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98.51KB ,
资源ID:65816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5816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 练习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 练习试题.docx

1、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 练习试题第一章和第二章综合一、单选题人口增长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率之和。下图甲、乙为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和“人口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1.如果该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B. 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C. 时人口数量比时少 D. 时人口数量比时多2.根据图乙判断该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A. B. C. D. 读表,完成3-5题。表我国1982年、2010年人口数据统计表时间 (年) 人口总数 (亿人) 自然增长率 () 城市人口数 (亿人) 65岁以上人口比重

2、 () 1982 10.1 15.7 2.1 4.9 2010 13.4 5.7 6.7 8.9 3.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4.1982年以来,影响中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的主要因素是()A. 经济因素 B. 社会文化因素 C. 政治因素 D. 自然环境因素5.“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 家庭负担持续加重C. 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D. 有利于扩大内需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

3、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6-9题。6.有关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A. B. C. D. 7.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A.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 人

4、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C. 科技发展水平 D. 蕴藏的资源数量8.上图中黑点为甲国人口年龄构成,其中大于65岁的老年人口比例为A. 12 B. 20 C. 18 D. 629.根据甲国人口年龄构成,今后该国A. 加快幼儿园建设,缓解上学难B. 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保障就业C. 大力引进普通劳动力,缓解劳动力不足D.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2017年2月21日,2017年春运返程网络购票大数据报告火热出炉,报告选定1月30日至2月21日春节后出发的列车数据,对2017春运返程形势进行了整体描述和分析。下图为“2017年春运返程主要出发地和到达地统计图”。读图完成10-11题10.导

5、致图示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B. 人口密度地区分布不均C. 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 D. 交通线路地区分布差异11.这种人口流动的有利影响是A. 增加沿海地区的人口容量 B. 促进东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C. 减缓中西部地区的老龄化 D. 缓解了东部地区的就业压力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2-15题。1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

6、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服务设施齐全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适宜就业机会多生态环境较好A. B. C. D. 13.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 资源密集型产业 B. 劳动密集型产业C. 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完成下列题。14.下列文化事物与其所在地理环境的关联正确的是A. 傣家竹楼于热的环境B. 龙王庙水旱灾害频繁C. 青瓦白墙北方皇家建筑D. 清真寺基督教徒的宗教活动场所15.地域文化与人口迁移的关系是A. 地域文化阻碍人

7、口迁移 B. 地域文化促进人口迁移C. 人口迁移会加强地域文化的扩散 D. 人口迁移会危害地域文化的发展近日,继共享单车、共享睡眠舱、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之后,“共享健身房”出现在北京。在四、五平方米的空间内,有空调、空气净化器、跑步机、电视等设备,扫码支付后可进入健身,5分钟一元。据此完成16-17题。16.“共享健身房”最适合布局在()A. 休闲广场 B. 居民小区 C. 城市公园 D. 大型商场17.“共享事物”面临的共同问题主要是()A. 使用安全问题 B. 卫生保证问题 C. 管理规范问题 D. 信息网络问题读图“1985年、2005年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示意图”,完成18-19题。

8、18.图中直接反映出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过程的表现有 城市数量增多 城市人口比重增加城市规模扩大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A. B. C. D. 19.城市化水平提高对其周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生物多样性增多 土地质量下降 出现“热岛”现象 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A. B. C. D. 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图中黑圆圈代表城市等级。读图回答20-21题。 20.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由甲图到乙图变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城市规模扩大 B. 城市化水平提高C.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D. 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21.从甲图到乙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现象有( )A. 大量的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

9、B. 城市郊区的种植业比重不断上升C.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下降D. 出现“热岛”现象,不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二、综合题22.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2)图中A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_。(3)图中处于D阶段的国家最容易出现的人口问题是_。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有(任答两条即可): _(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处于_阶段(填字母),这种转变主要是我国大力开展_工作而取得的。23.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1)AB两条曲线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_曲线(2)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

10、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水平_;195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比发达国家_(3)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和小城镇的逐步完善,出现了_现象(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有:_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B【小题2】C【解析】略略3.【答案】【小题1】B【小题2】A【小题3】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读图表判断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加上长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2010年我

11、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即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正确,ACD错误。故选B。【分析】本题考查影响中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影响中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的主要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82年以来,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户籍管理发生了变化,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条件,较高的经济收入,对农村人口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所以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A正确,BCD错误。故选A。【分析】本题考查“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的影

12、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出生率低,人口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严重,全面二胎”政策可以增加出生率,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但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A错误。家庭有了二孩以后,短期内会增加家庭负担,但孩子长大后会减轻家庭负担,B错误。“全面二胎”政策后会减少性别选择性生育,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会下降,C错误。“全面二胎”政策会增加新出生人口,短期内可以直接拉动妇幼健康、婴幼儿用品,托幼服务、教育等领域的消费,扩大内需,D正确。故选D。6.【答案】【小题1】A【小题2】C【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区域开放程度

13、、分配制度等,其中资源是决定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对;科技越发达,则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故环境人口容量应越大,错;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消费资源越少,则环境人口容量越大,错;地区的开放程度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开放程度对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对。A正确,BCD错误。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是首要因素,其次是科技水平、对外开放度和消费水平;其中资源、科技水平与地区对外开放度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发展,所以人们利用资源的范围和程度在不断扩大,故环境人口容量也不断扩大,说明科技发展对环

