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4.68KB ,
资源ID:66638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6638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docx

1、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新闻两则毛泽东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兵力,战况,战线。)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3、新闻常识: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2.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

2、干,它用充实的事实表现了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中。3.三个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4、细心揣摩有特殊意味的语词,如“不料”等。“不料”二字,充满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正是那一天”,使讽刺意味更浓,且避免了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同日同时”,不仅用语简洁,也可见我军的气度。“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洋溢着胜利的自豪感。5、赏析“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树木”、“森林”,形象地表明根据地的发展,党领导

3、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日益壮大,富有气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二、芦花荡 孙犁1、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 完整的故事情节 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2、老头子:外貌描写,行动、语言等描写。3、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精干坚韧,智勇双全,出奇制胜,爱憎分明,爱国,过于自信和自尊(性格核心)。4、写景的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精神世界,加强抒情韵味。5、侧面描写:“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写敌人的束手无策,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神奇。又如写二菱对老英雄的怀疑、不信任,侧面写老人的英雄行为。三 蜡烛 西蒙诺夫1、蜡烛的象征意义: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

4、红军烈士的哀思。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2、大背景(二战)、小道具(蜡烛)、大主题(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赞美了跨越国界、情同母子的深情和战斗的友谊。)3、感动的原因: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 环境很危险,炮火连天点在坟头的蜡烛有特殊意义 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4、记叙文线索:蜡烛5、黑色大围巾表示了沉痛哀悼的感情6、老妇人的动作爬跪说明了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1、选自雨果文集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2、雨果的态度、立场:雨果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

5、极大尊重和同情,表达了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5、课文结构:1-4段 赞美圆明园 5-10段 谴责侵略者6、感受作家的语言风格(谴责的艺术):(反语: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五 亲爱的爸爸妈妈1、本文是对法西斯的控诉词,抓住一组组矛盾统一的事物进行分析探究。(历史现实,美丽沉重,忏悔狡辩,引文正文,人性的呼唤罪恶的枪声)悲哀:残酷的历史使人悲哀 美丽:人民不忘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死者真实:眼前所见一切 荒谬:47年前纳粹认为种族有优劣之分,已优等民族自居,要消灭劣等民族。2、本文的主题:回顾历史 面向现实 呼唤和平。3、凄风。苦雨。天昏。地暗。(渲染氛围,无限悲哀)4、

6、迪桑卡的诗(对德国法西斯暴行的最深刻的控诉)5、课文写到一位西德作家和一位日本作家的发言,前者是真诚的忏悔,后者是自私的狡辩我们不能忽视,至今还有人不愿正视历史,仍为侵略辩护,这潜伏着新的危险。第二单元六 阿长与山海经1、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2、本文写了:阿长称呼的由来“大”字睡相元旦的古怪仪式买山海经一些繁琐的道理讲“长毛”的故事3、阿长:对孩子倾注一片心血的人一个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却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如吉利文化,避讳修辞,珍惜劳动成果,讲究形象)4、作者在安排材料时,是以作者少年时代对长妈妈的感情为线索贯穿全文的,其变化过程是“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

7、的敬意”。这种“层层剥笋”的方式,使长妈妈的形象在先抑后扬、对比映衬中得到充分的展示。5、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6、赏析最后一段“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抒情句,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凝聚着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衷心祝愿。七 背影1、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朱自清(1898-1948),字佩玄,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2、本文抒发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

8、亲的感念之情。3、背影的四处描写:开门见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氛围望父买橘父子分手呼应开头,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4、父亲的外貌描写:穿戴照应开头所写家境;与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5、“我”用自己的情感烘托父亲的背影,我的情感:激动,感激,感动,心疼,愧疚6、流泪:徐州奔丧悲哀之泪望父买橘感动之泪父子分手惆怅之泪别后思父伤心之泪八 台阶1、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2、旧台阶(1-6) 三级 青石板 地位低新台阶(18-29) 九级 水 泥 地位高3、父亲的性格形象:造台阶:要强、有志气、不甘人后;背石板、盖房子:倔强,勤劳,坚强,俭朴;“不自在、若有所失”

9、:老实厚道、谦卑4、全文关键句: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九 老王1、杨绛全家有人道主义思想,有平等观念。2、镶嵌:比喻,夸张,强调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3、强笑:准确而含蓄,透露了老往自己变成这个样子,还送东西老谢我们,心里又说不出的辛酸和感激。4、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一个社会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去帮助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之所以“愧怍”因为作者作为幸运者对老王的关心还不够。5、生活情况:职业,谋生手段 生理缺陷,谋生的困难 居住条件差6、交往的事:带送冰块 送钱先生上医院不收钱 临死前送香油和鸡蛋7、老王:老实厚道,心

10、地善良,知恩图报,孤苦伶仃。8、“前任”:大词小用,用词简洁之至,且又风趣。十 信客1、本文写了信客从业缘起,信客生涯,转业之后2、信客生涯:新老信客谈从业之苦(总领) 工作繁忙 传递噩耗,料理后事,送遗物 代写书信3、本文概括地写了信客在谋生者死后当代理人,具体地写了一次遭诬陷的事4、信客:诚实无私,任劳任怨,克尽职守,待人宽容,善良厚道,通达世理5、老信客 略写 暗线写老信客一生命运 赞赏和同情6、 年轻信客 详写 明线写年轻信客生涯 赞颂和褒扬第三单元1、说明文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3、说明方法及作用:下定义:揭示的本质特征分类别:条理清楚,界限分明举

