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42KB ,
资源ID:66823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6823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古代史必记基础知识点总结.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古代史必记基础知识点总结.doc

1、中国古代史(全一册)速记知识清单 (标有的部分为需要识记的内容)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基础夯实:第一节(略)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中国进入奴隶社会。2、约公元前1600年,商灭夏。随后商朝建立。3、商朝末年,周武王发纣,商亡。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4、西周末年,王室衰微,战争连年,国力贫困。公元前771年,西方民族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5、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制统治,经济上实行井田制,政治上实行分封制。井田制:是一种国有土地制度,土地属国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

2、只能世代享有,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公贵族,诸侯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周初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第三节 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1、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商朝青铜制造生产规模大,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西周青铜制造业进一步发展,产品趋向生活化。2、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商周漆器制造已达到较高水平。3、商民善于经商,后世讲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朝以贝作为货币。4、商周时,道路沿途设有旅舍,并建立了邮驿

3、传递制度。第四节 夏、商、西周的文化1、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2、商朝雕塑出现平雕和浮雕两种技术。3、西周青铜器最大的特色是有大量青铜铭文出现。第五节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不断融合。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1、公元前7、6世纪,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先后称霸。春秋晚期,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先后称霸。(春秋五霸)2、公元前40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分晋,后来,齐国大夫田氏代齐,形成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七雄指齐、楚、燕、韩、赵、魏、秦。3、公元前4世纪中期,齐、魏交战,经过桂陵之战和

4、马陵之战,魏国大为消弱。4、公元前3世纪以后,秦国无敌于天下。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1、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2、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用牛犁耕并逐渐推广;水利灌溉事业有很大发展,中原地区已普遍用桔槔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战国时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修的郑国渠、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3、春秋战国时,我国人民创造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战国时出现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考工记。4、春秋战国时,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

5、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许多私田。旧土地所有制不适应时代需要,各国开始改革变法。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及好坏征收赋税);鲁国初税亩(按亩收税)。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商鞅变法内容:“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授爵;“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废分封,行县制;“为田开阡陌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评价: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但是,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第

6、七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异常繁荣,百花争艳,科学技术也有很大发展。1、春秋晚期:老子道家道德经,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 孔子儒家“五经”,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有儒、墨、道、法诸家。其中,儒墨最有实力。墨家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儒家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荀子,主张“制天命而用之”。道家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现象。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不阿贵”。高考思维:1、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和影响(1)实质:奴隶主之间的掠夺战争。 (2)影响: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

7、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在大国争霸过程中,华夏族和周边各部落的联系、交往、融合加强了,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北方的燕国为主的民族融合中心,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对法家思想的认识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的是法家思想,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主张“法治”。法家是先秦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其变法思想和法治主张具有务实和进取精神,推动了当时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

8、,为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法家这套建立在富国强兵基础上的以法律为根本、以愚民为手段、法术势相结合、实行君主专制主义的治国模式很适合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口味和需要,因此很快成为秦国的治国路线和统治工具。秦在韩非子法家思想的指导下,一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巩固统一,另一方面又采取了一系列重赋税、严苛法、滥用民力的政策,远远超出了农民所能承受的程度,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使那些本来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措施,在实际上并未起到应的作用。可以说,法家的思想导致了秦朝的早亡。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为什么能出现文化繁荣的局面?春秋战国时期,尽管社会动荡,但文化空前繁

9、荣,这主要是因为:(1) 这一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大变革,即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逐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的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3)社会的动荡使得思想活跃,这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社会的大变革使得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列国纷争,社会剧变,战争动荡,这些不仅有利于“百家争鸣”的存在,而且使得当时不可能有统一的政治力量去钳制思想,因而思想也就空前活跃。 (4)社会动荡时期,各国统治者为了在争霸中获胜,纷纷重用有才学之士,

10、一大批文化人被网罗在诸侯、大臣门下,他们为各国的争霸斗争和社会改革出谋划策,这客观上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5)大国争霸,社会的动荡,一方面使得民族融合加快。由于战争,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加强联系,各族之间的地域界线被打破,这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丰富了华夏文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6)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还有两个突出原因,即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创造和夏商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基础夯实:第一节 秦朝的统治(前221前207)1、秦统一的条件:那时,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春秋战

11、国长期战乱,给社会经济、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具备了进行统一的战争条件;嬴政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2、秦的统一,具有划时代的伟大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3、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政治: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管制和行政机构。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颁布统一全国的秦律。经济:实行土地

