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154.50KB ,
资源ID:629568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2956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历史必修三第2课创新学案.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历史必修三第2课创新学案.doc

1、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 宋张孝祥勉过子读书【编 写】:张 雨 义【审 核】:臧 玉 峰【学习目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能记住新儒学的内容;能说出汉武帝的重儒措施及影响。【重点与难点】 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学法指导】通过对汉代起占主导地位的儒学与早期儒学加以比较,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不断吸纳各派观点的过程,以此来把握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趋向。【课前预习】儒

2、家思想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什么时候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对儒家思想的产生、丰富和发展的重要人物有哪些?为什么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受到独尊的地位?这种关系说明了什么?【知识清单】阅读课文不少于两遍后,小测一下你的记忆力知识点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汉初经济凋敝,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采取了“ ”的政策。2汉武帝的“有为”(1)国力强盛:经过六十多年的 ,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2)潜伏危机: 、土地兼并和 ,都威胁着西汉安全。(3)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 的发展形势, 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知识点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

3、新儒学的形成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 、 和 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1)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 , ”的主张。(2)为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 ”,提出了“ ”和“ ”学说。(3)为维护统治秩序,董仲舒提出“ ”、“ ”、“ ”和“仁、义、礼、智、信”即“ ”。3结果: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于是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 , ”的建议,并付诸实行。知识点三儒学成为正统1原因(1)重用儒士:汉武帝起用很多 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

4、授爵的标准。(2)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汉武帝规定 、 、 、 、 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 ”。(3)设立太学: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 ,规定太学生员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 。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 入仕,同时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4)设立学校:汉武帝命令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 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思想,逐渐成为中国 的主流。【合作探究】【思考1】从“无为”到“

5、有为”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思考2】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在何处?【思考3】汉武帝是如何推广儒学的?【思考4】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有何消极影响?【思考5】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是今天应当摒弃的?情境材料: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探究思考: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为了发展生产、巩固统治,汉初采取了怎样的治国理念?【基础过关】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6、)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2.西汉前期,董仲舒建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根据他的建议采取的“独尊儒术”措施,包括( ) 兴办太学 规定“四书”、“五经”为教科书 诏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 太学生员经考试合格即可任官 A B C D3汉武帝赏识董仲舒的根本原因是( ) A汉武帝“举贤良”的用人政策B董仲舒受官员推荐C董仲舒对汉武帝忠心耿耿D董仲舒的思想适应时代的需要4.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

7、因为( ) A.儒学内部的改造 B.统治集团的斗争 C.社会环境的变化 D.其它学说的衰落5.新儒学适应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思想是(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 仁政A B c D6. 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7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说明的根本问题( )A不同时期的文化有不同的命运 B政治需要决定文化的命运C对文化的态度决定政治的命运 D儒学文化时盛

8、时衰8.有一说法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指点迷津】1.“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即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2.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历程: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期,遭受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终成正统。3.儒家思想在不同的时期地位不同: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视,秦朝遭遇到“焚

9、书坑儒”的厄运,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的独尊地位。 4. 影响儒家思想地位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自身思想变化。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以及维护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所以才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知能提升】1.“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幅楹联中的“公”是指(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2.儒学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右图是我国儒家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下列关于他的思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新儒学 B促使儒家思想

10、向前发展C其倡导的儒学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3.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后来汉朝“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 这种统治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削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4.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里的“道”是指( )A.封建统治秩序B.封建统治原则 C.自然规律D.道家思想5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

11、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6.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亲自到太学讲学,和儒生就儒学经典的内容进行讨论,前来太学门前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太学创建于()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7.下列关于汉武帝时代文化体制改革影响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推动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B.儒学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古代正统思想C.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 D.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课后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要点; 2、 完成创新设计相应内容。 【本课小结】汉初经济凋敝,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

12、者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政策。汉武帝继位后,社会在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积极推广儒学,从此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第二课学案参考答案【知识清单】I 阅读课文不少于两遍后,小测一下你的记忆力知识点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的“无为”汉初经济凋敝,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采取了“无为而治”的政策。2汉武帝的“有为”(1)国力强盛: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

13、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2)潜伏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和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安全。(3)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知识点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新儒学的形成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1)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为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为维护统治秩序,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

14、纲”和“仁、义、礼、智、信”即“三纲五常”。3结果: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深受汉武帝的赏识,于是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知识点三儒学成为正统1原因(1)重用儒士: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2)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汉武帝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3)设立太学:公元前124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

15、。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入仕,同时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4)设立学校:汉武帝命令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合作探究】【思考1】从“无为”到“有为”变化的原因有哪些?(1)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2)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和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安全。(3)为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思考2】董仲舒的新儒学“新

16、”在何处?提示:与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选后的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思考3】汉武帝是如何推广儒学的?汉武帝时,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并设立五经博士教授儒学。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推广儒学,儒学地位大大提高。【思考4】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有何消极影响?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并且新儒学思想带有封建神学色彩,造成封建迷信思想泛滥。【思考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7、,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 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情境材料: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发展

18、生产、巩固统治,汉初采取了怎样的治国理念?提示:接受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基础过关】 CCDA ADBB 【知能提升】1.B 2.A3.B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无论是汉初的“无为而治”,还是汉武帝“外儒内法”都是为了维护统治,加强皇权的需要。4.B董仲舒认为,道这个东西是由天派生出来的,道是社会制度、法则。自然界不变化,则道德、伦理、纲常也不会变化,故答案选B。“天道”就是“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5:D 解析:太学为汉武帝所创。当年汉武帝为了贯彻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兴办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汉武帝为西汉人。6.D7: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禁止其他学说的传播,这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答案:A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