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8.12KB ,
资源ID:66484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6484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敦煌历史文化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敦煌历史文化知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唐灭隋后,于619年收复河西,在敦煌置沙州。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一举铲除了东西大道上以西突厥为主的障碍,确保了丝路的畅通,敦煌的经济文化高度繁荣,达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据史书记载:“元宵灯会,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莫高窟在唐代开凿洞窟多达1000余窟,保存到现在的有232窟 。“安史之乱”后,唐调河西兵力东去平叛,吐蕃乘虚进犯河西,沙州于781年陷落,开始了吐蕃政权对敦煌长达六十余年的统治。大中二年(848年),敦煌富绅张议潮聚结沙州民众,乘吐蕃内乱,一举收复瓜,沙二州。大中五年(851年),张议潮收复吐蕃所控河、岷等十一州之地,并遣使入朝敬献十一州图籍,李唐乃封

2、张议潮为节度使、观察使,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金吾大将军特进沙州镇守。天佑二年(905年),沙州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在敦煌建“西汉金山国”,自封“白衣天子”。后梁乾化四年(914年),金山国亡,张氏绝嗣,沙州富豪曹议金被州人荐举取代了节度使地位,领瓜、沙二州。曹氏家族世袭节度使位122年,重视经济、军事、文化建设,与邻邦异族和睦相处,敦煌商贸繁盛。宋元时期 1036年,党项族攻占河西走廊,西夏统治敦煌达191年。西夏统治者采纳汉族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使河西保持着“民物富庶,与中州无殊”的水平,敦煌石窟中保留了大量丰富而独特的西夏佛教艺术。1228年,蒙古大军攻占敦煌。1273年,马可

3、波罗游历东方,途径敦煌。1280年,元升沙州为沙州路总管府,设置河渠司治,管理农田水利。 明清时期 明永乐元年(1403年),在敦煌设沙州卫,为关外七卫之一。正德十一年(1516年),敦煌被吐鲁番占领。嘉靖三年(1524年),明王朝闭锁嘉峪关,将关西的老百姓迁徙关内,废弃了瓜、沙二州。此后二百年敦煌旷无建制,成为“风播柽柳空千里,月照流沙别一天”的荒漠之地。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设沙州卫,四年(公元1726年),从甘肃56州县移民2405户到沙州屯垦。至雍正末年,沙州耕地已扩展到12万多亩,并引党河水分十渠灌溉,形成沙漠绿洲。乾隆三十五年(1760年)升沙州卫为敦煌县,属安西府,后裁府设

4、州,遂隶属安西直隶州。1900年6月22日,“藏经洞”发现。1905年,俄国奥勃鲁切夫探险队首先到敦煌盗走古经卷一批(数目不详)。1907年3月,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带翻译蒋孝琬至千佛洞,经过3个月的周密谋划,贿通王道士盗走六朝至宋代经卷、写本、绢画等文物共二十四大箱,约万余卷,偷运至伦敦博物馆。1908年7月,法国人伯希和来敦,又贿通王道士,盗走珍贵文物六千余卷,偷运回国。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桔瑞超潜来莫高窟,先后住了四个月,从王道手中吉川骗买写经一百余卷,精美彩塑两尊,桔瑞超骗买写经三百六十九卷。清末,爆发了以张壶铭、张鉴铭兄弟为首的“丁未抗粮”斗争,殉难烈士15人,迫使清政

5、府免除了祸害敦煌农民170多年之久的“采买粮”旧规。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1913年),安西直隶州改为安西县,敦煌县直属甘肃省。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来敦,又从王道手中骗买去经卷六百卷。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潜来敦煌,用化学胶布粘走千佛洞壁画26幅,并盗窃盛唐彩塑数尊。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敦煌属甘肃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1944年2月,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直属教育部,常书鸿任所长。新时期 1949年9月28日敦煌和平解放,10月7日成立敦煌县人民政府,隶属酒泉专署。 敦煌于1979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1986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9月

6、28日敦煌撤县设市至今,1998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敦煌历史人物(1)张 骞 (约公元前164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西汉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汉武帝时曾两此出使西域,开通丝路,在敦煌大地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凿空丝路第一人”。(2)汜胜之 又名汜胜,敦煌人,西汉农学家。汉成帝时任为议郎、劝农使者。曾在三辅教民种田,后迁御史。他总结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创造了精耕细作的区田法,另还有溲种法、穗选法、嫁接法等。所著汜胜之书是中国最早的农学著作。(3)班 超 (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

