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6.50KB ,
资源ID:65976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5976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8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节日.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8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节日.docx

1、8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节日 8册美术教案(第一课节日) 课题:节日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的节日场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2)操行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表演、绘画、制作、表现节日的有关活动中,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更好地体验节日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节日场面的表现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提高学生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 和造型表现能力. 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 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节日。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浅入深地感受节日活动,掌握节日场景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 教学难点: 回忆丰富多彩的节日场景,抓住节日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作用想像表现热闹欢快的节日场景。 3.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师:有关节日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 生:收集各种与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图片和文字,以及绘

3、画工具(油画棒、彩笔). 教学思路: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室里挂些与节日有关的饰品,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节日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节日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展示) (2)讨论探究: 组织学生讨论所看的是哪些节日?并尝试介绍与这些节日相关的风俗活动. (3)摻仿游戏: 学生自己摻仿节日活动中人物动作、活动的情景,如:端午节划龙舟、重阳节登山、元宵节看花灯 体验、感受可以加深学生记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欲望. 第2课时 (4)欣赏交流讨论: 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节日 场景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

4、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节日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5)总结示范: 老师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节日热闹场面、有一定人物造型的画面。 (6)学生作业: 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具有节日气氛的画面。主要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研究节日场景的表现方法,鼓励学生自大胆地想像,制作具有一定人物动态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体会创作的快乐;并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体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7)评价展示: 学生自主评价为主。 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小结为辅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和评价意识.鼓励构思新颖、独特的学生,激励学生的创

5、造欲望。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体现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提高审美欣赏能力。 课的拓展: 欣赏有关节日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节日的情感。 例如清明节、中秋节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课题:看花灯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看各种花灯,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灯会场景,抓住灯会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回忆、想像,让学生了解花灯这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 操作目标:通过学习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绘画、制作、表现彩灯的有关探

6、究活动中,更好地体验花灯给我们的生活用品、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绘画花灯 或节日灯市的表现出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及表现事物的能力,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花灯,收集有关花灯的资料,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花灯。在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看看、说说,浅入深地感受过元宵节-花灯活动,掌握花灯和节日 灯市的绘画方法,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民间艺术节和传统节日中的风俗活动。 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灯市场景和各式各样的花灯,抓住灯市活动中最热闹欢快的灯市

7、场景或绘画出造型独特的花灯。 2、建议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课前准备:有关灯市活动和花灯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元宵节-赏灯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花灯的风俗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 环境准备:教室里挂些花灯,窗户上贴些窗花,营造出节日的气氛。 教学思路: 观看视频、激发兴趣: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供给灯和灯市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花灯节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过的花灯,并尝试介绍这些花灯有什么特色。 老师介绍花灯历史:老师结合课件介绍观灯活动的来历及相关花灯的品种和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对

8、节日风俗活动和民间艺术的了解。 展示交流花灯: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花灯,介绍花灯外形、结构、制作及材料方面的特点。 第2课时 师生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图片,讲述图片中灯市活动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观灯活动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老师示范:示范绘画一幅体现观看花灯时的热闹场面,以灯为主要表现对象。 学生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能表现灯市热闹气氛的画。 评价展示:优秀作品欣赏、评析。 课的拓展:欣赏有关元宵节-赏灯活动的照片、诗词,在诗词中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体验古人在诗词中表达出的对于

9、节日情感的流露。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观念文化。 课题:水墨变体画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把名人名作用水墨画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像画出来。 操作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像力,参照艺术家的原作,用水墨画进行表现。 情感目标:借助于名画的形式画出对生活用品的回忆和感受。 2、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用水墨工具临摹改编名画。 教学难点:运用毛笔的中锋、侧锋以及水墨的浓淡表现画面。 建议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课前准备:水墨画工具;名画投影片;补充的名画;范画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外著名画家

10、和他们的作品。 欣赏: 方案一: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中外名画,引导学生欣赏。 提问:在欣赏时思考画面的主题内容和构图。 方案二:欣赏 课本上高更的画高更你早。思考画面上的主题内容。 讨论: 师:什么是变体画? 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 作品评析: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与高更原作进行分析比较。 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 尝试练习: 教师提出具体要求。请学生代表上黑板试画,其他学生在草稿纸上试画。 创作水墨变体画:教师示范水墨变体画。 水墨画的技法要求: A、用毛笔的中锋勾画主要的形状。 B、用毛笔的侧锋做大面积的渲染。 C、墨色的运用:焦、重、浓、淡、清。 学生作业练习: 课题:罐和壶 1

