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9 ,大小:63.23KB ,
资源ID:63385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3385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档格式.docx

1、为标准 高考命题不再像以前以为取材的范围,而是着眼于对名篇的考查。就考查的内容来说,有些是名句,如2002年全国卷第题: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白居易琵琶行)要求填写的内容是家喻户晓的句子;命题不有些考查的句子就算不上名句,如2002年全国卷第题:千古江山,_。舞榭歌台,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很难说得上是家喻户晓的,为什么要考呢?因为它属于要背诵的名篇,在中学生要掌握的范围之内。因此,复习中我们要有意化解学生的情绪,切实落实教材要求背诵的名篇名段。三、在取材上要扣住重点,兼顾其他 以前的考查内容大多选择诗词名句或俗语,取材范围过于宽泛,学生似大海捞针,费时耗力。

2、现在则着眼于对名篇名句的考查,材料相对集中,有规律可循:一是重点考查古诗词,兼顾古代名篇。像2002年全国卷和两省一市卷,均考3句,古代诗、词、文各1句;二是材料主要选自教材,但也有教材之外的。2002年全国卷和两省一市卷、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卷均取材于新教材,特别是新教材中的老课文;2003年安徽春季高考卷考了一句教材之外的:子曰:始吾于人也,_;今吾于人_。(论语公冶长)因此,我们要重点摊新教材中要背诵的名篇名句,同时兼顾课外的。例如,新大纲中要求中学生课外背诵的古诗文篇目。当然,课外背诵篇目要选那些著名的和文字通俗的精短篇目。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今年考生大部分使用的是新教材,但还有些地方

3、没有使用新教材,加上要顾及往届考生,因此命题者会更多地关注新教材中的老课文,这对我们把握复习重点不无启发。四、落实名篇名段中的重点句 高考中名句名篇的默写对命题材料是有所选择的。辅导中应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句,这里说的重点句,除包括篇段中的外,还有主旨句、关键句、精彩句、哲理句等。关注的前提是会背诵全篇全段,特别是篇幅短的一定要熟练背诵,目的是提高复习效率和答题的准确度。这些可从高考题中得到印证。例如:主旨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_?_。(李煜虞美人) 哲理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闻道有先后,_,如是而已。(师说,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卷) 警世句: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_,_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2003年安徽春季高考卷) 精彩句:古之圣人,_;今之众人,_。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韩愈师说,)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表达高度集中的情感,塑造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象。由于篇幅或写作效果所限,诗歌的主旨往往是朦胧含蓄甚至是隐晦的,以下面这首诗为例:山中所见一棵树辛迪你锥形的影子遮满了圆圆的井口你独立,承受各方的风向你在宇宙的安置中生长因了月光点染,你最美也不孤单风霜锻炼你,雨露润泽你季节交替着,你一年就那么添了一轮不管有意无情,你默默无言听夏蝉噪,秋虫鸣一九四八年夏本诗用语平淡朴实,但一棵树的形象却呼之欲出,能给读者带来丰富

5、的联想和启示。结合你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思路导航】材料作文命题一般分为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两类,本题属于文字材料写作。相对于故事型或观点型的材料,诗歌显然更加难于解读,因为诗歌文本一般内涵丰富,极具张力;相对而言,语言也比较蕴藉含蓄。甚至有时候,一首诗只是诗人瞬间情绪的捕捉,并没有明确的、唯一的主题,这就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诗歌作品的能力。就本题所选诗歌而言,大体可以分以下三步进行解读:首先要通读全诗,找到诗中的主体事物,揣摩诗人的褒贬倾向。本诗的主体事物是一棵山中的树,从全诗情感倾向来看,诗人没有对树进行讽刺或批判,基本

