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6.81KB ,
资源ID:672011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7201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温中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docx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2.4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开高温作业时间。2.5 加强对高温中暑病例监测、报告,对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主动监测,做好高温中暑病人的救治。2.6 向高温环境作业人群提供预防性给药。2.7 设置休息区域,配置供水点,发放饮水杯。2.8 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传,增强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3 应急响应3.1 作业人员感觉到头痛、心慌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饮水。3.2 中暑后的症状3.2.1 中暑先兆: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段时间后,出现乏力、大量出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体温正常或略高。3.2.2 轻症中暑,临床表现为头昏、头痛、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

2、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以上。3.2.3 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热衰竭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3.3 中暑后的处置方法3.3.

3、1 及时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病人移到阴凉、通风地方,垫高头部,解开衣扣,平卧休息,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3.3.2 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头部和大腿根部等部位,或用30%洒精擦身降温,并补充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含盐清凉饮料,清醒者也可服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3.3.3 对日光照射病者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等变化,头置冰供暖或冰帽,以冷水洗面及颈部,以降低体表温度,有意识障碍呈昏迷者,要注意防止因呕吐物误吸而引起窒息,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保持其呼吸道通畅。3.3.4 对重症中暑者应立即送往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使用煤气、化

4、学品、有机溶剂和压缩气体等,可能会导致发生急性中毒事件。1.1.1 设备故障、违章操作等引起煤气的跑、冒、滴、漏或爆炸;1.1.2 没有安全警告标志或保障装置;1.1.3 化学品贮存或放置不当;1.1.4 化学品转移或运输无标志或标志不清;1.1.5 保管人员缺乏危险化学品安全常识。1.2.1 煤气炉发生故障、钎封覆盖不严、物品的容器或包装损坏、渗漏未及时处理;1.2.2 违反装卸、搬运规定;1.2.3 不使用或不当使用个人防护用品;1.2.4 人为操作失误;1.2.5 自然灾害引发的泄露事件。2 应急准备与急性中毒防治措施2.1 工作现场增加通风设施、强制自然通风。2.2 使用专用库房对相关

5、物品进行贮存,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2.3 建立健全相关的现场安全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2.4 防止设备的跑、冒、滴、漏。2.5 使用危险化学品等的作业场所加强通风,降低有毒物浓度。2.6 操作人员正确穿戴个体防护用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2.7 加强日常的培训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3 现场应急处置3.1 工作现场的人员出现神志不清、呼吸道刺激、化学灼伤等情形时,现场人员必须立即撤离作业场所并报警。3.2 应急人员打开作业现场的门窗或强制通风,以降低作业现场有毒物质的浓度。3.3 对于密闭空间内的中毒事件,救护员可以在口鼻上戴上防毒面具或罩上一层湿毛巾,吸足气后屏气进入中毒环境进行短时

6、间的紧急抢救。3.4 已转移到新鲜空气中的中毒患者,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与心脏复苏等,但如果患者吸入的是剧毒的硫化氢、氰化氢,不宜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而以压胸法为宜。人工呼吸时,先清除中毒者口中的呕吐物。3.5 眼部有化学灼伤者,应在现场立即进行冲洗。如果现场没有冲洗设备,可用一盆水法:在面盆中放满流动清水(或自来水),患者将面部浸入水中,张开眼险,转动眼球与头颅,也可以及时起到冲洗与稀释毒物的作用。3.6 皮肤有污染者在脱去或用剪刀剪去污染的衣后,对污染皮肤用大量的流动自来水,一般冲洗10分钟以上。如果液态毒物溅落在皮肤表面较多时,可先用纱布或卫生纸等吸去毒物后再冲洗。3.

7、7 在应急救援过程中,要重点做好切断事故源、抢救伤员、保护和转移其它危险化学品、清除渗漏液态毒物、进行局部的空间洗消及封闭现场等工作。3.8 急性中毒事件只要诊断明确,应在第一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治疗。3.9 突发事件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或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时,立即上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并请求必要的支持和救援。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以下安全风险,可能会导致发生高温灼烫事故。1.1.1 接触未冷却的高温玻璃液;1.1.2 接触未冷却玻璃瓶等高温物体表面;1.1.3 接触高温汽、水;1.2.1 高温玻璃液意外泄漏;1.2.2 意外接触未冷却的高温玻璃瓶;1.2.3 高温汽水意外泄露

8、;1.2.4 意外接触高温物体表面;1.2.5 没有穿戴个人防护用品;1.2.6 其他意外事件造成的灼烫。2 高温灼烫防治措施2.1 加强热生产作业过程的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安全操作规程。2.2 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正确穿戴个体防护用品。2.3对作业区域进行合理规划,消除交叉作业等不安全现象。2.4 加强安全操作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从业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3 应急响应与常用的灼烫处置方法3.1 发生灼、烫伤事故后,应本着员工和救援人员的生命优先,保护环境优先,控制事故防止蔓延优先的原则,根据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烧伤,现场及时给予正确处理。3.2 搬运受伤人员、创面处理动作要轻

