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3 ,大小:104.99KB ,
资源ID:63123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3123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护理部剖析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护理部剖析Word下载.docx

1、六、光照疗法操作并发症. . . . . . 65(一)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疼痛、局部组织反应、注射失败、虚脱、过敏性休克一、疼痛临床表现 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预防和处理1、护理人员向患者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2、原则上选择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正确配置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3、改进皮内注射方法(1)在皮内注射部位的上方,嘱患者用一手环形握住另一前臂,离针刺的上方约2cm处用拇指加力按压(儿童患者让家属按上述方法配合),同时按皮内

2、注射法持针刺入皮内,待药液注入,直至局部有直径约0.5cm的皮丘形成,拔出针头后,方将按压之手松开,能有效减轻皮内注射疼痛的发生(2)针尖与皮肤呈10-30进针,带刺入针尖斜面的1/31/2时,平行进针,直至针尖斜面全部进入,注入药液,能有效减轻注射时的疼痛。(3)采用针尖斜面向下的进针方式,针尖与皮肤呈45刺入皮内,带针刺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后,注入药液,疼痛反应轻。(4)采用横刺进针法(其注射方向与前臂垂直)亦能减轻疼痛。4、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更具有敏感性。5、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通常是0.1ml)。6、选用口径较小、锋利

3、无倒钩的针头进行注射7、注射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8、疼痛剧烈者,予以止痛剂对症处理;发生晕针或虚脱者,按晕针或虚脱处理。二、局部组织反应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水疱、溃烂、破损及色素沉着。预防及处理1、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2、正确配置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导致或增加局部组织反应。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4、告知患者皮内注射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其配合。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5、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6、对已经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患

4、者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三、注射失败无皮丘或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拔针后针眼有出血现象。或皮肤上有2个针眼1、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患者配合。2、对不合格者,肢体要充分约束和固定。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穿衣过多或袖口狭窄者,可在注射前协助患者将选择注射的一侧上肢衣袖脱出;婴幼儿可选用前额皮肤上进行皮内注射。4、改进皮内注射方法,采用左手拇指与进针方向相反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与皮肤垂直,与皮肤呈5,在左手拇指绷紧皮肤下方11.5cm处,针尖力向上挑开表皮,

5、然后刺人皮内,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并轻按,注入药液,可有效减少推针时漏液与拔针后针眼出血情况。5、提高注射操作技能,掌握注射的角度与力度。6、对无皮丘或皮丘过小等注射失败者,可重新选择部位进行注射。四、虚脱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严重者意识丧失。多见于体质衰弱、饥饿和情绪高度紧张的患者。1、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且态度热情,有耐心,使患者消除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询问患者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瘢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据注射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

6、,做好二快一慢。3、对以往有晕针使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患者,注射时采用卧位。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立即作出正确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如患者发生虚脱现象,护理人员首先要镇静,给患者及家属以安全感。将患者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骨等穴位,患者清醒后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少数患者通过给氧或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推5%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五、过敏性休克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而引起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因周围血管扩张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口唇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因脑组织缺氧,可表现

7、为意识丧失、抽搐、二便失禁等;其他过敏反应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1、皮内试验前必须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青霉素、链霉素等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如有过敏史者则停止该项试验。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2、皮试观察期间,嘱患者不可随意离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阴性者可使用该药,若为阳性结果则不可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3、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洛贝林注射液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吸痰器等。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1)立即停药,使患者平卧。(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l,小儿

8、剂量酌减。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30分钟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ml,直至脱落危险期。(3)给予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呼吸受抑制时,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内注射尼可刹米、洛贝林等呼吸兴奋剂。有条件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切开。(4)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如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5)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如血压仍不升,可按医嘱加入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如为

9、链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可同时应用钙剂,以10%葡萄糖酸钙或稀释一倍的5%氯化钙溶液静脉推注,使链霉素与钙离子结合,从而减轻或消除链霉素的毒性症状。(6)若心搏骤停,则立即进行复苏抢救。如施行体外心脏按压,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等。(7)密切观察病情,记录患者呼吸、血压、脉搏、神志和尿量等的变化;不断评价质量与护理的效果,为进一步处置提供依据。(二)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出血、硬结形成、低血糖反应、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一、出血 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眼流出。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气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淤血。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2、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按压部位

10、要准确、时间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3、进针后先抽回血,如抽到回血表明针头刺入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适当延长按压时间。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4、拔针后针眼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在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二、硬结形成 局部肿块、瘙痒,可扪及硬结,严重者可导致皮下纤维组织变性、增生形成肿块或出现脂肪萎缩、甚至坏死。如注射在硬结上,患者主诉注射时、注射后持续疼痛,护士推注药物时难以推动。1、熟练掌握注射深度。采用较长针头注射时(8mm)