11、例子:具体、真切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作比较:突出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打比方:生动形象 列数字:准确说明引用:使说明内容更充实。十一 中国石拱桥1、第一段中心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2、逻辑顺序: 石拱桥的总体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具体介绍两座桥 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大成就的原因,取得的成就3、赵州桥(逻辑顺序):地理位置修建年代结构特点(用列数字、打比方、引用、做诠释等说明方法)4、特点: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像一张弓。大拱的两肩,各有两个小拱大拱有28到拱圈拼成 形式优美5、卢沟桥说明方法:列数字,引用,举例子,下定义,摹状貌,作比较6、写卢沟桥的

12、结构:地理位置修建年代结构特点十二 桥之美 (说明性小品)1、画之美:画面要有点、线、面构成和周围景物既对照又不失和谐2、吴冠中:画家,代表作有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狮子林3、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摹状貌4、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的重叠及交错的角色5、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十三 苏州园林 叶圣陶1、苏州四大园林:宋代沧浪亭、元代狮子林、明代拙政园、清代留园2、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从全文看:从整体到局部从各部分看:由大到小,由主到次(四个讲究,三个注意)3、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分类别4、苏州园林的特点: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

13、美的图画。5、总起下面几个自然段的一句话: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全文总纲: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美感。十四 故宫博物院1、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2、说明顺序:空间顺序(由南到北,有中间到两边)3、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4、龙:突出皇帝的威严十五 说“屏” 陈从周1、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印用2、屏的作用: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 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3、屏的定义: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4、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的好处:使文章具有很浓厚的诗意和韵味第四单元十

14、六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1、本文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简洁,生动优美,典雅。2、说明方法:举例子(最多)3、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引出原理(由表及里)4、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更形象化5、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说明以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预报农时的作用。6、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称为物候。7、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称为物候学。8、物候现象的来临的决定因素(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空间因素),古今的差异(时间因素)。十七 奇妙的克隆1、四个小标题:使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2、本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3、说明方法:引

15、用,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做诠释4、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以变成十株葡萄(化高深为浅显易懂)5、鲫鱼(鱼类)蟾蜍(两栖类)老鼠(哺乳类)(从低等到高等)6、克隆绵羊“多利”标志着:1标志着克隆技术取得了新的成就2既是人类的福音,又是人类的噩兆。7、克隆技术的利:1可以繁殖“高附加值牲畜” 2挽救珍稀动物3防治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8、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拟物,强调其作用十八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恐龙无处不在1、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2、语言特色:行文中放

16、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多 多处运用了设问句 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明白如画。3、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总领全文,是全文的逻辑基础)4、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考古学、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5、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举人们熟悉的例子来使概念更浅显易懂。6、本文的专业术语:使文章更有权威性,科学性7、泛大陆(热带、温带)分裂成四部分南极大陆(其中一个)极地8、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的多么天衣无缝: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说的一个显而易见的证据

17、。被压扁的沙子1、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也许”表示估计 “最终”表明作者的信心2、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强调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同时体现了作者的幽默。3、因为斯石英只有在撞击下才形成,所以由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推导出恐龙灭绝的原因(撞击说)4、两文作比较: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 从现象到本质(原理)说明方法 举例子(最多)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说明内容 1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化石证明板块构造说 2用“斯石英”证明恐龙灭绝是由撞击形成的说明语言 逻辑性强,简明精炼,风趣幽默十九

18、 生物入侵者1、事理说明文通常用逻辑顺序2、本文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3、专家们把这种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生物入侵者”(生动形象的说明这一类“移民”会给人类和自然造成很大的危害)4、生物入侵者的危害:1破坏生态系统 2造成经济损失 没有天敌危害 3物种多样性遭破坏 两个因素 不受同类食物竞争5、不同科学家的不同态度:经过“物竞天择”,可制约生物入侵者,达到新的平衡任由发展,会给当地的人类和自然造成重大的危害二十 落日的幻觉1、第2段主要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可读性更强。2、第3段在全

19、文结构上属于过渡句,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可信度,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由于地球表面暗弧上的亮弧。” (第5段开头部分)5、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由现象到原理的逻辑顺序桃花源记基础知识【一词多义】中 年间。(晋太元中)中间。(中无杂树) 志 标记。(寻向所志)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w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w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寻找。(寻向所志)随即,不久。(寻病终)闻听说。

20、(村中闻有此人)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sh)舍弃,放下。(便舍船)(sh)房舍。(屋舍俨然)作 劳作。(其中往来种作)做。(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词类活用】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通假字】要通“邀”,邀请。【成

21、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敞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理解探究(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初极狭,才通人。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村人对陌

22、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7.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自然环境:美丽富饶;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生活状况:安居乐业;精神状态:自由快乐。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10桃花源中

23、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

24、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迁移拓展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3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

25、是组织材料的需要。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联系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

26、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爱莲说阅读探究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

27、高雅(清高)。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

28、人太多。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15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6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迁移拓展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做一个避世的隐士;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

29、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莲花。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陋室铭理解探究1统领全篇并点明主旨的句子(词语)是:惟吾德馨(德馨)。2文章的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又是事物的类比,表面陋室也具有“名”、“灵”的性质。3文章的点题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文章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表明陋室的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