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01.73KB ,
资源ID:63564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3564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重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重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x

1、重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重庆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春秋时期,“坐列贩卖”的商贾开始编入市籍并缴纳租税;秦朝将市籍与普通户籍相分离,对有市籍者及其亲属“勿予田宇”、甚至发遣戍边。这一变化说明A. 户籍制度源远流长B. 抑商政策始于春秋C. 工商食官制度形成D. 商人社会地位下降【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秦朝将市籍与普通户籍相分离,对有市籍者及其亲属勿予田宇、甚至发遣戍边”来看,秦朝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下降。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户籍制度的发展过程,排除A项;商鞅变法首次提出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工商食官”是一种官营手工业

2、制度,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2.魏晋时期经学有南北之分,“南学简约,得其精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唐初,太宗诏令文士撰成五经正义并颁行全国,该书考订异说而定于一尊,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此举意在A. 促进南北学术的交流B. 构建统一的政治文化C. 确保选官取士的公正D. 打破士族的政治垄断【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魏晋时期经学有南北之分”“唐初,太宗诏令文士撰成五经正义并颁行全国,该书考订异说而定于一尊”等信息来看,唐太宗的目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构建统一的政治文化,巩固封建专制统治。故答案为B项。“考订异说而定于一尊”,不能反映南北学术交流,排除A项;这一做法不能确保选官取士的公

3、正,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选官方式的变化,与打破士族的政治垄断无关,排除D项。3.南宋孝宗年间,有大臣上书指出:临安府风俗,“(民)效异方之习”,“服饰乱常,习为边装,声音乱雅,好为北乐”,奏请禁之惩之。这一奏议折射出当时A. 城市商品经济发达B. 民族文化交融增强C. 中原文化影响扩大D. 理学正统地位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民)效异方之习”“服饰乱常,习为边装,声音乱雅,好为北乐”来看,说明临安受北方和其他地方的文化习俗影响较大,因此这一奏议折射出当时民族文化交融增强。故答案为B项。这一变化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特指是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

4、有涉及理学的影响,排除D项。4.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武宗想出关打猎游乐,在居庸关被巡关御史张钦杖剑挡驾,无奈悻悻而还。后来武宗乘张钦巡视他处之机,黑夜微服偷偷出关,一路都生怕张钦追拦。这一史事表明A.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 监察制度走向成熟C. 官僚体制制约皇权D. 北方边防体系严密【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在居庸关被巡关御史张钦杖剑挡驾,无奈悻悻而还”来看,皇帝也不能轻易打破已经形成的规章制度,说明皇权受到官僚体制的制约。故答案为C项。材料反映的是皇权受到制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监察制度,排除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反映的是皇权与官僚体制的关系,排除。5.晚清

5、知识界对“President”(总统)一词的翻译中,最流行的音译是“伯理玺天德”,也大量存在“反求诸己”而将其意译为“首领”“大酋”“尚书”“民主”等不下几十种。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 知识界崇洋之风盛行B. 西学东渐走向深入C. 制度变革成为社会共识D. 传统政治观念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伯理玺天德”意味着此人掌管天玺、享有天德,符合中国人对于“贤君”的看法;而“反求诸己”的方式均表明当时的中国人从中国古典政治资源中寻找合适的翻译方式,说明这一现象受到传统政治观念的影响。故答案为D项。用中国传统政治资源翻译外文,与崇洋之风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6、,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人们对变革制度的认识,排除C项。6.1914年1月,袁世凯政府颁布公司保息条例,对于棉丝业、制铁业、制糖业等资本在20万元以上的新设企业,自开机制造之日起的三年内,政府按实缴资本给予保息5厘或6厘。这一措施旨在A. 鼓励私人投资实业B. 减轻企业税收负担C. 打压中小工商企业D. 扩张官僚资本势力【答案】A【解析】【详解】对于资本在20万元以上的新设企业,“政府按实缴资本给予保息5厘或6厘”的措施可以减轻投资风险,有利于鼓励私人投资实业。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减税措施,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是鼓励创办中小企业,排除C项;材料中的措施没有限定资本性质,排除D项。7.

