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04.51KB ,
资源ID:62684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2684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

1、江苏省高一月考语文试题第一学期11月份语文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60分)一、基础知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宿(s)命 坍圮(p) 恪(g)守 亘(gn)古不变B. 祷(do)告 猝(c)然 隽(jn)永 颓(tu)废C. 兜(du)圈子 苔藓(xan) 气吁吁(x) 咆(po)哮D. 掺(chn)假 数(sh)落 矮墩墩(dn) 一筹(chu)莫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项,“恪(g)守”应读“k”;B项,“隽(jn)永”应读“jun”;C项,“苔藓(xan)”应读“xin

2、”。故选D。2.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四百多年里,它 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了一段段高墙,又 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A. 淡褪 剥蚀 倒塌 散落B. 剥蚀 淡褪 坍圮 散落C. 剥蚀 消退 倒塌 零落D. 侵蚀 消退 坍圮 散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组”,淡褪:褪色,推掉。剥蚀:剥脱而逐渐损坏。侵蚀:逐渐侵害使受消耗或损害;暗中逐渐侵占。消退:属于降低行为发生率的技术之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3、,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倒塌:建筑物墙壁倾倒,塌落下来。坍圮:崩塌。散落:分散下落。零落:不景气,衰落;散落;好像散乱安排;树木枯凋。根据语境,第一处是说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剥脱而逐渐损坏,选用词语“剥蚀”。排除AD。第二处是说门壁上炫耀的朱红退了颜色,选用词语“淡褪”,排除C。故选B。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词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

4、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不喜欢他。B. 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C. 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理喻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D. 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

5、,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答案】C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 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屋子,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声音,那东人所特有的幽默和爽朗的笑声。B. 学校自从调整了作息时间之后,许多学生由于开始不习惯,上课经常迟到。C. 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D. 我细心收起自己的那张白纸,一如收起一张既定的船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看到”与后面的宾语不搭配 B“自从”放在“学校”前 C句末补“的东西”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5

6、. 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B. 六王毕,四海一。C. 辇来于秦。 D. 日与其徒上高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意义和用法能力。题干要求选出“用法不同的一项”,A项,“朝”“夜”应是名词做状语;B项,“一”数词活用为动词;C项,“辇”名词做状语;D项,“日”名词做状语。故选B。6. 从句式特征看,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 句读之不知。C. 月出于东山之上。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特殊

7、句式判断掌握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例句句式为介词结构后置句。A项为判断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介词结构后置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故选C。7.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 索科洛夫是德国作家肖洛霍夫小说一个人的遭遇中的主人公,他忠厚朴实,在战争中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B. 梭罗的寂寞与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都是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只是前者更多是从感性的生存方式方面展示了一种自足的生存境界;而后者则带有明显的生态忧患意识,带有更多的理性思考。C. 赤壁赋选自苏轼文集,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所作。“

8、赋”是一种文体,“主客问答”是赋常用的一种形式。赤壁赋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同时又吸取散文的笔调与手法,以文为赋,骈散结合,极具特色。D. 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的小说结尾很有特色,被人们称为“欧亨利式结尾”,代表作品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了解识记能力。题干要求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项,“索科洛夫是德国作家肖洛霍夫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说法不正确,一个人的遭遇的作者是苏联作家。故选A。8.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 )春水晴峦是一幅山水画:_,_,_,_。画家笔下的朦胧意境,映照出

9、实实在在的心情文章。山坡上舒展着绿色苔草 山脊在平远中突兀矗立船帆在江河上影影点点 石间水口涌动着汩汩清泉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这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语序题可以抓以下几点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

10、(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首先浏览所给的句子,把握中心;再依据关联词、指示代词或前后的照应看句间的关系。题中山水画及冒号提示:先写山,后写水,应在之后。从“朦胧意境”和“在平远中”来分析,应是先清晰后朦胧、先近后远的顺序。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11、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9. 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 (1)句的两个“之”相同,(2)句的两个“而”不同。B.

