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6.93KB ,
资源ID:66068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6068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汉语语法知识的修辞方法.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汉语语法知识的修辞方法.docx

1、汉语语法知识的修辞方法汉语语法知识的修辞方法 知识要点 修辞包括人们常常说的比喻、排比、夸张、拟人这些修辞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修辞手法或者修辞方法,不过,修辞的内容很广泛,还包括词语的选择、句式的变换、修改病句等。 一、词语的选择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鲁迅社戏) 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鲁迅社戏)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

2、,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魏巍我的老师)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 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鲁迅社戏) 咱们算先迈一步,老王太太拉后一点点,咱们得带着她走。(周立波分马)如果不注意选择词语,就可能意思表达得不那么准确。例如:这种民间验方对感冒初期,恶寒咳嗽,有一定的防治作?,这防治就值得考虑。既然已经咳嗽了,那就不是防治的问题,而应当是治疗,选用治疗才对。要说防治,那是防治感冒进一步加重,可这里是对感冒初期说的,没有提到感冒加剧的问题,可见用词不当。有一次,报纸报道台湾东吴大学的校长章孝慈(蒋介石的孙子)到桂林他母亲安葬

3、地扫墓的消息,说:今天是清明节,台湾东吴大学校长章孝慈在桂林为其生母章亚若扫墓。生母是生身的母亲,章孝慈确实是章亚若的亲生子,似乎这个词用得对。可是仔细一琢磨,有问题。生母一词总是同其他相关词对举着使用的。相关的词有继母(后母)养母嫡母(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妻子为嫡母)等。譬如说,我为生母扫了墓,这个人有继母,这生母用得才有意义。要是一个人根本就没有其他的母,说我为生母扫墓了,别人就会产生疑问:他还有其他的母亲吗?人家章校长有没有继母、后母、养母、嫡母?咱们不知道,报纸也没有说,读者只好留下一个悬念。其实,这里选用母亲这个词就满好。 语文课本给我们提供了许多选词用词十分恰当的例子。什么孔乙己排

4、出了九文钱大啦,什么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啦,什么黑色的人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人血馒头、塞给老拴啦,多得很。从这些准确恰当地选词用词的例子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们对选词用词是有一些要求的。 1、准确 准确就是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单个的词,大概都能够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除非是反映了那些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如鬼、神、上帝、热质、以太之类。你要是说汽车、天王星、电子计算机,那没有一个不能反映实际事物的。问题是词与词配合在一起,互相制约,互相影响,能不能反映客观实际就不一定了。写文章时写出了不能如实反映客观实际的词语,就要加以修改,选择另外语词。 作家们常常非常注意这一点,发现自己的作品里

5、有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词语,就寻找适合客观实际的词儿。 (1)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丰盛细致的感情。 (2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丰富细致的感情。(魏巍修改谁是最可爱的人) 丰盛的对象是物质很丰富;同感情配合,用来形容感情,是弄错了对象,不能反映客观实际。丰富的对象是物质、精神两个方面都丰厚。这里是形容属于精神方面的感情,所以作者修改时?丰盛改为丰富,这就能够反映实际情况了。 (3)这个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音是缓慢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4)这个营长向我叙说了以上的情形,他的声调是缓慢

6、的,他的感情是沉重的。(魏巍修改谁是最可爱的人) 原先写的是声音。单独一个词,当然反映了声波通过听觉产生的印象。但是同缓慢一配合,就说明声音的速度了。在一般情况下,声波在空气里传播的速度变化是不大的,除非气温相差很大,说他的声音是缓慢的就不能反映实际状况。改为声调,同缓慢配合,表示语流不快,就能够反映实际了。 下面句子里都有不能很好地反映客观实际的词语。 (5)目前在我市销售的中槐茶就是针对中老年健康的普遍状况而设计的保健饮品。 (6)北京市的高层建筑纷纷破土而出,如雨后春笋般地屹立在各个城区。 (7)4702号车是团市委命名的首都青年号,8年来热情为顾客服务,雄风不减。 (8)市领导深入托幼

7、园所慰问小朋友(报纸标题) (9)他喝得醉醺醺的,蹒跚地走出了酒馆。 (5)的茶,生长在茶树上,是不能设计的,只有成品茶,才有设计的成分。这里用设计,显然有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不如改为生产。生产既可以照顾生长在树上的茶叶,也可以照顾到成品茶叶。(6)的破土而出,通常指植物种子发芽生长,用来形容高层建筑,不能反映高层建筑纷纷出现的状况,可以改为拔地而起。(7)的雄风指威风,用在这里不能反映热情为顾客服务的状况,可以改为8年来热心为顾客服务,热情不减。(8)的慰问往往是用语言或者物质对付出了艰辛劳动的人或者受难者表示安慰、问候。小朋友不属于这些人,用慰问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可以改为问候或者看望。 (

