的重点要记忆。文学史部分仍然用来出大题。不会出现十分刁钻的题目,如各个艺术门类的打通比较等。来得及来不及要看你的公共课底子了。专业课其实就是靠记忆,然后才是灵活应变。许多中文专业的朋友都选择了广播电视艺术,可能是因为初试内容看起来很熟悉吧。05年的改革要求考生更要注意用文艺理论来分析电视艺术的具体问题。在以往的考试中,也会有要求用理论来分析影视艺术的题目,但比例不大,05年的改革是加强了对这方面的重视啊。美术史方面、音乐方面的,顶多出道客观题。个人怀疑加此类书目是造势。戏剧戏曲部分指的是,只需要看戏剧戏曲部分就可以了。

7、文学史的戏剧戏曲部分会占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大题。比如:分析崔莺莺的形象、分析曹禺的戏剧艺术特色、分析莎士比亚某部剧作的特点,或者是比较中西方戏剧的异同等等。从书目上看,两门专业课会采用客观题与主观题并现的形式。有选择/填空,也有问答、论述。书目虽多,但不可能考得细。本科生或者相关专业研究生的笔记应该会比看书有效果,但要具体到某一门课,而不是具体到专业,需要谨慎选择。初试之前没必要联系导师,联系了也没作用。以前的试题也有着揭示出题思路的作用,看看会有好处。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作家也写过戏剧作品,相关的知识点不要放过。以往只考查跟影视艺术不太相关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是有点文不对题,也间接导致了复试时的

8、大批刷人现象。高鑫的书可以不买的,里面的文章很杂。文学史只需看戏剧戏曲部分,中国文学史四本书的确可以少看许多了啊,也就是说,范围缩小了。但是需要注意与影视艺术的交叉部分,也就是说,一些重要作家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的部分,怀疑会从中出分析题。广院历来是考得泛而不深,注重基础。其它艺术门类对基本概念、基本常识要有所了解,最好能记下来,以备出客观题和名词解释等。以文学史和影视艺术为主。其实,综合考试中影视艺术的复习可以和广播电视艺术基础的复习同时进行,二者是完全交叉的,负担并不重。文艺理论教程仍然是重中之重,需要重点掌握。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及以下书目用来了解电视艺术知识,以便用文艺理论来分析影视艺术。

9、另外,电视艺术的常识内容也会进行独立考查,如解释什么叫做电视系列剧,举例而已。文艺理论的历年试题,重现率很高。细心的朋友会发现,02年以前的文艺理论正是与影视艺术紧密联系的,对05年很有指导意义。由于05年新加了电视艺术、设计史、音乐史方面的东东,这部分新加的内容要看书的。高鑫电视艺术文集不可能从中出客观题,如果看的话着重看文章的论证过程和所用理论。 电影、音乐史和美术史侧重考察客观知识点,出作家作品分析题可能性不大。填空题当然属于客观题了。出填空和选择的可能都有。 艺术概论写得比较好,以它为依据会好些。 最后一道主观题的答题方法我好象在前面提到过。平时主要就是搜集素材,或者背诵电视艺术方面的

10、评论文章,练一下笔当然更好。字数10001500即可。 主观题建议就是踏踏实实复习,把基础内容搞踏实了就不会有问题。主观题主要是以简答和名词解释形式考察,这类内容靠自己发挥不太现实,所以,虽然题型是主观,但不能真的随意“主观”了。K书吧中国电视艺术发展史现在可以找到书的复印本了。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电视艺术哲学、艺术(学)概论、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文学史(版本不限)的戏剧戏曲部分以及曾被改编过著名影视剧的作家作品、中外电影史及电影的基础知识。周月亮(北广人称“月亮大师”)的影视艺术哲学太深奥。个人认为此书在考研中不会涉及太大篇幅。现在开始突击专业课还来得及。广播电视艺术基础一是要掌握重点书