7、读下图,“边区政府”当时肩负的历史使命是A. “打倒列强,除军阀”B. “保卫土地革命利益”C. “坚持团结,抗战到底”D.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答案】C【解析】【详解】“边区政府”是指1937年成立的抗日战争期间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心延安所在地,因此当时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坚持团结,抗战到底”。故答案为C项。“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口号,“保卫土地革命利益”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口号,“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口号,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点睛】1937年9月6日,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正式改称陕甘宁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是1

8、937年至1949年之间,在中华民国内的一个特殊行政区域,包括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宁夏的部分区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中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陕甘宁边区在抗战时期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的直辖行政区,解放战争开始后被蒋介石政府宣布为非法叛乱区。8.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总结到:“瑞金时代是最纯洁、最清一色的了,但那时我们的事特别困难,结果是失败了。所以真理不在乎是不是清一色。”其意在强调A. 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B. 继续坚持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C. 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D.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54年”和“所以真理不

9、在乎是不是清一色”等信息来看,毛泽东意在强调发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作用。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故答案为A项。1954年已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排除B项;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是强调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排除C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排除D项。【点睛】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全体中国人民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推翻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斗争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继

10、续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道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新历史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9.研究表明,在古代希腊有超过300个公共的宗教节日。其节日仪式几乎向城邦所有公民开放,神祭仪式结束后,所有参与的公民一起集体共餐。这类节日活动A. 克服了民主的狭隘性B. 增进了城邦集体认同C. 保障了公民个人自由D. 促进了城邦间的合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其节日仪式几乎向城邦所有公民开放,神祭仪式结束后,所有参与的公民一起集体共餐”可知,雅典城邦通过此类节日活动增进公民

11、对于城邦集体的认同。故答案为B项。这些做法与克服民主狭隘性无关,排除A项;举办集体活动,没有体现个人自由,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城邦对本城邦公民开展的活动,与促进城邦之间的合作无关,排除D项。10.法国作曲家克劳德德彪西(18621918年)的钢琴曲多以景物或诗画为题材,通过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而非严谨的曲式结构,渲染出变化多端的气氛和色调。其作品A. 反映了理性主义的时代追求B. 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潮流C. 具有向现代音乐过渡的特点D. 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德彪西的作品多以诗、画、自然景物为题材,着意表现感觉世界中的主观印象,说明其作品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

12、”和“自我表现”,具有向现代音乐过渡的特点。故答案为C项。德彪西被总括为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不属于理性主义或浪漫主义,排除A、B项;德彪西的音乐作品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批判现实精神,排除D项。【点睛】现代派艺术不再满足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感受,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在德彪西的作品中看不到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结构、深刻的思想性和逻辑性,也看不到浪漫主义音乐的丰富情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的感觉和神奇莫测的色彩。德彪西的音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尤其是他那独特的“印象主义”风格,对二十世纪现代音乐起到了直接影响作用,因此德彪西又往往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音

13、乐的开创人物。11.下表为18901938年部分大国的能源消耗量(单位:相当于百万吨煤)(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可知A. 能源消耗量反映了工业化水平B. 除煤炭以外的能源利用极其有限C. 大萧条对法德苏三国冲击较小D. 二战前美国工业产量超过欧洲总和【答案】A【解析】【详解】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1890年英美的能源消耗量遥遥领先;此后美国仍居首位,德国到1910 年、苏联到1938年的能源消耗量有大幅增长。联系所学可知,能源消耗量的大幅增长与该国工业发展程度和水平密切相关,说明能源消耗量反映了工业化水平。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能源的具体形式,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大萧条时期的状况,排

14、除C项;能源消耗量不等同于工业产量,且材料没有涉及到的欧洲国家还有很多,排除D项。12.1960年前后,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情况下,其他国家必须依靠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来获得足够的美元;而美元的持续性流出,又势必削弱并危及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特里芬两难”实际上说明A. 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不能动摇B. 布雷顿森林体系导致美国长期外贸逆差C. 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合实际D. 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有利于货币体系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特里芬两难”说明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内在矛盾,仅以单一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体系难以维持,实际上说明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有

15、利于货币体系稳定。故答案为D项。“特里芬两难”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深刻的内在矛盾,难以维持,排除A项;B项只是现象,不是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排除;材料中的观点只是想说明单一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可能长期维持,排除C项。【点睛】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地位。但各国为发展国际贸易,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导致美元在海外不断沉淀,美国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作为国际核心货币应该保持币值稳定,这就要求美国须是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成为一个悖论,即“特里芬难题”。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元供给的持续超速增长,一方面将使美元与黄金之间

16、的固定比价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必将对美元产生贬值压力,并导致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从而使这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76年英国成立格林威治天文台,向社会提供时间服务。到1847年,英国铁路公司都采用了格林威治时间,1880年,格林威治时间成为英国的法定时间。1883年,铁路标准时间在北美施行,形成了基于格林威治子午线算出的5个时区,这一计时方式在美国迅速推广。欧洲和北美每个城市都实行地方时(根据太阳的具体位置所确定的时刻)的情况走向结束。与此同时,由于天文学家的出色工作,英国历年发表的以格林威治经线为基础的航海历,使航海员在海上

