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2.86KB ,
资源ID:65141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5141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本技术具有针具特殊、手法新颖、见效迅速、疗效显著、适用病种多、范围广、使用简便、安全稳妥等特点。1器具钩针:特制。测力握力器:中国中学生比赛专用,上海金甸实业有限公司生产。NL-90人体肘部扭力侧力仪:患者取仰卧位,患臂90度屈曲,暴露患处,手掌贴靠胸前部。术者靠近患臂一侧取坐位,距离适度,便于操作为宜,确定痛点部位,并做出记号,局部常规消毒,左手拇指或示指作指切压手,右手持经已消毒的钩针,呈执笔式,针尖朝下,用速刺法将针进入皮下组织后,进行提插法,得气后不出针,改行“一穴多向”刺,进行“钩拉”、“弹拨”手法,随即作“震颤”手法10次。运用针头的光圆部分,对骨膜作轻柔的“按摩”手法,操作手法较

2、重,出针摇大其孔,以泻其实,操作完毕时,按进针方向倒退出针,然后用创可贴覆盖固定。3疗程每次操作总时间约8分钟,每隔2天治疗1次,每2次间隔23天。6次为一个疗程,治疗需要两个疗程。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技术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粘连前期和粘连期。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本疗法无创伤,可避免感染或疾病的传播,易操作,且较经济。LH202H型韩氏经皮神经刺激仪。2取穴肩周炎患侧穴位一一肩前与肩髎或肩髃与臑俞(隔次交替使用)

3、,外关与合谷。3操作方法刺激仪两对电极(带有直径为3cm的不干胶电极板)分别粘贴连接肩部二穴和合谷、外关二穴,刺激参数为:连续波、高频(100Hz)刺激10分钟后转为低频(2Hz)刺激30分钟,强度l02mA。隔日治疗一次。 头皮针抽气法提高脑血栓形成后偏瘫患肢肌力技术1符合脑血栓形成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并结合CT或MRI诊断为脑血栓形成的偏瘫病人。2中医辨证为中风中经络的实证或本虚标实证者。3参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偏瘫侧肢体中上肢瘫、指瘫、下肢瘫、趾瘫肢体功能评分或综合功能评分有一项3分者。4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在2至3个月以内(即发病后第31天至第90天)者。5无神志昏

4、迷,血压基本稳定者。本疗法有较大的刺激量,同时有利于配合肢体运动,通过边行针、边运动、长留针、常运动,从而产生较强的改善肌力的效应,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一次性不锈钢毫针,型号为3034号(直径0.230.30mm)、1寸1.5寸(2540mm)。病灶侧(即偏瘫肢体的对侧)头部。采用中国头皮针施术部位标准化方案: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中线在头顶部前后正中线,自百会向前至前顶。顶颞前斜线在头部侧面,即前顶穴起,止于悬厘穴。2操作方法取坐位,确不能坐者可采用仰卧位。采用2%的碘酒拭擦施术部位,再用7 5%的酒精棉球将碘酒拭净,或单用75%酒精棉球拭擦针刺部位的皮肤。用指切进针法,左手拇指切按在治疗线

5、旁边,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快速将针刺入,针尖至帽状腱膜下层。在针尖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使毫针与头皮呈15度30度角,在腱膜下层进入皮肤1寸(25mm)左右,指下有不紧不松的感觉和一种吸针感。然后进行行针操作,即用爆发力向外速提3次(约5秒钟),每次至多提出1分(2.5mm)许,又缓插至1寸,如此反复运针10遍,共计约5分钟。间歇动留针2个小时,每隔30分钟运针5遍(约2分30秒)。行针和留针期间,可结合患肢的运动。出针时,应先以左手拇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慢慢提至皮下。然而,将针迅速拔出。出针后若有出血,。应迅速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4疗程每日针1次,每周针刺3次,共12次为1个观察疗程。

