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6.74KB ,
资源ID:673003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7300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考地理 专题七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专练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考地理 专题七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专练Word文件下载.docx

1、1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可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李贽A颠覆程朱理学的人欲观B强调私欲是唯一的人性C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D批判了大公无私的思想【解析】李贽批判传统权威,倡导思想自由,“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说明李贽主张肯定人的私欲的正当性,故项正确;材料没有对程朱理学观点进行批判,错误;项唯一的人性说法绝对;D中大公无私不符合材料主旨。2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后人之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下列表述与材料内容意思相近的是A“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B“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

2、低”C“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D“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解析】根据材料“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可知黄宗羲反对封建人治,倡导的是体现民众意志的法治。C项“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大意为:天子认为正确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天子认为错误的不一定是错误的。体现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的主张。C项表述与材料内容意思相近,故C项正确。A项大意为不学习六艺文章,不考证过去帝王的典章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顾炎武的主张,他反对理学空谈,主张经世致用。B项是李贽的主张,大意为圣人不比常人特别髙明多少,众人也不比圣人特别低能多少。他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反对以“圣人”

3、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D项是王夫之的主张,他认为世界上真正存在的只有具体的事物,即“器”,“道”(即事物的规律)则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之中,没有“器”就没有“道”。ABD三项表述与材料内容意思不一致,故ABD三项排除。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文明不仅传承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古今图书集成;浙东学派黄宗羲;万树园赐宴图;抱朴子;书圣王羲之;傅咸纸赋玄秘塔碑;定州富人何明远;王建汴路即事梦粱录;武器发明家唐福;石炭并引ABC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今图书集成是康熙年间修订的;浙东学派黄宗羲(1610.9.24-1695.8.12)属于明末

4、清初进步思想家;万树园赐宴图反映了1754年乾隆在避暑山庄万树园接见三策凌的壮观场面。抱朴子作者为晋代的葛洪;书圣王羲之为东晋时期书法家;傅咸纸赋作于西晋时期。玄秘塔碑为唐代柳公权楷书代表作;定州富人何明远是指唐朝时,定州人何明远特别富有,专以袭胡为业,资财巨万。梦梁录是南宋吴自牧著;北宋武器发明家唐福制作了火箭、火球和火蒺藜等;石炭并引是北宋诗人苏轼所作。综上所述,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排除ABD,所以选C。4清学者戴震撰孟子字义疏证,小采取传统“疏证”(阐释考证)体例,而遵循先下定义,次列公理,然后解题、推论的顺序展开,批评宋明理学家的“理”只是意见,并非真理。这反映了A经学考据开始讲求实验

5、实证B理学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C经世致用思想有了新的发展D西学东渐影响传统学术发展【解析】“先下定义,次列公理”等属于西方的学说,而中国的传统学术遵循先下定义,次列公理等现象足以证明西学东渐对中国的传统学术产生了影响,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学考据开始利用西学而非讲求实验实证,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理学理论体系完善的问题,也不涉及经世致用思想,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5明清之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名称地点描述匡社苏州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复社吴江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

6、,裁量公卿岭南会馆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讲学会无锡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A江南成为文化中心B文化政策相对宽松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D传统四民结构松动【解析】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苏南地区出现,在思想领域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思想,材料表格中“匡时救世”“讲求实学”正是这种思想体现,故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江南成为文化中心,故A项错误;当时受到理学思想统治,不是宽松,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分化信息,故D项错误。6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

7、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A经济的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C经济转型加速思想近代化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解析】“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是在肯定对财富追求是人的天性使然,这种追求世俗价值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市民阶层的需求,故选A;明末清初,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故世俗化不是其儒学主流,故排除B;当时经济领域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经济并没有在明末发生转型,故C也不符合史实;D符合史实,但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答案】A7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

8、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A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B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C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解析】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因此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的思想,提出了封建专制是舒服自由的镣铐,据此分析可知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都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故A项正确;B项符合卢梭,排除;CD项符合黄宗羲,排除。8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

9、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李贽形象形象特点评论者(生卒年代)“异端”、“妖孽”、“罪人”、“小人”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黄宗羲(16101695)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方以智(16111671)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侯外庐(19031987)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提倡具有近代意识的“欲”、“利”等概念岛田虔次(19172000)这反映出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