17、测量经度变得十分方便。因此,多数国家自发地向格林威治时间靠拢,使用英国航海历。1884年,国际子午线大会通过了以格林威治时间为世界标准时,建立全球时区的方案。摘编自俞金尧、洪庆明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等材料二20世纪初,中华民国曾将中国划分为昆仑、新藏、陇蜀、中原和长白等五个时区,全国各地所用的时间比较混乱。1949年,“北京时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问世,全国各地统一使用北京时间(东经120度标准时)作为标准时间,五时区计时的旧制成为历史。在实际生活中,我国新疆地区同时使用乌鲁木齐时间(东经90度标准时)和北京时间两种标准。1966年,国家授时中心建立。到今天,该机构通过长短波系统、低频时码

18、、互联网、卫星单双向传递、光纤传递等方式进行授时。研究表明,我国授时中心所测定的北京时间的准确度位居世界第三。摘编自郭庆生中国标准时制考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计时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标准时制推行的特点及其意义。【答案】(1)变化:从使用地方时到世界标准时,形成以格林威治时间为标准时的全球时区计时体系。原因:近代天文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英国作为世界殖民霸主和世界工厂的影响;工业革命以来交通和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联系日益紧密。(2)特点:与国际标准接轨,受国内政局变动影响;从混乱走向统一

19、;全国统一时间与地方时间相结合;时间测定及授时技术世界领先。意义:增强了国家的政治统一和民族凝聚力;便利了人们生产、生活,有利于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世界计时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原因、20世纪以来中国标准时制推行的特点和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世界计时发生的重大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884年,国际子午线大会通过了以格林威治时间为世界标准时,建立全球时区的方案”等信息分析得出。变化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包括近代天文学的发展、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等方面

20、来回答。(2)20世纪以来中国标准时制推行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20世纪初,中华民国曾将中国划分为昆仑、新藏、陇蜀、中原和长白等五个时区”“1949年,北京时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而问世,全国各地统一使用北京时间(东经120度标准时)作为标准时间,五时区计时的旧制成为历史”“在实际生活中,我国新疆地区同时使用乌鲁木齐时间(东经90度标准时)和北京时间两种标准”“研究表明,我国授时中心所测定的北京时间的准确度位居世界第三”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其意义应当联系所学,从对中国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人们的生活和中国融入世界等方面的影响来回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儒学至汉代在思想文化等各个领

21、域占据统治地位,同时期古代科技迅速发展,形成以数学、天文学、医药学和农学为主的科技体系。古代科技在宋元时期达到高峰,儒学在同时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宋代儒学的济世精神、博学精神、求理精神与宋元科技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至清中期,开始转向衰落。这一问题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为学者们所讨论,其中有些人把中国近代科技衰落的原因归咎于儒学。笔者以为,不排除清代儒学对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但更应当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寻找原因,不能以儒学与科学的对立予以简单回答,我们现在更重要的是应当深入讨论弘扬儒学与科学如何相互促进的问题。摘编自乐爱国中国古代科技与儒学的同步发展等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

22、史知识,对“儒学与科技”提出一个具体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看法例举:古代科技与儒学发展具有同步性;儒学发展推动/制约了古代科技进步;儒学对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双重性影响;古代科技具有儒学化特征;弘扬儒学精神,推动科技创新。解析角度:既可从整个古代史谈,也可以只选取某一时段;既可以整体分析,也可以作某一方面的具体分析。示例看法:儒学的发展推动中国古代科技进步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进步得益于多方面的原因,儒学发展对古代科技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创新儒学,构建系统自然的阴阳五行观念。汉代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以阴阳

23、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病理变化和药物性能。医学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仁者爱人的理念,济世救民的精神追求。宋代程朱理学吸取了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强调思辨,建立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宋代儒学中的求理精神也包括了自然之理,朱熹提出“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也推动古代科技发展。综上可知,儒学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不应把儒学与科技发展对立。当今社会更应该弘扬儒学中积极合理的部分,进行创造性转化发展,与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协调,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古代科技在宋元时期达到高峰,儒学在同时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宋代儒学的济世精神、博学精神、求理精神与宋元科技发

24、展有着密切联系”来看,作者认为古代科技与儒学发展具有同步性、儒学发展推动了古代科技进步;从材料中的“不排除清代儒学对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可以看出,作者也认为儒学对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双重性影响;从材料中的“我们现在更重要的是应当深入讨论弘扬儒学与科学如何相互促进的问题”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应当“弘扬儒学精神,推动科技创新”。据此可以确定多个论题。如确定“儒学的发展推动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论题,可以联系所学,从董仲舒新儒学的阴阳五行理论与古代中医学的关系、理学强调思辨和“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都对科技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来阐述。也可以确定其他论题,然后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解释说明。解答本题,首先从材料中提取

