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85KB ,
资源ID:635806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3580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doc

1、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尤溪一中陈昌祥一、教学设计说明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知道,氮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须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各个方面,人类活动也在逐渐地影响到氮的循环。所以,教材对氮气和氮的化合物的性质传授不是孤立的,而是以“氮的循环”作为载体和线索,把我们要学习的物质置于“氮的循环”这个大的背景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又有利于学生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

2、影响。本节是“自然界中的元素”中“氮的循环”中的第一课时,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二是氮的固定,三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N2、NO和NO2的性质。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对这一课时教学做了具体的细化,学习要求中的知识内容和认知目标分别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C);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B);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C)。教学建议是:采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设置教学情境,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教学,进一步归纳学习、研究物质的方法和基本思路;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氧气的作用下与

3、水反应转化为硝酸的定量关系不作拓展。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化学学科考试大纲中对这一课时的要求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B);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颜色、状态、气味;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B);了解氮氧化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有关要求是: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以上不论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还是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到的,都是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即是教学的“保底”任务,而不是教学的“封顶”。鉴于我校是省一级达标学校,我所任教的高一两个班学生素质较好,本着“立足于

4、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新课程理念,在“氮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的定量关系”这一内容上,作适当的拓展。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有课本、导与练听课手册、视频等,并进行有机融合。其次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和基本思路。第三是通过阅读,着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第四是通过对“雷电发庄稼”这一自然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是通过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概括,突出学习重点,并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第六是通过对氮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硝酸的有关计算,通过对循环反应分析,培养学生确立“始终态”计算的思维方法,定性与定量关

5、系的理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自然界中氮循环的途径、形式及所涉及的物质;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 、NO 、NO2的性质;了解氮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硝酸的有关计算。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和基本思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观察、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的重点:N2、NO和NO2的性质。知识与技能的难点:氮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硝酸的有关计算。过程与方法的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

6、、教学方法方法引导、实验观察、归纳总结。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播放】一场雷雨一场肥【引入】闪电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一场雷雨一场肥”,雷雨过后,人们发现庄稼的长势非常好,叶子绿油油的,就像刚施了氮肥一样。那么雷雨生成了什么肥料?又是怎样生成的呢?现在我们来共同学习本节课氮的循环。【阅读指导】阅读课本P7374,并思考:1、自然界中氮循环有哪些形式?2、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物质?【板书】(学生汇报时有意识地根据氮的化合价升降顺序书写)铵盐、NH3、N2、氮氧化物、HNO3、硝酸盐【展示】1、主要形式游离态化合态化合态游离态化合态化合态2、含氮物质铵盐、NH3、N

7、2、氮氧化物、HNO3、硝酸盐观看、倾听、思考、进入学习状态阅读思考、小组交流、汇报结果:主要形式(1)游离态化合态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放电条件下,与氧气结合为氮氧化合物,并随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中;合成氨工厂、汽车发动机都可以将一部分氮气转化成化合态。(2)化合态游离态:硝酸盐在某些细菌作用下转化成氮气。(3)化合态化合态:化石燃料燃烧、森林和农作物枝叶燃烧所产生的氮氧化合物通过大气进入陆地和海洋,进入氮循环。2氮循环涉及到含氮物质:N2、氮氧化物、HNO3、硝酸盐、NH3、铵盐通过情感体验,产生驱动力,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归纳总结

8、的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氮循环中涉及到的含氮物质,就是氮元素的典型物质。在学习某一元素时,必须把这种元素的典型物质、这些物质所属类别、这些物质中该元素所呈现的化合价联系起来。【板书】典型物质、所属类别(物质通性)、元素化合价(氧化性、还原性)【过渡】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氮元素的单质氮气。氮气大家并不陌生,为什么呢?因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N2,N2占空气的78%(体积分数)。【提问】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氮气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比空气轻(很接近)。【设疑】如何判断相同状况下气体密度的大小?空气中N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展示

9、】依据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来判断2、化学性质倾听、思考思考、描述、补充。思考、讨论、交流。认真听讲,做笔记。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和基本思路通过问题再现知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素养学以致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我们重温一下,研究元素的方法和思路。(元素的典型物质所属类别通性;元素化合价氧化性、还原性。)【预测】氮气的化学性质1、非金属通性与金属反应与非金属反应(H2、O2)2、氧化性和还原性【讲述】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结构决定的。氮气分子的结构我们可以在课本P74中查到。【强调】共用三对电子,很高的能量。【展示】2、化学性质通常状况,不活泼。一定条件,与Mg、H

10、2、O2反应与金属镁反应【播放】镁在N2中燃烧【展示】3MgN2Mg3N2Mg3N26H2O3Mg(OH)22NH3【展示】与非金属反应(H2、O2)回忆、回答。思考、交流、讨论、回答。阅读、思考。倾听。倾听、思考。观看、思考,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做笔记。明确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和基本思路通过问题再现知识,学以致用。追根溯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完善知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播放】N2与O2放电实验【展示】与氧气反应N2O22NO,2NOO22NO2与氢气反应N23H22NH3(工业合成氨)【阅读指导】课本P75中有关可逆反应。【强调】相同条件和“”【过渡】无论N2与H2反应生成N

11、H3,还是N2与O2反应生成NO,都是将游离态氮转化为化合态氮,这个过程叫做氮的固定,简称固氮。【展示】3、氮的固定【展示】生物固氮和工业固氮图片【过渡】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N2有哪些用途?【播放】氮气的用途【展示】4、氮气的用途观看、思考,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阅读、思考。回忆、回答。思考、交流、讨论、回答。阅读、思考。倾听。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完善知识明确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和基本思路通过问题再现知识,学以致用。追根溯源完善知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过渡】氮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中有氮的氧化物产生。氮的氧化物种类很多,如N2O、NO、N2O3、NO2、N2O4、N2O5等。请标注出这些

12、氮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讲述】氮元素主要化合价有3、0、1、2、3、4、5。【设问】NO和NO2是最常见的氮氧化物,大家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堂练习】用表格比较NO和NO2【展示并评价】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NONO2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毒性化性其它【播放】NO2溶于水实验【课堂练习】用图示表示含氮物质的转化关系【展示并评价】【播放】动画雷电发庄稼动手练习。回答:比较法。阅读、思考、动手、讨论、合作、展示。思考、完善。观察、思考。阅读、思考、动手、讨论、合作、展示。复习化合价,明确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明确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能力。知识系统化强化实

13、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并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能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典型计算氮氧化物溶于水的有关计算导与练听课手册P36。【强调】有关反应方程式3NO2H2O2HNO3NO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强调】“先定性后定量”原则【拓展】将题中NO改为NO2,剩余气体是什么?体积为多少?【结课】本节学习目标:1、氮的固定2、N2、NO、NO2的性质及转化关系3、氮氧化物溶于水的有关计算本节学习方法:1、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2、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3、比较法4、知识网络化5、先定性后定量【作业】导与练作业手册书写有关方程式,分析化学反应原理,并进行计算。思考。分析化学反应原理。并进行计算。倾听、明确、强化、巩固。明确并强化“先定性后定量”原则。思维发散、一题多变。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学习方法六、教学反思第 9 页 共 9 页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