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107.50KB ,
资源ID:637308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3730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语文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1、看课文,从中发现问题。问:指出问题;想:思考并回答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读:读顺,读流畅,读出感情;写:通过本文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写片断。三、说教学程序,总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探究合作,构建新课堂。 (一)导语设计,激发美。(1分钟)先播放一组春光图,在优美旋律的中,教师激情导入: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春景,会让你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本堂课我们继续走入朱自清的春,细细赏读作者的生花妙笔奇在何处。 说明此设计帮助学生回忆春天美好的感受,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导语通过音乐、图画、诗般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春天的佳境,引入激发对文质优美,简洁明快的散文

2、学习兴趣。将学生由课前分散的注意力转换到集中的,急于求新知的心境上来,主动配合教师学。同时也交代了学习要点。(二)跳读课文、理清思路、归纳课文提纲。(2分钟) 说明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思路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此环节要引导学生通过把握关键语句来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在教学处理上要简明扼要。这2个环节是3分钟。 (三)学生自读,体会景物特点,体会春色美。(10分钟)在初一阶段,学生往往只能直觉意会“美”而不能言传“美”,所以我准备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理解春究竟是怎样美的,作者是如何构思的,讲究层次的。此时教师作示范如:山朗润,水涨,太阳红,小草钻

3、,要求学生轻声读,边读,边想,边用笔勾画,自读,自悟,自得,自问。然后小组互动学习,分析,整理.所得及所问,派代表参与板书,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也可设一些质疑,等到同学们讨论地差不多的时候用幻灯片出示,作为对学生思考不足的补充。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让同学们能够由点到面,将零散的景物及特点集中。 说明设计这一步骤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同时再从独立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就形成了多维态势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让学生用心读,用心赏,读出美,增强审美能力,每个人都会有收获,教师的设问与及同

4、学的质疑,落实了教学重点,完成知识目标1。(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美。理清思路之后,就要抓住重点品味、理解、赏析作品了,要注重对语言的品味。春的语言非常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可品味的地方很多,如文中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口语的穿插都是很有味道的。这一个步骤,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体会。我设计的问题是作者用了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比喻来描写不同的景物?你最喜欢哪些?在学生回答差不多时,教师可依据回答情况挑选下面的问题给以点拨、提示。1.提问法提示(1)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5、”?(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4)“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呢?(5)“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6)文章的结尾为什么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2.用“同义替换”法指导学生品味、咀嚼课文的语言。调换词语。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改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钻出来”。增删词语。如“舒活舒活筋骨”句改为“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事去”。改变语序。如“野花遍地是”句忙改为“遍地的各种各样的有名字没名字的野花,散在草丛百像眼睛,像星星”。改用平实说

6、法。如“不错的”句改为“不错的,春风是十分柔和的”。 说明此环节的设计落实了知识目标B和能力目标。设计的依据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要巧妙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学生就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五)细处研读,感悟写法美。引导学生讨论:你认为草、花、风、雨这四段哪段最难写?(风景难写)此环节可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春风”一段:如,特有的性格;特有的气味;特有的音响;大自然特有的和煦。此环节采用读、赏、析、说相结合的方

7、式,有利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有利全体学生的参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说是由扶到放的过程,这样也落实了教学重点及难点. (六)从文学作品和记忆中总结美、寻找美,创造美。引导学生从形式到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主要是要培养自学能力,因为初一年的学生还处于自觉的适应阶段,通过本文的总结归纳有利今后的自主学习。读完春,同学们会受到了美的感染和熏陶,请同学们从文学作品或记忆中找出描写春的优美词句,并且试着运用它去说一段描述春天的话。目的是将学生学语文的目光由课内导向课外,引向丰富多彩的更大空间,使课内外结合,教师可用多媒体投出有关诗词名句。 (七)分层作业,美的训练,美的迁移。(2分钟)1.写

8、一段描写家乡秋景的文字。2.通过本文的文字把它变成一幅幅春景画。3.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教师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可采用诗文朗诵(如春之声诗文朗诵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搞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说明设计第一道主要是学习的迁移、听、说、读的最后落脚点是写,初一年的学生写作水平难以当堂完成,所以放在课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学时间是在秋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写“春季”的内容迁移到写“秋景”上。第二、三道是选做题,第二题学生完成之后贴于“作业栏”上,这样布置是根据学生的多样性,有利调动一切学生可调动的因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写

9、作背景: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写于1926年,当时国共两党合作掀起的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正处在高潮时期,同时革命也遭到封建军阀、帝国主义等恶势力的阻挠和破坏。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战士,在这一革命中当然始终战斗在革命的最前线,用手中的笔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北洋政府诬陷通缉,1926年9月到厦门大学任教,遭到以校长林文庆为首的顽固守旧分子的排挤,在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中于是“旧事重提”拾起童年的“带露之花朝花”来慰籍自己此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集中六篇意在叙事而志在写人抒情,寄托了鲁迅的丰富而深沉的情感。尤其本文更是如此。2.教材安