6、特定针法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症技术1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症。前列腺增生诊断标准:5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有排尿踌躇、夜尿增加等现象;直肠指检可摸到两侧叶或中叶有增大,表面光滑,可向直肠内膨出,质地中等,韧度有弹性感,两侧叶之间的中央沟变浅或消失;残余尿量在60ml以内,否则为手术摘除前列腺指征;膀胱镜检查可直接看到膀胱颈部前列腺增生的部位和程度,最多是两侧叶增生;超声波断层显像可见前列腺腺体明显增大;尿流率每秒在10ml以下者。2中医诊断标准:癃证、闭证。(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本疗法取穴精练,能减少针刺之痛苦,且疗效较好,具有很好的依从性。28

7、号5寸毫针和28号2.5寸毫针;艾条。秩边穴,中极穴。患者俯卧,对进行针刺点作局部常规消毒皮肤,取用28号5寸毫针,作60度刺入秩边穴,针尖向内侧会阴部进针,针进深度33.5寸,以针感向会阴部生殖器放射为佳,小幅度提插捻转1分钟,留针2O分钟,期间每隔4分钟,作小幅度提插捻转1分钟,强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起针。然后改为仰卧,常规消毒进针点,取28号2.5寸毫针直刺中极穴,以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为佳。取艾条2cm长一个,点燃插入针柄上,灸2壮。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椎病技术1870岁,男女不限,早中期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轻度)颈椎病。颈型:主诉颈项、头

8、、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线平片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失稳。神经根型: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伴有颈椎活动受限、肌力减弱或肌萎缩;头部叩击试验、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至少有一项阳性;影像学显示相应颈椎关节退行性变。椎动脉型与交感型:表现头痛、眩晕、耳鸣、眼花等交感神经症状,且与颈椎活动有关,曾有体位性猝倒;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失稳、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脊髓型:临床表现下肢发紧、行走不稳、甚或肢体瘫痪、二便失禁等颈脊髓损害的症状;伴有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影像学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

9、或脊髓受压。本技术着眼于恢复患者颈椎的生理弧度,运用柔和而又具有渗透力的手法松解颈椎周围的软组织、调整颈椎不良的位置关系,使之恢复正常,具有见效快、复发率低、适应面广、痛苦小、安全可靠等优点。1器械准备普通治疗床。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以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按揉法在颈项、肩及上背部常规操作,10分钟。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其头端,双手重叠自第3、4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与水平方向呈15度20度角拔伸,着力点位于棘突之间,持续时间不少于1分钟,反复5遍。以示、中、环三指指腹着力,由下而上沿直线平推,两手协同,交替进行,包括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颈段,每条线各6遍,共12遍。以中指指腹着力,以中等强度力量沿项

10、韧带及其两旁自下而上弹拨,两手交替进行,反复5遍。以中等强度力量勾揉风池、风府穴、阿是穴,按揉肩井穴各2分钟。在拔伸状态下左右旋转颈椎至极限位(约45度左右),不做扳法,反复5遍。自颈根部将颈椎微微托起,然后边拔伸,两手边向头部滑移至发际,反复5遍。每次治疗总时间约20分钟,隔天1次,6次为1个疗程。 阿是穴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技术患者性别不限,年龄在1080岁之间的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手法操作简单、易学,对于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疗效迅速而确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三、技术操作方法1、器械准备采用0.30mm直径,长40mm的不锈钢毫针(一次性管针)2、详细操作步骤

11、(1)腧穴定位阿是穴(2)针刺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龙胆紫标出阿是穴。 使用0.30mm直径,长40mm的不锈钢毫针。 若痛点在颞部,以1015度的角度,进针后,缓慢边捻转边从丝竹空穴向阿是穴透刺;若痛点在眉棱部,以相同角度从拈竹穴横透至阿是穴。毫针针尖必须在阿是穴这一点上得气。若未得气,应耐心仔细在周围搜寻,切忌大幅度提插捻转以求得气,以免出血。 得气后,向右轻轻捻转针柄180360度,使软组织轻轻缠绕针尖,此时,患者针感会增强,然后行250500次/分的震颤法1分钟,轻轻回转针柄180360度,留针5分钟;如此反复操作5次后出针。出针时应在针下空松时缓慢出针,然后按压针孔1分钟以防出