1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感受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造型特点,了解有关器皿的文化,掌握简单制陶的技法。 操作目标:学会用多种形式和手法进行创作、表现出罐和壶。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各种罐和壶,体会其中的美学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内容 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有关器皿的文化,再把对罐子和壶的欣赏、造型、表现、设计、制作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同过运用多种的手法进行创作,大胆想像,大胆创作,展示自己的成果。 教学重点:能领略罐和壶的艺术美感,用多种形式表现罐和壶。 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艺术的手段,表现出不同形式的罐和壶。 3、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女娲补

12、天的一段动画,收集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和介绍资料制成课件,一个陶罐和一个瓷壶。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课前收集的关于罐和壶的资料。 教学思路: 动画导入: 从女娲补天的动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泥土是生命之本,伴随人类文明使用至今,人们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发明了用黏土制陶的方法,制作了许多造型各异的器皿。 欣赏: A、中国从古至今在造型、纹样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 B、国外从古至今有代表性的罐和壶图片。 C、艺术大师的作品以及现代的一些奇特造型的罐和壶。 说感受 A、现代的罐和壶与古代的罐和壶有了哪些区别?你喜欢现代的罐和壶,还是喜欢古代的罐和壶? B、你见到了哪些材质的罐和壶

13、? C、你喜欢古代罐和壶上的纹样吗?你知道上面的纹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创作练习 用所带来的绘画用具创作、表现,画一画自己喜欢的罐和壶。 作业展示:创设情境,举办一个“罐和壶的创意空间站”,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让学生评选出最受欢迎的10项设计。 第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陶泥、制陶的简单工具。制作好的作品若干。 学生准备:绘画 用具、课前收集的关于罐和壶的资料。 教学思路: 1、看陶 A、欣赏艺术大量作品及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 B、欣赏制作好的陶罐和陶壶的作品。 (2)摸陶 让学生上来摸摸陶,感受一下陶土和瓷的不同质感. (3)说陶 说说陶土和其他材质的区别.

14、 (4)做陶 常用方法有泥条盘制和轮制等到。例:泥板成型法: A、拍两块泥板,一块作罐底,另一块围成罐身,收口处配合双手协调制作。 B、做一泥条粘于罐身作罐柄,装上壶嘴; C、采用泥条和泥球装饰罐身。 赏陶 将学生做好的罐和壶陈列在教室的窗台上晾干,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一下自己最喜欢哪些作品,为什么喜欢。 课题: 适合纹样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欣赏、讨论、操作和绘画等手段,了解适合纹样的特点,交流创作的方法,在创作中发展个性。 操作目标:学生通过创作设计,用彩笔勾画出富有变化的适合纹样,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情感目标:在交流、欣赏、设计的过程中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以及对生活的

15、感受。 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欣赏、交流、操作,设计创作出丰富多彩的适合纹样。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的巧妙组合,色彩的合理搭配,表现出富有变化的适合纹样。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收集各种适合 纹样的图片。 教具:课件、有适合纹样的用品。 学具:彩色笔、作业纸、点、线、面的图形若干。 教学思路: 1、观赏、讨论: 教师展示两只瓷盘,一只有适合纹样的瓷盘,一只白瓷盘。让学生选择喜欢哪一只,说出理。 教师引出课题:适合纹样。 找找生活中的适合纹样。 找找大自然中的适合纹样。 学生分小组讨论:适合纹样的特点。 教师小结:适合纹样就是适合一种形状,又能独立成为图案的纹样。

16、 2、欣赏、评议: 欣赏一组汉画砖上的适合纹样。 欣赏一组青铜器上的适合纹样。 欣赏一组瓷器上的适合纹样。 欣赏一组中外古建筑物上的适合纹样。 分组交流评价这些适合纹样的造型特点。 3、拼拼、玩玩 学生分小组利用课前准备好的点,线,面的图形进行合作,拼出富有变化的适合纹样。 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介绍作品,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 小组同学合作利用身体创作适合纹样。 利用文具摆出适合纹样。 第2课时 1、创作示范; 教师示范画一个适合纹样。 让学生讨论,还可以采用哪些图案来创作。请学生试画。 创作要点: A、适合性:方形、圆形、三角形、多边形 B、选择造型的主体内容:花卉、昆虫、风景、点、线、面。

17、 C、色彩的的搭配:冷色调、暖色调、对比色、七彩色。 D、画的技巧:在每一方块中画相同或对称的图案。 设计师乐园 准备六组活动材料:圆形盘子;方形头巾;三角形蛋糕;长方形地毯;椭圆形餐垫;水果拼盘。 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设计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博览会:学生介绍自己设计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2、课后拓展 尝试为妈妈设计一件毛衣有适合纹样。 为班级的板报设计适合纹样。 课题: 车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接触古今中外的不同车辆,了解其主要的组成结构、功效用途。 2、技能目标:尝试用喜欢或擅长的方式描绘车的外形,培养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的造车历程,探究车辆