8、9)的蹒跚的对象是脚腿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一般用来形容老年人。这里却用来形容醉鬼。醉鬼走路的样子应当是踉踉跄跄,所以改?踉踉跄跄符合实际。 2、贴切 贴切,就是用词要贴近、切合对象的情况,是对准确用词的更进一步的要求。用词对象各种各样,因此,选词用词就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甚至要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情况。同义词或者近义词,基本意思相同或者大体一样,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特别要求贴切;用词不贴切,往往是同义词或近义词使用不当造成的。下面几句就是近义词使用不当的例子。 (1)咱们班对损坏的篮球架该不该赔偿,只好听校委会的判决。 判决是法律用语,它的对象是诉讼者或者犯人。校委会不是法庭,咱们班也不

9、是犯人或诉讼者,可见判决不贴切,应当改用近义词裁决。裁决适合于一般人产生的一般性的纠纷。 (2)她从不轻易地夸耀自己的儿子,唯恐儿子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份量。 夸耀的对象是自己,如他老是夸耀自己过去有着光荣的历史、巨大的功劳、极高的权势、极大的本领。这里说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她的儿子,使用夸耀不贴切,应该改为近义词夸、夸奖或者称赞。 (3)这篇小说立意不错,乡土气息也很浓,只是乱用方言土语,是一个严重的缺陷。方言土语用得太多,就会限制小说的流传范围。 乱用强调不按照规则去用,它的对象是任意使用,用错了。这里指方言土语用得太多,不是用错了,应该选择近义词滥用,才更加切合对象的情况。 (4)从远处看,

10、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从近处看,有的峻峭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 (5)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从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袁鹰修改井冈翠竹) 峻峭是用来形容山的,形容山高而陡,它的对象不是毛竹。原稿弄错了对象,所以改为也是形容高大的修直。修直是又高又直的意思,把毛竹当作对象,意思就非常贴切了。 (6)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为老 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战士多少记忆! (7)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为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

11、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战士多少回忆!(袁鹰修改井冈翠竹) 记忆的对象是把对事物的印象保存在脑子里,回忆的对象是唤起对过去的事物的记忆。这里讲老战士唤起了对红军在井冈山战斗的记忆,当然应该使用回忆才能贴切地表示所说的对象,作者修改时便改用了近义词回忆。 (8)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之我感激,给我奖励的一个。 (9)但不知怎的,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之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鲁迅修改藤野先生) 先写奖励,奖励是给予荣誉或物质表示嘉奖。从上下文看,这个词用得不贴切。因为鲁迅在日本留学,是一个留学生;藤野先生只

12、是他的老师,作为个人,不大可能用给予荣誉或物质的办法来嘉奖鲁迅。修改藤野先生的时候,鲁迅?奖励改成了鼓励。鼓励反映在精神上给予嘉奖,符合师生关系,这就比使用奖励贴切了。 3、和谐 下面句子里,都有让人感到别扭的词。 (1)街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围着一圈人。一些人老是伸着脖,一个劲往里瞧。 (2)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已经举了许许多多的例加以说明,这里不再重复。 (3)人类个体的脑,记忆能力是惊人的,如果把潜力都开发出来,记忆容量连全世界的计算机加在一起都比不上。 (4)在都市,杏花已经凋了,可是,这里的杏花却依然如故。 别扭在说明地方呢?(1)的脖应当是脖子,(2)的例应当是例子,(3)的脑应该是脑

13、子,(4)的凋应该是凋谢。原来,在该用双音词的地方,都用了单音词,破坏了音节的和谐。 汉语是一种十分讲究音节和谐的语言。别的语言(如英语、法语等)不讲究对偶,汉语的对偶句则用得很广泛。过春节、办喜事的时候,人们都喜欢贴副对联,报纸上的标题也常常是用对联写的,可见汉语是多么讲究对仗平衡了。人们平时说话也十分注意平衡,说打扫街道可以,因为打扫和街道都是双音词,前后平衡对称,像副小对联,读起来感到和谐悦耳。要是说?打扫街,就失去平衡了。说阅读报纸可以,也是因为平衡;要是说阅读报,就不协调了。可见前头出现了双音词,后头如果有双音词而不用,有时候就会失去平衡?世界自然之谜,这个之就不能扔掉,因为世界自然

