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9.31KB ,
资源ID:65841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5841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docx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完整版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 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 的多方而的基木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 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 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 的改革。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 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 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

2、代社会 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 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 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一、 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 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 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 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 要地位。二、 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 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

3、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 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 木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 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 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 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二)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 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 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

4、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 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 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 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 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 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三)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 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

5、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 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 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 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 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四)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而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 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 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

6、需要 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 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 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 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 更新发展。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 !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 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而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 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

7、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 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而提出要求。课 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 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 全面协调地发展。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科书编写、课程资源的开 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 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 生态度和正确的价

8、值观。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 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 位。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 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 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 态度。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 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

9、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 读H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 上。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 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 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 能力。二、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一) 识字与写字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 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

10、、通行的行 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二) 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 少于500字。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 己的视野。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 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岀自己的看法和疑 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 剧等文学样式。8.欣赏文学作品

11、,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 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 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 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 想方法。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 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 作出判断。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 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 秀诗文80篇。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

12、的难点;了解 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 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 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三) 写作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 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 达的内容。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

13、文,做到明白清 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 应用文。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 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 方式等,进行改写。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 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 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 享感受,沟通见解。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 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四) 口语交际1.能注意对

14、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 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 题。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 断提高应对能力。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 出要点。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 观点,有一定说服力。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 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五)综合性学习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

15、、讨论等活动过程中, 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岀研究主 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 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 展示学习成果。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木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 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79年级(50篇)1.孔子语录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出师表

16、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潜8.三峡郦道元9.杂说(四)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17.关雎(关关雎鸠)诗经18.兼葭(兼葭苍苍)诗经19.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20.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2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23.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25.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26.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27.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

17、甫29.口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32.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口居易34.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35.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36.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37.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39.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43.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4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

18、轼4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4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47.a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4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49.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50.Q亥朵诗(浩荡离愁口 H斜)龚自珍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 议: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 故事等;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 等;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

19、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 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 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 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一、 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 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二、 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 式。三、 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四、 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 句、转折复句

20、、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五、 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科书(原称教材)编写建议1.教科书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而向 世界,而向未来。2.教科书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 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3.教科书要注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 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4.教科书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创新精神。5.教科书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调换词序),

21、富有文 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 学生学习。6.教科书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 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 学习。7.教科书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繁琐化,应该简化头绪,突出重 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8.教科书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注意为 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9.教科书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 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 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

22、习和发展的需要。10.教科书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努力追求设计的 创新和编写的特色。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增)(原9条,现10条)二、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 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 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 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 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2.各地区、学校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 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学

23、校应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 点,充分利用己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 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增)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 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 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 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 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原:多方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三、 教学建议(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

24、的学习兴趣,注 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 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应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 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 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 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二)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 综合性学

25、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 会。(三)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 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 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 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 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四)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 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 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五)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

26、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 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 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同时注意不同学段之间的联系和 衔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六) 具体建议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对识 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 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 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 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

27、 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 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 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2.关于阅读教学。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 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 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 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 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 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

28、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 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 械地割裂开来。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 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 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 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 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 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常见修辞 格),但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更不应

29、要求学生死记 硬背这些知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 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阅读材料。(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3.关于写作教学。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 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 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 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第一、第二学段可从写话、习作入手,以降低起始阶段的难 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 力。要求学生说真

30、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 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 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 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 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 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4.关于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 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 交际

31、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 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5.关于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 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木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 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 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 程。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 和实施的能力。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四、评价建议(一)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 种功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 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 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 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二) 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 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 发展的资料,记录学生的成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