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1 ,大小:128.08KB ,
资源ID:63106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3106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动物生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动物生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docx

1、动物生理学章节试题及答案 动物生理学题库绪论一、填空题 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机体生命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2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大致可分为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和整体和环境水平等。3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4 受控部分回送的信息加强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调节,该调控模式称为反馈,它是机体较多(多/少)的调控形式。5 机体维持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6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准确、局限和短暂。7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持久和较广泛。8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范围局限、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效应准确及对维持稳态具有一定意义。9 生命现象至少应包括三种表

2、现,即新陈代谢、兴奋性与适应性。二、简答题2 举例解释正反馈与负反馈。当输出变量或生理效应发生偏差,反馈信息使控制系统的作用向相反效应转化时,即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负反馈具有双向性调节的特点,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途径。(体温调节)从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排便、分娩、血液凝固)3 什么叫稳态?稳态有何生理意义?稳态是指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化。,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制约。,能够让生物的酶保持最佳状态,让生命活动有条不絮地进行。三、论试题1 试述机体机能活动的

3、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部位局限和作用时间短。 体液调节是指由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有相应受体的组织、细胞,调节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缓慢,但作用广泛而持久。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是该器官和组织及细胞自身的生理特性第一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

4、1 单纯扩散:生物体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顺着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方式称为单纯扩散。2 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的,或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的一些特殊蛋白的“帮助”下也能从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即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过细胞膜,这种物质转运方式称为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电化学梯度由膜的一侧移向另一侧的过程。4入胞作用:是指细胞外某些物质团块进入细胞的过程。 5 出胞作用:是细胞分泌的一种机制,见于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外分泌腺分泌酶原颗粒或黏液,神经细胞分泌、释放神经递质。6 受体:指细胞膜或细胞内的某些大分子蛋白质,它能识别特定的

5、化学物质并与之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7 环腺苷酸信号转导系统; 8细胞凋亡; 9 细胞保护; 10 静息电位:细胞在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称为跨膜静息电位11动作电位:当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后,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会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二、填空题1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胞吞和胞吐。2 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3 生命活动中出现的电现象称为生物电现象。4 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经历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四个阶段的变化,然后

6、又恢复到正常水平。5 动作电位包括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三个过程。6 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的亲水极性基团分布在膜的两侧,其疏水非极性基团分布在膜的中间。7. 易化扩散主要是指水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它受物质的结构特点、结合的位点数目的影响,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帮助, 是被动转动的一种形式。8 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是一定的刺激强度、一定的刺激时间和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9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动作电位。10 易化扩散是指水溶性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移动。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11 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为基础的传导过程不易出现传导阻滞是因为局部电流的强度常可

7、超过引起兴奋所必需的阈强度数倍以上。12 沿着整个神经细胞膜的不衰减传导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13 在刺激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刺激,阈刺激越小,说明该组织的兴奋性越高。14 在静息电位形成中,K+的外流属于细胞膜的易化扩散转运方式,因为K+是经蛋白载体顺浓度差转运的。15 机体的可兴奋组织通常是指神经、肌肉和腺体,这些组织受到有效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三、单项选择题1 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E)A.收缩反应 B.分泌 C.神经 D.反射活动 E.电位变化2 兴奋性是指机体的下列何种能力?(A )A.对刺激产生反应 B.作功 C.动作灵敏 D.能量代谢

8、率增高 E.运动3 决定单纯扩散方向和通量的驱动力是:(C)A.通道特性 B.溶解度 C.化学梯度 D.分子热运动 E.膜蛋白质运动4 氨基酸跨膜转运进入一般细胞的形式为:(C) A.单纯扩散 B.通道转运 C.泵转运 D.载体转运 E.吞饮5 组织处于绝对不应期,其兴奋性:(A)A.为零 B.较高 C.正常 D.无限大6 氧和二氧化碳的跨膜转运是通过:(C )A.易化扩散 B.主动转运 C.单纯扩散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通道中介易化扩散7 小肠上皮细胞从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C)A.吞饮 B.载体中介易化扩散 C.泵转运 D.继发性主动转运 E.通道中介易化扩散8 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最

