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67.82KB ,
资源ID:66144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6144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学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绝密启用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解析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3.第1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写,第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涂写要工整、清楚。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梭伦在当选为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

2、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老的地方,竟至于绝境,”梭伦说雅典“陷于绝境“最指A. 雅典面临外族入侵的危险B. 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斗争激烈C. 奴隶主之间的斗争D. 自然灾害的威胁【答案】B【解析】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贵族的专横和压榨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局部调整无法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因此社会政治改革成为必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ACD三项与题意不符。2.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A. 颁布“解负令”B. 实行财产等统制度

3、C. 设立四百人会议D. 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注意材料中的“旧的血绿亲属团体遭到排斥”及“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等关键词语。财产等级制度的改革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故选B项。A有利于发展奴隶制工商业,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四百人会议内容,排除C。鼓励工商业发展有利于发展经济,和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3.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提到:“(梭伦)制定了一些新的法法律写在牌子上所有人都要发管理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梭伦的法制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梭伦要求解除债务奴役雅典城邦已经实行了高度繁荣的民主A. B. C.

4、 D. 【答案】A【解析】【详解】“(梭伦)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这说明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故正确;“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说明梭伦的法治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故确;材料并不能体现梭伦要求解除债务奴役,故错误;梭伦改革时期雅典城邦并未实现高度繁荣的民主,故错误。故组合正确。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4.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种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A. “天行有靠”,“制天命而用之”B. “弱者,道之用”C.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D.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5、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的大致含义是伏羲、神农教化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实行诛杀但却不过分,等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礼制,与法家主张社会变革的思想相符,故D项符合题意。A是荀子的观点,B是老子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AB。“法古无过,循礼无邪”的意思是效法古代不会有过错,遵循古时礼法不会有邪行,这是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排除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5.“商君遗礼,弃仁思,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子壮到出赞。”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 有利

6、于推动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调动劳动积极性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D. 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答案】C【解析】【详解】“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的意思是,秦国人家中如果家庭富裕,那么儿子成年后要(与父母)分家,如果家庭贫困,那么儿子成年后要入赘到别人家。这是商鞅在社会风尚习俗等领域的改革措施,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所以这有利于增加户口数,提高政府赋税收入,故选C。材料着眼于社会习俗的变革,与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没有关系,排除A;材料着眼于社会习俗的变革,材料与司法制度没有直

7、接联系,排除B;材料着眼于社会习俗的变革,并非军事改革,排除D。6.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两国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A. 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B. 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C.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秦以牛田,水通粮,令严政行”可知,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故AB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商鞅推行

8、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D。7.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 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 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D. 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封建化,材料中的“土德”、“万物之元”等都是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A 项有一定迷惑性,拓跋氏已经是皇族,不存在提高政治地位的问题;、D项与材料无关。故选C。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通过易服

9、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等移风易俗的措施,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平,有利地推动了鲜卑族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大大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结束南北分裂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旧染污俗代表了历史沉积中的丑陋一面而革新政治又是与风气的改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体现了这一点的有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明治维新辛亥革命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政治改革与社会风俗之变革之间关系的认识与理解。从题干材料的内容可知,政治变革与社会风气的变革是紧密相连的。都体现了这一观点,所以应选

10、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明治维新、辛亥革命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明治维新、辛亥革命的风俗变革9.刘安世元诚语录载:“得君(王安石)之初,与人主若朋友,一言不合己志,必面折之,反覆诘难,使人主伏弱乃已。”这表明王安石A. 对上级趋炎附势B. 意志坚强,性情执拗C. 对下级刚愎自用D. 能够容忍下级诘难【答案】B【解析】“人主”是指宋神宗,“反覆诘难”是指性情执拗。故排除ACD,选B。10.北宋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口号,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主要偏重于理财。下列措施与理财相关的是: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方田均税法A. B. C. D. 【答案】C【解

