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2 ,大小:66.68KB ,
资源ID:65583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5583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代文论.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代文论.docx

1、古代文论古代文论萌芽:先秦时期渐近:两汉时期成熟期:魏晋南北朝繁荣期:唐、宋、明、清第一章 萌芽时期的先秦文论一、先秦文论的基本特点没有专门的文论家,也没有完整系统的文论专著或专论。文论思想主要散见于一些历史著作、哲学著作等作品中,显得零星而废杂,人们在探讨与文学相关的问题时,文学与学术的概念没有区分。二、先秦主要文论思想(一)诗言志出自尚书尧典,它是历代诗论的开山纲领,其意思是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的主观情志的,情志主要指诗人的思想、志向、抱负等重大而严肃的内容。(二)孔子的重要文论观1、思无邪:出自论语,是孔子对诗经思想内容的概括和评价,后来引申为评判诗歌的重要标准2、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淫

2、”指过分,“伤”指悲伤。与此相近的观点:发乎情止乎礼/温柔敦厚3、文质彬彬:出自论语,是孔子提出的重要文论观,本意指人的内在和外在的恰当配合,要求君子表里均美,后来引申指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此观点体现了孔子对文学内容和形式的高度重视4、辞达而已5、兴观群怨:出自论语,“兴”指启发鼓舞,“观”指观察认识社会,“群”指一起讨论,共同提高,“怨”指怨刺上政,批评讽刺。此观点是孔子对诗经巨大社会作用的充分肯定和全面概括,也体现了孔子对文学社会作用的重视。(三)孟子“知言养气说”:出自公孙丑(上)“我知(理解)言(文章),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养气”指儒家所强调的一种道德修养的功夫。“浩然之

3、气”指正气。它是孟子提出的重要文论观,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对于文学修养和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并明确认为道德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创作的优劣。(四)墨子的三表法:是墨子提出的立言标准1、一是要求以古代圣王的实践经验作为依据;2、二是要求以百姓的实际需求为标准;3、三是放到法令、政策中,实施看其是否符合国家人民的利益。此观点充分体现了墨子对文学实用价值的重视知识点:墨家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其学说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儒家、墨家) 墨子的文艺思想,集中地体现在非乐中,(“非乐”即反对、否定音乐)(五)庄子的言意理论:最突出的是1、言不尽意,得意忘言:它们集中讨论的言词、思想、意蕴之间的关

4、系。庄子认为语言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完全表达思想意蕴,尤其是那些高深微妙的道理,但尽管如此,庄子又不得不承认语言有达意的功能,因此,他又进一步强调“立言”之人,所以把语言作为达意的工具,但绝不能执着于言词本身,最终目的应在于意而绝非言。此观点集中描述了语言与思想意蕴之间的关系。第二章 渐进时期的两汉文论一、两汉文论特点(基本同于先秦)二、毛诗序及其重要文论: 1、诗的社会作用:“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单选)2、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3、变风变雅及其发展演变:毛诗序将诗经的风、雅分为“正与变”两部分,认为西周盛世的作品属于

5、正风、正雅,而西周衰落之际的作品属于变风、变雅。它们产生的条件(选择):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东汉郑玄发展此观点,将变风、变雅落实的具体作品,认为风诗中“周南”“召南”两部分属于正风,而其余属于变风。雅诗中“大雅民劳”“小雅六月”以前的作品为正雅,而其余为变雅。清代学者马瑞辰对变风、变雅也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仅仅以时间的先后来划分风雅的正、变并不恰当,而是主张以“政教得失”为标准,认为凡是批评、讽刺的作品都应属于变风、变雅。)总之,变风、变雅观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生活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也充分肯定了诗歌反映现实的功能4、发乎情,止乎礼义知识点:毛诗序有“诗大序”之称(单选)三、司马迁发愤著书理论(