6、持肯定、赞美的态度。接下来就要细读文本,找到与树相关的描写,考察诗人写作时的出发点是什么,即诗人为什么要赞美这棵树。由“独立”“承受”等词来看,诗人有感于树面对苦难的坚忍和独立不屈的姿态;由“在宇宙的安置中生长”“就那么添了一轮”“默默无言”等表述来看,诗人更加欣赏树从容淡定的风度。独立、坚忍、从容,这些正是做人应该具备的品质,可见,本诗有以树写人之意。最后整合前面筛选所得的信息可知,本诗蕴含的道理其实是对一种正确人生态度的肯定。由诗歌脉络来看,坚忍是从容的前提,从容是树最终达到的境界;从两者在诗中比重来看,从容是写作的重点。因此立意为“承受苦难”应属偏题,立意为“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基本切题

7、,如能在立意时兼顾二者并分清主次、因果则为最佳立意。歌类材料作文写作导引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 薛业忠1、阅读下南的短诗,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沙苗得雨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2007济南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写作导引】这是一首诗歌类材料作文。首先应该读懂诗意。这首以沙为题的小诗寓意丰富,哲理深刻。“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这是说“沙”在这个世界上最普通、最平凡的东西。“普通”“平凡”应该是我们从这两句诗中提炼的内涵。“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是说金子就蕴藏在“沙”

8、里面。“金”代表的是伟大,代表的是富贵。整个小诗内涵就是:伟大寓于平凡;富贵蕴藏普通。这样一分析,我们就可以把握本题写作的方向。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文。你知道,你爱惜,太阳天天升起;你不知,你厌恶,太阳天天升起。 请根据你对这首诗的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同是诗歌类材料作文,这个题目要难得多。首先诗意较难理解。这首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你知道”也好,“你不知”也好,“你爱惜”也好,“你厌恶”也罢,“太阳”都会“天天升起”。也就是说你的喜怒哀乐,你的主观意愿都左右不了太阳的升起。在这里,“太阳天天升起”是一种客观存在,而

9、“你知道,你爱惜”“ 你不知,你厌恶”只是一种主观情感。主观情感是难以左右客观存在的。因此,尊重客观存在是这首诗所要思考的核心。比如我们要尊重自然,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等。当然,这样思考过后,还可引申为我们要“适应”客观规律。所以,这首诗的最佳立意是“尊重与适应”,按照这个方向构思,文章是不会走题的。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光和影杜运燮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这些诗行引发了你哪些遐想?请你体会其中的意义,以“走进阳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所写的内容必须

10、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安徽省“江南十校”语文试卷)很美的诗篇,很有诗意的话题,也必然引发考生诗意的思考。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走进阳光”与“躲避阳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一种虽有“阴影”,“ 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一种虽没有“阴影”,“ 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走进阳光”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更是一种追求卓越的人生的人生姿态。“躲避阳光”是退缩,是逃避,是不思进取,更是消极心理的集中反映。这首诗给我们的有正面的积极的思考,也有反面的消极的反思。这两个方面皆是我们的思考方向,想深想透,巧借自己的

11、学习、生活等感受与体验,完全可以写出一篇激情四溢的妙文。4、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错 觉泰戈尔河的此岸暗自叹息“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河的彼岸一声长叹:“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你品读这首诗产生了哪些联想或感悟呢?请跟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联想或感悟应是本首诗引发的。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合肥市2007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要想写好这个题目,必须做到以下两点:这则小诗的内涵要深刻理解。这则小诗的诗题是“错觉”,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知道其意思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反应。这个解释很好理解。再看诗歌的内容,这首小诗运用拟人手

12、法写出了河的“此岸”与“彼岸”的“叹息”或“长叹”。它们为什么“叹息”“长叹”呢?原来,一个说:”一个说:“也许,幸福尽在对岸。”也就是说,它们都没有看到自己的优势,都处在自怨自艾之中。这是做这道题审题的关键。有了初步的解读,再进行深入的想深想透。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这种错觉现象处处都是,只要留心皆有发现。但这只是思考的初步,关键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缺乏对自我的认知。重拾信心,就会发现自己身边处处皆风景,就会发现我自己就是美丽的风景。“一切欢乐”“快乐”自己也拥有。因此克服这种“错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树立自己的信念。可参考拟题给错觉纠偏、重拾自