11、目的考点;二是掌握历年真题的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最好也背一背,它们的重现率比较高。广播电视艺术学基础是05年新改的名字,2004年及以前叫做文学、艺术理论,参考书目有文学理论教程、艺术学概论和电视艺术哲学,其中以第一本为重点,大部分题目都出自那本书。但是2005年以后文学理论教程的比重可能要下降。两个月时间专门用来突击专业课是可以的。因为这里所谓的“专业”其实就是“记忆”,不同于音乐、美术等需要长期培训的技能。3,005年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基础试题名词解释(60分)1、电视艺术片 2、电视综艺晚会 3、中国广播文艺的发展阶段 4、视听元素 5、电视频道包装 6、虚拟演播室 7、节目

12、类型 8、电视是综合艺术 9、工业化生产与电视艺术个性的关系 10、戏剧冲突设置的一般原则论述(60分)1、你是否同意“即时传真”是电视艺术的主要特性2、你对“电视文化是通俗文化、消遣文化、娱乐文化、快餐文化”的观点是否认同,为什么?3、试从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媒介的发展角度谈谈科技进步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论述(30分)1、以一部电影为例,说明情节与节奏的关系(01、02、03方向选做)4,2005年中国传媒大学综合考试艺术学试题第一部分:各艺术专业必做题:一、填空:(每空1分,10分)1、“大音希声”出自( )2、闲情偶记的作者是( )3、法国的丹纳在其 中提到艺术发展依赖于时代、环境和种族。4

13、、我国第一本词集是赵崇祚的( )5、胡桃夹子的曲作者是( )6、拍案惊奇的作者是( )7、百年孤独作者是哥伦比亚的( )8、溪山行旅图的作者是宋朝画家( )9、牡丹亭的作者是( )10、前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的导演是( )。二、解释:(每题4分,20分)1、写意 2、有意味的形式3、象征4、通感三、对文学作品的赏析,重点是描写的精妙之处,谈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必面面俱到、长篇大论。(20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4、。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四、法国的小说家里布尔卡说:“古典小说是对冒险的叙事,现代小说是对叙事的冒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所举艺术门类可不局限于小说。(40分)第二部分 各专业选做题广播电视艺术:(三选二,每题30分,共60分)1、试论历史题材电视剧的“虚构”问题2、试论音乐电视的审美特征3、试评春节联欢晚会 近些年,我国广播影视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无论数量、质量都十分迫切。录音艺术学院是培养这方面本科层次人

15、才的基地,可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一直是空白,这一现状应尽快改善。“录音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的研究生培养方向将会缓解社会对这方面高级专业人才的 中国传媒大学2005艺术辅导班笔记 一、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1、艺术的本质特征等一般规律性问题 2、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3、艺术与其它相关领域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及它的地位与作用。 4、围绕艺术活动四要素讨论艺术的核心问题 创作者(艺术家)、鉴赏者、作品、世界 5、艺术门类 用材质和技法来划分比较科学的划分方法 艺术本质论 科学和美学划分在19世纪末。艺术和美学既有交叉有不一样。1750年,美学。 美学研究艺术美+自然美 1、艺术产生的理论 艺术生产,艺术传播

16、,艺术消费 (生产-消费) 艺术传播在教材中最为薄弱的部分。艺术传播是艺术产业化最重要的环节,(艺术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系,广告学,传播学) (广告及市场)(展览馆,出版社)=现代传媒对艺术传播的影响? 生产分为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艺术被看作一种精神生产形态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特点。艺术是主观与客观,心与物的结合与统一。 马克思:“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揭示了物质、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为什么说精神生产具有不平衡关系? 精神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精神受物质制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从人的需要(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多层次说”)和生产的目的来说第一,精神生产满足精神