9、常用的指标是:(B)A.刺激的频率 B.阈强度 C.阈电位 D.基强度 E.强度-时间变化率9 可兴奋细胞包括: (C)A 神经细胞、肌细胞 B 神经细胞、腺细胞 C神经细胞、肌细胞、腺细胞D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 E神经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10 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E )A 它是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电位 B 其大小接近钾平衡电位C 在不同的细胞,其大小可以不同 D 它是个稳定的电位E 其大小接近钠平衡电位11 关于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A 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浓度 B 细胞膜对Na+有点通透性C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D 加

10、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值加大E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浓度12 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 (C )A Na+ B K+ C Ca2+ D Cl- E Mg2+ 13 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A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反极化 D 复极化 E 去极化 14 细胞膜内外正常Na+和K+的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D) A 膜安静时K+通透性大 B 膜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 Na+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Na+ -K+泵的作用E 膜上Na+ -K+泵和Ca2+泵的共同作用15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上升支是由于: (C) A K+内流 B Cl-

11、外流 C Na+ 内流 D Na+外流 E K+外流16 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A 加大细胞外Na+浓度,动作电位会减少B 其去极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C 其复极过程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D 膜电位去极到阈电位时, 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E 该动作电位的形成与Ca2+无关17 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通过: (B) A 单纯扩散 B 易化作用 C 主动转运 D 出胞作用 E 被动转运18 各种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D )A 肌肉收缩 B 腺体分泌 C 产生神经冲动 D 产生动作电位 E 产生局部电位19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B)A 脂

12、质 B 蛋白质 C 糖类 D 核酸 20 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质的位置是: (E)A 仅在内表面 B 仅在外表面 C 仅在两层之间D 仅在外表面和内表面 E 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脂质双分子层三种都有21 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通过: (C)A 单纯扩散 B 易化扩散 C 主动转运 D 入胞 E 出胞22 运动神经纤维末稍释放Ach属于: (D) A 单纯扩散 B 易化作用 C 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23 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E)A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 B 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 C 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 D 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 E 膜内外K

13、+的净外流为零24 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B)A 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胞外B 钠泵能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移入胞内C 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进入细胞内D 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反应得以进行E 钠泵的活动可造成膜两侧的离子势能储备25 按照现代生理学观点,兴奋性为: (E)A 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B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C 动作电位就是兴奋性D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E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26 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 (D)A 相对不应期绝

14、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C 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E 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27 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C)A 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 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 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D 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E 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28 刺激阈值是指: (C)A 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作用时间B 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C 保持一定

15、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 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29 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根本区别是: (A) A 主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B 被动转运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C 主动转运依靠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 D 被动转运不依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30 钠泵的化学本质是: (C) A 载体蛋白 B 受体蛋白 C Na+- K+依赖式ATP酶 D 糖蛋白31 下列哪一种离子决定锋电位的高度: (B ) A K+ B Na+ C Ca2+ D K+和Na+32 细胞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的状态称为: (D )

16、A 极化 B 超极化 C 去极化 D 反极化33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D)。. 动作电位 . 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 . 阈电位 . 刺激阈 . 以上均不是34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属于出胞作用的是(C)。. 胃腺粘液细胞将粘液分泌到胃腔中. 胰腺细胞分泌胰蛋白酶原到导管中. 肾小管上皮细胞向管腔分泌NH3.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35 降低细胞外液中Na+浓度时,发生的变化是(C )。.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不变. 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降低. 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幅值增高. 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

17、位幅值增高36 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B)。. 单纯扩散 . 易化扩散 . 主动转运 . 出胞作用 . 以上都不是37 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由于(C )。. 单纯扩散 . 易化扩散 . 主动转运 . 出胞作用 . 吞噬作用38 一般细胞用于维持钠泵转运的能量大约占其代谢能量的(C)。. 510 . 1020 . 2030 . 3040 . 405039 正常细胞膜内K+浓度约为膜外钾离子浓度的(B)。. 12倍 . 30倍 . 50倍 . 70倍 . 90倍40 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膜内钠离子浓度的(C)。. 1倍 . 5倍 . 12倍 . 18倍 . 21倍41

18、 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中负后电位出现在(C)。. 去极相之后 . 超射之后 . 峰电位之后 . 正后电位之后 . 以上都不是42 就绝对值而言,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C)。. 前者约大10 . 前者大 . 前者小 . 两者相等 . 以上都不对43 人工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泡溶液中的K+浓度,静息电位绝对值将(C )。. 不变 . 增大 . 减小 . 先增大后减小 . 先减小后增大44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C)。. 钾平衡电位. 钠平衡电位. 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和. 静息电位绝对数值与钠平衡电位数值之差. 超射值45 动作电位的特点之一是(E)。.