12、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车同轨)文化: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书同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4、对秦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评价: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秦朝地主阶级凭借皇帝的专制权威,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刑罚的严酷,沉重的赋税、徭役,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使人民困苦不堪,为秦的灭亡埋下伏笔。第二节 两汉的统治1、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史称西汉。汉初实行

13、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西汉统治达到鼎盛。2、 公元9年,外戚王莽自立为帝,西汉灭亡。3、 公元25年,汉宗室刘秀称帝,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其统治期间,出现“光武中兴”。4、 东汉时候,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初步暴露了东汉封建统治的腐朽性。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专权,党锢之争严重。东汉后期,统治越来越腐朽,黄巾起义后,东汉名存实亡。第三节 两汉政治经济制度1、 两汉基本沿袭秦朝制度,史称“汉承秦制”。只在除秦苛法的前提下有所变化。2、汉武帝时,设刺史进行监察,刺史巡查时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3、

14、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加强中央集权。 4、汉朝以察举制为选举人才为官的一种制度。东汉时期,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5、为确保赋税的征收,两汉对百姓的管理,实行编户制度。正式被编入户籍的人民,称为编户齐民,其依据资产的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汉代田租较轻,但人口税和更赋很重,还有其他巧立名目的赋税,这成为农民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第四节 (略)第五节 两汉时期边疆各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1、 两汉时期,边疆各民族有:北方的匈奴、乌桓、和鲜卑;东北的夫余;南方的越族;西南夷和西域各族等。2、汉初鉴于国力有限,汉与匈奴“和亲”,并进行贸易往来。汉武帝

15、时,国力强盛,因此对匈奴展开了长达十年的军事反攻。东汉末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对汉称臣。3、汉武帝为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今新疆一带),获得大量前所未闻的西域质料,也向各国介绍了汉朝,司马迁称此为“凿空”(“凿通”)。意义:汉朝终于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4、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第六节 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1、 两汉时期,中国与朝鲜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朝鲜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及铁具等输入朝鲜。2、 汉武

16、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使译通于汉”,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丰富了其物质文化生活。3、 张骞出使西域后,双方互通有无,形成了陆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之际,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4、 汉武帝以后,还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这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第七节 秦汉时期的文化1、 秦汉文化突出的特点:统一与多样化有机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气势恢宏(长城、兵马俑、史记)。2、秦汉科技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历法(“太初历”、地动仪

17、), 数学(九章算术), 医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麻沸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造纸(蔡伦改进)等领域。3、西汉时,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儒家唯心主义论;东汉时,唯物思想家王充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反对厚葬,提出薄葬。4、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时,形成道教,太平经是当时道教的主要经典。5、汉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东汉史学家班固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叙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6、两汉文学,以赋和乐府诗最为突出。另外,在雕塑与绘画方面也有辉煌成就。高考思维:1、如何认识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必要性和进步性?

18、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一方面,秦建立在灭六国的基础上,秦把一切从中央到地方的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有利于加快对原六国的控制,避免地方权力膨胀威胁中央,这有利于统一,也是巩固统一的需要。另一方面,封建的个体小农经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封建地主经济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来保护他们的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维护封建经济的基础。因此,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对于战国以前分封诸侯制是一个历史的大进步,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也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2、对焚书坑儒的认识: 焚书坑儒的实质

19、是文化专制,它表明秦朝不仅要取缔与当局政策相抵触的不同政见,在政治上不准“以古非今”;而且要在学术上严禁产生不同政见的思想渊源“私学”,即以儒家为主的诸子学说在民间的流行,而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焚书坑儒虽对巩固维护统一的封建集权新制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整体上看却适得其反,因为不同学派、学术观点不是单靠行政高压手段所能统一的。焚书坑儒这种野蛮做法造成了当权者与知识阶层的严重对立,加深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封建皇权摧残文化、迫害知识阶层的先例,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用来巩固统一的法家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秦始皇没有认识到守成与进取不同,应变换

20、指导思想,采取不同的统治手段,反而日益迷信法家学说,一味强调法治,结果愈益加强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秦即灭亡。3、从西汉与各少数民族的关系看到什么?中华的文明、中华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要始终把握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原先进的生产力向四周边境的拓展过程及吸取四周边境文化的过程,中央政府对边境地区的管理过程,边境地区自身的建设过程。中国内部各民族之间的问题,融合、和平统一始终是主流,战争、分裂、民族矛盾是支流。4、从西汉与周边国家的交往看到什么? 中国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国家的交往由来已久,这种交流促进了双方物质、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双方的发展。 中国与各国的交流,中国处于中心地位,中国文化对各国的影响是主要的。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与各国的交往以物质、经济、文化为主,很少以战争、征服来进行。 中国文化对周边、世界各国影响深远。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