7、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班超驻守西域31年,为维护西域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稳定和丝绸之路的畅通做出了杰出贡献。晚年上书乞归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汉和帝深受感动,准其返回洛阳。后其子班勇子承父业,驻守西域,传为佳话。(4)曹 全 字景完,东汉敦煌郡效谷人。他生于仕宦世家,少而好学,博览经书,精研细审,无文不综。建宁二年(169年)举孝廉,出任西域戊部司马。中平二年(185年)当地士民王敞、王历、秦尚等嘉慕其惠,特刻石记功谓曹全碑。曹全碑现存陕西省博物馆,该碑不仅记载了曹全其人其

8、事,而且碑文书法也为现存汉隶代表作之一。(5)张 芝 字伯英,敦煌渊泉(今瓜州县)人,东汉著名的书法家,最善草书,时称“草圣”。唐写本沙州图经记载:在唐开元四年九月,敦煌县令赵智本,曾根据史料所记在敦煌“县城东北一里效谷府东南五十步”发现一墨池,传说为“张芝墨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对张芝的书法非常推崇:“汉魏书迹,独钟(繇)张(芝)两家。”张芝的墨迹保存于淳化阁帖。(6)仓 慈 字孝仁,三国时期淮南(今安徽寿春)人。魏明帝太和中(228年233年)任敦煌太守,他到任之后,打击大姓豪强,抚恤贫困百姓;保护西域胡商,致力发展经济;鼓励胡汉通婚,促进民族融合。仓慈在任数年,颇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

9、史家评其“恤理有方”。(7)索 靖 字幼安,敦煌人,西晋著名书法家,一生担任过西晋的重要地方官吏。他的书法浓浅得度,内涵朴括,气势雄厚,古朴如汉隶,转折似今草,历来为书法家称为上乘。他的字传世的有出师颂、月仪帖等作品。(8)竺法护 原名竺昙摩罗刹,是“世居敦煌”的月氏人,晋时杰出的佛经翻译大师。竺法护8岁就在敦煌出家,拜外国沙门竺高座为师。他天资聪颖、笃志好学,游历西域,带回大量的梵文佛经典籍回到敦煌,译经传佛。后世人为赞美他的德行和威望,称其为“敦煌菩萨”。(9)鸠摩罗什 原籍天竺,生于西域龟兹国。 东晋时后秦高僧,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与真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敦煌白马塔相传是为纪

10、念鸠摩罗什东传佛教,路经敦煌时所乘白马仙逝而修建的。(10)李 暠 字玄盛,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据说为西汉名将李广后代,东晋隆安四年(400年),晋昌太守唐瑶,移檄六郡,推李暠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公,定都敦煌,史称西凉,这是敦煌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成为西北割据政权的政治中心。西凉建初元年(405年),迁都酒泉,敦煌由其子李让镇守。417年,李暠病卒酒泉。(11)阚 骃 字元阴,敦煌人,十六国时期著名史地学家。他所撰十三州志是继后汉书郡国志之后的一部重要的史地学巨著。(12)赵 匪攵 敦煌人,十六国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曾任北凉太史令。他参考前人的历法资料,结合河西地区的实际情况,撰写了

11、七曜历数算经、河西甲寅之历、阴阳历书等学术著作,对于后世研究天文、历算等方面多有启发,英国李约瑟博士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将其列入中国古代科学家之一。(13)玄 奘 (602664),名陈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人。唐代著名三藏法师,佛教学者、旅行家、翻译家。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经过凉州,自瓜州、敦煌间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印度),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取道阳关返回长安,历时十七年,行程5万里,带回佛经52筐657部。所撰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14)张议潮 唐代敦煌人,沙州归义军节度使

12、。曾率领沙州各族人民起义,驱逐了河西地区的吐蕃守将,使瓜、沙等十一州又重新回归唐朝,为维护唐王朝国家统一建立了不朽功勋。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年),张议潮入朝长安,诏授司徒、右神武大将军,以其侄张淮深守归义军。咸通十三年(872年)卒。(15)曹议金 字仁贵,唐末五代沙州人,张议潮外孙婿。914年,时任沙州长史的曹议金取代张氏政权,执掌敦煌,恢复归义军称号,归顺朝廷,使归义军政治稳定,经济发展。936年,曹议金病故,后晋朝追赠他为太师。后其子孙相继,曹氏统治达120余年。(16)苏履吉 字九斋,清代福建德化(今福建省德化县)人。道光四年(1824),任敦煌知县。道光七年(1827年)任安西知州