17、审美认知需求。第二,物质生产使用、交换、价值属性、商品属性;精神生产审美属性。第三,从生产过程和结果来看独立于物质生产的特征,艺术精神,构思,技巧投入和一般工艺品不一样。 揭示艺术系统的奥秘 创造性被扭曲,淹没与根本原理违背片面追求票房收视率 艺术把握世界方式 形象性特征:不单是具象,可视可听都包括。借助艺术通感。音到形,诗到画。和科学性概念理性把握世界不同 特征的美运用形象进行创造性的想象的重要。“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悟,又表现思想” 艺术形象性: 1、主观客观的统一,有意味的形式 主观因素消失在客观的因素中建筑 客观因素消失在主观因素中音乐 2、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的存在呈现方式形式 从内

18、容出发来选择创造形式,形式对艺术表现有明显的能动作用。形式具有强而独立的审美价值。 3、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a.艺术概况的问题 b.艺术的真实: 一种审美化的真实,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真实。特征:1、主观性。2、内蕴性。3、假定性,以假定性情景表现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感悟。4、诗艺性,通过想象虚构,对生活改造,重组再造。 不是主观的说明,而是具体的表现。艺术家对生活真实进行选择,提炼,补充。情感逻辑和生活逻辑。 c.艺术的情感把握特征: 情感评价与判断活动,通过隐曲的方式,非说教式的方式,适当的艺术表现手段,艺术感染力,你的审美同情,对艺术作品的领悟,情感共鸣,净化,回味。延留的状态都贯穿情感。

19、1、情感价值取向真诚性,高尚性 对反面人物的犯人化处理实际上是在价值倾向上出现问题。 美善合一的标准 2、艺术情感的诗艺性 审美骄傲度的艺术方式,情感把握寓于具体形象,意境创作当中。超越了个人情感的集体情感,非私语化的呻吟。 d.艺术概括: 本质具有艺术概括性,通过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与控制。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意味亚里斯多德。 思格尔:“理想性格”人物的丰富性,坚定性,明确性。 典型: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凝聚创作主体真挚情感。 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共性通过个性表现。 共性与个性,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重再现虚与实。 马恩的艺术观念“典型环境当中的典型性格”,反映社会历史发展必然性。(

20、阿Q) 反对恶劣的个性化,不含盖集体性。 e.艺术自律性与他律性: 自律性:自我的约束自我的规范。艺术有自身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发展规律。艺术作为人类活动而引发人们的审美感情。有超功利的直接性。在当下他律性淹没自律性。 他律性:在文化系统中,与哲学。等的关系,其他因素(商业对艺术的压榨与淹没)文革:艺术沦为政治的奴隶,他律性占上风。f.艺术起源发展论 席勒 游戏说超功利的自由状态,在游戏中人才充分是人。 马克思强调审美的地位 英国,泰勒 巫术说,相似率,接触率 马克思:劳动说,“合力”的作用。 g.文化系统中的地位,功能,与其他文化关系。 艺术社会功能 审美认识:以想象,形象,情感,直觉假设性

21、方式 教育:教化功能,陶冶净化升华 娱乐:以情感人,潜移默化 位置: 核心地位,所属的文化的反映和代表“是一种文化的自我意识” 艺术史镜子折射文化的影子。 艺术要素文化大系统的制约影响。 h.艺术与哲学关系: 用理性方式去把握情感。艺术感性 哲学理性 双希文化传统奠定西方艺术走向。西方重认识论,逻辑实证,种属差异,层级,灵与肉的二元对应。 哲学中以无为本道,无,理 气 宋元话本后更重再现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在初始阶段混为一体,都是对日常情感的超越,都不止理性判断结果。 宗教的积极作用:1、原始宗教是原始文艺的发源地,壁画,神话,歌舞 2、提供思想营养,精神动力 3、形成浪漫主义文化传统,宗教