10、排:教材在以童年为主题的单元中,选这一名篇作为首篇,其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真是自己的痛年,另外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先驱,其文美在朴实诙谐幽默的语言,美在清晰的写作思路,简洁的写法,丰富的思想,这些内容也正是我们语文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无疑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典范。 3.关于本文的主题:值得斟酌的是,本文的主题一直有争议,长期以来坚持本文是对封建教育的批判,这一点我想是长期以来“左”的思想影响的结果,就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教材安排来看,我认为本文主题应定位在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回忆怀念的层面上,这是处理本文的难点之一。二、教学设计:据此并结合初一学生首次接触鲁迅作品的

11、学况,将本文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书掌握重要字词。2.学习认识鲁迅了解朝花夕拾,帮助理解课文.3.借鉴本文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多角度、融情于景景物描写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4.揣摩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增强语感。5.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珍视人生中亦真亦梦的童年。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2.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材料安排的条理性。教学难点: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

12、些重要的词语。3.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教学方法:阅读、鉴赏、质疑、探究、合作以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思维表达能力。教学思路及课时安排:本文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第一部分。第二课时研读第二部分,整体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主题,品味本文语言。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关于鲁迅这一大师你了解多少?(学生说一说)2.教师小结: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鲁迅的童年和我们一样,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神秘的故事,无味的冬日里难得的情趣;严肃勤奋的学习生活,偶尔淘气的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走进这位大家的童年,体味

13、其丰富的情感,学习他的写作方法,定会受益匪浅。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1.作者介绍:引导学生约度注释并记忆,教师适当讲授。(课件)2.写作背景:教师下发相关材料:朝花夕拾介绍及作者小引。学生阅读增强感性认识。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老师播放课件学生听读,了解文意并画出自己的生字词。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工具书处理字词。教师明确(课件)。3.学生竞读,师生点评。4.引导学生谈谈读本文的初步感受,教师抓住题目提示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明确空间变化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据此将课文分成两部分,并概括大意。5.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过渡段,初步谈谈此段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小结明确本文的结构(课

14、件)四、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并思考:作者说:百草园是一个荒园,可为什么是我儿时的乐园?2.学生自由发言。3.教师小结(课件)4.进一步研读:听读第二段作者是怎样写百草园景物的,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听读)?小组探究教师提示写作顺序、描写的角度、情感等。师生小结,本段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着高低的顺序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并将高兴愉快自由无忧无虑的心情寓于其中,写出了童真,写出了情趣,体现了一个乐字,做到层次井然,情景交融。访写句子: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写一句话。5.作者写景中,为什么写美女蛇的故事,是多余的吗?学生结组讨论发言。教

15、师小结,明确插叙及作用。五、应用:说一说你儿时的乐园,注意要做到层次井然,富有感情六、默读第一部分,体会鲁迅在百草园中的乐趣及文中情感。七、教师总结:百草园是荒园但在我却儿时乐园,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的喜爱眷恋怀念之情。八、听读第一部分,结束本节。第二课时课文第一部分写了百草园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长大了,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百草园,我不明白大人为什么把我送进三味书屋随先生读书。二、研读过渡段1.学生听读体味作者的情感。自由发言,教师明确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及文字中所蕴含的眷恋、惆怅、无奈、担忧、猜测之情。2.请学生谈一谈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和感受。3.学生自荐

16、朗读再次体会作者情感。三、研读第二部分1.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以下问题:(课件)2.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代表发言3.师生求同存异,教师明确,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与百草园相比很单调、严肃、受约束但是不乏乐趣,仍然充满了欢乐与天真,体现了童真童趣,三味书屋的生活仍让作者留恋,难以忘怀。四、理解本文主题1.教师出示几种观点,让学生探讨并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理由。2.教师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五、揣摩语言本文语言准确传神,除描写景物的语言生动形象外,再写儿时游戏时更是用词准确1.课件:学生填入适当动词2.对照课文品味用词的准确性3.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描写你儿时做过的一种游戏4.除此外,你还觉得哪些词句用的好,说

17、一说理由。六、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童年的鲁迅离我们遥远吗?七、结束语鲁迅先生用充满童童趣的语调回忆自己的童年,获得些许温馨,聊以慰藉自己现实的孤寂与苦闷。歌颂了自由快乐,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抒发的自己对童年的喜爱眷恋怀念惆怅的心情。童年是我们每个人永远的记忆,冰心诗言“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童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永远留在记忆中。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培养语感,提高记诵能力。2.引导学生领会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生动性的特点。3.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4.了解