19、 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再增加刺激强度其电位幅度增大. 动作电位一产生,便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性扩布. 动作电位大小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变小. 各种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持续时间可以各不相同46 下列有关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E )。. 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方式是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 出现的动作电位在有髓纤维传导是跳跃式传导. 有髓纤维传导冲动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47 在多数细胞膜组成中,占重量百分比最多的是(C)。. 糖类 . 脂类 . 蛋白质 . 糖脂 . 胆固醇48 蛋白质是通过何种

20、方式进入细胞的(E)。. 单纯扩散 . 易化扩散 . 主动转运 . 出胞作用 . 入胞作用49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首先可出现(D)。. 峰电位 . 阈电位 . 负后电位 . 局部电位 . 正后电位50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A)。. 峰电位 . 阈电位 . 负后电位 . 局部电位 . 正后电位四、判断题1. 细胞的静息电位主要由Na+外流产生的。()2. 甲细胞的刺激阈值为1.5V,乙细胞的刺激阈值为2.0V,所以说乙细胞的兴奋性比较高。()3. A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为5g,B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为8g,所以说B肌肉的兴奋性比较高。()4. 活细胞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兴奋性。()5.

21、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Na+的平衡电位。()6. 细胞超极化时兴奋性降低。()7. 受体是镶嵌在细胞膜上的蛋白质。()8. 静息电位主要是K+内流形成的。()9. 阈电位就是能够使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10. 单根神经纤维与神经干的动作电位都是“全或无”的。()11. 神经纤维发生动作电位时,膜内电位极性倒转为+30mV的状态,称为超极化。()12. 动作电位包括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13. cAMP是细胞跨膜信号传递的唯一第二信使。()14 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即可产生动作电位。()15 在静息状态下, K+和Na+都较易通过细胞膜。()16 神经纤维的负

22、后电位实际上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17 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因此在实际的反射进程中,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18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要消耗能量。()19 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阈值越低,兴奋性越高;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20电刺激从机体分离出来的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引起肌肉收缩,这种现象称为反射。()21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22 生物体在特定条件下,可在一定时间内不表现生命活动。()23 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反射地引起血压回降。这一调节现象过程属于自身调节。()24 刺激传入神经引起的反应,也是反射。()25 负反馈调节的特点是对输出

23、变量可能出现的偏差能及时进行调节,无波动和滞后现象。()26 膜的超极化使膜的兴奋性降低,标志着膜处于抑制状态。()27 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28 当细胞内K+增多,细胞外Na+增多时,钠泵被激活。()30 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峰电位,但是刺激到达阈值后,峰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五、简答题1. 叙述静息电位产生的机理。其形成原因是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及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能力。细胞内K+浓度和带负电的蛋白质浓度都大于细胞外(而细胞外Na+和Cl-浓度大于细胞内),但因为静息时细胞膜只对K+有相对较高的通透性,K+顺浓度差由细胞内移到细胞外,而膜内带负电的

24、蛋白质离子不能透出细胞,阻碍K+外流。于是K+离子外移造成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外正内负的状态一方面可随K+的外移而增加,另一方面,K+外移形成的外正内负将阻碍K+的外移。最后达到一种K+外移(因浓度差)和阻碍K+外移(因电位差)相平衡的状态,这是的膜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实际上,就是(或接近于)安静时细胞膜外的电位差。2. 叙述动作电位沿细胞膜传播的机理。局部电流学说:静息部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这样在兴奋部位和静息部位之间存在着电位差,膜外的正电荷由静息部位向兴奋部位移动,膜内的负电荷由兴奋部位向静息部位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膜内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

