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42KB ,
资源ID:6269462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2694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探究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深刻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探究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深刻意义Word文件下载.doc

1、现如今,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智育第一”, “高分低能”,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现代人”,都成了社会对现在学生的评价。这些不好的评价让我们深思,让作为教师的我联想到小学劳动与技术课与学生自理动手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而深刻理解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意义至关重要。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探究出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深刻意义所在,以期抛砖引玉。一、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现状分析1、教师和学生都不够重视。在劳技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简单的认为就是带学生照着书本步骤制作,顺利完成作品的制作即可。往往忽视技能的讲述,更别说让学生突破难点问题,突出作品主题,对作品的设计能力不强。有的教师甚至用劳技课上其他语数外之

2、类的主课。而从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心态来看,压根就不重视这门课,很多学生在他们学校很规矩一到劳技课就撒欢了。课堂纪律不好,劳技课老师也就没心思好好上课了。2、教师缺乏引导,学生懒于思考。在一个作品制作过程中,教师往往连导入这个环节都省了,直接让学生照着书上的步骤来制作。而后期制作课上就存在学生有很多问题去问老师,例如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去问,部分问题还没等教师解释完学生就恍然大悟。经过调查发现学生怕做不完或跟不上的占少数,大多数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3、学生的审美层次有待提高。很多人以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只有在美术教育中才能得以体现,教师往往忽视了劳技课堂上对学生的美育教育。例如刺绣、陶艺

3、和模型制作,都是作为视觉造型艺术存在的,学生接触到的是它的审美形式,但有的学生单纯想做出好玩的作品,根本不去用审美的眼光来欣赏这些工艺品。4、教师忽略对劳动与技术教学评价。教师在劳动与技术学科教学中,通常是以学生最后完成的作品作为评价的依据,学生完成了作品,教师往往是以作品的比例是否适当,制作是否精致、美观,教师简单地用一个“优”、“合”的等级加以评定,这样一个等级就概括了学生一次次学习活动,甚至是一个学期的学习活动,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难提高,而且容易造成了学生心理障碍,扼杀了学生的自信心。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劳动与技术的学习活动。以上是大多数小学劳动与技术课所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现状,针对这些

4、现状,我认为探究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的深刻意义,有助于教师重视劳技课,将小学劳技教育很好的开展下去。以下是我总结出的进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意义。二、进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为学生学会生存奠定基础上海某大学近几年对录取的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大学生不会自己挂蚊帐,许多大学生在入学前没有亲手洗过一件衣服。“学生成了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现代人”。这种情况确实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由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生存”的主张,表明了一个人如果没有较高的劳动素质,一定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将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其实,劳动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与

5、技术教育一直以各种方式存在于人们生活当中。假如一个孩子将来是从事科学研究,在研究中必定要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而他却连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都不具备,他怎能胜任工作呢?学校通过劳动技术课对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三、进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对开发学生智力有重要作用劳动是智慧之树。苏霍姆林斯基反复阐述应当让学生参加“促使智慧和双手相结合的劳动。” 他认为,“劳动在智育中起重要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又说:“那些双手灵巧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明的好钻研的智慧。” 高尔基说过:“只有两手教导头脑,随后变聪明一些的头脑教导两手,以

6、及灵巧的两手再度更有力地促进头脑发展的时候,人类的社会文化发展过程才能正常地发展起来。”可见,手和脑在人的发展中互相促进的关系,是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基础。劳技课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制作方法,还能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使儿童脑组织发育更完善,学生在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智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这对学好文化学科知识是十分有利的。而掌握新的知识与技术是一时的,“会学”才是终生的。四、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需要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只有在美术教育中才能得以体现,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其实很多学科都要讲究美感,写诗歌,讲究音韵美、节奏美,下棋,讲究棋形美。马克思曾说过,劳动不仅创

7、造了美的自然界、美的生活和艺术,而且“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劳技课是一门集生活美,形象美,自然美、心灵美和精湛的技术为一体的学科,它也遵循审美规律。在劳技课程中,学生通过欣赏劳动成果,从内心里体验美,他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分给家长、教师、同学,心里的幸福和愉快油然而生。劳动产品越具有美的魅力,就越能打动人的心灵,越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人的情操,提高思想道德意识。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例如,我在教授五年级“自制垃圾桶”这一课时,我通过给同学们展示各式各样的垃圾桶,让学生感受到垃圾桶竟然也能设计的在如此独特、如此美丽,这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创造美的热情。最终,学生们自己设计出了五颜六色的形状各异

8、的垃圾桶,学生领略到劳动成果的欢乐,从而提高劳动美的意识,体验到了劳动成果的美。学生创造了美,劳动者享受着美,劳动者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变得纯洁而美丽。“美”与“劳”是密不可分的,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需要。五、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石徐长发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发展研究的开题会上提出“以劳动技术教育作为操作平台,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其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去整合其他学习领域,使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更丰满、更丰富、更有实用性和拓展性,这是一条重要的思路。劳动与技术教育基础比较好的学校,学生在选择研究性学习操作项目时,也有所依据,

9、不感到茫然或手足无措,学校容易管理,教师心里有底,逐渐摸索适应,也不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习负担,又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个亮点被提出,它要求“坚持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但经过几年的实验,效果并不理想,困难和困惑却更多了。“相形于话语的生产者、移译者或诠释者志得意满的兴奋,我们却又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另外一种异样的氛围:圈外人士的不满乃至责斥、家长的困惑、教师的焦躁甚至管理部门的无所适从。”综合实践活动从教学实践上看,花

10、样繁多,评价繁多,简单问题复杂化、学术化,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同时又与小学、初中阶段的综合课的内容有交叉,造成了新的不协调和学时浪费、资源浪费的问题。总之,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们应重视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意义非凡,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努力,将小学劳技课上好,让学生真正得到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后成为社会上有能力的人才!参考文献1陈锦娣,让劳技教学走向生活,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14期2王洪贵,让设计性学习走进劳技教学,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年02期3冯秀霞,在劳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2期4晏志成,创新是劳技教育的灵魂,教育,2010年31期5胡建明,小学劳技教学中生态教育之我见,陕西教育,2009年06期63-6年级劳动与技术教育实施指南 2002-3 初稿 全国培训材料.721世纪城市小学生劳动技能研究 施志良 主编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8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 李志宏、王晓文主编新华出版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