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2.55KB ,
资源ID:63392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3392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课件以及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课件以及练习.docx

1、五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课件以及练习 五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课件以及练习 故事三首 一 牧童 1 作者简介 吕岩 唐(约公元八七四年前后在世) 一名岩客。 字洞宾, 河中永乐(一云蒲坂) 人。 (唐才子传作京兆人。 此从全唐诗) 生卒年均不详, 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 咸通初中第, 两调县令。 值黄巢之乱,遂携家归终南, 放迹江湖间。 相传他后来在长安酒肆, 遇到仙人锺离权, 遂得道, 不知所终。 这就是民间盛传的黄粱梦故事, 许多小说家戏曲家, 都取以为小说、 戏曲的题材。 岩所作诗, 流传甚多,全唐诗辑为四卷, 行于世。 2 课文理解 牧童(吕岩) 唐 吕岩 字: 【洞宾】 草铺横野六

2、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 明。 注释 横野: 宽阔的原野 弄: 逗弄。 蓑衣: 棕或草编的外衣, 用来遮风挡雨。 译文 绿草如茵, 广阔的原野, 一望无垠。 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 悠扬悦耳, 似乎在和晚风嬉戏。 牧童放牧归来, 在黄昏饱饭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 就愉快地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休息了。 1、 课文赏析 赏析 牧童 一诗,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 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 透过诗, 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 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广阔的原野, 绿草如茵; 晚风吹拂着野草, 还没见归来的牧童, 却先听见随风传

3、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 笛声时断时续, 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 饭, 已是黄昏之后了 , 他连蓑衣也不脱, 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诗中有景、 有情, 有人物、 有声音, 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铺字, 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 弄字, 更写出了一种情趣, 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在这里, 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指确定的数字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的乡 村傍晚的寂静。 中心 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 安然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二、 舟过安仁 1 作者

4、简介 杨万里(11 29 年1 206 年), 汉族, 字廷秀, 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 人。 宋朝杰出的诗人。 绍兴二十四年(11 54 年) 中进士。 授赣州司户, 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 多受其勉励与教诲。 孝宗即位后, 张浚入相, 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 未及赴任, 即遭父丧,三年服满后改知奉新县。 乾道六年(11 70 年) 任国子博士, 开始作京官, 不久迁太常丞, 转将作少监。 淳熙元年(11 74 年) 出知漳州, 旋改知常州。 六年, 提举广东常平茶盐, 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 不久, 遭母丧去任, 召还为吏部员外郎, 升郎中

5、。 十二年 (11 85 年) 五月, 以地震应诏上书, 极论时政十事, 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 精专备敌之策, 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 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 主张选用人才, 积极备战。 次年, 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 十四年(11 87 年),迁 秘书少监。 高宗崩, 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 指斥洪迈指鹿为马, 惹恼了孝宗, 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 光宗即位, 召为秘书监。 绍熙元年(11 90 年), 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 终因孝宗对他不满, 出为江东转运副使。 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 万里以为不便民, 拒不奉诏, 忤宰相意, 改知赣州。 万里见自己的抱

6、负无法施展, 遂不赴任, 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 等于退休) 而归, 从此不再出仕, 朝命几次召他赴京, 均辞而不往。 开禧二年(1 206 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 忧愤而死, 官终宝谟阁文士, 谥文节。 2. 课文理解 舟过安仁 【南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词义 安仁: 县名。 诗中指江西省余江县, 在湖南省东南部 ; 宋时又称设县; 民国时因与湖南安仁县同名故改名。 诗中指杨万里去应试时, 坐船路过地。 篙: 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古代船夫都用来划船。 棹: 划船的一种工具, 形状和桨差不多。 怪生:怪不得。 使风