9、,用药要准,对严重灼、烫伤,应注意伤者的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变化,及时防治休克。同时抓紧时间将伤者尽早送往医院治疗。3.3 烧伤急救就是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灭火,使伤员尽快脱离热源,尽量缩短烧伤时间。3.4 对已灭火而未脱衣服的伤员必须仔细检查全身情况,保持伤口清洁。伤员的衣服鞋袜用剪刀剪开后除去,伤口全部用清洁布片覆盖,防止污染。3.5 四肢烧伤时,先用清洁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布片、消毒纱布覆盖并送往医院。3.6 对爆炸冲击波烧伤的伤员要注意有无脑颅损伤,腹腔损伤和呼吸道损伤。3.7 发生烧烫伤后的最佳治疗方案是局部降温,凉水冲洗是最切实、最可行的方法。冲洗的时间越早越好,即使烧烫伤当时即已造

10、成表皮脱落,也同样应以凉水冲洗,不要惧怕感染而不敢冲洗。冲洗时间可持续半小时左右,以脱离冷源后疼痛已显著减轻为准。3.8 如不能迅速接近水源,也可以用冰块、冰棍儿甚至冰箱里保存的冻猪肉冷敷。如采取的冷疗措施得当,可显著减轻局部渗出、挽救未完全毁损的组织细胞。3.9 严重烫伤的病人,在转运途中可能会出现休克或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摩。1. 总则1.1 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品环境突发事件的危害,保护人民生命和健康,保障国家及公民财产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1.2 工作原则-防治结合、预防为主:依据各地区危险化学品、废弃化学

11、品的特点,建立健全本地区危险化学品预防体系,提高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对潜在的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根据事件的类别及危害程度,实施不同级别环境应急预案,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市(区)、县人民政府应负责对本辖区发生的环境突发事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员、装备、资金储备,增强反应能力。信息共享、分工协作:建立各级、各地区环保部门间信息交换网络,保证信息传递快速、通畅,并保持公安、卫生、消防、安全生产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环境应急分工协作。-平战结合、公众参与:加强危险化学品日常管理,加强危险化学品常识及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宣传普及力度

12、,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及参与意识。1.3 分级 详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 .组织指挥体系3 .预防预警3.1 建立危险/废弃化学品预防预警信息体系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预防机制是做好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的关键所在。3.1.1 开展危险/废弃化学品基础调查(1)各地环保行政部门应对本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的品种、生产、使用、储存状况、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的规模、分布情况等实施调查,对危险化学品危险源进行识别,编制适用本辖区的危险化学品危险源手册及针对性的应急救援指南。(2)各地环保行政部门应对本辖区内废弃化学品处置单位、资质、处理废弃化学品的品种及处理处置情况进行

13、调查,编制本辖区废弃化学品处置手册。(3)各地环保行政部门应对本辖区危险/废弃化学品的储存、处置场所、设施实施登记备案及定期监测,记录并保存监测结果。(4)各地环保行政部门应协同交通部门对本辖区内开展运输危险化学品业务的单位及主要运输干线实施调查,对事故易发路段、敏感路段布置控制点,制定危险/废弃化学品安全运输手册及应急处理指南。交通部门应对危险/废弃化学品运输车辆实施严格的安全监管,并将有关信息快速通报公安、环保等部门。3.1.2 建立危险化学品信息支持平台(1)建立并及时更新各地区危险化学品基础数据库,包括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用途、危害、应急措施、监测方法、包装贮存方式、废弃处置方

14、法以及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规模及地理分布等。(2)建立并及时更新各地区危险/废弃化学品储存、处置场所及设施信息库,并对各场所设施的运转情况实施监测记录。(3)建立并适时补充更新各地区危险化学品专家库,专业领域应涉及化工、安全、环境监测、环境评估、毒理学、生态毒理学、分析化学、废物处置等,为环境应急工作做好人员储备。(4)根据危险化学品危险源分布情况,测绘本辖区危险化学品危险源分布图,标注辖区危险化学品主要运输干线,实施动态管理。(5)国务院环保行政部门应依据各地区危险化学品基础数据库建立全国危险化学品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地方各级危险化学品信息支持平台相连,保持信息传递快速及时,以期形成全国