6、简答)“发愤著书”是司马迁提出的重要文论观。他对前代著作家虽身处逆境,但不甘沉沦,依然发愤著书立说的精神给予高度赞扬,也对自己的创作经历作出总结。他认为许多著作家之所以要著书立说都是因为遭遇不幸,心中拥有太多的怨恨不平,后用文章、著作加以表达。此观点确定了社会现实生活对作家创作的影响,也肯定了文学作品反映批判现实的功能,对后来的文论有很大影响:刘勰(南朝)“身与时舛”韩愈“不平则鸣”“穷苦之言易好”(优秀)欧阳修“清穷而后工”知识点(多选):王充针对“华而不实,伪而不真”这种虚伪浮华的文风,因循抄袭的现象,在文学理论上提出了:1、“疾虚妄”、“归实诚”的主张,对“虚妄”的文风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7、2、反对崇古拆今 3、轻辞赋重实用 4、意识到并开始探索艺术夸张问题知识点:汉赋的作用(多选):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一是抒下情,通讽谕;一是宣上德,尽忠孝。) 班固认为赋是“赋者,古诗之流也”(赋是古诗的后续,是另一种形式的诗。)王逸是第一个对楚辞作全面注释的人四、王逸“金相玉质观”:体现了文章内容形式完美统一的有1、王逸“金相玉质观” 2、孔子“文质彬彬” 3、柳宗元“文道合一”(多选)“金相玉质”是王逸对屈原作品所作的高度评价。相:表面、外表,代指文学作品的形式;质:内在、本质,代指文学作品的内容。金、玉均为美好的意思。金相玉质就是指屈原作品内容形式的完美统一,后引申对文学作

8、品内容、形式的要求。第三章 成熟期的魏晋南北朝文论一、成熟的标志(突出特点)1、出现了一批专门的文论家和一系列的文论专著,从而使古代文论进入了系统的划时代的时期2、讨论的问题空前繁荣,不仅对前人涉及过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而且还广泛涉及到想象、构思、声律、风骨、辞彩等许多新的领域。从而在创作论、风格论、文体论和文学发展论等多方面做出重大贡献,与此同时,对文学的审美特征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3、文学批评与创作的关系更加密切,许多文论观点就是实际创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它们对具体创作有着更加直接的指导作用4、批评方法丰富多彩,而且还开始了对文学批评本身的再批评,从而使文学理论上升到更加宏观的理性层次5

9、、对文学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把文学和广义的学术明确的区分开来二、曹丕及其典论论文(一)文人相轻的原因(多选):A、善于自现(单选) B、以已之长,度人之短 C、贵远贱近,向声背实 D、文体非一种,鲜能备善(二)本同末异的含义:是曹丕提出的重要文论观点,“本”指写作的基本性质及规律:即创作的共性;“末”指不同文体及其特点:即创作个性。曹丕明确认识到写作有共性也有个性,他要求遵循共性,而又尊重个性(三)四科八体说:文体论的术语。四科(四类),八体(八种文体)(四)文气说(名词):是曹丕关于作家风格论的重要观点,曹丕认为不同的作家拥有不同的“气”,即拥有不同的气质、才情、禀赋等素质,它们对创

10、作产生直接影响,从而使作家形成不同的创作风格知识点: “论文”,是就文学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它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专篇论文的开始第三段,具体论述七子文章的得失。曹丕对不同的作家及风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开我国作家风格论的先河三、陆机文赋(一)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意”作家的主观思想认识,“物”客观事物,“文”语言形式。是陆对文学创作中物、意、文三者不相称的弊病的概括。陆机认为,文学创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作家主观思想认识不能准确反映客观事物,语言形式难以充分表现作家主观思想认识的毛病,因此要求作家注重道德修养,艺术修养,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二)陆机关于想象构思的理论1、强调想象构思对于写作的重要