14、谜不平衡。哪怕是用文言文里面的之,也要让之谜成为两个音节,同前头的世界、自然相称。这不是说,单音词就一定会产生不平衡的结果,巧妙地使用单音词,照样能够达到平衡的目的。例如他讲课重点清他讲课层次明都站不稳,可是他讲课重点清,层次明,一个清,一个明,都是单音词,互相照应,也做到了四平八稳。当然,这决不是说,没法平衡也得追求平衡,唐诗三百首,那个首不是单音词吗?字面上是平衡不了的,那就不要勉强。不过,在口语当中,人们可有办法对付,念的时候?首拉长,口语里也平衡了。一句话,能够平稳一些,总是平稳一些好,不平衡总归是不和谐。 除了平衡之外,影响和谐的还有语音。语音重复,是使用汉语应该尽量想办法避免的。

15、(5)我们好像来到了一个天然的、巨大的热带花园里,到处是一片浓荫匝地,繁花似锦。到处是一片蓬勃的生气。(吕叔湘评改澜沧江边的蝴蝶会) (6)无怪乎许多来到大理的旅客都要设法去观赏一下这个人间奇观了。(同上) 评改者认为,(5)的两个一片(全文用了十个一片)挨得太近,在声音方面有点敏感的人读起来会感觉不舒服的。评改者认为,(6)的两个观离得也太近,两个观字最好改掉一个,奇观可以改为奇景。为什么评改者要这样改呢?就是为了避免语音重复,是语音更为和谐动听。 4、界限清楚 汉字一个一个挨着写,没有空格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界限,不像英文那样每个词之间都有空挡。在一般情况下,汉语这么写,词与词的界限是明确的

16、,例如中学生如何学习修辞知?,我们阅读或者朗读时,都会进行词语的切分,把这一段话分成一个个词,读作中学生 / 如何/ 学习 / 修辞 / 知识,决不会读作中学 / 生如 / 何学 / 习修 / 辞知 / 识。为什么我们会正确地切分呢?一是因为词有内聚力?中学要把生拉在一起,不让它跑了;二是因为词有外斥力,中学生要把如排斥出去,不让它加入自己的圈子。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词与词的界限不会混淆。 但是,词的内聚力和外斥力都是有限的,不是无限的,有时候内聚力和外斥力都不起作用了,词与词的界限就会分不清。如专家们称赞扬这不影片是必然?,是读作专家们称 / 赞扬这不影片是必然的呢,还是读作专家们 / 称赞

17、这不影片是必然的呢?这就得看上下文了,由上下文来决定哪种读法符合文章的原意。如果上下文讲的是专家们在讲人家称赞这部影片,前一个读法是符合原意的;如果上下文讲的?专家们自己在称赞这部影片,后一个读法跟作者的本意便相符合。这就要麻烦读者了。所以碰到了类似的情况,就要想办法选用不同的词语,尤其要选择双音词,来划清词语之间的界限了。如: (1)老哥说,冬天等活儿难,得趁早晚上下班人多的时候出摊,才许遇上个雇主。 (2)我在这里没有见到交通事故,也没有见到有人为相互碰撞而发生口角的事。 (3)以后各个方队的编排均按照顾优秀个人和各单位机会均等的原则,按抽签顺序依次排列。 (4)我们一定努力学习,积极工作

18、,把自己锻炼成为祖国四化建设服务的人才。 (5)凡欲报名者,均可以自己的身份证和单位证明向本院业务科报名,并领取报名表格。 (1)的趁早晚上下班那儿,界限不十分分明,很容易读作趁早 / 晚上 / 下班,读着读着感到不对,才改为趁 / 早晚 / 上下班,这就不如把趁改为双音词趁着,用着来划词的界限,趁着早晚上下?就不会界限不清了。(2)的有人为互相碰撞,可能读作有 / 人为(wei)/ 互相 / 碰撞,也可能读作有人 / 为(wei)/ 互相 / 碰撞。人们当然一琢磨,就会知道后一个读法是符合原意的。那就不如使用双音词,改为有人因为互相碰撞。(3)的均按照顾优秀个人和各单位机会均等的原则,可能读