22、的人文呈现提供借鉴。 4、为艺术理论提供新视点理论。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1、 艺术的最高境界美善合一(中国) 2、 “内圣外王”“立德,立功,立言” 3、 道德评价不能代替审美评价 艺术与科技的关系: 1、 科技提供新的传播工具,技术手段(广播、电视电影) 2、 媒介的多样性影响人们的接受能力(电影,VCD) 3、 现代的工具理性,科技理性的压制 艺术四要素: 1、 创作 艺术的主体性问题:艺术家的自觉能动意识。商业化文化思潮对主体性的压制。文革集体化对主体性的压制。 艺术的创造过程:体验构思传达 刘勰的文心雕龙“以意称物,情以物迁”“以文逮意,辞以情发” 创作过程:农夫和厨师的职业统一 艺

23、术积累,体验,深化表达过程。 物意言相统一 移情:德利普斯“美感不在对象,而在主体的生命灌注” 形象思维:灵感顿悟式突如其来的状态 集体无意识:潜在性,生理进化,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心理积淀。 文化心理结构审美意象(创作构思中产生) 艺术流派,艺术风格(区别) 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语言形象意蕴 物境情境意境 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这是中国古典最核心的审美范畴。 大中华审美理想集中体现。 “远古高逸”“能品何品,神品逸品” “象外之象,韵外之韵,味外之旨” 艺术消费: 接受美学: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于德国。尧斯、伊塞尔(代表) 召唤结构:强调文本的空白,期待接受者的补充。每个人的心理文化图示

24、结构不一样。第二文本的创造,艺术文本的无限开放性。 期待视野:独特的文化心理图示。包括定向期待视野和创新期待视野。 审美预挫 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文化理论派别,20年代。 审美惊奇感的营造:让熟悉的东西陌生。“最熟悉的陌生” 共鸣、净化、回味 1、 接受者和文本之间情感交融 2、 此时接受者,其他接受者,成个人与集体 隐含读者: 1、 创作者理想当中的读者 美学意义上的隐含读者 二、艺术前沿的戏曲部分(重要)1、 戏曲艺术在艺术学体系中的位置. 古希腊对艺术的分类:五类诗歌、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第六艺术为舞蹈,第七艺术是戏曲,第八艺术是电影,第九艺术是广播电视。 20世纪初出现了戏曲作为艺

25、术学科来进行观察。早期是德国美国,相继在20世纪初把戏曲作为艺术学科进行观察。戏曲和文学是不同的。 1912年,戏曲研究的开山之人-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注意梳理历史上的文献资料,来进行一种历史的考证。曲牌曲目的考证。国学,曲学,中国有文化的传承。 1930年代重点是以曲为主的国学研究来勾勒戏曲发展的历史。戏曲是草根文化。 西方戏剧逐渐传入中国,将西方戏剧命名为话剧,中国的命名为戏曲。新剧的流行把西方戏剧理论带进中国。中国有了戏剧的高等院校,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各地慢慢建立各级戏曲学院。中国越来越重视戏曲了。戏曲分在文学和艺术两个学科里。(此处为重点) 研究戏曲文学的发展方向,戏曲放在艺术

26、学科中,体现了表演和导演。80、90年代才把戏剧戏曲成立一个学科。关于戏剧戏曲有这几门课:(1)戏曲史论案头的研究,文本的研究(2)戏曲艺术论作者张庚 场上之曲 舞台表演的立体的技艺的(3)戏曲名著研读一切的研究都要放在作品之中(4)戏曲衍生体研究在此基础上延伸了解戏曲的现状和戏曲的走向。 1、 戏曲在世界戏剧中的位置. 戏剧:中国民族形式的戏曲,中国传统的戏曲形式,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人物扮演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艺术。(简单定义) 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对戏曲的定义是:戏曲者谓以歌舞表演故事也。 戏剧的定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艺术。 戏剧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

27、义:专指以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为开端在欧洲各国发展起来,继而在全世界广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中国特称:话剧)广义的戏剧定义:除话剧,舞剧、歌剧、芭蕾剧等形式也包括起来,还包括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 戏剧(形式):话剧;中国戏曲;日本歌舞技、能乐、狂言;印度梵剧;朝鲜唱剧;越南嘲剧、改良剧。 戏剧中有三个古老的形式:(1)古希腊戏剧(2)印度梵剧(3)中国的戏曲合为三大古剧,前两种已经灭绝。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中的位置可想而知,十分重要。(此处为重点)中国戏曲分两部分:中国古代戏曲为重点,还有现当代戏曲。 2、 戏曲在中国土壤上发展的轨迹.(中国戏曲史 大致线索) 第一部分:早期初级