13、,随带军功加三级。道光十年(1830年)回任敦煌。次年编修敦煌县志,告成。在敦煌先后七年,文治武功均有建树。其敦煌八景诗寄托了赤诚的敦煌情,在敦煌广为传颂。(17)王圆箓 (约18501931),祖籍湖北麻城县。他本人出生在陕西,因家乡连年灾荒,生活所迫,外出谋生,流落于酒泉。后云游敦煌,以道士身份住持莫高窟。1900年6月22日,王圆箓偶然发现了藏经洞的秘密。由于他的愚昧无知,斯坦因、伯希和、桔瑞超、华尔纳等一批外国文化间谍先后来莫高窟,从他手中骗取大量文物,致使敦煌文化瑰宝散失全球。余秋雨在其散文作品道士塔中,称其为民族悲剧中“错步向前的小丑”。(18)张壶铭 字清吾,清代敦煌东乡靖远坊(

14、今三危乡窦家墩)人,光绪(1894年)甲午科武举。张壶铭领导农民抗粮,为百姓的利益而丧身,功在地方,泽留后世。1934年全县民众联名呈请县政府批准,为先生立祠以志纪念。(19)张大千 (18991983),四川内江人,别号大千居士,享誉世界的中国艺术大师。1941年到敦煌,临摹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壁画,历时近三年,临摹壁画精品300余幅。其临品曾先后在兰州、成都、重庆等地展出,引起轰动。在敦煌期间,把三处石窟做了统一编号(一般称作“张大千编号”)。(20)于右任 (18791964),陕西三原人。1931年起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1949年去台湾,擅书法。1941年10月赴西北考察,5日在

15、敦煌县长章朗轩、地方人士任子宜、窦景椿等陪同下前往莫高窟参观,认为:“莫高窟是中国的骄傲,更是甘肃的骄傲。” 返重庆后,撰建议设立敦煌艺术学院一文,在文史杂志上发表,呼吁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为敦煌文物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21)常书鸿 (19041994),满洲人,著名画家,敦煌学专家,被誉为“敦煌的守护神”。1936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1942年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副主任,1944年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常书鸿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历经妻离子散、命运浮沉的种种不幸和打击,义无反顾地组织大家修复壁画,搜集整理流散文物,撰写了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临摹了大量壁画精

16、品,并多次举办大型展览、出版画册,向世人介绍敦煌艺术,培养了一大批敦煌艺术专家和研究学者。1949年后历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文物局顾问。(22)季羡林 (19112009),山东临清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主编有专业性大辞典敦煌学大辞典。在谈到敦煌学的地位时曾说: “世界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3、敦煌文化遗存敦煌境内现有各类文物景点24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单位3处(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遗址),省级文物单

17、位9处(阳关遗址、寿昌城、沙州古城、白马塔、南关粮仓、佛爷庙新殿台墓群、祁家湾墓群、汉长城遗址、马圈湾烽燧)。2013年4月16日,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丝绸之路24个申遗项目中,我市玉门关及河仓城遗址、悬泉置遗址两个项目入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敦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1)莫高窟与敦煌艺术 莫高窟自十六国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连续开凿,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莫高窟分南区和北区,共有洞窟735个(其中有壁画、彩塑的洞窟492个),其艺术和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藏经洞遗书、壁画、彩塑、建筑等方面。藏经洞珍藏公元四世纪至十一世纪(晋至宋)近十个朝代的文书写本约5万卷(大部

18、分流落海外,我国现存约1万余件)。1900年以来,随着藏经洞文书的发现,先后有斯坦因、伯希和、桔瑞超、华尔纳等英法日美文化强盗对藏经洞文书及洞窟壁画彩塑进行劫掠。中国学者陈寅恪曾感叹道:“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由藏经洞文书的研究,形成了一门国际显学敦煌学。莫高窟现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它们共同构成博大精深的敦煌艺术,今人以此为题材创作出丝路花雨、大梦敦煌、敦煌神女等蜚声海内外的艺术精品。莫高窟现保存完好的五座唐宋窟檐,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莫高窟是我国“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之首,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确定为国

19、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两关与丝路文化 阳关、玉门关自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始,作为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犹如现在的海关并驻有军队,作为贯通西域的重要门户,西部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为保证绸之路的畅通和商旅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关与丝路文化,主要体现在简牍文化(玉门关、阳关出土的汉简)、诗咏文化(汉唐两关诗咏)、历史文化(如张骞出使西域、班超生入玉门关、唐僧西行途经两关等)。华夏文明五千年,丝绸之路三千里,由长安为光源,敦煌、阳关、玉门关为亮点,将丝绸之路连成颗颗珍珠,光耀西域,辉映欧亚。两关和丝路文化与汉长城、河仓城、悬泉置遗址、寿昌城遗址