19、作均 / 按照 / 顾 / 优秀 / 个人,读者发觉不对劲,才改读为均 / 按 / 照顾 / 优秀 / 个人,这就不如把按改为双音词按照均 / 按照 / 照顾 / 优秀 / 个人词界就不会混淆了。(4)的把自己锻炼成为祖国四化建设服务的人才,既可能读作把 / 自己 / 锻炼 / 成为(wei) / 祖国 / 四化 / 建设 / 服务 / 的 / 人才,也可能读作把 / 自己 / 锻炼成 / 为(wei) / 祖国 / 四化 / 建设 / 服务 / 的 / 人才。按前一种读法,感到不通,才知道后一种读法符合作者的原意。那就不如把成改为双音词成为,把自己锻炼成为为祖国四化建设服务的人才就没有词界不

20、清的问题了。(5)的可以,在这里是两个词,何不改为可以凭呢? 划清词与词的界限,虽然是一件小事,都是可以节约读者的时间,为读者提供一点点方便,而做这件事,不过是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呢?二、句式的选择选择恰当的句式,也是修辞的任务。跟词语当中有许多意义相同的词语一样,句子当中也有许多意义相同或者相近的句子,例如这个人昨天到了和这个人昨天难道没有到吗?两句话意思大致是一样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当中,要选择不同的句式,以适应语言环境的需要。在叙述事情的时候,用前一句比较好;在人家认?这个人昨天没有到,需要加强语气说明这个人到了的时候,或者需要为这个人辩护的时候,用后一句比较恰当。所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

21、境选择不同的句式,也是一种修辞艺术。 1、陈述句和问句的选择 陈述句是陈述事情的,用得最为广泛;问句,则包括疑问句和反问句。疑问句用来提出问题,有时候要对问题作出回答;反问句实际上不是问句,是用问句的形式进行陈述,因此不需要回答问题。 什么时候应该使用陈述句,什么时候应该使用问句呢? 第一,在需要调节语气的时候可以使用问句。 在一般情况下,总是使用陈述句,把事情说清楚。但是如果陈述句使用得太多,文章就会显得平淡。文似高山不喜平,平淡的文章总是让人感到乏味。老是陈述,只有一种语气,就容易使人倒胃口,因此,写文章要不时地调整语气,在陈述当中加进疑问句和反问句,文章就会显得波澜起伏,生动活泼。 (1

22、)小街上霎时间沉寂起来。只有一个年轻庄稼人,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条麻袋,一只胳膊挟着用麻袋包着的被窝卷儿,站在街边靠墙搭的一个破席棚底下。这个人就是梁生宝,从渭河下游坐了几百里火车来到这里的。 他为什么不进旅馆去呢?难道所有的旅馆都客满了吗? 这个小伙子问过几家旅馆,住一宿都要几角钱-有的要五角,有的要三角,睡大炕也要两角。他连两角钱也舍不得花。他从汤河上的家乡起身的时候,根本没有预备住客店的钱。他想:走到哪里黑了,什么地方不能随便滚一夜呢?没想到天时地势竟把他搁在这个车站上了。他站在破席棚底下,并不怎么着急地思量着:到哪里过一夜呢?(柳青梁生宝买稻种) 这里有三处使用了问句,在陈述当

23、中有了带不同语气的句式,文章就显得活泼一些。如果不使用问句,都用陈述句,改?他不进旅馆去,并不是所有的旅馆都客满了什么地方都可以滚一夜到哪儿都可以过一夜,文句就会显得呆板,平淡无奇了。 使用问句,不仅是消极地避免了单调,而且也积极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如: (2)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

24、点儿吧?(茅盾白杨礼赞) 这段话,本来就写得绕有趣味,读过这段话的人往往几十年之后都记得,都能大致回忆起里面的一些句子。可是作者却没有满足于这些,依然使用问句加以修饰。一个可不是?显得异峰突起,掀起了这段话的高潮;一?有一点儿吧?语气走向平缓,好比是过了山峰看见了一马平川。一起一伏,把单调渲染得妙趣横生。可见使用问句还有积极的修辞作用。 我们写文章,如果一段话都用陈述句,显得太平淡,就可以把中间的几个句子改为问句,以增加文章的波澜。 (3)妈妈,我记得,您一直把我当作一个小孩子,可是,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小伙子了,已经脱离了孩童的稚气。我不喜欢父母把我当小孩子看待,老是哄着我,昨天您让我去买菜,您

