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5.28KB ,
资源ID:66089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6089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生物实验教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生物实验教案Word下载.docx

1、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准备

2、植物组织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但必须加以选择。在双子叶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为淀粉,暂时储藏在叶子内,因此最好不用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有些单子叶植物,如韭菜、鸢尾,并不将光合作用的初始产物转变为淀粉,因此叶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但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的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也不宜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植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如苹果和梨的果实。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篇二:高中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一、

3、显微镜 的操作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显微镜的结构和显微镜的操作。主要以提高学生显微镜的使用技能,因此,本节课应准备好足够的显微镜供学生实验使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能力目标: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三、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五、课前准备 : 准备显微镜,两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永久装片),擦镜纸,纱布。 七、教学过程: (一

4、)、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显微镜是由目镜和物镜2个凸透镜成像。物体在物镜一二倍焦距之间使物体呈一个放大的实象,这个实象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目镜再呈一个放大的虚象,进人眼。 (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1、教师按照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的顺序对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及结构进行讲解。 机械部分(1)镜座(2)镜柱(3)镜臂 (4)镜筒(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6)镜台(载物台) (7)调节器:粗调节器(粗准焦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

5、):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 反光镜(2)集光器(聚光器) 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光学部分 2、以小组为单位,看书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三)、了解显微镜各结构的作用 教师指示各个不同部位,由学生

6、说出各部分的作用(同时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再试一试,真实感受各部件的功能。如辨认目镜和物镜,调节准焦螺旋等。(四)、掌握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1、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放置玻片

7、标本: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2、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

8、)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调节器的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如果需要更换玻片标本时,必须顺时针(切勿转错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下降,方可取下玻片标本。 (五)、练习用显微镜进行实际观察 学生按小组进行操作,观察写有“上”的标本和预先准备好的永久装片,并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

9、学上前演示。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最后进行提问: 1、将观察到的标本移到视野中央.先移动一下标本,看朝哪个方向移动,这说明了什么? 2、观察写有“上”字的标本并写下你在视野中看到的图象 3、变换不同的目镜和物镜进行观察,看看物象有什么变化? 4、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5、看到的物像究竟被放大了多少倍? (六)、实验整理 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取下标本片,转动旋转器使镜头离开通光孔,下降镜台,平放反光镜,下降集光器(但不要接触反光镜)、关闭光圈,推片器回位,盖上绸布和外罩,放回实验台柜内。最后填写使用登记表。 实验二、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植物细胞的观察 一 、

10、教学目的 1.学习并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2.完成基本实验要求的基础上,依自己的兴趣,制作更多的临时装片 二 、方法指导 1. 玻片标本类型:按照制作标本可保存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两类。 (1)临时玻片标本:是实验中观察标本常采用的方法,保存时间不长久是本法的缺点。如:草履虫形态及应激性、口腔上皮细胞、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病原体观察等。 (2)永久玻片标本:如洋葱根尖固定装片、蛔虫受精卵固定装片等。 2. 制片法:中学常用的四种制片法是: 石蜡切片法(如制作植物茎横断面的切片); 涂片法(制作衣藻、细菌、原生动物、酵母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压片法(植物幼根根尖有丝

11、分裂、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蚕豆根尖有丝分裂、早期花蕾观察花粉母细胞、蝌蚪尾部细胞有丝分裂、双翅目幼虫唾液腺染色体、洋葱鳞片叶表皮等临时装片的制作); 徒手切片法(如双子叶植物夹叶桃、桂花叶片横切及木本植物大叶黄杨茎的横切)。 装片法(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三 实验内容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四 实验用品【篇三:高中生物分组实验教案】 【实验一】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年级:高一 教师:张英 一、 课程分析: 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是重要的实验室操作技能。本节课观察所用的装片都是现成的,不需要进行临时装片的制作,重点在于掌握如何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及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比较几

12、种细胞的异同。使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是手段,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目标,观察之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此外高倍显微镜在后续的观察实验中还要用到,因此这节课掌握高倍显微镜使用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二、 学情分析: 初中时学生已经使用过低倍显微镜,对于操作步骤有一定了解,学生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加上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可能找不到所要观察的细胞。因此,需要教师详细示范和指导。关于高倍显微镜使用的操作步骤不但需要学生掌握,而且教师需要在操作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便使其真正理解这些操作步骤,更好的完成观察细胞的任务。 三、 设计思路: 首先介绍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再介绍显微镜的使用方

13、法,同时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行这些操作的原因,并进行示范和指导,然后对于显微镜使用时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也进行说明,最后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适时进行示范和指导,学生观察细胞并进行比较归纳。 四、学习目标: 1.说出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操作要点 2.能够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五、教学流程 : 一初步观察 整体感知 (一)显微镜的结构 请结合课本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观察显微镜的各个组成部分,明确其各部分作用,可以同桌交流也可询问老师。 二 亲自操作 了解实质 (一)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显微镜中的物镜及目镜并参照显微镜的使用流程动手操作,独立完成下

14、列表格,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桌交流之后自由发言。 1.取镜2.安放3.对光4.放置装片5.使镜筒下降 【调节粗准焦螺旋】 6.使镜筒上升 【调节粗准焦螺旋】 7.低倍镜下调清晰,并将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8.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9.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目镜和物镜与其放大倍数的关系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和宽度。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距载玻片的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少;反之越多。 (二)思考题 结合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交流,自由发言。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2

15、.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能否直接用高倍镜进行观察?不移到视野中央行不行?如果不移,直接换高倍镜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为什么? 4.比较分析你所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的异同 (三)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1.物像移动与实物的关系 显微镜下,看到的物体是放大后的倒像(上下左右颠倒),所以要把右上方的图像移至视野中央,应该把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即“偏哪移哪” 思考:对于一些游动的生物来讲,进行观察时,若此生物正在向左上方游动,如何移动装片使其位于视野中央? 2.低倍镜换至高倍镜的操作注意点 a使用高倍镜时,必