7、:诗中指两个小孩用伞当帆, 让风来帮忙, 促使船向前行驶。 译文 一叶(条) 渔船上, 有两个顽童, 他们收了撑竿, 停下船桨, 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 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典故 宋朝诗人杨万里看见了另一艘船在行驶, 船上悠悠自在地坐着两个六七岁的小男孩, 那两个小孩穿着鲜艳的衣服, 他们没有划船, 而是无忧无虑地坐在那里, 脸上嘻嘻哈哈的, 只见他们拿出了一把雨伞, 诗人看见了, 很奇怪: 天上也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 他看着看着, 哦!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 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3、 课文赏析 简介 这首

8、诗浅白如画, 充满情趣, 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少年儿童时光的留恋, 同时也赞美了两个小孩的聪明伶俐, 也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特点 景中有人, 人在景中, 动静结合。 在哪些教材里 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册第五课中 赏析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 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语言浅白如话, 充满情趣, 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这里有作者的所见: 一叶小渔船上, 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竹篙, 停下了船桨。 也有作者的所悟: 哦, 怪不得没下雨

9、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 而是想利用风让船前进啊! (1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这可能是诗人闲来一瞥发现的情景, 当然, 两个小孩很快引起了 他的注意,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虽坐在船上, 却没有划船, 撑船用的竹竿收起来了, 船桨也停在那里, 这不是很奇怪吗?由此可见, 此时作者的心情是闲适的, 也是比较愉快的, 所以才注意到两个孩童的所作所为。 (2)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 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 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 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常的行为, 就开始更认真地观察、 思考,

10、 结果当然是恍然大悟: 哦,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 而是舞动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前进啊! 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 孩子把原因讲给他听的。 不管怎样, 知道了原因, 作者一定是哑然失笑, 为小童子的聪明, 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 于是欣然提笔, 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杨万里写田园诗, 非常善于利用儿童稚态, 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 他的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梅子留酸软牙齿,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松阴一架半弓苔, 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

11、蕉叶, 儿童误认雨声来。 ) 可以参阅。 不同的是,舟过安仁 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 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 当然, 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表达了诗人对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突出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三、 清平乐 村居 1、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 401 207) 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 改字幼安, 别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 人。 辛弃疾的始祖辛维叶, 在唐曾任大理寺评事, 由陇西狄道迁济南, 故为济南人。 高祖辛师古, 曾任儒林郎。 曾祖辛寂, 曾任宾州司户参军。 祖父辛赞, 因累于族众,

12、靖康之变时未能随宋室南渡, 仕于金,先后为谯县、 开封等地守令。 辛弃疾父辛文郁早卒, 他自幼随祖父辛赞生活。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 号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 稼轩者, 人中之杰, 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 说: 自辛稼轩前, 用一语如此者, 必且掩口。 及稼轩, 横竖烂熳, 乃如禅宗棒喝, 头头皆是; 又如悲笳万鼓, 平生不平事并巵酒, 但觉宾主酣畅, 谈不暇顾。 词至此亦足矣。 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 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 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 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 指画山河( 美芹十论), 同时

13、, 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 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 报国雪耻的志向。 而另一方面, 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 在他身上, 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2、 课文理解 清平乐(yu) 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peng)。 注释 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 词牌名。 村居, 这首词的题目 , 意为乡 村生活。 乐在此处读 yu 茅檐: 茅屋 ,茅屋的屋檐。 吴音: 作者当时住在

14、江西东部的上饶, 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 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 相媚好: 是说彼此之间很亲热。 翁媪(o): 老年夫妇, 老翁老妇。 锄豆: 锄去豆田里的杂草。 织: 编织,文中指编织鸡笼。 无赖: 亡通无, 这里指顽皮、 淘气。 (是对小儿的爱称) 卧: 趴。 卧剥: 趴着剥(莲蓬) 译文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 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 清澈照人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 碧绿的小草。 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 带着微醉的神态, 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 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 二儿子在门口编织鸡笼。 最有趣的是三儿子, 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 躺卧在溪边剥莲蓬。 3、 课文赏析