25、还嘱咐我过马路留点神。回来给你做点好吃的。老是监视着我,偷看我的日记,拆看我的信件,生怕我有一点越轨的地方。 这段话没有什么语病,只是单调了一点。如果加入问句,一定会生动活泼得多。 (4)妈妈,我记得,您一直把我当作一个小孩子,可是,现在我不已经是一个小伙子了吗?我还没有脱离孩童的稚气吗?我不喜欢父母把我当小孩子看待,老是哄着我,昨天您让我去买菜,您还嘱咐我过马路留点神。回来给你做点好吃的。为什么老是监视着我呢?偷看我的日记,拆看我的信件,生怕我有一点越轨的地方。 这改过了的话,读起来不是有趣得多吗? 第二,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处可以使用问句。 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和过渡处,为了加强文句的力

26、量,为了把文章组织得更好,可以使用问句。 (5)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6)这里就不说我喜欢的那首唱遍全世界的歌东方红了,那是标志着全国人民对伟大领袖衷心爱戴的歌,又是人民群众自己创作的歌。谁不喜欢呢?从心里,从灵魂的深处。 (7)所以我劝那些只有书本知识但还没有接触实际的人,或者实际经验尚少的人,应该明白自己的缺点,将自己的态度放谦虚一些。 有什么办法使这种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呢?唯一的办法

27、就是使他们参加到实际工作中去,变为实际工作者,使从事理论工作的人去研究重要的实际问题。这样就可以达到目的。(毛泽东什么是知识) (8)大礼堂的形体如此完美,色调如此清新,我们不能不赞叹建设者杰出的创造和智慧。但是,在这样大的空间里,音响问题是怎样处理的呢?能保证坐在任何角落的人都听清主席台上的发言吗?(孙世恺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5)是文章的开头,使用问句起到了提出问题的作用。提出问题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使读者一开头就思考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并且吸引读者往下读,去寻找正确的答案。(6)是结尾处使用的问句(这是一个倒装句,实际上是谁不从心里,从灵魂的深处喜欢呢?),使读者感到意味深长,让读

28、者感到回味无穷。(7)是过渡处的问句,从讲什么是知识过渡到讲如何让那些仅有书本知识的人变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8)也是过渡句,但是之前承上,但是之后的问句启下,自然而然地把文章前后的段落连接得浑然一体。用问句过渡,十分简洁,同上下文连接得又非常紧密。所以使用问句,还是一种良好的写作方法。 2、陈述句和把字句、被字句的选择 汉语里的一些一般陈述句、把字句、被字句可以互相转换。如: (1)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竺可桢向沙漠进军) (2)一次大风沙袭击,幼苗可以全部被打死。 (3)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打死全部幼苗。 这三句话,(1)是把字句,(2)是被字句,(3)是一般陈述句,三句

29、意思基本一样。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种句式,在什么情况下使那种句式呢? 在汉语里,强调什么,就可以把什么放在前面做主语。因此,选择这三种句式,就要看看强调的是什么。 (4)第二天,敌人就把他杀害了。(峻青党员登记表) (5)第二天,他就被敌人杀害了。 (6)第二天,敌人杀害了他。 (7)鲁迅先生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唐tao同志的信任) (8)密信和文稿一直被鲁迅先生珍藏着。 (9)鲁迅先生一直珍藏着密信和文稿。 (10)不仅这样,他们还把小岛建设得像花园一样美丽。(秦牧土地) (11)不仅这样,小岛还被他们建设得像花园一样美丽。 (12)不仅这样,他们建设小岛建设得像花园一样美丽。 (13)

30、同志们把一张报塞在他手里。(罗广斌等挺进报) (14)一张报被同志们塞在他手里。 (15)同志们塞一张报在他手里。 凡是一般陈述句和把字句,都强调了主语,(4)、(6)强调的是敌人,(7)、(9)强调的是鲁迅先生,(10)、(12)强调的是他们,(13)、(15)强调的是同志们。凡是被字句,强调的也是主语,(5)是他,(8)是密信和文稿,(11)是小岛,(14)是一张报。一般陈述句的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做了什么事,把字句说明主语处理了什么人、什么东西或什么事情,被字句说明什么人、什么东西或什么事情被处理。 选用什么样的句式,也要由表达的需要和上下文的情况决定。 (16)我刚刚走进教室,就看见黄晓霞在擦窗子,她把窗子擦得一尘不染。从窗子上跳下来,又拿起水桶去提水,想擦桌椅。我一看地上,不觉吃了一惊,她把地扫得干干净净,还用墩布拖过,一点灰尘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