15、自下而上、由上至下的信息网络平台。3.2 开展危险/废弃化学品预防预警行动3.2.1 加强危险/废弃化学品技术监测和风险管理(1)地方环境监测部门应根据属地危险/废弃化学品、固定危险源的特性,配备相应的监测仪器、设施以、测试试剂及数据分析系统等,研究相应的监测方法,加强危险化学品环境监测能力。(2)各级环保行政部门应在对国内环境信息、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常规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风险分析与分级,支持并依靠研究单位开发的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估的实用技术,对化学品在实际环境中的环境风险实施评估,加强危险化学品风险管理。(3)各级环保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对辖区内现有化学品处理处置技术及设

16、施进行全面的技术评价,在建设、运行阶段定期对设备进行风险评估,建立废弃化学品分级分类系统及设施许可证制度,消减危险化学品环境潜在威胁。3.2.2 加强危险/废弃化学品储存处置单位日常监管(1)各地环保行政部门应要求废弃化学品处置单位编制废弃化学品进场标准及计量、化验程序,并对其计量、化验仪器实施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其立即整改。(2)各地环保行政部门应对本辖区废弃化学品处置单位的处置设施及运转状况实施定期监测与记录,确保其安全运转。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责令其立即纠正,严重的应吊销其废弃化学品处置许可证。(3)各地环保行政部门应协同有关部门对本辖区危险化学品储存处置场所实施督察,重点检查仓库

17、储存条件、安全消防设施、出入库管理制度、危险物品隔离储存措施、专管人员资质、人员防护用品、潜在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等,对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应责令其立即改正。(4)各地环保行政部门应协同有关部门对本辖区内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业务单位的资质、货物包装方式、包装物的材质、规格、装卸方法实施检查,消除危险化学品运输中的潜在事故。3.2.3 实施危险/废弃化学品应急救援培训与教育(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处置单位应定期对员工开展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常识培训,组织职工对本单位的化学事故进行自救,参与联防救援工作,使职工在事件发生时,知道如何应对。(2)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处置单位应安排专人管理厂

18、区内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及设施,对管理人员实施进行专业培训,建立持证上岗制度。(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处置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厂区内的危险作业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及时对员工进行讲解说明。(4)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在厂区周围张贴或发放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宣传材料,对居民进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知识教育,提高附近居民应急自救的意识和能力。(5)各级环保行政部门应组织编制本辖区危险化学品常识及事故应急救援的宣传教育材料,定期在全社会范围内召开应急救援培训与讲座。3.2.4 定期开展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演习(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按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程序定期开展应急演

19、习,训练本单位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队伍。(2)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应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重点危险源实施24小时监控。对应急防护、救援器材和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完好。(3)各级环保行政部门应按本级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实施应急演习。3.3 建立危险化学品预防预警支持系统建立全国范围的危险化学品紧急情况快速预警监控系统,实现重大危险源24小时有效的报警系统。设立各级12369环保举报热线。3.4 大、特大城市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3.4.1 识别城市化学品危险源及风险特征(1)对城市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单位、经营经销单位、使用单位、仓储单位、运输单位、储油(气)罐及罐区、加油(气)

20、站、燃气管网等主要化学品危险源实施调查,建立城市化学品危险源及危险特性数据库,包括危险源概况、危险源特性数据、危险源分布、现有安全措施、周边环境及地理条件、周边居民、企事业单位及重要设施的分布情况等。(2)根据城市化学品危险源特征,分析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特点,可能的火灾、爆炸及毒气泄露的影响范围及程度;开展城市地理信息如气温、降雨、地势等因素的监测与分析,辨识化学品突发事件的激发因素,完善化学品危险源的控制措施。(3)根据危险源分布、居民区地理分布、城市交通密度、机构及设施的社会重要性等对城市各区域化学品突发事件承载能力进行分析,确定重点防范区域和监控目标,制定针对性保护措施。3.4.2 优化

21、城市规划适当分散城市危险源,并将危险源与居民区、建筑群进行隔离,如将新建化工厂、危险化学品仓库等远离城区;大型加油站、储气站的选址等远离人口、建筑稠密区;将城区内的老化工厂、化学品储运单位迁出市区等,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减降化学品突发事件的风险、损害程度及范围。3.4.3 加强城市化学品危险源的管理和控制(1)加强对化工厂等固定危险源的管理组织有关单位对化工厂、加油(气)站、储油(气)站、危险化学品储运单位等危险源实施事故风险评估,识别其生产、运行、服务等过程中的关键危险因素,并实施监控。化工厂等重点危险源应根据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周边环境、居民、企事业单位分布,建立企业级突发事件应急