18、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与车辆制造相关的典型事例。 二、学习内容 学生初步接触有关“车”的艺术性话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当对车这种重要的机械有所了解,其中包括车的各个种类、车的多样材质、车的基本结构、车的不同功用以及车的发展历史等,知道人类的这项项发明对自身有多么重要,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了怎样巨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尝试以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车的造型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的欣赏,了解车的各方面知识,用自己学过的绘画表现方法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车的造型。 教学难点:车辆的外形特点及其规律;以绘画的形式对车进行造型的方法。 三、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上网浏览并下载一些表现“车”

19、主题的资料,如文字、图片、音乐、影片,大师的画作,学生绘画用纸等。 学生准备:美术创作的工具及材料,课前查阅有关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情况。 教学过程: 1、感知与体验: A、观看有关“车”的音像资料,认识各种车辆,再说说自己知道的车辆及其特点,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不同造型的车。 B、教师对以上问题做简单总结,介绍车的发展。 C、同学分46人小组展开讨论围绕“人类与车”这一话题进行交流,说说人类为什么要发明车,车辆的发明和制造对人类在发展和进步有什么帮助。 D、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单归纳和规律总结。从车的造型、材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类概括并明确板书

20、。 2、创作与表现 同学以线描绘的形式对自己喜欢或熟悉的车辆进行表现。在表现车的整体结构的基础上注意细节的刻画。 第2课时 1、评价与反思 A、同座位同学互相介绍自己所画的车,并将作品展示在老师事先布臵好的展示栏上。 B、欣赏名画当中画家笔下的车。说说自己对画作的看法,谈谈画面中车在整幅作品中的作用。 C、想像未来车辆发展的趋势,同学互相交流各人对未来车辆的看法。 课题:我设计的车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车辆在现代社会中不同领域的应用,知道车的设计与制造要符合人的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技能目标:培养对车辆造型的设计,表现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环保意识,

21、培养热爱科学生活的情感。 二、学习内容 本课是“车”主题单元的第二课,学生要了解车的基础上学会创新,学习设计,即通过自己的想像,对车的形象和车的功能进行新的改进,创作出有个人独特风格的车。这一课也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为下一课时“人造的车”的学习所做的必要准备。学生将通过一些图文的展示和信息的交流,拓展认知,启发思维,借助绘画的形式创作出造型独特、功能先进的车辆。 教学重点:想像、设计新的车辆造型,以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 教学难点:想像与设计的思路,绘画与表现的技法。 三、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车的音像素材、播放器、popwerpoint课件。 学生准备:绘画工

22、具等。 教学过程: 1、感知与体验: A、教师播放与车有关的声音资料,如火车鸣笛、车轮滚动、汽车喇叭声、摩托启动、自行车刹车等,学生听辨声音,以此判断车的名称。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并分析。 车辆的外形:根据所听车声,猜测发出声音的车辆,回忆车辆的外形特征,用简洁的线条画出车的外形轮廓。 车辆的功能:说说这些车的作用,再用肢体动作摻仿它们不同的工作状态。 B、教师对同学的讨论结果予以简要小结,使同学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即:车辆的发展与变化都是应人们的需要而改进、变化。人们在设计与制造时,主要考虑的是两大方面的因素,一是外形变得更实用、更漂亮。二是功能变得更强大、更多样。 C、师生共同

23、就车辆的设计展开以下活动。 教师向同学介绍班格尔等著名的车辆设计师以及各种经典车型,同学也发表意见对众多大师的作品谈谈自己的观点。 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与交流,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各组选派同学向全班同学交流,介绍本组同学的好创意,金点子。 教师对同学的发言做简单小结,同时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整理和归纳。即: 外形创作可分为几何形、实物形,力求简洁、协调。 功能设计可分为组合式、添加式,力求多效、强势。 D、教师对以上总结的内容予以强调,并用简洁的线条进行绘画演示。 2、创作与表现 A、采用情景创作的形式,学生担当车辆设计师,自行设计创作一幅新款车型效果图,也可以参考教师给出的资料图重新组合。

24、 B、动作快的同学,可采用以下不同的练习方式: 在完成的效果图上添画一些必要的人物或场景,添加成完整的情景图。 3、评价与反思 A、作品交流 小组交流。同学完成后在组内交流,向本组同学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 全班交流。以“车展”“新车发表会”“车辆设计展示会”等形式开展活动。同学将作品展示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展示区内,全班同学观看这些作品,各小组选派的“推介员”负责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优秀作品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B、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做简要小结,鼓励同学开阔思路,设计出更具高科技、更富时代感、更兼人性化的新车。 课题: 我造的车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造车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不同车辆

