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553KB ,
资源ID:668266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6826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题型专练:全国卷41题小论文.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题型专练:全国卷41题小论文.doc

1、题型专练1:图文信息提取类小论文一、高考真题及解题示范1(2015新课标全国全国卷41)(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解析】根据表格,可以分为宏观上、微观上(具体到每个要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如下:一、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二、读表格(标题、项目、数字等),分析变化趋势。1995 年后增加星期六为法定假日(形成双休日);2000 年劳动节、国庆节法定假期增多; 2008 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三、联系所学,多角度分析。与 195

2、0 年比较,1995 年-2008 年,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等,这与 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等有关。【答案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4 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8 分)二、强化训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下图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部分数据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一条有

3、关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12 分)示例: 信息:中国网民人数和互联网普及率持续增长且发展迅速。(3分) 原因: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文化需求的提升,人民思想得到巨大的解放;中国政府不断深入改革和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9分) (“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中国民主启蒙思想家简介(部分)人物籍贯思想主张黄宗羲浙江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江苏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王夫之湖南循天下之公康有为广东圣人之为治法也,随时而变义,时移而法亦移梁启超广东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

4、天下之公理也严复福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孙中山广东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从材料中提取一项有关中国民主启蒙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论据准确、逻辑严密。)答案示例一:信息:中国民主启蒙思想家多集中于沿海地区分析:明清时期江南沿海地区率先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末清初出现的反君主专制思想,在一定意义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反映,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近代中国沿海地区最早遭到列强入侵,较早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较多接受了西方民主观念,所以中国的民主启蒙思想家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这表明,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答案示例二:信息:明末清初的反专制思想,

5、为近代中国民主启蒙思想家提供了思想武器分析: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些进步思想家提出了限制君权、实行众治等主张,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批判,为近代反专制斗争提供了思想武器,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近代中国维新派提出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要求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明末清初民主思想的继承。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表1 19491957年我国各类高校数最及构成情况(单位:所)年份合计综合大学工业院校农业院校林业院校医药院校师范院校语文院校财经院校政法院校体育院校艺术院校其他院校194920549281822121111721827195019350271716126123218

6、2019512064736152730819111841952201224325331338123215419531811438263293386441511954188144026328398546141195519414422632842855614119562271548283375585561611957229174428337588556171教据来源: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表1能够反映我国高校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评分说明:正确指出表格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综合大学不断减少、单科高校为主体;工科院校不断得到重视、文科院校日益受到削弱;师

7、范院校数量不断增加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1:趋势:1952年后工科院校总体不断增加。(3分)原因:国家的重视;经济建设的开展;工业化建设所需各类工业人才的缺乏;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的影响。(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2:趋势:师范院校数量不断增加。(3分)原因:国家重视;各级教育对师资的需求;建国初期高校院系调整的影响。(9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4(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晚清名人分类统计表类属区域政治军事实业学术艺术革命党总计江苏1531159144浙江194136244湖南112733347安徽1085427广

8、东752519福建633315广西1211813满洲(东三省)22263152四川44311直隶8210湖北511310总计108855432922292整理自蔡冠洛主编清代七百名人传(余下各省份人数均较少,故略)上表反映了晚清时期我国名人分布的多个规律。请概括出其中一个规律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晰、论述严谨。)规律:从区域看,东南沿海地区最为密集,长江流域次之,东北、西南地区较少。(3 分)原因:晚清不同地区遭到西方侵略的先后性;晚清西学东渐的地域差异;晚清近代工业发展的不平衡;晚清社会开放的区域差异;晚清近代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晚清各地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同等。(答任三

9、点得 9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题型专练2:提炼(自拟)观点类小论文一、高考真题及解题示范1(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 1300 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 12 年,经 6 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袁行霈等

10、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 分)【解析】第一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主题词。依据材料玄奘西行“他译出佛经 1300 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东渡“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归纳概括,提炼出其中心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第二步,结合具体史实,史论结合进行论述。根据观点选取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注意题目要求为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之外的其他相关史实进行论述。第三步,补充关

11、键词,务必补充与主题切合的自己相对熟悉的主题词,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运用相关史实对所提炼得观点进行论证,论证时要注意观点明确,论据准确、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2(2017新课标全国全国卷4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表 1 钟表的演变古代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中世

12、纪末期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近代早期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20 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20世纪50 年代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 100 万年误差1 秒。21 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据(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学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

13、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本题以钟表的时代变化为切入点,考查科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要注意严格按照题目能力要求回答。首先,提取信息;第二,拟定论题;第三,进行阐述。拟定论题:字数一般不超过 15 个字,以 10 个字左右为佳;建议采用陈述句;言简意赅,主题突出者为上。【答案】示例 1 论题: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精度提高阐述:古代生产力不发达,科技落后,日晷是当时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中世纪时机械钟在西欧流行,只有时和刻,但不精确。近代科技的产生,实验与数学相结合,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制造出怀表,其精确度提高。科技革命的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人们时间观念增强,特别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

1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根据原子物理学制造出原子钟,其精度更高。21 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总之,科技的进步推动钟表精度不继提高,钟表精度提高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科技的进步。示例 2 论题: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的普及使用阐述:古代生产力落后,科技不发达,日晷是当时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但日晷计时一般由政府控制。近代科技的产生,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制造出怀表,但当时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钟表还不能普及使用。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1850 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钟表得到了普

15、及。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经济的进步,20 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随时都可佩戴。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总之,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的普及使用,而钟表的普及使用反映了不同时代科技的进步。示例 3 论题: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阐述:钟表最早的功能就是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钟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从伽利略时代力学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到原子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均推动了钟表功能的多样。从简单的计时到成为装饰品,一直到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反映了在科技影响下钟表功能的变化。综上所