11、性,并认为它是作家能够顺利写作的重要条件2、想象构思活动必须在专心致志的条件下进行,不受外界的任何干扰,同时必须深入思索、广泛探求,从而使想象构思活动完满结束。(收视反听,耽思傍讯)3、想象构思活动不受时空限制,既能精骛八极,又能心游万仞4、想象构思活动是主观情感和物象交融的过程,也是伴随情感和形象的过程,最终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来源于:情曈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5、想象构思活动常会出现文思开塞不一的情况,但陆机未能找到原因(三)诗缘情说:是陆机关于诗歌情感特征的概括,他明确认为,诗歌在表现情志和现实之外还应该拥有抒情功能,从而肯定了诗歌抒情化的发展方向,对“诗言志”观作了重大发展,最终与

12、言志观一道奠定了中国诗歌抒情言志的优良传统知识点:陆机全面、系统地探讨了文学创作进程中一系列具有根本性的问题,成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四、南朝文笔之争与声律说知识点:文笔:出现在南朝(单选) 对举:出现在南朝(一)文笔之争(文笔论):文笔之争最早出现于南朝,“文”和“笔”是南朝人划分文体的习惯用语,一般来说来,人们把押韵的、富于情韵和美感的、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文体称作“文”,把无韵的、富于理智的议论、说理以及应用类的文体叫做“笔”,与此相近的概念还有:辞笔、诗笔、文史、文记(二)声律论:最早出现在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代表人物是沈约,沈约明确提出“四声八病”原则,要求诗

13、歌创作必须注重音韵和谐婉转和句子的对偶精工,从而使人们对音律的关注进入自觉的层次。声律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往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转换知识点:“四声八病”的提出者:沈约五、刘勰与文心雕龙知识点:共50篇作品,第一部完整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著(一)文心雕龙概述1、书名的由来及含义:P154所谓“文心”,即指作文之用心,就把作文的纲领、作文的方法,以及文学的体裁和文学批评都包括进去了。所谓“雕龙”,即指作文如雕刻龙纹一般,以比喻作文的精细和要讲究文彩,就把当时南朝人着重文彩的特点显示出来了。2、主要内容及体例:(简答)主要内容:(1)阐述文章写作的基本原则(20篇)多选 A、本乎道

14、:写文章要以“道”作为根本。以儒家思想为主,兼有道家、佛家 B、师乎圣 C、体乎经 D、酌乎纬 E、变乎骚:从离骚、楚辞中借鉴变通 (2)文体论(5篇)33种文体,把文、笔分开来讨论 (3)创作论(20篇)内容涉及到风骨 (4)批评论(4篇)表现自己的批评史观3、文心雕龙的含义(名词解释):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文论专著,共有50篇作品,集中阐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即文章写作的基本原理、文体论、创作论和批评论4、文心雕龙的划时代意义(巨大作用、杰出贡献):开创了完整而系统的文论专著形式,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从零散到系统、从直觉到思辨性的飞跃,显得非常全面,准确而深刻理论上广

15、泛吸收前人的思想,并经过深入研究后指出其缺点或不足,进行文学批评的再批评,从而使中国古代文论上升到更加理性的层次对六朝(指魏晋南北朝)文化思想和精神进行了大融合,最终在文论作品中体现了六朝文化的深刻内涵,也体现了作者思想的深邃性在文体上,文心雕龙呈现出美视美听的特点,代表了六朝骈文创作的新成就骈文:南朝时正式形成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讲究均衡对称之美,还讲究押韵、典雅,要求文词一定要华美(二)刘勰的想象构思理论及其对陆机理论的发展(考点:比较分析重大发展)1、刘勰想象构思理论继承了陆机理论(参照前面陆机理论5点)2、刘勰对陆机理论的发展明确提出想象构思的最高境界是神与物游,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想象构

16、思过程中作家主观精神与客观外物的和谐统一明确认识到想象构思活动和具体写作之间的差距,要求作家通过秉心养术来解决问题,并处理好言和意之间的关系指出想象构思活动中出现文思开塞不一的情况,既找到了原因,也提出了解决办法原因:A、文体有大小,构思不同体制的文体情况不一样 B、作家不注重主观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培养,使精神状态显得混乱,从而影响想象构思活动 C、不注重知识、学问的积累和文学素养的提高,想象构思时会力不从心解决方法:秉心养术(三)刘勰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理论(情采篇)(简答) 情指思想感情,即文章的本质,属于思想内容的范畴;采指作品的文采,即语言技巧,属于表现形式的范畴。刘勰认为内容与