11、,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1/22/3;采用45mm短针头注射时,垂直进针。2、操作前,选用锐利针头。长期注射者,要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包括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如腹壁脐周注射可采用钟表式方法交替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部位注射。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2ml为宜。推药时,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4、对于易产生硬结的患者,注射后酌情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摩,以免加速药物的吸收,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5、护理

12、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先用砂轮割据,再用75%酒精消毒后掰开安瓿。鉴于玻璃粒、棉花纤维主要在安瓿颈口和瓶口沉积,注意抽吸药液时不宜将针头直接插瓶底吸药,禁用注射器针头直接在颈口处吸药。为避免化学药物微粒出现,注射一种药物用一副注射器。6、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如皮肤较脏者,先用清水清洗干净,再消毒。若皮脂污垢堆积,可先用75%酒精擦净后再消毒。7、已形成硬结者,可选用以下方法处理(1)伤湿止痛膏贴敷法:将伤湿止痛膏剪成适当大小贴在硬结处,再用热水袋热敷10-15分钟,1-2次/天,一般2-3天见效,孕妇忌用。(2)湿热敷:将毛巾浸在60-70的热水中(亦可加入50

13、%硫酸镁溶液),拧干后敷于患处,每3-5分钟更换1次,持续20-30分钟,3-4次/天。(3)喜疗妥局部外涂加热敷法:在硬结部位处涂喜疗妥1-2g,用大鱼际肌沿注射部位作环形按摩2-3次,1-2分钟/次,再用40-50温水纱布热敷(以不滴水为宜)20分钟,2-3次/天。(4)冰片涂擦法:方法是取冰片2-3g,溶于75%酒精30ml,冰片溶解后,用无菌纱布浸溶液涂擦硬结,5-10分钟/次,常3-5天见效。(5)艾条熏灸:取艾条一条,点燃后直接熏硬结部位,患者自觉有温柔感、舒适感,以不觉皮肤很烫为度。(6)理疗:理疗方法有磁疗、超短波、微波、激光等方法,均具有消炎、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物

14、吸收剂软化硬结的作用。三、低血糖反应 突然出现饥饿感、头晕、心悸、出冷汗、软弱无力、焦虑、紧张、手抖、心率加快、重者虚脱、抽搐、昏迷,甚至死亡。监测血糖:正常人2.8mmol/L,糖尿病患者3.9mmol/L。1、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轮换注射部位,每天注射的时间及同一时间点注射的区域应相同,每次的注射点应距离3cm,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个注射点,以确保胰岛素吸收速度一致,防止血糖波动。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多次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有关知识的宣教,直到患者掌握为止。2、准确抽吸药液剂量。3、根据患者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

15、如对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患者,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注射。4、避免注入皮下小血管中。推药前要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射。5、注射后应按时进餐,切忌注射后不进食或未进食运动,行空腹检查前勿注射胰岛素。6、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7、注射胰岛素后,密切观察患者情况,经常监测血糖。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馒头等易吸收碳水化合物。严重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四、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患者感觉注射部位疼痛,针头弯曲或变形,若针体折断,则折断的针体停留在注射部位,患者情绪惊慌、恐惧。1、选择粗细适宜,质量过关的针头。针头不易反复消毒,重复

16、使用。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不可在局部皮肤有硬结或瘢痕处进针。3、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操作人员注意进针手法、力度及方向。4、注射前评估患者心理反应,对于情绪过于紧张、激动地患者,注射前耐心向患者作好解释,讲解注射的目的及配合的方法,以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对于不合作的患者,根据病情适当予以镇静处理,必要时使用约束带。5、注射时勿将针梗全部插入皮肤内,以防发生断针时增加处理难度。6、若出现针头弯曲,要寻找引起针头弯曲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7、一旦发生针体断裂,医护人员要保持冷静,针头尾部外漏者,立即用一手捏紧局部肌肉,嘱患者放松,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洁净的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

17、。若针体已完全没入体内,勿用手挤、抠,保持注射部位制动,勿移动肢体或做肌肉收缩动作(避免残留的针体随肌肉的收缩而游动)。局部用无菌纱布覆盖,需在X线定位后通过手术将残留针体取出。(三)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疼痛、神经性损伤、局部或全身感染、针眼渗液、臀筋膜间室综合征、针头堵塞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1、注射前与患者沟通,耐心解释,介绍注射药物的名称、作用及用药后的反应,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理解与配合。注射时主动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放松紧张情绪,降低注射部位对痛觉敏感性。2、协助患者取正确舒适的

