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1.83KB ,
资源ID:651662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5166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临床医学生理第三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临床医学生理第三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12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 和 ,红细胞成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子是 和 ,调节两个不同阶段红系祖细胞的生长的是 和 。三、是非题1将红细胞置于某一溶液中,若红细胞出现皱缩,则表明该溶液为低渗溶液。2血浆中出现大量血红蛋白,提示血液运氧能力增强。3当红细胞膨胀、膜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减小时,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能力将大大降低。4血液在4条件下保存23周后,其红细胞中的Na+浓度将降低,血浆中的K+浓度将升高。5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作用于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从而使红细胞数量增加。6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初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增加主要是骨髓造血功能增强所致。7血小板第一时相的聚集为不可逆性,第二时相的

2、聚集为可逆性。8血液凝固的实质为血细胞凝聚成团。9决定血型的因素是血细胞膜表面特异性抗原的类型。10从末接受过他人血液的Rh阴性者,首次接受Rh阳性供血者血液,不会发生凝集反应。四、问答题1 血液有何生理功能?血液的生理功能与其成分有何关系?2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生理意义。3 分析引起贫血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防治原则。4 简述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5 简述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其功能。6 试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析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7 简述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8 试述ABO血型系统的组成和相互间输血的关系。9 简述Rh血型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五、选择题A型题1型题150Kg的成年男

3、性其血液总量和血浆量分别约为:A2500ml和1000 ml B5000ml和2500ml C3500ml和2000 ml D4500ml和2000ml E60000ml和3500ml2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占血液的容积百分比 E与血浆中无机物的容积之比3有关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占血浆渗透压的小部分 B主要由白蛋白组成C与血浆容量有关 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红细胞膨胀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量增加4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A白蛋白 B葡萄糖 C球蛋白 DNaCl EKCl5下列溶液中属于等渗溶液的是:A0.1NaCl B

4、葡萄糖 C尿素D葡萄糖盐水 ENaCl6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A血浆蛋白含量 B红细胞数量C白细胞数量 D红细胞的叠连 ENaCl的浓度7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的重要因素是:A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C血浆晶体渗透压 D血浆白蛋白浓度 E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8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主要是:A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 B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C维持血管内外电解质的含量 D使水分通过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E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交换,维持血容量9影响血管内外水分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血浆晶体渗透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C血浆渗透压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E血浆的粘滞性10血浆蛋白量显著减少时,可引起:A血浆渗透

5、压显著降低 B组织液生成增多C淋巴回流量减少 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E有效滤过压下降11血浆中何种物质浓度改变时,可能引起组织水肿:A血浆NaCl 浓度升高 B血浆球蛋白浓度下降 C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 D血浆AG比值增大 E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12与红细胞的许多生理特征有密切关系的是:A.红细胞的数量 B血红蛋白的含量 C红细胞的形态特点 D红细胞的比容 E红细胞的成熟13成熟红细胞在下列哪种溶液中易发生溶血:A0.65NaCl B葡萄糖 C1.9尿素 D10葡萄糖盐水 E0.NaCl14易使红细胞发生叠连,导致血沉加快的因素是:A血浆白蛋白增加 B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C血清卵磷脂增加 D血浆球蛋

6、白增加 E红细胞膜表面负电荷增加15 关红细胞功能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A运输O2与CO2 B可调节机体的酸碱平衡 C其功能通过血红蛋白实现 D溶血后的血红蛋白功能不变 EO2与血红蛋白结合成HbO2而运输16下例各项中,可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A骨髓抑制 B长期慢性失血C肾功能衰竭 D内因子缺乏 E脾功能亢进17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子是:A蛋白质和铁B促红细胞生成素 C内因子 D维生素12 和叶酸 E雄激素18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是:A骨髓的造血功能抑制 B维生素12 和叶酸缺乏C蛋白质摄入不足 D机体缺铁 E红细胞脆性大19缺乏内因子引起贫血是由于:A红细胞成熟和分裂障碍 B血红蛋白合

7、成减少C造血原料不足 D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E红细胞脆性增大20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A多能干细胞 B淋巴系祖细胞C髓系干细胞 D定向祖细胞 E基质细胞21主要调节晚系红细胞、也能调节早系红细胞分裂成熟的是:A爆式促进因子 B促红细胞生成素 C雄激素 D红细胞提取物 E雌激素22红细胞在血管外破坏的主要场所是:A肾、肝 B脾、肝 C肾、脾 D胸腺、骨髓 E骨髓、淋巴结23关于白细胞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中性粒细胞可吞噬病原微生物 B单核细胞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C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作用 D嗜酸粒细胞释放肝素、组织胺等E嗜酸粒细胞与过敏反应有关24机体化脓性细菌感染时,血中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