17、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内容是经,形式是纬,形式依附于内容,内容又有赖于形式来表达,二者应相互结合,达到华实兼顾,文质并美的境地,这才是好文章(四)重要名词工商术语1、为情造文,为文造情(出自情采篇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先造情)出自文心雕龙情采篇,它是两种不同创作态度的概括,“为情造文”是指作家心中有真实充沛的情感,然后进行创作,其作品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文笔自然,刘勰对此持肯定态度。“为文造情”指作家心中无所感而无病呻吟,其作品缺乏真情实感,华而不实,刘勰对此持批评态度,此观点表明刘勰对形式主义文风的批判2、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出自物色篇“情”指思想感情,“物”指客观事物,“辞”

18、指语言文辞,“色”指自然景物呈现出来的种种景色)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对物、情、辞三者关系的论述。刘勰认为,自然景色的不同变化会使人心中产生不同的思想感情,而文学作品就应该运用恰当的语言文辞真实的抒发这种情感,此观点肯定了现实生活对创作的意义,也强调了文学作品应该抒发真情实感的问题知识点:解决言和意的关系的方法:秉心养术 刘勰提出的正确评价作家作品的原则: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创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一书的大致内容及其体例。全书共分四个部分:、阐述自己关于文章写作的基本观点。“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B、论述文学的体裁问题C、论述文章的创作问题D、论述文学批评问题,作者对自己的文学

19、史观,即批评论六、钟嵘及其诗品序(一)钟嵘对玄言诗的评价: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二)建安风力:指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建安七子、女诗人蔡琰(蔡文姬)为代表的诗歌风格,他们继承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用大量诗歌作品反映动荡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抒写内心的感慨或者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诗风显得慷慨任气,钟嵘称为“建安风力”(三)滋味说:是钟嵘提出的重要诗论观点,其“滋味”指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滋味说”是针对玄言诗注重阐发玄理而缺乏形象性的不良倾向提出来的。它明确要求诗歌要拥有形象和韵味,要令人味之无极,闻之动心知识点:萧统所编文选(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事出于深思,

20、义归乎翰藻(文采、辞采)”是选文的标准第四章 唐代文论一、唐代文论的两条重要线索(一)诗论发展的重要线索及内容1、对诗歌情感力量及风骨的呼唤唐代初期,由于受南朝诗风的影响,诗歌创作大都重视形式的华美而忽略真情实感的抒发。从而呈现出纤弱雕琢的风气。面对此种情况,元兢、陈子昂明确强调作诗应该以情绪为先,绮(华丽)错为末,明确提倡风雅兴寄,汉魏风骨,反对形式主义倾向。到了盛唐,李白等人也强调诗歌的气象、风骨,要求诗歌拥有内在的情感力量,同时,许多诗集选家也把情感、力量和风骨作为选诗的重要标准2、对诗歌形象和意境的极度关注唐代初期托名王昌龄的诗格,明确提出诗有三境:情境、物境、意境,从而把意境问题提到

21、了较重要的地位。到盛唐,李白等人对诗歌意境问题也很关注,许多诗集的选家也把有无意境作为选入作品的重要标准。到中唐,著名诗论家皎然明确提出诗歌应该假(借助)象见意,强调诗情缘境而发,从而对诗歌意境学说起到真正的奠基作用。到晚唐,司空图进一步发展了意境学说,提出著名的“韵味说”,最终使意境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二)散文理论的发展线索及基本内容 在散文理论方面,由于受南朝骈文的影响,初唐时期散文创作上重形式的倾向也较明显,陈子昂、魏征等人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此加以纠正,明确强调散文应该明道、济世。到了中唐,韩愈、柳宗元明确倡导散句单行的传统古文,反对骈文,要求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上对散文进行改革,从而掀