11、析】保甲法属于管理地方的制度,不属于理财措施,排除;青苗法、募役法以及方田均税法分别是从贷款和丈量土地等角度进行理财,选择C符合题意。11.19世纪早期就有一位学者对当时俄国社会发出预言说:“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止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有用的一课。俄国是如何接受这”一课”教训的A. 彼得一世改革B.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 十月革命D. 建立地跨欧亚大帝国【答案】B【解析】根据时间在19世纪早期俄国在欧洲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同时却因为落后的农奴制阻碍

12、着自身的发展,为此之后在1861年开始进行改革,所以正确的是B项,CDA不符合题意。12.明治天皇曾经下诏:“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A. 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B.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C.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D. 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在此政策的指导下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故D正确。A属于政治方面改革,排除。B属于农业方面改革,排除。C属于文化方面改革,排除。13.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

13、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曾发出呼吁:“今天奉明治为年号的人,就是与政府订定契约,必须遵守政府订的法律。因此法律一旦订定之后,即使有人觉得该法律对自已不利,也必须在法律修改之前,小心翼翼谨守法律的规定。”这一呼吁倡导的基本理是A. 诚信为本B. 天赋人权C. 法律至上D. 和平改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因此法律一旦订定之后,即使有人觉得该法律对自己不利,也必须在法律修改之前,小心翼翼谨守法律的规定”可以得出该呼吁突出了法律的至高地位,所以选C考点:改革专题日本明治维新特点14.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

14、,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A.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B.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 适应了救亡图存需要D. 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梁启超是戊戌变法时期的代表人物,而“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故A项排除;结合甲午战后的时代背景,可知梁启超提出的“诗界革命”是为了适应救亡图存的需要,故B项正确;改良思想的开端应该是在早期维新思想时期,与题意时间不合,故C项排除;据题干中“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可得出梁启超希望中国能像英日那样崛起,并没有对民主革命进行阐释,故D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梁启超思想主张15.著名史学

15、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 挽救民族危亡B. 实现富国强兵C. 引领思想启蒙D. 建立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可知,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故答案为C项。A项,挽救民族危亡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

16、项,洋务运动的目标是实现富国强兵,与“戊戌变法的意义”不符,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没有真正实践民主政治制度,排除。16.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 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西周对都城边长的严格限制,说明了分封制之下严格的等级关系

17、,C项正确;A项中“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和D项“以宫殿、庙坛为中心”材料都没有体现;西周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不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7.流传至今的彭氏家训说:“孝始于事亲,忠始于报国士农工商,各勤其事。冠婚丧祭,必循乎礼务勤俭而兴家庭,务谦厚而处乡里。”据此可知古代宗族管理的主要价值是A. 保证宗族内部团结B. 规范血缘伦理关系C. 维系家国社会稳定D. 传承家族礼仪文化【答案】C【解析】根据“士农工商,各勤其事。冠婚丧祭,必循乎礼务勤俭而兴家庭,务谦厚而处乡里”可知,彭氏家训强调勤恳做事、重视家庭和谐、邻里关系,有利于维系家国社会稳定,C

18、正确;A表述太绝对,错误;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古代宗族管理有利于传承家族礼仪文化,但无法体现“孝始于事亲,忠始于报国”,D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18.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秦6位两宋121位西汉47位明4位唐182位清0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B. 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C. 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D. 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答案】B【解析】根据图表看出,唐代、宋代丞相人数明显多于其他朝代,结合所学,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削弱了相权,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

19、,以分散相权,明朝废除宰相,相权从秦朝的位高权重到日益削弱直至废除,君主专制日益加强,B正确,C错误;元朝宰相权力有所反弹,A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9.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出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助机构,当这些辅助机构和官员的权利较重时,皇帝又从更新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助机构,剥夺其实权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权利的不断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有西周分封制西汉“中朝”的建立明朝的内阁制清乾隆帝建立军机处A. B. C. D. 【

20、答案】C【解析】西周分封制是地方行政的划分不是中央机构的分化,错误,与材料中“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相符,中内阁制就是采用新宠的近侍帮助政务,早已废除了丞相制度后皇帝控制了所有大权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故C项正确。 20.“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材料反映了A. 元代行省划分的依据是是否山川便利B. 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C. 元代行省有利于加

