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8.80KB ,
资源ID:63066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3066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阅读答案试题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阅读答案试题汇总.docx

1、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阅读答案试题汇总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阅读答案试题汇总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阅读答案试题汇总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2、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

3、,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非有言也,德之发于口者也。又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非能战也,德之见于怒者也。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试题

4、一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 C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恨:遗憾D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出:超过 1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B因公以识韩、富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童子何用知之D而公独不识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一件小事开头,由作者的老师之口引出韩、范、富、欧阳,真切自然又灵动跳脱,既表现了作者对范仲淹的景仰之情,又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悼念。 B.作

5、者在写到范仲淹的两个儿子尧夫、德孺和其叔叔彝叟时,不合写而一次一次分写,每写一次,就把不能结识范仲淹的痛悼抱恨之情推进一层。 C.文章没有具体逐条列出范仲淹的种种功勋,而是把他同古代杰出人物作比较,从总的方面加以精练地概括,突出了他的远大抱负和治国方略,充分表现了他对国家的卓越贡献。 D.写一个作者从没见过面的人,很难写出感情。而作者却从数十年景仰思慕而终未一见立意,把对范仲淹的感情写得如江河大海,深厚无比。 1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3分) (2)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3分) 13A(酬:实现)(2分

6、) 14.C(A项“以”都是介词“把”,B项“因”都是介词“通过”,C项前一个“之”为代词他们,后一“之”为取独,D项“而”都是转折关系连词但)(2分) 15B(应为范仲淹的次子、三子、幼子) 16(1)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了”、“识”、“私” 各1分) (2)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达到)太平的心愿(意图),所以写了万言书来送给宰 相。(“致”“意”“遗”各1分) 试题二 1对下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弟:尊敬兄长。 2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的一组是 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来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言来传世,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

8、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_ (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_ (3)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_ 1C 2D 3B 4(1)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2)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

9、富弼。 (3)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达到)太平的心愿(意图),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意对即可) 试题三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窃:偷偷地、暗中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 D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师:师从、学习 10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的一组是() 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

10、之。 ABC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显扬,她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言来传世,尊敬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9分) (1)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2)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3)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参考答案: 9C【解析】“酬”这里的意思是“实现”。 10B【解析】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句是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11B【解析】“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12(1)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来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 (2)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达到)太平的心愿(意图),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 (3)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 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

12、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

13、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此后三年,我路过许州,才认识范公的次子、现在的丞相范尧夫。又过了六年,才在京师见到范公的第三子范彝叟。又过了十一年,又与范公的第四子范德孺在徐州为同僚。我们都一见如故。而且三位托付我为范公遗稿作序。又过了十三年,才写成这篇序文。)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人家写文章宣传就能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

14、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都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通“悌”,尊敬兄长),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