12、(1)句的两个“之”不同,(2)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 (1)句的两个“之”相同,(2)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 (1)句的两个“之”不同,(2)句的两个“而”相同。10. 给下列标点的词注音。横槛 粟粒11. 找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并订正。(1)不暇:来不及 (2)南亩:泛指农田(3)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4)独夫:孤单的人12. 作者指出六国和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3. “灭六国(1)者,六国(2)也”“使六国(3)各爱其人”,三个 “六国”所指是否相同?指的是什么?【答案】9. B 10. 槛jin;粟s 11. (4)错。独夫:指秦始皇。 12. 统治者不爱人民。

13、 13. (1)指六个国家;(2)(3)同,指六国统治者。【解析】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虚词含义和用法理解掌握能力。(1)之:代词,代指宝物。之:结构助词,的。(2)而:连词,表转折,却。而:连词,不译。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准文言文词语字音能力。字

14、音拼读注意和词语意思项结合记忆。并注意区别多音字,形似字,形近字。比如本题,“横槛”中“槛”读“jin”时,意思是栏杆,读“”时,意思是门下的横木。“横槛”意思是“横的栏杆”,所以读“jin”。“粟粒”的“粟”注意和“栗子”的“栗”项区别。“粟”读“s”,“栗”读“l”。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对文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并订”,(4)“独夫”意思理解不正确,“独夫”这里指指秦始皇。12.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作者指出六国和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能力。作者指出六国和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的相关信息在文章最

15、后一段,文中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根据这句话,可以推断出,作者认为六国和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不爱护老百姓。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词语含义能力。词语含义理解一定要结合上下意思,也就是具体语境来进行。本题要求指出“灭六国(1)者,六国(2)也”“使六国(3)各爱其人”,中“六国”相不相同,各是指什么。这句话意思是“毁灭六国的,是六国统治者自己”“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所以(1)指六个国家;(2)(3)同,指六国统治者。参考译文:唉,一个人的

16、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秦皇如此奢侈浪费,)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的钉头光彩耀目,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

17、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可叹呀!假使六国各自爱护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来抵抗秦国。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就顺次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王朝灭亡得太迅速)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却不把他作为镜子来吸取教训,也只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啊。1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注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

18、,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孟子梁惠王下)注:“囿”,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2)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3)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答案】(1)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2)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3)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解析】试题

19、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囿”译为“狩猎场”;“方”译为“方圆”;“有诸”译为“有这回事吗”。(2)句中:“刍荛者”译为“割草打柴的人”;“焉”译为“那里”;“雉兔者”译为“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同”译为“共同享用”;“宜”译为“合情理的”。(3)中:“是”译为“这”;“方”译为“方圆”;“阱于国中”译为“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以为”译为“认为”;“宜”译为“应该”。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

20、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四、古诗词鉴赏15.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1)词题“代人赋”,所代之人

21、不详,但从词中可以推测,词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人? (2)试对这首词的主要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3)末两句的含意是什么?【答案】(1)是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2)以乐景写哀情,这“温柔”的“柳塘新绿”之景起反衬作用,使“一片愁”加重加浓。“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这正在说明“眼底”是充满了“离恨”的,实质是在叹她自己“白了少年头”,而这“白头”又正是“一片愁”的恶果。若直言之,就是“思君令人老”。这是用婉曲的方式来强调“离恨”之伤人。(3)这位思妇在理智上清清楚楚地知道,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

22、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中形象能力。题目是“词题代人赋,所代之人不详,但从词中可以推测,词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人”,通读全诗,根据诗中“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离恨”“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频倚”等词,可以推断出是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思妇形象。点睛:鉴赏诗歌形象题的答题步骤:点出特点。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概括分析。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 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 使用的描写手法。概括情感。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

23、的作者情感。(2)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试对这首词的主要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艺术手法能力。通读本词,可知本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上片先从写景下笔:“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柳塘新绿”,点明季节为早春;“晚日寒鸦”,点明时间是傍晚。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这景,是衬情之景。太阳即将落山,寒鸦正在归巢,极易令人引起对旧人的怀念,以孤独寂寞之感叹,而光线暗淡的“晚日”,又极易令人引起迟暮之想、不快之情,叫声凄婉的“寒鸦”,又极易令人精神不安、心情烦躁,所以在“晚日寒鸦”之后,紧接上了“一片愁”三字以抒其情。“柳塘新绿”,是美好的景色,当是女主人心底的一缕

24、“温柔”之情,使她眼里看出了景色的“温柔”。这“温柔”的“柳塘新绿”之景,只能使“一片愁”增浓。“温柔”之前着一“却”字,旨在挑明乐景与哀情的不一致。点睛: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答题步骤分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第二步,结合诗词中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艺术手法的。注意此步坟场关键,一定不能缺少。第三步,指出运用该艺术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3)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末两句的含意是什么”,是考查学生理解诗词中重要语句含义能力。结尾的“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进一步表现女主人公的痴情。这里的“频”字,正与“重”字呼应。女主人公理智上清清楚楚地知道,视线已被青