22、预案,特别是企业周边居民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企业职工及周边居民实施安全防护宣传及培训。将应急预案、安全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定期上报上级主管部门。(2)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等流动危险源的管理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运输条件、车辆安全性、行驶路线等实施监管,如不准大型、剧毒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运输途中进入市区,进城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避开上下班的高峰期,加强储罐、包装容器安全性监查等。3.4.4 提升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和水平制定城市危险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城市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装备,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及应急救援技术队伍的培养;组织实施分区域、分机构的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演习;定期开展城市居民突发

23、事件辨识、应急防护、应急自救互救的培训,提升城市化学品突发事件应急的能力和水平。4. 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4.1 事件发生现场污染源控制通过了解事件起因及现场监测,掌握引发事件的危险化学品的类别和特性,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危险化学品污染源进行控制,避免污染物进一步扩散,如对容器内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的,通过对接近泄漏点的危险程度、泄漏点尺寸、压力、泄漏物性质等的监测分析,采取措施及时修补、堵塞容器裂口。4.2 泄漏物处置及时对现场泄露的危险化学品进行覆盖、收容、稀释,防止二次污染。(1)若遇液体危险化学品泄露至地面,应及时筑堤堵截或引流到安全地点,采用低温冷却、泡沫覆盖等方法抑制污染物进一步蒸发

24、;(2)对于贮存罐的液体泄露,应及时关闭雨水阀,防止化学品沿明沟外流;(3)对于大型危险液体的泄露,可选用隔膜泵将泄露出的危险物品抽入容器或槽车内,泄露量较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物进行吸收中和,也可用固化法处理泄露物。(4)对于挥发性液体、气体,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泄露物蒸汽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扩散,减少空气污染,同时应疏通污水排放系统,接收因此产生的大量污水。(5)对于可燃危险化学品,可在现场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6)为减少大气污染,可采用水枪或消防水带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但应同时疏通污水排放系统排放因此产生的污水。(7)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

25、废物处理场所处置。4.3环境应急监测及污染警戒(1)环保部门应紧急调动应急检测队伍及装备,在事发地及周边实施环境应急监测,测定导致突发事件的危险化学品种类、事件危害区域、途径及危害程度,组织专家制定污染快速削减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事件造成的直接环境危害和生态破坏。(2)通过现场监测结果及事发地地理、气象条件分析,判定污染物形态、种类、危害特点、扩散途径及影响介质等,制定下一步污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特别是对事件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实施污染警戒,防止事发地周边环境进一步恶化。(3)对事发地环境状况实施必要的环境跟踪监测与监督,适时调整已采取的环境应急方案。在污染得到一定程度控制后,组织专家制定并实施进

26、一步环境恢复措施。5.应急启动与终止详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 编制目的为防止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保护员工人身和该厂财产安全,本着预防与应急并重的原则,制定本预案。2 危险性分析2.1 企业概况广州XXX公司。厂房占地面积约XXX平方米,现有职工X人。主要生产经营X类汽车维修(XXXX)2.2 危险性分析1、本行业存在的和发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有:火灾、电线老化造成漏电、电线超负荷引起火灾、易爆物品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气体化学品中毒、机电设备故障造成事故、员工违规操作造成工伤等。2、本企业主要危险源:电线、开关、插座、油漆、氧气、乙炔、二

27、氧化碳、氮气、柴油、车辆、易燃杂物、员工安全意识、焊接设备、举升机、砂轮机、烤漆房等机电设备、易燃易爆物品。3、应急资源:(1)应急设施:漏电开关闸刀开关,干粉灭火器 4个、泡沫灭火器 4 个,水、沙土、疏散通道;(2)人力资源:义务抢险救援人员 2 人。4、目前采取的防护措施:配备足够灭火器材放置在显眼位置,定期对消防设施和危险源进行检查并作记录,消除隐患,易燃物品远离火源电线并作警示标志,在附近配置相应类型灭火器,明示安全操作规程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考核。3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本厂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相应的应急救援小组。3.1 指挥部组成人员和职责总指挥:厂长副总指挥:安全主管成

28、员: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厂长不在的情况下由安全主管进行现场指挥。指挥部主要职责:(1)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3)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事故隐患;(4)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5)负责现场急救的指挥工作;(6)及时、准确报告生产安全事故。3.2 小组组成成员和职责抢险组:负责消防、抢险。( 3名 )。救护组:负责现场医疗、救护,。疏散警戒组:负责有秩序地疏散引导顾客,疏散完毕后有秩序撤离,现场警戒,维持现场秩序,看守抢救出来的物资,保证救灾工作顺利进行。通讯联络组:负责通讯、供应。后勤保障组:负责保障灭火用水等消防设施供应和其它应急物资设施供应;负责事故后的水、电、现场抢修、恢复等工作。(3名 )。4 预防与预警4.1 事故预防措施(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强化安全生产教育;(3)车间、库房加强通风、完善避雷设施;(4)采用便捷有效的消防、治安报警措施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