12、血。3、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头痛严重者可延长至60分钟。 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泻技术13个月5岁患儿,性别不限。2糊状便,蛋花样便,黄色水样便,每日不超过10次。3或伴有呕吐,食欲不振。4病程不超过2周。本技术投资少、安全、疗效好、见效快、取穴精、手法简、耗时少、患儿乐于接受。1揉腹患儿仰卧。医者中指放于神阙、天枢穴,示指放于中脘穴,力度以皮肤凹陷35mm为宜,顺时针方向揉腹56分钟。2揉足三里患儿仰卧,双下肢微屈。医者以两拇指指腹放于患儿两侧足三里穴,力度以皮肤凹陷23mm为宜,左手逆时针、右手顺时针方向旋揉23分钟,频率80100次/分钟。3揉背俞穴患儿俯卧。医者示指、

13、中指、无名指并拢分别放于脾俞、胃俞、三焦俞,力度以皮肤凹陷12mm为宜,点揉23分钟,先左侧,后右侧。4捏脊医者两指桡侧缘顶住患儿背部皮肤,余四指放于拇指前方,十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沿两侧膀胱经,先从大杼穴开始向下至下髎穴重复捏提69遍,再从下髎穴向上至大杼穴处重复捏提36遍。5疗程以上方法,根据年龄、体质强弱不同,调节用力的大小。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手法整复杉树皮外固定结合皮牵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技术1年龄314岁,性别不限。2一周内的新鲜股骨干骨折。3X线表现骨折移位明显。1独特的手法、整复方法在复位骨折时具有较高的成功率。2皮牵引可持续保持整复后骨折的对位对线,有利于骨痂

14、生长,缩短治疗时间。3杉树皮夹板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可塑形又能防止骨折侧方移位,能保持复位后良好的固定。4杉树皮夹板轻便透气,各夹板间有一定间隙,可减少因固定而引起的循环障碍,较对照组石膏固定肿胀消退快,疼痛缓解早。5与石膏固定相比,采用杉树皮夹板固定便于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对固定松紧度可及时调整,有利于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对线,减少断端移位。6治疗中并发症较少。7杉树皮夹板取材方便,简单经济,治疗费用较低。8便于临床护理、拍片观察,适用于各级医院。杉树皮夹板采用本地产,选用清明后取下的大块杉树皮,压平整凉干后备用。制作时削除粗糙外皮,厚度一般3mm左右,修剪光滑后备用。普通医用绑带(大号)、橡

15、皮胶布、脱脂棉及牵引架、牵引绳。透气柔软的本地产桃花纸。手法整复(以左侧为例) 患儿仰卧,近端助手双手按住患儿骨盆两侧髂嵴,远端助手以右手扶住患侧腘窝膝外侧,左手握住患侧内后踝,术者立于患侧,左手由内侧握住骨折远端,右手由外侧握住骨折近端,与远侧助手一起屈膝外展,同时嘱远侧助手拨伸牵引,当重叠纠正后折顶、反折;同时回旋触顶手法使断端吻合,使下肢中立位,远端助手维持牵引,使骨折复位。屈膝屈髋外展角度:上中段骨折屈髋大,屈膝小,下段骨折反之。3天内达到功能对位(断端重叠小于2.0cm,前后成角小于15度,无侧方成角及旋转移位)以上,必要时在X线透视下进行复位。皮牵引 选用两条橡皮布胶,宽约4.0c