22、起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使散文理论得到长足的发展二、陈子昂的主要诗论修竹篇序(一)重点句表达了陈子昂诗歌理论观点:提倡:汉魏风骨(的优良传统)风雅兴寄(希望人们继承风雅的优良传统)正始之音(诗经的优良创作传统)(二)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形式主义创作倾向知识点:陈子昂用“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评价的是齐、梁时期创作的诗歌 陈子昂诗歌理论的核心、根基:强调“复古”三、杜甫关于文学遗产继承的理论知识点:杜甫戏为六绝句集中探讨的问题是:怎样继承文学遗产 杜甫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诗论诗”的文学批评形式杜甫戏为六绝句观点:1、强调一分为二的批判的继承文学遗产,主张吸取精华,摒弃糟粕2、崇尚风雅的优良

23、传统,主张摒弃不合风雅传统的伪体3、强调向多人学习,做到“转益多师”,反对厚此薄彼4、反对厚古薄今四、皎然的意境理论及其奠基作用(一)意境理论1、要求诗歌拥有两重意以上的文外之旨,要至近而意远,最终达到“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的境界2、强调取景的重要性,要求诗歌在取景时做到至难至险,并且把取景的高低与诗歌的格调密切联系起来,从而把意境创造的问题真正提上了议事日程3、明确要求诗歌应该假象见意,并强调“诗情缘景而发”,从而明确指出形象和意境的创造对诗歌创作的重要性(二)奠基作用皎然在中国古代诗论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深入的讨论了诗歌创作中言与意、形象、意境与思想情感之间的关系问题,反复强调借助形象和意境

24、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性,追求诗歌“情在言外”的无穷韵味,并解决了取境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从而对中国古代诗论中的意境学说起真正的奠基作用知识点:皎然本名谢清昼,人称昼上人,谢灵运十世孙,主要活动于大历、贞元时代(中唐)。诗僧 论诗著作:诗式、诗议、评论等。诗式分诗为五格,第一卷总论诗歌创作原理及第一格,第二卷至第五卷分别论第二格至第五格,各摘录两汉至中唐诗人名篇丽句为例 皎然在诗学上最突出的贡献是对于诗歌意境学说的阐述 皎然提出了“诗情缘境发”观点(见秋日遥和卢使君游何山寺宿扬上人房论涅槃经义) 皎然意境论丰富性、系统性、深刻性和明确性是前无古人的。应当说,他正是我国诗歌意境说的真正奠基人五、新

25、乐府运动与白居易的诗论(一)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以白居易、元稹为主要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革新运动,他们大力提倡诗歌的批评讽喻作用和反映现实的功能,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不再以是否可以“合乐而歌”作为评价乐府诗的标准,更重视的是诗歌与现实的关系及其巨大的作用(二)白居易诗论的主要内容、意义及局限白居易诗论的主要内容:1、强调诗歌巨大的社会作用,要求诗歌应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救济人病,裨补时阙”及强调诗歌要为时、为事而作,从而充分肯定诗歌与社会现实、政治的密切关系2、高度肯定讽喻诗的价值,在诗六义的优良传统中,更重视诗歌的批判功能,要求诗歌要反映民生疾苦(原话诗歌应“惟歌生民

26、病”),最终达到救济人病的目的3、注重诗歌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明确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理论,反对形式主义的创作倾向4、提倡通俗平易流畅的诗歌语言,要求诗歌语言上“质而径,欲见之者谕;直而切,欲闻之者深戒”意义及局限: 白居易诗论反复强调诗歌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批评讽喻的功能,显得锋芒毕露,从而对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歌有很大的突破,同时对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和理论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不足:但是因过分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和诗歌语言浅显直露的特点,因此对诗歌吟咏情性的特点重视不够六、司空图韵味说及主要内涵(一)司空图重要的诗论作品:与李生论诗书与王驾评诗书与极浦书二十四诗品(二)韵味说(三