15、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农村景象的描绘, 反映出他的主观感情, 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 作者这首词是从农村的一个非劳动环境中看到一些非劳动成员的生活剪影, 反映出春日农村有生机、 有情趣的一面。 上片第一、 二两句是作者望中所见, 镜头稍远。 茅檐低小, 邓笺 引杜甫绝句漫兴: 熟知茅斋绝低小, 江上燕子故来频。 此正写南宋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并不很好。 如果不走近这低小的茅檐下, 是看不到这户人家的活动, 也听不到人们讲话的声音的。 第二句点明茅屋距小溪不远, 而溪上草已返青, 实暗用谢灵运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语意, 说明春到农村, 生机无限,又是农忙季节了 。 作者略含醉意, 迤逦行来, 及至走

16、近村舍茅檐, 却听到一阵用吴音对话的声音, 使自己感到亲切悦耳(即所谓相媚好), 这才发现这一家的成年人都已下田劳动, 只有一对老夫妇留在家里, 娓娓地叙家常。 所以用了一个反问句: 这是谁家的老人呢? 然后转入对这一家的其他少年人的描绘。 这样讲, 主客观层次较为分明, 比把醉的主语指翁媪似更合情理。 下片写大儿锄豆, 中儿编织鸡笼, 都是写非正式劳动成员在搞一些副业性质的劳动。 这说明农村中绝大多数并非坐以待食、 不劳而获的闲人, 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 则成年人的辛苦勤奋可想而知。 只有老人和尚无劳动力的年龄最小的孩子, 才悠然自得其乐。 这实际上是从庄子马蹄篇 含哺

17、而熙(嬉), 鼓腹而游的描写化出, 却比庄子 写得更为生动, 更为含蓄,也更形象化。 特别是作者用了 侧笔反衬手法, 反映农村生活中一个恬静闲适的侧面, 却给读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象补充余地。 这与作者的一首鹧鸪天 的结尾, 所谓城中桃李愁风雨, 春在溪头荠菜花正是同一机杼, 从艺术效果看, 也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 村的生活情态, 表现了 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 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四 生字掌握 _ _ 五 课后练习 一、 看拼音写词语。 m tn su y j ln lin pn ( ) ( ) ( ) ( ) 二、 按要求完成古诗词练习。 1、

18、默写牧童( ) _ _ _ _ 后两句诗意: _ 2、 默写舟过安仁( ) _ _ _ _ 3、清平乐 村居( ) 茅檐低下, _。 _,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_, 中儿_, 最喜小儿_, 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 写的, 它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 , 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 借此表现 和 , 朗读时要读出 。 三、 赏析品味 1、 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再写写句子的意思。 (1)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 遮: 诗句的意思是: 。 (2)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 诗句的意思是: 。 答案: 三 1、(1) 怪生: 怪不得的意思; 遮:

19、挡。 诗句的意思是: 哦,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 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2) 亡赖: 指顽皮、 淘气。 诗句的意思是: 特别喜欢小儿的调皮, 他趴在溪边剥莲蓬。 六 作业布置 背诵三首古诗词 一、 用下面多音字组词。 chn ( ) hun ( ) 重 zhn ( ) hi ( ) n ( ) n ( ) 二、 比一比, 再组词。 洛 ( ) 榆 ( ) 畔 ( ) 骆 ( ) 愉 ( ) 衅 ( ) 帐 ( ) 洲 ( ) 账 ( ) 州 ( ) 三、 联系诗句写出词语的意思。 1、 京口: 2、 钟山: 3、 意万重: 4、 聒: 四、 根据课文内容填

20、空。 1、泊船瓜洲 的作者是 代诗人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诗中有两句堪称绝妙, 它们是 , 意思是: 。 2、秋思 的作者是 代诗人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用自 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 五、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对的画 , 错的画 。 1、春风又绿江南岸 中的绿 在诗里的意思是吹绿。 ( ) 2、行人临发又开封 中的开封 指地名 。 ( ) 还 更 3、 泊 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都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 的情感。 ( ) 六、 填空诗句所缺的花名。 1、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 开。 2、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 村。 3、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 别样红。 4、 更无柳絮因风起, 唯有 向日倾。 5、 竹外 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七、 说说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 2、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 ) 3、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 春风似剪刀。 ( ) 4、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 )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