20、、渥洼池、沙州古城等文化遗存息息相关,相映生辉。(3)悬泉置遗址 1990年至1992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敦煌市东61公里汉代悬泉置遗址发掘出土大量汉晋简牍,总数达到35000余枚,还有生产工具、兵器、生活用品、货币、农作物等其他遗物6000余件。现藏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这里出土的有书写墨迹的麻质纸,可能推翻东汉蔡伦造纸说。悬泉置遗址被誉为二十世纪继莫高窟藏经洞文物大发现后又一次重大发现。(4)敦煌八景 即危峰东峙、千佛灵岩、沙岭晴鸣、月泉晓澈、两关遗址、古城晚眺、党水北流、绣壤春耕。4、诗咏敦煌太一之歌(天马歌)汉武帝刘彻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

21、。读山海经(其五)晋陶渊明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宿三危山。我欲因此鸟,且向王母前。在世无所需,唯酒与长年。敦煌乐北魏温子升客从远方来,相随歌且笑。自有敦煌乐,不减安陵调。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关山月(节选)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

22、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从军词令狐楚暮雪连青海,阴霞覆白山。可怜班定远,生入玉门关。左公柳清杨昌浚大将筹边尚未还,潇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敦煌记事诗(节选)民国于右任敦煌文物散全球,画塑精奇美并收。同拂残龛同赞赏,莫高窟下作中秋。斯氏伯氏去多时,东窟西窟亦可悲。敦煌学已名天下,中国学人知不知?敦煌市情 敦煌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处,隶属酒泉市,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辖7镇2乡,总人口20万。市域平均海拔1139米,年降水量42.2毫米、蒸发量2505毫米,属典型暖温带干旱性气候,有世界“旱极”之称

23、。敦煌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玉门关、阳关等文化旅游资源蜚声海内外,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在市域经济中比重超过50%。敦煌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资源库”和文化建设的博大“基因库”,孵化出了丝路花雨、大梦敦煌敦煌盛典又见敦煌等大批引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旗帜性文化精品,全市文化产业正朝着更好保护展示和传承创新敦煌文化的方向加快发展,201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5.2%,文化旅游被确定为支撑和带动转型跨越、富民强市的首位产业。敦煌是国家光热资源分布一类地区,钒资源探明储量全国第四,金、银、磷、钾、硫、石棉、石材资源富集度较高,是国

24、家首个百万千瓦光伏发电示范基地、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和甘肃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以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为优势产业的新型工业已占到经济总量三分之一。敦煌受母亲河党河滋养,灌溉农业发达,是甘肃省优质瓜果、棉花、蔬菜重要产地,李广杏、紫胭桃及红地球、无核白葡萄跻身“中华名果”之列,全市正以推广集约节约用水、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延伸产业经营链条、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为重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敦煌”二字,取盛大辉煌之意、寓繁荣昌盛之愿,自汉武帝凿空西域,“据两关、列四郡”始,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丝绸之路“第一枢纽城市”,中华文明经此远播欧亚,多元文化在此美美与共。国学大师季羡林曾

25、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伟大的丝绸之路在敦煌留存下最为辉煌的文化遗产和最为丰富的历史印记。敦煌莫高窟是符合世界文化遗产全部“六项标准”的两处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人类文明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闪烁着开放包容、向善守正、崇高唯美的夺目精神之光。敦煌境内玉门关、阳关、悬泉置、汉长城、河仓城等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存,是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的有力见证。6月22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

26、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丝路兴、敦煌兴。随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敦煌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翻开了复兴发展的崭新篇章。基于敦煌的特殊地位和特殊作用,甘肃省委、省政府和酒泉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此,省上编制了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了支持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若干政策的意见(简称“省八条”),建立了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文化提升行动两个协调领导机构牵头主抓、20个省直委办厅局包挂重大任务、酒泉和敦煌两级政府实施落实的“222”推进机制,举全省之力、谋敦煌一域、带战略全局。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

27、总体定位是打造“文化圣殿、人类敦煌”,工作重点是搭建五项平台、探索八条路径,实现五个目标。“五项平台”,即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一会四区”战略支撑平台;“八条路径”,即探索国际化、分众化、高科技化、学术化、品牌化、田园化、融合化、可持续化发展路径;“五个目标”,即全面有效保护敦煌生态环境与文化自然遗产、树立传统文化现代复兴典范、跻身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建成中西方文化合作交流基地,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带动下,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2亿元,财政总收入实现9.6亿元,旅游接待实现50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11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115元。今日之敦煌,东风劲吹、气象日新。敦煌市委、市政府正担当光荣使命、致力改革创新,团结带领20万飞天儿女,在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幸福美好新甘肃和伟大“中国梦”的绚丽敦煌篇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