16、须先在低倍镜下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用高倍镜。 b.换用高倍镜后,一般视野会变暗,可将光圈由小变大,将反光镜由平面镜转换为凹面镜以增加视野亮度。 c慢慢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找到清晰的物像,使用高倍镜时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 3.如何判断污染物的位置目镜、物镜、装片 移动装片,若污染物不动,则在镜头上;反之在装片上。 转换物镜,若污染物不动,则在目镜上,反之位于物镜上。 三.巩固练习,提升迁移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交流,自由发言。 1.通过显微镜观察“上”,能看到什么图像? 2.为什么高倍镜下的视野会变小、变暗? 3.在视野左下角的图像,如何调到视野中央? 4.简述使用高

17、倍镜的操作要点 【实验二】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一、实验原理 (1)鉴定实验设计的理念: 某些化学试剂 + 生物组织中有关有机化合(2)具体原理: 可溶性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小颗粒 + 苏丹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二、目标要求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探索实验设计技巧,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难点 根据此实验方法、原理,设计实验来鉴定常见食物的成分。 四、实验

18、材料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五、仪器、试剂 1.仪器:剪刀,解剖刀,双面刀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玻璃漏斗,水浴锅,研钵,石英砂,纱布,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 2.试剂:斐林试剂(0.1g/l的naoh溶液+ 0.05g/ml的cuso4溶液);苏丹染液;双缩脲试剂;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蒸馏水。 六、方法步骤 1.

19、制备试剂。 2.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方法、步骤。 3.脂肪的鉴定、方法、步骤。 4.蛋白质的鉴定、方法、步骤。 七、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我们在化学中学习过物质的鉴定,其原理是被鉴定的物质与所用的化学试剂要么发生颜色反应,要么产生沉淀,我们生物学上也采用此原理,在生物学中物质鉴定的理念是: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新课教学:(具体原理)(水浴加热) 脂肪小颗粒 + 苏丹染液橘黄色小颗粒。(要显微镜观察)(要先加a液naoh 溶液再加b液cuso4 溶液)今天,我们学习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一)、还原糖的鉴定 1、还原糖的鉴定步骤

20、: 选材:苹果:洗净、去皮、切块,取5g放如研钵中 制备组织样液研磨成浆:加石英砂,加5 ml水研磨 注入组织样液2ml过滤:将玻璃漏斗插入试管中,漏斗上垫一层纱布 加斐林试剂:2ml(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充分混合而成,不能分别加入) 水浴加热:煮沸2min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实验成功的要点: 还原糖的鉴定实验: 斐林试剂要两液混合均匀且现配现用。 斐林试剂的配制过程示意: 斐林试剂甲液( 0.1 g/ml的 naoh 溶液) 斐林试剂乙液( 0.05 g/ml的 cuso4 溶液) 在鉴定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时还能用其他那些鉴定方法? 学生回答:还可以用斑氏试剂产生砖

21、红色沉淀;及糖尿试纸据糖的由少到多产生浅蓝、浅绿、棕或深棕色。 (二)、脂肪的鉴定 1、脂肪的鉴定步骤: 取材:花生种子(浸泡3-4h),将子叶削成薄片 取理想薄片制片 在薄片上滴2-3滴苏丹染液 去浮色 制成临时装片 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斐林试剂 观察: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材料的脂肪滴,然后,转为高倍镜观察。 结论:细胞中的圆形脂肪小颗粒已经被染成橘黄色。 .脂肪的鉴定实验: 该试验成功的关键是获得只含有单层细胞理想薄片。 滴苏丹染液染液染色2-3min,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细胞的其他部分被染色。 (三)、蛋白质的鉴定 1、 蛋白质的鉴定步骤: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22、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稀释液)。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一定要先加入a液(即0.1 g/ml的 naoh 溶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即0.01 g/ml的 cuso4 溶液)。 还可设计一只加底物的试管,不加双缩脲试剂,进行空白对照,说明颜色反应的引起是蛋白质的存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而不是空气的氧化引起。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分析说明dna和rna在结构上的不同点 (2)学生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掌握制作装片的方法 (2)使用试剂对材料进行染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

23、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实验原理、显微镜的使用 2、教学难点: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三、实验原理与解析 (1)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2)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盐酸的作用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

24、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四、实验器材 1材料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根尖细胞,蛙或蟾蜍的血细胞,果肉细胞。 2用具 400 ml烧杯,250 ml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 3试剂及配制方法 (1)试剂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乙酸钠,乙酸,蒸馏水,吡罗红甲基绿混装粉。如果化学试剂商店没有吡罗红甲基绿混装粉,可以分别购买甲基绿和吡罗红g,然后按a液的第二种方法配制(见下文)。 (2)染色剂的配制 染色剂a液的两种配制方法 第一种方法: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 g,加入到100 ml蒸馏水中溶解,

25、然后用滤纸过滤,将滤液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第二种方法:取甲基绿2 g溶于98 ml蒸馏水中,取吡罗红g 5 g溶于95 ml蒸馏水中。取6 ml甲基绿溶液和2 ml吡罗红溶液加入到16 ml蒸馏水中,即为a液,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染色剂b液的配制方法b液是一种缓冲液,由乙酸钠和乙酸混合而成。先取乙酸钠164 g,用蒸馏水溶解至1 000 ml备用;再取乙酸12 ml,用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备用。取配好的乙酸钠溶液30 ml和稀释的乙酸20 ml,加蒸馏水50 ml,配成ph为48的b液(缓冲液)。 五、 主要步骤(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为例) 1.取材 滴: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刮: 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涂: 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