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53.42KB ,
资源ID:62498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2498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精品陕西省汉中市汉台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第I卷(选择题 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1二战结束后的“冷战”局面,有人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负有主要责任,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也有人认为,责任全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客观地说,二战后美苏由同盟关系到对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A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B由两极格局的实质决定的C美苏争霸的必然结果 D苏联的壮大影响了美国争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二战后美苏争霸的认识与理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美苏两国的社会性质

2、不同,所以两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处于矛盾状况,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家利益的冲突。综上可知,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实际上是A项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不属于原因,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D项属于表面现象,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A。考点: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争霸概况及认识2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咨文中说:“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这里,美国对“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采取

3、了什么政策?( )A罗斯福新政 B新经济政策 C“冷战”政策 D“孤立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杜鲁门主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从题干中的时间、人物和观点,可以判断这是杜鲁门主义。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在20世纪30年代实施的,排除;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史实的政策,排除;D项明显不符合材料的描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考点: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争霸杜鲁门主义3“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

4、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危机。”为避免危机,美国( )A出台“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发动朝鲜战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歇尔计划知识点,主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欧洲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由此可判断,材料反映了二战后西欧出现严重经济困难,需要美国的大力援助,美国为此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大力援助西欧,以控制西欧,最终达到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目的,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排除;

5、C项是军事组织,成立于1949年,排除;D项属于美苏冷战格局下的局部战争,不符合材料的描述,排除。故选B。考点: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争霸马歇尔计划4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法德两国“一笑泯恩仇”。法德和解有利于( )A“冷战”的缓和 B欧洲一体化进程 C北约的成立 D华约的解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知识点,主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德两国属于欧洲国家,两国和解,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这是欧洲一体化的开始,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明显与史实不符,美苏“冷战”并没有因此得到缓和,排除;C项错误,北约成立于

6、1949年,排除;D两项与题目信息无关,排除。故选B。考点: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争霸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洲一体化进程5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一次演说中说:“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他们”指的是( ) A俄国与东欧各国 B日本和西欧各国C中国和东南亚各国 D德国和拉丁美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苏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加强,主旨考查知识迁移,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的崛起与美国形成竞争关系,不断冲击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所以这里的“他们”应指日本和西欧各国,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

7、俄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1971年时期,俄国称“苏联”,排除;C项错误,1971年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期间,经济比较落后,排除;D项也不符合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史实,排除。故选B。考点: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争霸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加强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B群雄并起C“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特征,旨在考查识记教材基础

8、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其他大国或大国集团的力量也不断壮大,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政治格局,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保持均衡”的说法不符合1991年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后史实,排除;B项说法明显不符合1991年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后史实,排除;D项“不断涌现”的说法明显具有片面性,不符合1991年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后史实,排除。故选C。考点: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多极化趋势的加强7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便民图纂记载:“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

9、两相当。”这反映了当时该地( )A农民生产生活的艰辛 B私营纺织作坊的兴起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男女分工的蚕桑生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农业发展相关状况,主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材料反映了男女分工劳作,不能体现农民生产生活的艰辛,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小农经济,没有体现私营纺织作坊,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C项错;材料反映的是男子采桑,女子喂蚕,说明在蚕桑生产中出现了男女分工,D项表述准确,符合材料的描述和题意,正确。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明朝的相关状况8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10、”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分封制的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使用C各国的税制改革 D小农经济的出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知识点,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铁农具的出现,促进了私田的开垦,瓦解着井田制;加上牛耕的出现,使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成为可能,最终在“废井田,开阡陌”后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综上可知,B项符合题干要求,正确;A项属于政治制度范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D项不属于原因,而是“废井田,开阡陌”带来的结果,排除。故选B。

11、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耕作技术的进步9.下列关于土地兼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B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收入C土地兼并的加剧使自耕农纷纷破产,两极分化激烈,引起社会动荡不安D历代统治者都严格禁止土地兼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古代中国土地兼并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兼并源于土地的私有制,A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大量的土地兼并造成无业游民的出现,社会因此动荡,并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可知B、C两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为此历代政府往往采取限制土地兼并的政策,但是

12、并不是严格禁止,因此基本上历朝历代都存在土地兼并现象,D项表述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对土地兼并的认识与理解10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 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 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朝土地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说明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

13、雇佣”关系,排除A;B项与材料信息不相关,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提及佃农的生产积极性问题,排除D。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土地制度的变迁11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及其的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官府对手工业的管理相当严格

14、,而且官营手工业的技术分工细,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效率低下”问题,排除;C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走向市场;D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成本往往比较高,排除。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及其的特征12.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数量和规模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表明这一时期( )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 B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概况及原因,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15、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能够说明明清时期民窑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获得了官窑的认可。进一步可知,这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窑为适应市场扩大的需要而发展的结果,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结论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关系,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是在鸦片战争后出现的现象,排除。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状况13.“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商业革命”中( )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形成区域性大商帮