25、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然而对情人的思念使她不能自主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倚靠着楼上的阑干远望。明知凭栏无用,仍要一次又一次地倚靠阑干而远望。其痴情若此,令人感叹!五、名句默写16. 完成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人间如梦,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_,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5)古之学者必有师,_。(韩愈师说)(6)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7)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杜牧阿房宫赋)(8)_,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9)晚来天欲雪,_。(白居易

26、问刘十九)(10)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答案】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 一尊还酹江月 (3). 卷起千堆雪 (4). 月出于东山之上 (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 舞幽壑之潜蛟 (7). 不霁何虹 (8). 苟利国家生死以 (9). 能饮一杯无 (10). 怅寥廓【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博”“尊”“酹”“受”“壑”“霁”“怅寥廓”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

27、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

28、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第下列小题。雨 伞日本川端康成雾一般的春雨,虽湿不透全身,但洒在皮肤上,还能觉出湿润来。姑娘跑到门外,看见如约前来的小伙子打着伞,这才喊道:“哎哟!怎么下雨了?”小伙子将脸藏在伞内,这雨伞与其说是挡雨,倒不如说是他来到姑娘家的铺面前时,为了遮羞而打开的。小伙子默默地将伞遮在姑娘的头顶上。姑娘只把一边的肩膀伸进去,小伙子见姑娘还淋着雨,很想请她靠近自己,可又没有勇气开口。当然,姑娘也很想一只手凑上去拿伞,但不知怎么的,却偏偏做出了要逃出伞外的样子。两人羞赧地走进一家照相馆。小伙子那当官的

29、父亲要携眷赴外地上任,他们是来拍分别照的。“请您二位坐到这边来吧。”摄影师指着一张长椅子说。小伙子不好意思挨着姑娘坐,便站在她的身后。为了想表示出他们俩身体的某一部分相依在一块儿,小伙子把扶在椅子靠背上的手指轻轻地碰着姑娘的外套。通过手指感觉到她那微热的体温,小伙子仿佛受到了紧紧拥抱着姑娘时的温暖。从此以后,每当看到这张合照时,他都会回味起她的体温来的。“再来一张怎么样?”摄影师颇热情地说,“您二位最好是挨近点,把上半身拍大些。”姑娘点头不语。“您的头发是不是”小伙子悄悄地对姑娘说。姑娘无意中抬头望了他一眼,顿时两颊绯红,明眸里闪烁出欣喜的光芒,她赶忙像孩子般温顺地到化妆室去了。瞧见小伙子来到

30、家门口时,她连理一下头发都顾不得便跳了出来。一头蓬松的头发,像刚刚脱下游泳帽似的,姑娘为此感到不安,但是,在男子面前,她又陷于羞涩,连拢拢头发的动作都做不出来,而小伙子又怕提醒会使她难堪。去化妆室时姑娘的欢快神态深深感染了小伙子,不一会儿,两个人就很自然地一块儿坐在了椅子上。临走时,小伙子找起他的雨伞来,他偶尔发现,伞已经被先走出门口的姑娘拿在手里了。姑娘从小伙子的目光中突然醒悟过来,心里不由暗自一怔无形中,她竟已把自己当成他的人了!小伙子没有要回伞,姑娘也不大愿意交还给他。可是,不像来时那样胆怯,他们似乎一下子变成了大人,像一对夫妻似的走回去了。雨伞在绵绵的雨雾中远去,远去17. 小说开头的“雾一般的春雨,虽湿不透全身,但洒在皮肤上,还能觉出湿润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18. 小说结尾处写“像一对夫妻似的走回去了”有何作用?19. 小说是如何刻画文中那对恋人形象的?请简要举例分析。20. 小说以“雨伞”为标题好不好?请简要阐述理由。【答案】17. 这句是场景描写,第一为小说营造了浪漫的意境,第二,因为下雨引出人物的出场,为刻画青年男女的羞涩创设了一个典型环境,第三,和小说结尾相呼应。 18. 小说最后写小伙子与姑娘“像一对夫妻似的走回去了”暗示了他们的爱恋由青涩走向了成熟。 19. 小说通过人物的心理、言行等刻画人物的形象。如小说开头部分写小伙子给姑娘撑伞,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