13、信、榜样就在身边、墙内开花墙内也很香等。5、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统一(法)雨果在棕色群山起伏的地平线上,太阳,这朵光芒万丈的鲜花,在黄昏时分,把脸儿俯向大地。一朵新开的银菊,在麦地旁,野草丛中一座行将坍倒的灰色的墙上,怯生生地放射着天真洁白的圆光;而这朵小花儿,就从残破的墙上,注视着那颗,在永恒的碧空里,万古不息地倾泻着流光的巨星。“至于我,我也在放射光辉!”它向他说道。 这首诗可以引起人们多方面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读这首诗产生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济宁市2007学年度期末考试)这首小诗包含“大与小

14、”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太阳”与“银菊”正是一大一小两个意象。“太阳”的“大”体现在它有广阔的背景,“在棕色群山起伏的地平线上”,是一朵“光芒万丈的鲜花”。“银菊”的“小”体现在它有“野草丛”“残破的墙”这样的生存环境,它只能“怯生生地放射着天真洁白的圆光”。这样的对比,可以看出二者的差距很大,但“至于我,我也在放射光辉!”这一惊天动地的心声,写出了“银菊”虽“小”但志向远大,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也是要重点思考的地方。这“小”蕴含着“大”,“小”只是相对的,“大”也是相对的。“大”与“小”是辩证统一的。思考到这一步就可以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的一些鲜活素材构思行文。你可以写一篇记叙文,写某个小人物

15、做出的大事件。你也可以就生活中的小与大的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立意高远的议论文。你也可以写一篇寓言故事,揭示“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总之只要言之有物,切合题意就完全可以写一篇上乘的佳作。典型例题例1 2000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各句中,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A.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C. 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

16、也惊叹不已。分析:A项“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而不能用来形容人多,把成语的适用对象搞错了。C项“洗心”指清除邪恶的心思,“革面”指改变旧的面目。“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改悔,指人的改过自新,而“本刊”既非人,也与“悔改”无关,显然不恰当。D项“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用来形容图片展对伪科学的暴露恰到好处。本题所考的几个成语,都是很常见的,其中“汗牛充栋”在中学课本中至少出现过两次。因此,此题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高考考查的是常见的但是常被用错或用得不恰当的成语,平时复习不要将精力放

17、在冷僻的成语上。例2 2001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C. 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D.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本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A项中用“安步当车”与所描述的抗洪抢险的紧急情境不协调,违背了原意。C项的“车水马龙

18、”常用来形容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这跟购买物品没有任何联系。D项的“蓬荜生辉”是谦辞,这里误用出自他人之口,有贬低别人居室的嫌疑。“居室”和“蓬荜”意义重复累赘,需删去其中一个。例3 2002年春季高考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B )A. 昨天晚上,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我被振聋发聩的雷声惊醒醒了。B.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囊括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C. 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D. 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振聋发聩: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

19、人。鸿篇巨制:鸿、巨,大。谓篇幅很大的著作。差强人意:还算能振奋心意。比喻大致令人满意。趋之若鹜:趋,奔赴,归附。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贬义。二. 关于考点、题型考点: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从1992年至2001年每年均有一道题。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这道考题的特点在于要求直接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恰当与否,没有提供可作比较的两者。这就对考生了解成语词义,掌握辨析方法,理解和把握语境的要求更高。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三.复习策略:1、读记成语意义。理解成语的意义,

20、要把握好它的整体性特点,弄清成语语素的多义性;了解感情色彩;把握成语运用的对象、范围的适应性以及超常运用的特殊性。防止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望文生义(这里正是出题的地方)。2、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高考对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已经完全抛弃了以往对语言静态的分析,而是以词语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即提供语境,让考生加以辨析。因此,辨析成语使用,除了对成语本身的含义、功能等把握外,还需在语境中准确解读与把握。在辨析中要做到“三审视”。审视句意对句中成语要求的义项是什么,两者是否一致。审视成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能否变通。审视成语使用的适应对象、范围与句意表