25、的看法要具体明确,说明论证过程须史论结合。【点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往往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分析概括得出两个以上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其道理,考生可以同意其中任何一种,并对相应观点进行分析说明。出这类命题的意图是考查考生独立的思维能力与开放思维的意识。解答开放型题,要防止感情用事,即使你确实认为某种观点是最正确,但真正作答时却拿不出太多的证据。因此,选取所要阐述的观点对答好开放题特别重要。从高考得分的角度讲,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与教材观点相近的论点为阐述对象,这样论证起来可以从教材中获取较多的相关历史资料,以说明相应的观点。(2)选择历史材料与理论依据最多的论点为阐述对象,可以看一下

26、哪一种观点可以从材料中获得更多的资料支持。本题的解答选择“儒学对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双重性影响”的论题,应当更好阐述说明。请考生从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统治者固守“天朝上国”传统观念,没有专门的外交机关,更不外派常驻使节。1860年,清政府被迫接受了外国公使驻京的要求,西方国家越来越多地希望中国遣使驻外。清政府内部对此意见纷纭,有官员认为这是“以柱石重臣,弃之绝域,令得挟以为质”,外国人很可能借此机会“入朝秉政”。70年代,古巴、秘鲁虐待华工的消息传到国内,总理衙门在派员调查核实后提出

27、“设领保护”。与此同时,购置船炮、派遣留学等洋务事宜和中外交涉事件不断增多,朝廷上下认识到遣使常驻已是不容稍缓了。1875年5月,清廷发布上谕,正式同意遣使;同年8月,委派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到1880年,清政府先后在英、德、日本、法、美、俄、西班牙、秘鲁等八个国家建立使馆,派遣常驻使节。这是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虽属草创,但改变了长久以来没有驻外外交机构、彼有使来我无使往的不正常状态。摘编自高士华早期中国驻外使馆的建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中国驻外使馆建立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驻外使馆建立的影响。【答案】(1)特点:适应列强的要求建立,

28、具有被动性;面临重重阻力,过程曲折缓慢;设置于欧美主要大国,并不完备。(2)影响:推动外交近代化;促进中外交流和联系;对开展洋务运动、维护侨民权益、留学事务等有一定积极作用;“弱国外交”,具有半殖民地性质,其作用有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早期中国驻外使馆建立的特点和驻外使馆建立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回答问题的能力。(1)近代早期中国驻外使馆建立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西方国家越来越多地希望中国遣使驻外”“清政府内部对此意见纷纭”“到1880年,清政府先后在英、德、日本、法、美、俄、西班牙、秘鲁等八个国家建立使馆,派遣常驻使节”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

29、近代早期驻外使馆建立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70年代,古巴、秘鲁虐待华工的消息传到国内,总理衙门在派员调查核实后提出设领保护”“与此同时,购置船炮、派遣留学等洋务事宜和中外交涉事件不断增多,朝廷上下认识到遣使常驻已是不容稍缓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对中外交流、洋务运动、留学事宜的影响,以及近代外交的性质等方面来回答。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主动要求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但美国拒绝承认苏维埃政权。1921年后,美苏之间的经贸往来连续不断,1931年苏联就购买了约50的美国出口机器设备。30年代初,正当美国同严重的经济萧条作斗争的时候,远

30、东战争策源地出现了。入主白宫的富兰克林罗斯福认为,当世界笼罩在战争迷雾中的时候,不承认苏联是非常不明智的,“那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与此同时,美国800名大学院校教师联名致信罗斯福,呼吁立即承认苏联,美国报界1139家报纸中有718家表示赞成承认苏联。1933年10月,罗斯福致信苏联,建议两国迅速举行建交谈判。11月7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率领代表团抵达华盛顿,11月16日,两国达成协议正式建交。之后不久,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等国纷纷与苏建交。次年9月,苏联加入国联并任常任理事国。摘编自沈莉华试析美苏建交的历史背景及原因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政府积极推动美苏建交

31、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苏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答案】(1)原因:应对经济危机、扩大对苏贸易的需要;日本、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危及美国的利益与安全;美国民间的舆论推动;罗斯福总统顺应时势,积极调整对苏政策(苏联外交政策的调整也是重要原因)。(2)影响:推动其它国家与苏联建交,改善了苏联的外交形势,扩大了苏联的国际影响;有利于遏制法西斯侵略势力,增强了国际和平力量,为后来反法西斯统一阵线的形成提供了必要前提;美苏建交为国际上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借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罗斯福政府积极推动美苏建交的原因、美苏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

32、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罗斯福政府积极推动美苏建交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30年代初,正当美国同严重的经济萧条作斗争的时候,远东战争策源地出现了”“与此同时,美国800名大学院校教师联名致信罗斯福,呼吁立即承认苏联,美国报界1139家报纸中有718家表示赞成承认苏联”“1933年10月,罗斯福致信苏联,建议两国迅速举行建交谈判”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美苏建交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之后不久,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等国纷纷与苏建交”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当时的国际形势,从对后来反法西斯统一阵线的形成、为国际上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合作提供借鉴等方面来回答。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管子,字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