27、外说):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味说:又称三外说,是司空图诗论的核心,它包括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三个基本要素,其主旨是强调诗歌应该拥有耐人寻味的言外意、弦外音和鲜明生动的形象与意境(名词解释)。其中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主要指诗歌言辞与思想意蕴之间的关系。司空图认为:诗歌应该含蓄蕴籍,拥有言外意,创作时不能只停留于语言文词的表面,而应该通过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深刻的思想意蕴,做到言尽而意无穷,甚至达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名词解释-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主要指诗歌的形象特征,其中前一个“象”(景)指客观物象,后一个“象”(景)指诗歌作品创造的艺术形

28、象或意境。司空图认为:优秀的诗歌作品必须拥有生动的形象和高远的意境,让读者通过形象和意境去感受诗歌的蕴外之致和味外之旨,此观点体现了司空图对诗歌形象和意境的高度重视(名词解释-象外之象)。如果是问答题,以上全部。知识点:韵外之致略等于“言外之意” 司空图论“味”,是对锺嵘以来的诗歌艺术境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诗中的景一定是融入了诗人的主观理解七、唐代古文运动及其理论(散文理论)(一)古文运动古文:由韩愈提出,指的是先秦两汉时期那些散句单行的传统散文,是相对于骈文而说。(单选)古文运动:是指中唐时期以韩愈和柳宗元为代表的散文革新运动,它大力提倡散句单行的传统散文,反对骈文,要

29、求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多方面进行改革。(二)古文运动的基本理论及意义古文运动的基本理论:1、主张文以明道,强调文道合一,并明确了文与道之间互辅相成的关系2、注重作家的道德修养,并明确提倡“气盛言宜说”3、主张“不平则鸣”和“穷苦之言易好”,要求文章能够辅时及物,实际上就是强调文章在明道的同时,还应该抒写作家心中的愤闷不平之情,并对现实加以真实反映4、明确提倡散句单行的传统古文,反对骈文,肯定自然朴实的文风,反对形式主义倾向5、语言上主张创新,要求务去陈言,词必己出,但同时又强调文从字顺的重要性古文运动的意义: 意义在于提出了较明确而系统的散文主张,不仅从理论上指明了散文发展的方向,而且从实践

30、上拓宽了散文的应用范围,解放了文体,从而为中唐文学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散文的健康发展和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展开奠定了基础(三)韩柳古文理论的异同1、相同点:(1)两人都提倡“文以明道”,主张文道合一,强调道(内容)对文(形式)的决定作用,但都不轻视文(2)肯定散文的褒贬讽喻作用,主张散文应该拥有反映现实的功能(3)对散文的语言和形式都主张全面革新,反对默守陈规2、不同点:两人对“道”的内含理解不同,韩愈所说的“道”是纯粹的儒道,而柳宗元所说的“道”却在儒学基础上吸收了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因此相对韩愈的“道”而言,柳宗元“道”的内涵更复杂,体现了唐代思想文化领域儒、佛、道三教鼎立并逐渐融合的特

31、点(四)重要名词术语1、气盛言宜:是韩愈关于作家主观道德修养与文学创作之间关系的论点,“气盛”首先指作家主观道德修养达到较高的境界,同时“气”又引申指文章的气势,韩愈认为道德修养高的人自有一种浩然之气,写作时会倾注于文章中,使文章充满气势,而气势强盛的文章无论语言长短、声调高低都会十分恰当(内容对形式的一种决定性作用)2、不平则鸣:此观点出自韩愈送孟东野序一文是韩愈关于作家生平遭遇与创作之间关系的见解,韩愈认为许多人创作的原因常常是因为人生遭遇不幸,心中有太多的怨愤不平之情,此观点从一个重要的方面提示了作家所处社会环境对其创作的影响,直接受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影响第五章 宋代文论一、欧阳修与王安石的重要文论思想(一)欧阳修知识点:反对文人“弃百事不关于心”的作家是欧阳修强调“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的文论家是欧阳修提倡“诗穷而后工”的文论家是欧阳修欧阳修的一部笔记式诗评著作六一诗话(二)王安石知识点:把文学(文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