21、强中央集权D. 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度。从材料可知,元朝行省疆界与传统的以山川河流为界的划分不同,打破按山川边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的传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这样就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有利地理条件,从而有利于中央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应选B。A项错在“便利”,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D项与材料无关。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的行省制度。21.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

22、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的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A. 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B. 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C. 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D. 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答案】C【解析】根据“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可知,儒家的尊卑男女长幼关系伦理观念是封建统治者加强对农民统治的需要,C正确;A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结合所学儒家思想的影响分析解答。22.有人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是被国人误解了上百年的优秀制度。其“优秀”主要是指A. 中央集权实质就是专制独裁B. 宽

23、松进步是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C. 分割相权是势在必行的手段D. 能为政府带来足够的权力与资源【答案】D【解析】中央集权多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君主专制是一种专制独裁,但中央集权并不一定就是专制独裁。当代许多国家都实行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总体上是在逐渐加强的。从秦朝的郡县制到元代的行省制,中央完全压倒了地方。故B项“宽松进步”错误。中国古代皇权的一个天然障碍是相权,二者属于君主专制的范畴。故C项错误。D项,中央集权制有利于中央政府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抵御外敌,防止分裂,巩固国家统一。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点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由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组成的制

24、度。专制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汇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是管理方式。2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说:“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这主要反映出古代雅典A. 少数精英操纵着政府权力B. 公民意识强烈C. 公民自由受到严格的限制D. 人文精神浓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雅典公民视城邦利

25、益至高无上,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因此材料主要反映出古代雅典城邦公民意识强烈。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CD项。24.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A. 妇女B. 外邦人C. 全体公民D. 奴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是民主政治,全体公民享有民主政治权利。但其全体公民不包括A、B、D三项。所以答案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及评价:积极:雅典民主的理论与

26、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消极: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为马其顿王国所灭。25.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可以根据每一个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A

27、. 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 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C. 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四个选项均是罗马法的显著特点,但是材料中的“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足以证明本题的主旨是意在说明罗马法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特点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游牧民族建立政权后,积极

28、改革部落兵制。成吉思汗打破以氏族为纽带的部落联盟制度,将全蒙古的牧民统一编成数十个千户,分别授予功臣贵戚,任命其为千户那颜,划定其领地围,世袭管领。千户既是军事单位,又是地方行政单位,它将过去松散的部落联盟组织,改变成层层隶属、高度集中的军事体制。蒙古灭金之后,建立了更严格的军户制,实行兵民分治。军户在赋役方面有豁免和优待,但必须世代为兵,不得随便脱离军籍,保障了元朝有稳定的兵源;同时,军户承担部分军费,以减轻政府的负担。但是后来军户的负担过重,加上军官的盘剥,常令军户破产和速亡,到元朝晚期,军户制实际上已经崩溃。摘编自杭侃辽夏金元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吉思汗兵制改革的特点。(

29、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成吉思汗兵制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按照地域来划分牧民;地方行政、军事密切相连;等级森严和权力高度集中;兵民合一与分治相结合。(2)作用:积极作用:稳定了军队数量;巩固了边疆;减轻了政府财政支出;消极影响:增加了军户负担,易激化社会矛盾。(一点,2点,三点及三点以上【解析】(1)据材料“划定其领地范围,世袭管领”、“千户既是军事单位,又是地方行政单位”、“改变成层层隶属、高度集中的军事体制”、“建立了更严格的军户制,实行兵民分治。”加以归纳概括即可得出。(2)据材料“保障了元朝有稳定的兵源”、“军户承担部分军费,以减轻政府的负担”、“但是后来军户的负担过

30、重,加上军官的盘剥,常令军户破产和逃亡”加以归纳概括即可的出相关信息。27.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两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材料三:1898年夏(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彻底改革法令,那段日子称为“百日维新”但是。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维新派缺乏经验,他们的法令只得让内心极不赞成的保守官僚去贯彻他们密谋策划,企图除掉皇太后和她周围的顽固分子。但是,皇太后却先行一步,她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摘自戊戌变法材料四: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图片,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的历史背景。(3)指出两国君主对改革的态度,说明改革对两国政治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4)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