16、述:钟表的演变是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的结果,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3(2017新课标全国全国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时间中国外国1415 世纪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 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 200 余家纺织工场雇佣 3 万余名工人。16 世纪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哥白尼提出

17、“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17 世纪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上表为1417 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如经济科技、思想文化、中外交往等,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题,如中外思想文化发展、中国与

18、西方之间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中国与西方对外关系等,其次,根据论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如从中国与西方对外关系中可提取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从中外思想文化发展中可提取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 1论题:14-17 世纪中外交流及影响(2 分)阐述:14-15 世纪,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到达美洲,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文明开始汇合交融。16 世纪,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农作物由此传人中国。利玛窦到达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17 世

19、纪,由于对中国丝织品瓷器等需求,西方殖民者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流向中国。英国在印度和北美殖民扩张;荷兰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中国的朱子学说在日本成为显学,影响很大。(8 分)综上所述,中外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发展,但西方新航路开辟后进行的早期殖民扩张也给亚非拉等地带来了灾难和破坏(2 分)示例 2论题:新航路开辟给明代的影响阐述: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的开辟后,中国的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一条鞭法改革,推行货币地租,征收统一的

20、银两;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中国人口的增值;欧洲传教士东来,客观上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把中国文化带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进步。欧洲殖民者的东来,占据澳门、台湾,威胁着封建统治,损害了国家主权。总之,新航路开辟既给中国带来了积极影响,又给中国带来殖民侵略的威胁。示例 3论题:全球化有利于文明的交流阐述: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文明的交流。新航路的开辟后,中国的茶叶、瓷器大量输往欧洲,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美洲的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

21、产作物传入中国,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有利于中国人口的增值。欧洲传教士东来,传播了天主教,也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传教士也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进步。总之,新航路开启了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人类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示例 4论题:交流与融合是人类文明多样化的重要途径阐述:1492 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发现”了新世界,“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成为可能”。继而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地球是圆的”有了实证的地理学基础。伴随着殖民者的世界贸易活动,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中国的优质手工产品受到世界各族人民的青睐,于是茶叶大量输往欧洲,丝绸、瓷器等输往世界各地。让世界各国见识了

22、传统的“中国制造”的风采,当然,也使得大量的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一同进来的还有解决中国人温饱问题的美洲玉米、番薯、土豆和花生。中国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人口激增,清代社会进入繁荣时期。新航路开辟之后,文明交流与融合的加快使得东西方沿着自己固有的模式加快发展。因此,各地各国民族性加强了,文明的多样性也得到巩固。4(2016新课标全国全国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

23、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仔细研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领悟命题意图或试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必修 3 西方民主启蒙思想与必修 1 欧美民主代议制之间的关系,突出考查了历史主干知识。本题命题意图分析:当今,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强调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崛起的关键。创新包括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等,基于这一点,2015 年全国卷历史第 41 试题考查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24、”,突出科技创新;2016 年全国卷历史第 41 试题“制度构想与实践”,突出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其次,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材料论述了卢梭社会契约论思想,其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付诸实践,因此可以拟定卢梭共和制构想在法国大革命中的实践。最后,调动所学知识对所拟的观点进行严密的论证。比如,选择路易十六的波旁王朝如何违背民意,使得其在 1789 年大革命中被推翻?为何法国人民要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同时也要指出卢梭反对英国式的代议制,主张直接民主,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答案】示例1:论题:“三权分立”学说在美国 1787 年宪法中得到实践,同时也有所发展

25、。论证:启蒙运动中,思想家们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制度构想。其中“三权分立”学说作为制约权力的一项重要构想,在资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认为国家的权力应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权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这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不过,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主张由国王行使行政权。而美国根据自身建立共和制国家的目标,不设君主,将行政权交付总统,且三者独立平等。可见,制度构想可以引导实践,实践对构想亦有所发展。示例2论题:“人民主权”说指导了英国资本主义

26、政治制度的建立,同时随着其实践深入不断得到加强。论证:启蒙运动中,思想家们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制度构想。其中 “人民主权”说作为一项重要构想,在资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实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人民主权”说,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1689 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障议会的权力。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且树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不过,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之初,只有少数人拥有选举权,拥有被选举权的人更少。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英国进行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使得符合年龄的公民

27、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主权在民”的构想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得到了加强。示例3论题:政治构想必须结合国情才能转换为可行的政治制度。阐述:政治构想是建立政治制度的指南,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正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确立直来的,其中人民主权、社会契约、民主法治、分权制衡等构想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重要原则,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建立了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政党制度等。但不同的国家在同样的政治构想下却有不同的政治实践。如美国独立前没有经过封建社会,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独立后经过探索建立了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法国封建保守势力较强,经过法国大革命和随后的系列斗争,最终第三共和国确立了半

28、总统、半议会制的共和政体。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走上统一并建立起代议制,因而其制度实践中体现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特点,出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局面。综上所述,制度构想为理论上的探讨,要转化为政治实践还需与国情结合才能创造出有生命力的制度,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能推动社会进步。5(2017新课标全国全国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摘编自吕思

29、勉中国通史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解析】首先拟定论题,先解读材料,材料反映西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西方文明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冲击,中国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再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相关史实,可选择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中的某一方面对中国相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为题,如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促进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也可以从总体上说明在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如近代列强的侵华具有双重性,近代列强侵华带来困难同时前途也光明,西方文明的冲击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社

30、会转型。其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如果选择某一方面为题,就要结合近代中国的政治或经济或文化的相关知识进行具体阐述;如果以总体为题,就要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阐述时注意围绕主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升华论题。【答案】示例 1论题:西方文明的冲击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 分)阐述:19 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发动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灾难,但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也给中国带来近代化的机遇。(2 分)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洋务运动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发展。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动摇,维新运动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