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60KB ,
资源ID:635839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3583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doc

1、超 重 和 失 重教学设计郝丽丽一、设计思想物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归宿于生活。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把生活中低层次的原始经验、素材经分析、加工,变为高层次组织活动,去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情感体验,提升素养和品质。通过教学的生活化,用反思、修正、逐层递进的方式,有效地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层层深入,以实现新课标中“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要求。“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验、勤于思考。”是新课标的要求。本设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把“探究”作为本节课的重点,重视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通过探究,体验知识形成和获取的过程、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形成技能,

2、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穿插着师生评价(提问)、生生评价(组间交流)以及学生自我评价(谈谈我学到了什么?)等现场的动态反馈,针对反馈情况,及时做出适切性评价和教学调整。二、 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要求学生能通过一些实验或具体的活动来了解和体验超重和失重。理解超重和失重产生的条件与实质。2本节是学生学完牛顿运动定律后,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部分,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典型的应用型知识点。表现其一:超重和失重产生原因的分析,要用到牛顿第二、第三定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定律的内容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二,这是一个贴近日常生活

3、的实际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物理的生活化。其三,超重和失重现象与航天技术紧密联系,让学生了解我国前沿科学,意在激发学生情感价值。三、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学生对解决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已有所了解,但对定律的运用还不是很熟练,可能将超重、失重现象与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割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结构,让学生体会到超重、失重只是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而已。学生在学习超重和失重现象时会受到一些前概念的影响,容易把生活中说的有些“超重”与物理学上的超重混为一谈,把物理学上的失重误认为是物体“失去重力”;容易把超重、失重现象的运动学特征与物体的运

4、动方向相联系。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与合作能力,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四、 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2)知道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3)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现象。2、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观察、实例探究讨论交流的过程,体验超重和失重现象。(2)经历实验和理论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领略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

5、与价值观:(1)通过列举一些身边的超重失重例子和日常的小实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知道物理就在身边。(2)了解一些我国航天技术的成就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激发成就感;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从探究中体验科学之美,体会合作的重要性。五、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什么是超重、失重及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实质。难点:(1)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质;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对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实例分析。六、 教学策略与手段 “情景问题探究结论”的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七、 课前准备分组实验:弹簧秤悬挂钩码实验(二人或四人一组)演示实验:矿泉水瓶、

6、水,航天员在飞船当中的失重状态剪辑录象。八、 教学过程演示1:让学生观看宇航员的太空生活视频。演示2:放映与超失重有关的图片。呈现学习目标: (1)什么是超重(失重)现象?(2)什么样情况下会出现超重(失重)现象?(3)超失重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4)超失重是否是重力发生了变化?(一)新课教学定量分析:通过对弹簧秤下悬挂的物体(台秤上支持的物体)的受力分析利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三定律得出示数应该是拉力或压力的数值,在平衡条件下等于重力。问:总等于重力吗?1、分组实验感受什么是超重(失重)现象(1)实验内容如图所示,在弹簧秤下端挂一钩码,仔细观察钩码静止时、缓缓上升、缓缓下降时、突然上升和突

7、然下降时弹簧秤示数的变化。将实验现象填列表格:运动情况 项目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T与G的关系匀速上升匀速下降加速上升减速上升加速下降减速下降 (2)分组实验,发现问题教师将学生分组。学生分组实验,组内讨论交流。记录实验中发现的现象,以及想知道的疑问。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方式和交流问题,做出适当的反馈与评价。(3)提出概念请一组同学来回答实验结果:老师通过学生给出的结果引领学生得出超失重的定义。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的现象,称为超重现象。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的现象,称为失重现象。(此环节,教学的焦点是认识超重与失重的现象。)2、感知什么样条

8、件下会出现超重(失重)现象及超失重的实质师:现在我们知道超重和失重现象了,那么,在什么样条件下会出现超重与失重现象?(1)回味现象,进行猜想让学生回忆上面实验现象,大胆猜想(2)组内讨论验证小组内成员针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3)组间交流评价教师据教学现场,多请几组做相互交流与评价。(4)教师引导整合教师在众多的交流问题中,抓住主要问题,在什么样运动情况下出现超重和失重现象?进行引导。 (5)师生达成共识: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仅由加速度方向决定,与物体速度方向无关。(此环节教学焦点是从运动特征上,深入观察实验与讨论分析,带来“量”的感受。) 过渡语:我们从运动学的角度分析了,竖直方向存在加

9、速度,物体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那么超重与失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是不是物体的重力发生了变化呢?(停留片刻)我们能否根据掌握的运动规律来探究出现超重与失重现象的本质呢?3理论探究感悟为什么会出现超重和失重现象?(1)组织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用牛顿运动定律的分析方法来分析问题。请小组代表上台讲解,针对学生的讲解,规范学生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假定运动(向上或向下、加速或减速)选取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根据F=ma列出方程得出拉力(支持力)的表达式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对压力的变化判断。探究结果: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的原因是在竖直方向上存在加速度,本质是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小变化,

10、物体的重力始终没有变化。给学生演示DIS实验,从实验图像中分析哪一段是超重,哪一段是失重。特别的要分析水平线的意义。(2) 结果外推 通过例题得出完全失重现象 引出概念:如果一个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称为完全失重现象。动力学特征:a=g且方向向下4反馈应用 巩固知识在完全失重情况下,弹簧称还能称出物体的重力吗?天平还能称出物体的质量吗?实例:观看王亚萍太空授课录像。过渡语:我们从生活现象出发,学习的超重和失重现象及本质,回归生活实践,还可以解释那些现象呢?演示:将水装入矿泉水瓶中,在顶部及底面各打一小孔,水从孔中喷出。现让矿泉水瓶下落,水将不再从孔中喷出。师:为什么会发生

11、这种现象呢? 引导学生从完全失重的角度来分析。(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并正确引导,指出问题的实质。)(三)布置作业、课后链接九、板书设计a=g 向下完全失重物体对悬挂物的拉力(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重力-超重小于重力-失重a减小 v增大;a减小 v减小G-F=maF=G-maa 失重a增大 v增大;a增大 v减小F-G=maF=G+maa 超重重力没有变化FG 十、教学反思1本节课采取“情景问题探究结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趣味实验的激发中,问题的引领下,“我要学、我想学”的情绪洋溢在整个课堂。通过自主体验、小组互动、组间互评、自我评价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体现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的新

12、理念。2在自主学习超重与失重时物体运动方向、加速度方向关系是难点,采用“图式配文字”的形式。实践表明,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3学生自主探究时,有的学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要求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应该提示学生自主探究的三个环节,分别从“观察压力大小变化分析运动情况分析受力情况”去探究。如果疏于引导,将会拖延时间,导致教学被动。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有更强的课堂驾御能力。如教师要调动现场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实验、小组学习和组间互评中,发现与交流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教师要做适当的评价与激励,将有效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完成引导学生对超重与失重的“感受感知感悟”的过程。7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