14、境人口容量的影响,C对,ABD错误。故选C。8.【答案】【小题1】C【小题2】D【解析】本题考查三角坐标图的判读。三角坐标图中,各要素所占比例可过该点作每个边的平行线,方向与每个边数值增大的方向相同。读图,在甲地向右做底边的平行线,与65岁以上的坐标轴相交的点即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读图可知,约为18%,C对;15-65岁所占比重约为62%,小于15岁的人口比例为20%,ABD错。故选C。本题考查人口年龄构成及人口问题的解决措施。根据上题分析知,该国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约为18%,人口老龄化严重,可能带来劳动力短缺,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D对;该国青少年人口比重较低,教育资

15、源丰富,引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会加剧劳动力短缺,该国不适宜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引进普通劳动力不能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ABC错。故选D。10.【答案】【小题1】A【小题2】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从图中可以看出春运返程的出发地为中部地区,经济较落后,而目的地多为经济发达的城市,经济发达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生活条件。所以影响图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故选A。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的有利影响:对迁入

16、区来说,可促进迁入区的城市化进程,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对迁出地来说,可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的联系,缓解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增加了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A为不利影响;不能减缓中西部地区的老龄化;缓解了迁出地的就业压力,加重了东部地区的就业压力。ACD错误,B正确。故选B。12.【答案】【小题1】A【小题2】D【解析】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上海市产业结构升级后,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周边中小城市转移,中小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导致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周边中小城市,正确;与周边中小城市相比,上海发展程度更高,服务设施更齐全,错误;生态环境较好不是人口从上海流向中小城市的原因,

17、错误。结合选项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上海市产业结构的变化。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今后上海市将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因此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答案】【小题1】B【小题2】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掌握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是解题的关键。【解答】傣家竹楼位于南方湿热地区,A错;龙王庙是水旱灾害是人们祈神求仙活动的场所,B对;徽派建筑显而易见是流行于安徽附近的一种古建筑风格,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特征,C错;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活动场所,D错。故选B。【分析】

18、本题考查地域文化与人口迁移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形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能力。掌握地域文化与人口迁移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根据所学知识,人口迁移使人口流动加快,可以加强地域文化的扩散。C对,ABD错。故选C。16.【答案】【小题1】B【小题2】C【解析】本题考查“共享健身房”的布局。根据材料,“共享健身房”是室内活动,主要是方便人们健身锻炼,应靠近人们的休息、生活区域,最适合布局在居民小区,B对。休闲广场、城市公园适宜户外休闲活动,AC错。大型商场地价太高,不适直休闲健身活动,D错。故选B。本题考查“共享事物”面临的共同问题。这些共字事物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比

19、如共享单车停放违章、共享雨伞借出不还、共享睡眠舱的卫生等,需要有适当的管理制度,因此“共享事物“面临的共同问题主要是管理规范问题,C对。使用安全问题、卫生保证问题属于管理规范问题,AB错。与信息网络问题关系不大,D错。故选C。18.【答案】【小题1】B【小题2】B【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主要表现。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扩大。通过读图,可以看出城市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而城市人口比重及第三产业比重从图中看不出来,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有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

20、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热岛”现象 ,密集的建筑群;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垃圾污染 ,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答案】【小题1】D【小题2】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读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城市化的相关知识。【解答】读图可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从甲图到乙图,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等级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城市群,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没有出现逆城市化,所以D叙述错误。故选D。【分析】本题考查城市化出现的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获

21、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城市化的相关知识。【分析】从甲图到乙图过程中,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造成城市化问题日益严重,造成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下降,A错误,C正确。为了为城市提供农副产品,城市郊区的种植业比重不断下降,蔬菜、水果、花卉、禽、蛋、肉、奶等产品比重不断上升,B错误。城市”热岛”现象,是市区温度高于郊区,市区气温高,气流上升,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市区和郊区间的热力环流,有利于城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D错误。故选C。22.【答案】(1)人口自然增长率(2)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3)人口老龄化 鼓

22、励生育、建立养老保险制度、适当延迟退休、发展养老产业等;吸纳移民,补充国内青壮年劳动力不足。(4)D 计划生育【解析】(1)本题考查人口的自然增长。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应是人口自然增长率。(2)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读图A阶段的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故自然增长率低,为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3)本题考查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D阶段人口增长的特征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属于现代型,最容易出现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导致国防兵力不足、劳动力不足、老年人生活孤单、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问题,措施主要从降低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劳动力和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考虑,

23、可采取鼓励生育、建立养老保险制度、适当延迟退休、发展养老产业等,或吸纳移民,补充国内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等措施。(4)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及原因。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基本完成了由传统型向现代性的转变,属于现代性,主要是由于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量开展计划生育,导致出生率迅速下降。23.【答案】A;B;晚;低;快;逆城市化;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交通拥堵住房困难就业困难影响社会治安等【解析】解:(1)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AB两条曲线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A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B曲线(2)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

24、曲线图”,AB两条曲线代表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A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是B曲线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195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比发达国家快(3)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和小城镇的逐步完善,出现了逆城市现象(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有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交通拥堵;住房困难;就业困难;影响社会治安等故答案为:(1)A;B(2)晚;低;快(3)早;高;后期;环境质量;基础设施;逆城市化;乡村;小城镇;空洞化(衰落)(4)城市环境质量下

25、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交通拥堵;住房困难;就业困难;影响社会治安等发达国家城市化:1、城市化起步早:英国最早,世界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2、城市化水平高:新技术革命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3、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发展:先从英国,随后在美国、西欧各国、日本,后来又在北欧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1、1975年城市人口超过发达国家,目前,占世界城市总人口的60%2、起步晚,发展快:速度超过同时期发达国家,比发达国家的最高速度要快3、城市化水平较低:1990年比重为33%4、城市发展不合理:主要因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造成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聚集于大城市如墨西哥城和布宜诺斯艾利斯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