8、: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淋巴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25在患某些寄生虫病或过敏反应时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26白细胞中数量最少、能合成组织胺和肝素的是: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27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并参与免疫应答中抗原信息传递的白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28血小板参与:A吞噬作用 B生理止血C细胞免疫 D体液免疫E运输29血小板减少导致皮肤出现出血斑点的重要原因是:A血小板不易粘着 B血小板不易聚集C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受损 D血管

9、收缩功能障碍 E凝血功能减弱30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物质是:A肾上腺素 B5羟色胺 CADP组胺 D凝血酶 E胶原31血液凝固的本质变化是:A血小扳聚集 B红细胞叠连C血细胞凝聚 D纤维蛋白形成 E红细胞凝集32血液凝固所分离出的淡黄色液体称:A血浆 B体液 C血清 D细胞外液 E细胞内液33血清成分的特点是:A血液去掉纤维蛋白原 B抗凝血液经离心沉淀的上清液 C血浆除去血浆蛋白的液体 D全血除去血细胞后的液 E血浆去掉纤维蛋白原及某些凝血因子34维生素参与部分凝血因子的合成,当维生素K缺乏时,可能引起:A因子、缺乏 B因子、缺乏 C因子、缺乏 D因子、缺乏E因子、缺乏 35抗血友病因子是:

10、A因子 B因子 C因子 D因子 E因子36血液凝固的最后阶段是:A因子被激活 B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C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D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 E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37与血液凝固无关的因素是:A血小板数量B肝脏功能C血浆NaCl浓度 D红细胞凝集原有关E凝血因子多少38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根本区别是:A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 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C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只需体外因子 D前者由因子启动,后者由因子启动E前者速度慢,后者速度快39柠檬酸钠抗凝血的机理是:A去掉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B与血浆中的钙结合而沉淀 C加强抗凝血酶作用 D抑制凝血酶原激活E与血浆中

11、Ca2+形成可溶性络合物40血型的分型依据是:A血清中的凝集素 B红细胞膜上抗原C血浆中的凝集原 D白细胞膜上抗原 E血小板上的凝集原41静脉注射1升0.9%NaCl溶液,1小时后可能出现的变化是:A循环血量增加 B血浆渗透压下降 C出现血红蛋白尿 D动脉血压升高E于注射开始后10分钟尿量增加42输入经低温保存较长时间的库存血,可能引起:A血氧分压升高 B血钾浓度升高 C血钠浓度下降 D输入的红细胞随即发生溶血E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43在一般情况下血型之间相互输血,主要考虑给血者的:A血清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 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C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D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

12、胞所凝 E血清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44血型系统相互输血关系中,严禁:A型输给型 B型输给型 C型输给型 D型输给型 E型输给型45献血者为型,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为:A型 B型C型D型E型或型46某人红细胞与型及型标准血清均有凝集反应,其血型应为:A型 B型 C型 D型 E型或型47关于Rh血型系统的说明,正确的是:A血清中含RH抗体者为Rh阳性 B红细胞中含抗原者为Rh阳性CRh阴性者血清中含Rh抗体 DRh阴性血不能输给Rh阳性E汉人Rh阴性率高达48下列关于Rh血型中的Rh抗体的内容错误的是:ARH抗体为天然抗体 BRh抗体属于IgGCRh抗体可以通过胎盘

13、 DRh抗体能凝集Rh阳性红细胞 E以上都错49Rh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一般发生在:ARh阳性母亲孕育的第一胎Rh阴性胎儿 BRh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二胎Rh阴性胎儿CRh阳性母亲孕育的第一胎Rh阳性胎儿 DRh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一胎Rh阴性胎儿ERh阴性母亲孕育的第二胎Rh阳性胎儿2型题50男性患者56岁,血液常规检查结果为:红细胞数量3.01012L、血红蛋白浓度为110gL、红细胞平均直径为8.5m;白细胞总数5.5109L;血小板10.5109/L。提示该患者最大可能是:A各项指标均正常 B患有缺铁性贫血C患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 E患有血小板减少51有一大面积烧伤患者

14、创面有大量液体渗出,血液常规检查结果为:红细胞数量5.51012L、血红蛋白浓度为160gL、红细胞比容为56%;血液粘滞性为水的6倍。血压为90/80mmHg,需要补液。您认为:A宜输全血 B宜输入血浆 C宜输入红细胞浓缩液 D宜输入生理盐水 E宜输入10%葡萄糖溶液52已知甲某的血型为B型,通过交叉配合试验发现其红细胞可被乙某的血清所凝集,但甲的血清不能凝集乙某的红细胞,乙的血型可能是:AB型 BA型 CAB型 DO型 ERh阴性AB型B型题(5354题)A白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氯化钠EHCO3-53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54承担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主要物质是(5556题)A 骨