18、体位,如臀大肌注射时取侧卧位时,下腿应弯曲,上腿伸直后稍弯曲,以使患者感到放松和舒适为宜。3、正确选择注射部位。注意避开血管和神经,不能在化脓、硬结、瘢痕、患皮肤病处进针。4、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型号适当的针头。肥胖体型者,应用长针头、深部注射;消瘦者应将注射局部皮肤提起,进针手法应得当,以免用力过猛,进针过深,触及骨组织。5、应用减轻患者疼痛的注射技术(1)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加匀速”,即进针、拔针快,推药速度缓慢并均匀。(2)注射刺激性较强、药液量过大、PH过高或过低的药物时,应选用细长或89号针头,进针要深,推药速度要慢。如需同时注射多种药物,应先注射无刺激性或刺激性小的药物。(3)

19、注射某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与药物的理化性质,酌情使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及苯甲醇注射液作溶剂,以减轻疼痛。(4)Z径路注射法:患者的体位、注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同,绷紧皮肤的方法有区别。以左手中指、无名指将皮肤及皮下组织稍用力由一侧臀部的内下向外上方向(避开象限内角的坐骨神经)牵拉绷紧皮肤,以皮下组织侧移12cm为度,并维持到拔针后,针头拔出后迅速松开左手,此时侧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位置还原,原先垂直的针刺通道随即变成Z型。(5)穴位按压肌内注射法;进行肌内注射时,按压关元俞、太冲、秩边穴等穴位可减轻疼痛。(6)注射点按压法:进行肌内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

20、秒,而后常规皮肤消毒再进行肌内注射,可减轻疼痛。(7)注射时按常规操作,注射器内存在少量的空气可减少疼痛。(8)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一般为注射区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6、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须分次注射。有临床试验证实,用生理盐水注射液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能减轻患者的疼痛。7、加强护理技术操作和理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注射技术。8、需长期注射者,要有计划地交替更换注射部位。9、对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由于其臀大肌尚未发育好,注射时

21、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10、对婴儿可采取直立袋鼠式护理,以减轻肌内注射时的疼痛,减少不良反应。二、神经性损伤 注射当时即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约一周后疼痛减轻。但留有固定麻木区伴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发生于下肢者行走无力,易跌跤。局部红肿、疼痛,发生于上肢者,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受累神经及神经损伤程度:根据受累神经支配区运动、感觉障碍程度,分为完全损伤、重度损伤、中度损伤和轻度损伤。分度标准如下:完全损伤:神经功能完全丧失;重度损伤:部分肌力、感觉将至1级中度损伤: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将至2级;轻度损伤:神经支配

22、区部分肌力和感觉将至3级;1、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院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2、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接近中性的药物,不能选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作肌内注射。3、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射位置,避开血管和神经。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可采用非手术治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23、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行神经松解术。三、局部或全身感染在注射后数小时局部出现红、肿、热、疼痛。局部压痛明显。若感染扩散,可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败血症,患者出现高热、畏寒、谵妄等。 与皮内注射法相同。注射完毕,嘱患者及家属不能马上擦浴和洗澡,以免进针处感染。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四、针眼渗液 推注药液阻力较大,注射时有少量液体自针眼流出,拔针后液体流出更明显。注射部位组织变形如萎缩或水肿。 1、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不能选择在有水肿、硬结、瘢痕处进针,尽量选择肌肉丰富又能避开血管、神经的部位。2、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以2

24、3ml为限,不宜超过5ml。3、选择型号合适的注射针头,掌握适当的进针深度,约为针梗的2/3(约2.53cm),消瘦者及儿童酌减。拔针后按压针眼至无药液渗出为止。4、长期注射者,每次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5、对于全身状况差的患者,注射后可给予热敷、按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液的吸收。6、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径路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不要按摩注射部位,因按摩易使组织受损,告诉患者暂时不用运动或穿紧身衣服。五、臀筋膜间室综合症 臀部注射部位疼痛剧烈,臀部肿胀明显,同侧大腿、小腿肿胀,同侧小腿及足部麻木,髋关节活动受限,跛行。1、选择合适的

25、定位方法准确定位。除传统的两种定位方法外,根据患者的情况,还可选用克拉科注射点、森优注射区、福山注射点及新十字法等定位方法。2、根据患者的体型决定进针角度和深度。3、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症状时,禁止热敷或按摩臀部,应立即制动,冷敷并加压包扎注射部位,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必要时采用手术切开减压治疗。六、针头堵塞 退药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药液推入体内。1、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适宜的针头。2、充分将药液摇匀、混合,检查针头通畅后方可进针。3、注射前吸入少量生理盐水可降低针头及乳头部药液浓度和黏稠度,以减少针头堵塞。4、注射颗粒大的悬浊液时,不能采用常规“二快一慢”的注射方法,要保持一定的推药速度,避免停顿导致药液沉积在针头内。5、如发现退药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注入体内,应拔针,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行注射。6、对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时,可改变进针角度,即由传统的90改为45,因为改变进针角度,避开斜面,减少针头斜面与瓶塞的接触面积,减轻阻力。(四)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药液渗出和外渗、静脉穿刺失败、血肿、静脉炎、过敏反应一、药液渗出和外渗 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