25、的造型特征,并对废旧材料有一个新的认识。 2、技能目标:掌握造车的基本方法,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车。 3、情感目标:通过不断的尝试,体验创造的艰辛,培养学生在对待创造性生活时的持久性与耐挫力。 二、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运用废旧材料“造车”,感受变废为宝的神奇与创造的乐趣。 教学难点:废旧材料的合理借鉴与运用,解决车辆造型的变化方法,以及车辆各部分的组合方法。 三、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色彩纸、各种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油泥、剪刀、胶水、教师制作的车的范例。 学生准备:各色彩纸、各种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油泥、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请同学们分别介绍所带的废旧材料,感

26、受不同的形状,材质特征,以及色彩情况,教师就这些生活中用过便弃之不用的废旧材料进行环保方面的宣传。 2、教师将“废旧材料的合理利用”的话题引向本课主题,并在每组中选择一件材料,快速地组合,制成一辆奇特的车,分别请两位同学进行以“车”为主题的创作尝试。 二、创作与表现。 1、师生就车的制作进行讨论:从选材到制作方法。 2、以46人小组为单位,利用各自带的材料,合作制造一辆车。 3、将小组合作的车辆臵于黑板前的展示台上,请同学简单地点评。 4、教师出示制造的精品车,请学生将它与前面造的车进行比较,谈谈不同的感受-更美、更奇特。 5、学生讨论:如何将车变得更美、更奇特。 6、利用各种手段,小组将先前

27、造的车变得更美、更有个性。 三、评价与反思 1、小组分别介绍各组所造车的优势后,进行“奇思妙想奖”“最最佳造型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合作奖”等奖项的评选。 2、欣赏其他材料制造的车。 课题: 乘车印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回忆日常生活中乘车时的不同情形,体会乘车时兴奋、悠闲、焦急、无奈等情绪变化,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2、技能目标:能以各种人物动态表现出乘车时的情景,并学习必要的构图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回味生活的能力,通过对乘车的种种印象的讨论,去发现平常事中平常人的闪光点,宣扬尊老爱幼、文明乘车的好风尚。 二、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通过看看、说说、想想、画画方

28、式,回忆乘车时印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热爱生活、尊老爱幼的情感。 教学难点: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乘车印象,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思路: 一、感知与体验 教师提供房车的内部图片,让学生感受坐在里面一定会有一种舒适的感觉,然后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房车的外部-原来是一辆车,此导入本课主题:乘车印象。 二、学习与创作 1、学生回忆乘坐各种车辆的种种感受与印象深刻的事,并到黑板上画一画。 2、针对黑板上的绘画作业,了解学生绘画情况,选择下一步的教学策略:绘画创作的指导重点放在人物动态及相互间的位臵关系、不同构图的表现方

29、法。 构图-画面的安排可选择车厢内的满构图或车厢外的大范围的构图。 人物-示范各种相关动态,注意人物表情及人物间的高低变化与前后遮挡。 3、欣赏不同绘画风格的作品。 4、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绘画风格,创作一幅乘车印象。 三、评价与反思 1、看赏同学们的作品。2、可将学生作品汇集成册。 课题: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一、教学目标责任制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色与和谐色进行了调色练习及绘画创作。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学习内容 教

30、学重点:认识和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学习调配对比色与和谐色,并运用对比与和谐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对色彩对比与和谐通缉原理的理解、把握;创作时恰当地运用组织分配的方法,表现生动与统一。 课时:3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演示、水粉颜料、笔、调色盘、铅画纸等。 学生准备:色彩丰富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水粉颜料、笔、调色盘、水罐等。 教学思路: 第1课时 一、引导阶段 复习三原色和三间色知识。 游戏:教师取出一种三间色,学生要拿对相对应的两种原色。 给6种颜色排排队、将红、黄、蓝、橙、绿、紫6种颜色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排队。 说一说排序的理。 教师小结:靠一起的颜色很相近,很协调,距离较远的颜色反差较大,对比较强. (2)发展阶段(观察与探究) 板书归类归纳: 对比色: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 协调色:蓝和绿、红和橙、紫和红等等。欣赏多媒体演示的一组图片,谈谈画面的色彩,以及给你的感觉。 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揭示:红和绿、黄与橙、绿与紫是对比色,对比使画产生很强的活力和跳跃感,给人鲜明、刺激的感觉。 蓝与绿、红与橙、紫与红、黄与绿等是和谐色,给人和谐、愉悦、层次丰富的感觉。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