28、戏曲(讲文字记载的戏曲产生之前,有一定戏曲因素原始歌舞,巫现、俳优又称宫廷小丑,百姓的娱乐,汉朝都市民间娱乐形式:汉代的百戏(杂技、武术、摔跤等后代歌舞小戏)参军戏又叫弄参军。 说唱文学-口头文学即唐传奇(诗庙里的讲经,唱经,又叫“话”“故事”) 形式:说唱文学唐代、说经,宫调 宋金杂剧 宋元南戏比较早的,南方曲调早期的一种戏曲形式。元杂剧与南戏比之较晚一点。南戏代表作:高明琵琶记南戏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 晚一些是元杂剧单刀会望江亭窦娥冤蝴蝶梦救风尘拜月亭梧桐语墙头马上西厢记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王实甫 作家的语言风格和作品成就相关联(艺术风格)大概内容都要了解,王

29、实甫的西厢记艺术成就最高,语言最美。关汉卿的思想性比较强。中国诗歌发达,戏曲中大量的诗歌,元杂剧也是语言中大量的诗歌,昆曲牡丹亭的语言是高峰。 元杂剧的重点是西厢记,水平最高。 马致远汉宫秋:光辉的历史形象王昭君。郑光祖后期杂剧成就最高倩女离魂离魂记。元杂剧中有一种特殊的艺术戏剧结构(比如男女主角可以独唱),文学史上有说,流传了一百年左右。 明清传奇:剧本都情节离奇有可看性,由宋元南戏发展而来。 南曲(南戏)和北曲的艺术形式的比较是重点。 南曲南方的方言(南方体系),北曲即元杂剧北方的方言(北方体系) 明清传奇由南曲发展起来,发育为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昆山腔成为明代传奇的

30、主要声腔昆曲,弋阳腔成为明清传奇的声腔。 明清传奇重要的作家作品:(主要三剧)重点 汤显祖牡丹亭是重点,主角杜丽娘。 清代传奇两个高峰 洪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明清传奇和南戏接近,如果问明清传奇和元杂剧的区别,或南戏和元杂剧的区别,基本上一样。清代中期出现地方戏杂出:花部地方戏;雅部昆曲是当时的高雅艺术(各种声腔融合,花部和雅部的综合形成了京剧) 3、 戏曲艺术的特征 A程式化,戏曲的根本特征,外形的程式动作来表现内心情感。 行当:生旦净末丑,唱念坐打,服饰的程式化 B综合化,歌唱、舞、杂技、武术、绘画等综合在戏曲中 C虚拟化,表演虚拟,时空虚拟 4、 戏曲的现状及发展趋向. 古代:南戏、元

31、杂剧、明清传奇 传统戏 戏曲 京剧 新编历史剧 现代戏(八个样板戏) 现当代 昆曲 300多种地方戏 戏剧部分(主讲人:施旭升) 戏剧是特殊艺术类型,时空综合性艺术,表情造型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表情 音乐,造型绘画、舞蹈),也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人类产生文明就有了古老的戏剧. 戏曲:中国传统戏剧的统称.戏剧:狭义上就是话剧,西方戏剧,1907年戏剧传人中国(春柳社按西方样式编演新戏剧).新剧旧剧的对应即话剧与戏曲的对应贯穿整个20世纪:新剧文明戏(1927年田汉 洪森命名为话剧);旧剧:昆曲皮黄戏京剧等.宋元之后,南戏与杂剧 以歌舞演故事王国维 板腔体 花雅之争:花地方戏,雅昆曲.2001年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