15、髓抑制B Fe2+摄入量不足C 内因子缺乏D脾功能亢进E 慢性肾功能衰竭55小细胞性贫血的常见原因是56大细胞性贫血的常见原因是(5758题)A 凝固B 凝集C 聚集D叠连E 粘附57A型血红细胞与B型血血清混合后会发生58在ADP的作用下,血小板可发生(5960题)A因子B因子C因子D因子E因子59内源性凝血激活途径的启动因子是60引起血友病的主要原因是缺乏(6162题)A 抗凝血酶B 蛋白质C C TFPI D肝素 E 纤溶酶61主要抑制凝血因子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的物质是62能灭活a-复合物活性的是(6364题)A H抗原+半乳糖 B H抗原+半乳糖+岩藻糖C H抗原+N乙酰半乳糖胺 DH

16、抗原+葡萄糖 E H抗原+ N乙酰葡萄糖胺63构成A抗原的寡糖链是64构成B抗原的寡糖链是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值,称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正常值,男性约为4050;女性约为3748。由于血细胞中绝大多数是红细胞,故血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比容。2 在临床或生理实验室工作中常将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溶液、5葡萄糖溶液、1.9%尿素溶液等。3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一特征称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所具有的抵抗力越大,红细胞渗透脆性越小。渗透脆性试验可反映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大小,正常红细胞在0.450.40%NaCl溶液中开

17、始出现部分溶血,0.350.30%NaCl溶液中出现完全溶血。4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分子量为34000的糖蛋白,主要由肾皮质管周细胞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作用于晚期红系祖细胞上的EPO受体,促进其增殖并向可识别的红系前体细胞分化,也能加速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并促进骨髓释放网织红细胞。EPO还能促进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EPO通过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使血中红细胞数量保持相对稳定。5白细胞具有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称趋化性。体内具有趋化作用的物质包括人体细胞的降解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细菌及细菌毒素等。白细胞可按照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梯度游走到这些物质的周围,将异物包

18、围并通过入胞作用吞噬异物。6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血液流出,经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这种现象称生理性止血。临床上常用小针刺破指尖或耳垂使血液自然流出,测定出血的延续时间,称出血时间。正常约为13分钟。出血时间的长短可反映生理性止血功能的状态。7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由一系列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蛋白质酶解过程。8 因子与带负电荷的异物(如玻璃、胶原、白陶土等)表面接触,使之激活的过程称表面激活。9 血液凝固12小时后血凝块回缩,析出淡黄色透明的液体称血清。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某些在凝血过程中被消耗的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增添了在

19、血液凝固过程中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所释放的化学物质。10 蛋白和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被溶解液化的过程,称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11 血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的类型,称为血型。人类有许多血型系统,包括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和血小板血型,其中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基本的血型系统。12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13 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用魏氏法检测的正常值,男性为015mm/h,女性为020mm/h。血沉愈大,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愈小。二、填空题1 白蛋白 球蛋白2 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 缓冲酸碱平衡 维持神经肌肉兴

20、奋性3 增加 下降4 正常 血浆成分5(4.010.0)109L 5070 2030 6 核左移 有严重感染7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促进生理止血 参与血液凝固8 、 与血浆中Ca2+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降低Ca2+浓度9 D Rh阳性或阴性者体内均无天然抗Rh抗体10 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 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11 7.357.45 NaHCO3/H2CO312 蛋白质 铁 维生素B12 叶酸 爆式促进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三、是非题1错 2错 3对 4错 5错 6错 7错 8错 9对 10对1 血液的基本功能有:(1)运输功能 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所产生的代谢产

21、物都需通过血液运输,以满足细胞代谢活动的需要。(2)调节功能 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激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调节其活动。血细胞亦可合成分泌某些生物活性物质。血液可吸收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参与体温调节。(3)防御功能 白细胞和血浆中的抗体、补体等物质,可对抗或吞噬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血小板和血浆中的凝血因子在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防止小血管破裂时发生大量出血。血液的生理功能与其成分有密切的关系,如运输功能的实现必须依赖红细胞、血浆蛋白、水分等;血液的调节功能主要借助于血液中含有的激素及血细胞自身合成分泌的激素、细胞因子等;血液的防御功能主要通过白细胞、