21、述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模拟试题1. 下列各句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母亲病危及后来病故,你都没有顾得上回家,说明你把(耿耿于怀)的石油事业当作高于一切的事情了。B. 电视剧水浒拍摄前有很多演员争演林冲,水浒中不乏鲜明生动的英雄形象,唯独林冲一角最为(奇货可居)。C. 本文五、六段之间原先衔接得非常顺畅,修改者却在中间硬塞进了两个所谓的过渡句,这样一来,反而给人(狗尾续貂)之感。D. 是深入了解一个单位的全面生活好呢,还是今天到这里,明天到那里,(浮光掠影)地了解一下生活好呢?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D ) 语文考试能得高分的学生大都思维敏捷,( )

22、,并且综合能力较强。 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了,( ),应当赶快吃点防感冒的药。 只要你能( )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这样指责我了。A. 博闻强志 毫发不爽 身临其境B. 博闻强志 浑身颤抖 设身处地C. 博大精深 毫发不爽 身临其境D. 见多识广 浑身颤抖 设身处地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甲A联赛第一阶段,大连万达战绩( ),助教练被迫提出辞职。 这个展览会规模宏大,其展品可以说是( ),美不胜收。 每每看到腿部残疾的朋友( ),耄耋老人蹒跚而行,心绪总是难平。 只要我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就一定创造出( )的奇迹。A. 不如人意 包罗万象 举步

23、维艰 前无古人B. 差强人意 星罗棋布 举步维艰 前无古人C. 不如人意 包罗万象 邯郸学步 名满天下D. 差强人意 星罗棋布 邯郸学步 前无古人4.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诤友”之间,无论见地如何,都应(披肝沥胆),以诚相见。B. 珍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许多顾客。C. 各种形式的周刊、杂志,分类细密的专业报刊,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D. 诗歌发展到诗经时代,有了琴瑟的伴奏,更是(洋洋大观)了。5.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提倡( )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 某些人以( )来解释巴尔干

24、地区战争危机的本质,显然是不公允的。 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 ),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代的雷锋。 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 )的倾向。A. 韦编三绝 祸起萧墙 舍己救人 以邻为壑B. 韦编三绝 积重难返 威武不屈 情随事迁C. 触类旁通 祸起萧墙 舍己救人 情随事迁D. 触类旁通 积重难返 威武不屈 以邻为壑6.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819”大火。B. 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C. 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

25、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D. 月明星稀,夜深人静。王小晓独自(孑然一身)的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7.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不少作家,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 ),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 )的美好感觉。 如果没有无数默默的枕木,( )的火车头也只能站着叹气。 掐丝工人心里有谱,不用在铜胎上打稿,就能( )地把铜丝粘成图案。A. 呕心沥血 面目全非 叱咤风云 自由自在B. 皓首穷经 面目一新 力大无穷 随意驱谴C. 呕心沥血 面目一新 力大无穷 自由自在D. 皓首穷经 面目全非 叱

26、咤风云 随意驱谴8.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听、说、读、写这些建立在文学基础上的要求,应该说是(具体而微)的。B. 为我们的文学事业呕心沥血的人,为我国人民革命(鞠躬尽瘁)的人,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是永存的。C. 她的眼睛里面仍然蒙着一层泪,但是想起同学们近来对她(无微不至)的照料,从她内心的深处涌出了一丝微笑。D. 大多数的院士是孔子曾提倡的“道不行派”,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潜,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9.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括号里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 心理思想的研究( ),早在我国战国时代内经一书中,就有了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

27、、诊断和预防中起者重要作用的系统总结。 电视剧孔子虽博得了有关专家的一致好评,但终因( ),收视率不高。 开赛以来,他果敢谨慎,勇猛顽强,终于( ),夺取了金牌。 他还和东江游击队密切合作,( ),救出了几百位知名人士。A. 年深月久 曲高和寡 一蹴而就 舍生忘死B. 源远流长 曲高和寡 脱颖而出 舍生忘死C. 源远流长 寡不敌众 脱颖而出 舍生取义D. 年深月久 寡不敌众 一蹴而就 舍生取义10. 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教育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求得发展,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B. 经济不发达的边远山区农民,为了让孩子上学,省吃俭用,辛勤劳动,几乎到了(穷年累月)的程度。C. 在这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