16、m,长5.0cm,正中断开贴于下肢内外侧上下缘皮肤,其顶端低于骨折断面下1.0cm,胶布长出足跟部下7.0cm左右以利于贴住牵引板,牵引重量按体重设置为23kg。膝内外侧及双踝部等骨突部位放置少许脱脂棉花垫,牵引皮肤区有软组织挫伤者以无菌纱布覆盖后行牵引,胶布粘贴皮肤后用绷带包扎固定以防脱落。胶布远侧35cm处附牵引托板、牵引绳和滑轮。根据X线片复查,有中等量骨痂生长时,予拆除皮牵引,而仅用杉树皮夹板固定。杉树皮夹板的制作和固定 治疗时用杉树皮夹板前、后、内、外侧共四块,后侧、外侧块,长度为患肢臀部或粗隆顶点至踝上2.0cm,上宽下窄,内侧块自腹股沟至踝上2.0cm,上宽下窄,上边斜形,形状与

17、腹股沟走向相似,前侧块长度腹股沟至膝上2.0cm,四块夹板宽度为肢体周径的1/51/6,并将各夹板边角压软变钝,放置少量脱脂棉花衬垫。按加垫原则,在相应处加垫,以纠正成角移位,各骨突处加棉垫保护。下段骨折,在相当于骨折断端处加垫,每块杉树皮夹板均在腘窝处塑形,并在腘窝处加棉垫,使膝关节略屈约15度左右,以对抗腓肠肌牵拉而致的股骨远端的向后成角。夹板放置完成后,助手手持夹板临时固定,术者用1.0cm宽胶布条至上而下螺旋形环扎固定后,外以绷带螺旋型重叠环扎固定,绷带外再用胶布环扎固定。置患肢于外展位,下肢内外二侧用沙包固定,根据体重情况,安置23kg重的牵引锤。 杉树皮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

18、技术外伤后影像学证实为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发病在2周之内就诊者。本疗法由于杉树皮的特性,在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病人痛苦少,消肿止痛快,透气性好,压迫感少,并发症少,夹板松紧便于调整,疗程短,功能恢复快。杉树皮夹板作为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的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技术,方法简便,易于学习,适宜于推广应用。每当清明至立秋季节,取树龄在10年以上,树干直径超过15cm,杆挺拨直,生长在阳光充足山上的刺杉树,将树干截成若干段,除去树枝分叉的以上部分,在1周内剥去外表绒毛状的表皮,用铲刀将皮纵向剖开,然后小心地用力将树皮整块的剥下来,将剥下来的树皮晒干,压平待用。挑选出无虫蛀,无桩节、

19、无霉变、干燥、平整、厚度10mm,清洁的树皮,根据肢体长短,粗细、剪取4块并剪成:背、掌、尺侧的上宽下狭呈楔形,桡侧块上宽下狭并呈刺刀形。然后除去夹板外表的皮层,使其厚度为5mm。夹板的长度和宽度:根据患臂的长短,粗细的不同,制作不同的长度和宽度的夹板。复位后患者坐或立于医者对面,患侧手心朝上,医者左手食指扣住骨折远端背侧与第3、4、5指同时使患者掌屈于30度,手向上向尺侧牵拉。左手拇指在骨折近端掌侧向背侧尺侧按压,助手立于患臂外侧准备包扎,医者用棉纸将前臂包裹好,保护皮肤,防止擦伤,然后先将掌背侧块夹板放好,远端齐掌指关节,掌侧块远端齐腕横纹,尺侧块远端齐尺骨茎突,桡侧块远端齐第一掌指关节,固定于腕屈曲30度尺偏位,夹板之间间距1cm,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助手用胶布由近端到远端作螺旋形固定,然后用绷带包扎,外面再用胶布固定。然后前臂屈肘90度旋后位悬挂,掌心向上。3治疗时间及疗程整复固定后3天摄片复查,调整夹板,如肿胀严重则放松固定,肿胀消退后重新扎紧,此后每周复查1次,第3周X摄片复查,第5周结束时X摄片检查,骨折线模糊,有骨痂形成,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即可解除固定,嘱患者加强功能锻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