22、免疫球蛋白、补体、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实现。2血浆渗透压由大分子血浆蛋白组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组成的晶体渗透压两部分构成,正常值约为300mOsm/L(300mmol/L,相当于770kPa),其中血浆晶体渗透压占99以上。(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是形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主要由NaCl等小分子物质构成。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使水分子的跨膜移动保持平衡。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可吸引红细胞内水分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浆,引起红细胞皱缩。反之,当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时,可使进入红细胞内的水分增加,引起红细胞膨胀,甚至红细胞膜破裂而致血红蛋白逸

23、出,引起溶血。因此,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细胞内外水分的交换,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2)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值约1.5mOsm/L(25mmHg或3.3kPa),主要由血浆白蛋白构成。由于血浆蛋白分子量较大,难以透过毛细血管壁,而且血浆蛋白浓度远高于组织液。因此,血浆胶体渗透压明显高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能够吸引组织液的水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维持血容量。因此,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维持血容量。3引起贫血的原因大致可从生成的部位、合成血红蛋白所需的原料、红细胞的成熟过程、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过程和红细胞的破坏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24、(1)出生以后主要在红骨髓造血。若骨髓造血功能受物理(X射线、放射性同位素等)或化学(苯、有机砷、抗肿瘤药、氯霉素等)因素影响而抑制时,将使红细胞和其它血细胞生成减少,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其特点是全血细胞减少。(2)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所需的原料主要是铁和蛋白质。成人每天约需2030mg铁用于血红蛋白的合成。若长期慢性失血(内源性铁缺乏)或食物中长期缺铁(外源性铁缺乏),均可导致体内缺铁,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缺铁性贫血,其特征是红细胞色素淡而体积小。(3)红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维生素B12和叶酸作为辅酶参与核酸代谢。维生素B12是红细胞分裂成熟过程所必需的辅助因子,并可加强叶酸在体内的利用

25、。食物中的叶酸进入体内后被还原和甲基化为四氢叶酸,并转变为多谷氨酸盐,作为多种一碳基团的传递体参与DNA的合成。当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时,红细胞的分裂成熟过程延缓,可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其特征是红细胞体积大而幼稚。(4)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可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内因子-B12复合物,保护维生素B12不被胃肠消化液破坏,并与回肠末端上皮细胞膜上特异受体结合,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内因子缺乏可引起维生素B12吸收减少,影响红细胞的分裂成熟,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5)红细胞在血液中的平均寿命约120天。衰老或受损的红细胞其变形能力减弱而脆性增加,在通过骨髓、脾等处的微小孔隙时,易发生

26、滞留而被巨噬细胞所吞噬(血管外破坏)。当脾肿大或功能亢进时,红细胞的破坏增加,可引起脾性贫血。(6)红细胞的生成主要受体液因素的调节,其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可作用于晚期红系祖细胞上的EPO受体,促进其增殖并向可识别的红系前体细胞分化,也能加速红系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并促进骨髓释放网织红细胞。当肾功能衰竭时,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可能引起肾性贫血。4(1)中性粒细胞具有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其数量多、变形能力强,在急性化脓性炎症时,其数量常明显增加。当炎症发生时,中性粒细胞受细菌或细菌毒素等趋化性物质的吸引,游走到炎症部位吞噬细菌,并利用细胞内含有的大量溶酶体酶分解细菌。(2)单核细胞

27、在血液中停留约23天后迁移到周围组织,成熟为巨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其吞噬能力大大增强。在某些慢性炎症时,其数量常常增加。单核-巨噬细胞能合成、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并在抗原信息传递、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重要作用。(3)嗜酸性粒细胞功能与过敏反应有关。嗜酸性粒细胞可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合成和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吞噬、破坏嗜碱性粒细胞所释放的活性物质,限制嗜碱性粒细胞的活性。嗜酸性粒细胞还可通过释放碱性蛋白和过氧化酶损伤蠕虫体,参与对蠕虫感染时的免疫反应。当机体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蠕虫感染时,其数量常增加。(4)嗜碱性粒细胞能合成并释放组胺、过

28、敏性慢反应物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肝素等,可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细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引起寻麻疹、哮喘等过敏症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能吸引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5)淋巴细胞具有后天获得性特异性免疫功能,在免疫应答反应过程中起核心作用。其中T细胞可通过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完成细胞免疫;B细胞可通过产生免疫球蛋白(抗体)完成体液免疫。NK细胞,具有抗肿瘤、抗感染和免疫调节等作用。5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约为100300109L(10万30万mm3)。血小板的生理特性有:(1)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称血小板粘附。当血管受损后,血管壁下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