10、史学素养。本题从不同时代的学者对晚明李贽的不同评价来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历史解释是历史叙述的一部分,基于同一历史事实,历史解释由于学者所处时代、所持立场以及学识等各方面的原因呈现多元化,故答案为C。9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无需借助文本的传播,主要是口耳相传,也不受官员士大夫和道德的规范,按照实际生活表现民众的真情实感,编成各种民歌、民谣等,在通衢阳市演唱、传播,以致从官员到民众对皇帝非议成风”。这实际上是A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B民众追求民主政治的体现C封建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的反映D市民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清之际抨击君主的思潮,是对既存的封建秩序的抵制和打击,故A项

11、正确。材料反映了人们对当时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而不是民众追求民主政治,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逐渐解体,C项错误。必然结果一说绝对化,D项错误。10明代文人徐渭说:“乾之健也,天之命也,人心之惺然而觉,油然而生,而不能自己者也。非有思虑以启之,非有作为以助之,则亦莫非自然也今夫目之能视,自然也,视而至于察秋毫之末,亦自然也。”由此可见徐渭A反叛儒家伦理道德B恪守陆王心学的主张C强调人的自然本性D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权【解析】从材料中的“今夫目之能视,自然也,视而至于察秋毫之末,亦自然也”来看,徐渭是强调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人的本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是刻意追求,也不能刻意压抑。故答案为C项。材

12、料没有反映对儒家伦理道德的态度,排除A项;陆王心学主张理在心中,与材料探讨的人的本性不同,排除B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1明朝末年,传教士利玛窦写道:“中国人中真正受过教育的那些人最一致的见解是,这些信仰其实可以合并为一,所有这些信仰都是可以而且应该信奉的。”这里的“见解”说明A统治思想兼收并蓄B外儒内法契合实际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D学术争论趋于平淡【解析】“真正受过教育的那些人最一致的见解”在明朝末年是指通过科举考试出身的封建官员,其最一致的见解就应该是中国的统治思想,由“信仰其实可以合并为一”可知统治思想是兼收并蓄的,故选A;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12有人记述李贽点评水浒传时写道

13、:“盖和尚(李贽)一一肚皮不合时宜所评水浒传,玩世之词十七,持世之词十三,然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字之外。”这体现出李贽A深受佛道思想影响B文学修养极高C具有社会批判精神D对儒学的反叛【解析】“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说明水浒传对于社会具有批判的功能,C正确;水浒传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并不是受到佛道思想影响,A错误;材料不是说明文学修养问题,B错误;儒学反叛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1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言论言论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4、“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 心,斯得民矣”“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材料二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三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

15、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1)根据材料一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学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3)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解析】(1)根据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信息可知是孟子的民本或仁政;根据材料一“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可知是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根据材料一“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

16、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可知是王阳明的“致良知”。(2)关于儒家思想学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等方面分析儒学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可知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答案】(1)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17、;王阳明:“致良知”。(2)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 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3)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14黄宗羲,严复两人的思想具有理论视界的一致性,又有着明显的差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 秦以来之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

18、,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日:“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严复辟韩(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和黄宗羲在对待君主制度上有何差异?并从思想来源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3)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严复的维新思想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1)据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君主专制。结合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回答黄宗

19、羲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即可。(2)差异:依据所学可知黄宗羲不是从根本上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而是对该制度下君臣等关系进行改良,要求限制君权。依据材料二“秦以来之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可知严复是要废除君主专制,实行民主政治。原因:依据所学可知黄宗羲吸收了先秦民本思想;严复则利用西方启蒙思想唤醒民众。(3)意义:结合维新思潮的时代背景和影响回答严复的维新思想在当时的进步意义。树立:从传承、创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借鉴、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等角度来回答。(1)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条件: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程朱理学的束缚。(2)政治观:黄宗羲不是从根本上推翻君主专制制度,而是对该制度下君臣等关系进行改良;严复是要废除君主专制,实行民主政治。黄宗羲吸收了先秦民本思想;严复利用西方启蒙思想唤醒民众。思想启蒙、进步的、救亡图存(爱国的)。传承、创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借鉴、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