25、位的电位上升,膜外兴奋部位相邻的静息部位的电位下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触发邻近静息部位膜爆发新的AP。3. 什么叫兴奋性?常用的衡量指标有哪些?3. 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细胞正常生存和实现其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衡量细胞兴奋性高低的重要指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刺激阈值,这是最简便也最为常用的衡量指标。阈值越小,说明其兴奋性越高,反之,说明其兴奋性越低,刺激阈值与兴奋性之间呈反变关系。另一个衡量指标是时值,时值越大,说明兴奋性越低;时值越小,说明兴奋性越高。也有的使用时间强度曲线衡量组织的兴奋性,曲线越靠近坐标轴,说明兴奋性越高;曲线越

26、远离坐标轴,说明兴奋性越低。4 膜蛋白质具有哪些功能?.物质转运功能 体内除极少数物质能够直接通过膜的脂质层进出细胞外,大多数物质的跨膜运动都需要借助膜蛋白质才能进出细胞。 .信息传递功能 体内各种激素、递质效应的实现,都必需借助细胞膜上的受体,而受体就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免疫功能 有些细胞膜蛋白质起着细胞“标志”的作用,如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供免疫系统或免疫物质“辨认”。 .细胞的变形或运动功能 目前认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细胞的变形或运动功能有关。 5 简述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有何区别?5 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逆化学梯度或电梯度进行物质转运,转运过程中要消耗能量

27、;后者是顺化学梯度或电梯度进行转运的,转运过程中的动力主要依赖于有关物质的化学梯度或电梯度所贮存的势能,不需另外消耗能量。6 易化扩散的特点有哪些? 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或水溶性较高的物质,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易化扩散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K+、Na+等的顺浓度差扩散; 另一种是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等的顺浓度差扩散。特点是:一是具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二是表现饱和现象,三是存在竞争性抑制。7 神经和肌肉细胞在接受一次刺激后,其兴奋性发生何种规律性变化?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在接受一次刺激后,其兴奋性将发

28、生一系列规律性的变化,而依次出现下述四个不同时相。初期对任何刺激不论其强度多大都不会发生反应,这一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此期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只有阈上刺激才能引起兴奋,这一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在相对不应期之后还经历一个兴奋性轻度增高的时期,称为超常期。在超常期之后,恢复正常前还经历一个兴奋性低于正常的时期,称为低常期。六、论述题1 试述动作电位的形成机理。1 动作电位是指膜受到刺激后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由锋电位和后电位两部分构成。锋电位是构成动作电位的主要部分,它是一个电位变化迅速并形如尖锋的电位波动,由上升支(去极相)和下降支(复极相)两部分组

29、成。后电位是锋电位在其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所经历的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由于后电位与兴奋后的恢复过程有密切关系,但在说明细胞兴奋的产生和传播上的意义不大,因此常以锋电位来代表动作电位。当加于细胞膜的刺激达到阈值时,膜部分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 被激活的 Na+通道开放(开放数目达临界值), Na+由于本来存在着的浓度势能差以及静息时外正内负的电势能差,引起Na+迅速内流。 钠内流造成的去极化通过正反馈作用又进一步促进Na+通道开放,形成大量内流的再生性钠流,导致膜内正电位急剧上升,造成了锋电位陡峭的上升支。当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势能所致的Na+内流时,于

30、是跨膜离子转运和跨膜电位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点,此时的膜内正电位值(即超射值)基本上相当于Na+的平衡电位。达超射值后,由于Na+通道的迅速失活以及K+通透性的增大,致使Na+内流停止,而膜内K+因电-化学势差的作用而向膜外扩散,使膜内电位由正值向负值转变,直至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造成了锋电位的下降支。 简言之,锋电位上升支是膜外Na+快速内流的结果;而下降支则是膜内K+外流的结果。 细胞每兴奋一次,就有一定量的Na+在去极时进入膜内(使膜内Na+浓度增大约八万分之一),一定量的K+在复极时逸出膜外(类似Na+的数量级)。 在每次兴奋的静息期内, 膜上的钠-钾泵将进入膜内的Na+泵出,将逸出膜外的K+泵入,使膜两侧的离子分布状态恢复至兴奋前的水平,以便细胞接受新的刺激。 2 试述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机能是什么?2 一个活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进出细胞,这一过程称为物质转运。其转运形式如下: .单纯扩散 是指某些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目前比较肯定的只有O2和CO2等脂溶性气体分子依靠此种方式通过细胞膜。 .易化扩散 是指非脂溶性或水溶性较高的物质,在膜结构中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易化扩散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如K+、Na+等的顺浓度差扩散;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