18、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故事情节,深入分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文中出现的重点古诗词的积累。教学过程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巾帼英雄的事迹,请讲一讲。(学生讲)说到巾帼英雄不得不提到木兰,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方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会对女英雄木兰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探索新知识1.相关的文学常识(投影显示)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中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

19、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诗中的“双璧”。2.读文让学生认真听朗读录音,注意字音、节奏和感情。(播flash)需要注意的字音:机杼军帖可汗鞍鞯辔头溅溅胡骑啾啾朔气扶将著扑朔戎机让学生结合所听的录音和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找学生读文,并找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效果。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读时要读出节奏感,例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让学生给自己最喜欢的话划分节奏,并大声读出来。学生划节奏,读文。找三至五名同学读。师生共评价。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着读文,提出不懂的字词句。学生质疑:学生需积累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例如:当户织:户,军书十二

20、卷:十二,阿爷无大儿:爷,胡骑,戎机,朔,赏赐百千强:强,郭,扶将,著,裳,扑朔,迷离,傍,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指上下文中相关词语互有省略,而意义上则互有补充,从而使文辞简洁精练。古诗文中由于字数、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的限制,常常用互文见义的表达方法,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完备的意义,增加语句的内涵。如王昌龄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等于说“秦时汉时的明月,秦时汉时的关”。3.整体阅读,把握故事情节,合作探究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概括回答。明确: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用五个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主要情节。木兰纺织

21、木兰从军木兰征战木兰辞官-木兰还乡(最后一节是一段附文,是歌者对木兰的赞辞)。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叙述的详略。诗中对木兰出征前置办行装、从军征战生活以及得胜归来等情节,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诗中对木兰从军的准备以及还朝辞官、回家与亲人团聚写得详细,对战场写得简略。由于诗的重点不在于表现主人公驰骋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这样写使主题更加突出。立足全诗,把握人物形象: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学生回答。这首诗所叙写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这个巾帼英雄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根据这

22、首诗的内容,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喜欢木兰的原因吗?参考:木兰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4.教师有感情地背诵全诗5.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看谁背的又快又准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作业:背诵全诗社戏(方案A)教学目标1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2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风情美,从

23、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课时安排 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1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2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3上网查阅有关绍兴“社戏”的资料,了解“社戏”这种乡村戏剧的文字及图片。4师生合作制作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熟悉内容。2研读课文,整体感悟。教学设计导入1请多名学生说出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不作阐发,意在勾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2教师语: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看一看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初读课文,熟悉内容1课件播放有关“社

24、戏”的图片(可从网上下载)2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社戏”知识。3放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4挑战擂台,问题抢答。男生女生分别挑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课文内容,向对方提问,以考查对方对课文信息的获取程度。回答的一方应先合上书。(此环节既可检查提问学生对课文信息提炼和处理的能力,同时也可进一步熟悉课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研读课文,整体感悟1整体感悟故事情节a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看看课文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b请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大意符合即可)。课文记叙了“我”在乡

25、村和农家少年看戏的一次经历。2整体感悟课文意图小组讨论交流,在组内发言,说一说自己对这篇课文意图的整体感悟。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本小组对课文意图的感悟观点。(学生的感悟可以从多角度来回答,不作统一要求。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发表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本文以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迷人图画,展示了那里的人情美和风景美。那里的人:聪明、能干、热情好客、纯朴憨厚、无拘无束;那里的景: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业1抄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1跳读:品味语言,质疑答疑。2精读:课堂讨论,评析是非。3美读:比赛

26、朗读,体会意境。跳读课文,品味语言1品味文章重点词语、句子或语段。a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句子和语段勾画出来,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b四人小组交流。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找的地方不够准确,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旁批不够精确,老师要注意归纳,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词语例:“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中的“点”“磕”“退”“上”“架”等几个动词,将少年们开船时的动作程序以及合作划船的情状表述得颇为详细,显示了他们熟练的驾船技巧和勤劳肯干的品格,也折射出

27、他们去看戏时的愉快心情。句子例:“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起彩来。”这一句用一个富有童话色彩的比喻,反映了儿童富于幻想的特点和愉快的心情。写老渔父的喝彩,是通过旁观者的赞美来衬托孩子们的驾船技术。语段例:月夜行船一段(11段)的景物描写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恰如多重奏管弦乐,给人以十分丰富的感觉,景物的立体感由此产生。2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质疑答疑。例如:课文最后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真的是豆好吃,戏好看吗?明确:“我”所难忘的是平桥村老人孩子那份朴实、真挚的感情和那特有的农村风光、自由的空气、人与人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