16、 D.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代“商业革命”知识点,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革命”在宋朝主要表现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坊市的时空限制被打破。综上可知,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主导地位”说法明显错误,中国传统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商业始终是作为“末业”存在,排除;C项错误,是在明清时期形成的商帮,排除;D项不符合宋代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革命”14史记货殖列传载:“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这反映了司

17、马迁( )A主张农工商并重 B主张“工商食官”C坚持“重本抑末” D肯定“重义轻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迁的经济主张,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通读材料信息“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分析、认知,材料主旨揭示的是司马迁认为农工商各自的作用,从而说明了农工商的重要性,体现了其“农工商并重”的经济主张,A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B项是西周关于工商业的制度,材料信息无从体现,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农工商并重”15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

18、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 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朝“海禁”政策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废止明初以来“海禁”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中“因势利导”、“易私贩为公贩”等信息说明政府对“海禁”政策有所放松,B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C项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材料

19、信息亦无从体现,排除;D项说法错误,材料信息亦没有提及,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政策“海禁”政策16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解说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说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A;“女工几停其半”能够体现出传统手工业面临破产,

20、排除B;进一步可知,题干材料所揭示的现象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结果,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材料信息体现出的是近代中国受外国经济侵略的影响而非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项材料信息无从体现,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的不断瓦解17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贴切的应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发展”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相关状况,旨在考查解读图片信息,准确判断的能力。从图中的企业:洋务运动创办

21、的军民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来看,它们都是采用的机器生产,属于近代企业范畴,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只符合洋务运动,排除;C项错误,“实业救国”是在19世纪末才兴起的,排除;D项错误,“民族工业的春天”是在“一战”期间,排除。故选B。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8.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2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关键词是“人类文明”,在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文明的主要潮流是资本主义文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一方面带来了被侵略被奴役,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近代文明,即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中国的近代化不断开启,C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B项说法本身错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形态的瓦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排除; D项说法本身符合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史实,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

23、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影响及认识19.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所说的“没有前途”,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工业结构不合理 B.工业区域分布不均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近代企业被军阀破坏【答案】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期间的概况及原因20“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对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

24、主阶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刘鸿生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后由于官僚资本的投资,他成为官僚资本这个大老板的伙计,体现了官僚资本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外国资本,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外国资本,排除C;D项“地主阶级”的说法过于笼统,不符合材料的描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状况及原因21.中国近代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性含义是(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受企业利润的刺

25、激而兴办 C以机器生产取代传统的手工业 D由私人投资兴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扣题干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说法错误,与概念不符,排除;B项是指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但是中国近代工业还包括洋务企业等,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D项是指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但是中国近代工业还包括洋务企业等,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进一步可知,中国近代企业的本质相似之处在于,都是采用机器生产,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企业的产生22.1914-1918年,

2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 )A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 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产品大量出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概况,旨在考查知识迁移,准确判断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以蓬勃发展的主要是面粉加工、棉纺织等轻工业部门,重工业无从发展,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以机器制造来带动全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从空间上来看,有从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向西向北扩展的特点,C项说法不准确,排除;当时欧洲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但“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故

27、选A。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战”时期的概况23观察右图宣传漫画,它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运动中(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运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中国50年代的“大跃进”运动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图片信息,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图片揭示的是“一个萝卜重千斤,老头毛驴拉不动”现象,这是明显的“左”倾错误,严重违背经济客观规律。可知,这是1958年兴起的“大跃进”运动,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错误,兴起于1950年至1952年底,排除;B项错误

28、,是在三大改造期间(1953年至1956年底),排除;D项属于无关项,是在1966年至1976年期间,排除。故选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的探索“大跃进”运动24.从19571960年工业产值增长23倍,而农业产值却下降228%,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 ) A提出“大办农业,全面跃进” B彻底纠“左”倾错误C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 D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答案】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的探索“八字”方针25、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

29、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识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集体土地所有制)基础之上的,C项“土地私有”的说法错误,符合题干要求;A项表述准确,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项表述准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D项符合史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到当今都在实施,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故选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

30、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对于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最重要的进步作用在于( ) A.打破了“一大二公”的局面 B.消灭了“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C.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识记教材基础知识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要注意明确题干“最重要的进步作用”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是D项的具体表现,不够全面,排除;B项是是D项的具体表现,不够全面,排除;C项是D项的具体表现,不够全面,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

31、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进步的表现,D项是高度的概括,最为准确,正确。故选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探索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 A.改变单一集中的模式 B.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 C.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 D.改变所有制形式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知识迁移,比较、分析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首先要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即均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所以D项“改变所有制形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