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5 ,大小:48.24KB ,
资源ID:67421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7421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十十一十二单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十十一十二单元教案.docx

1、第十十一十二单元教案(第十单元)金钱一枚金币 初备人:张永明 初审人: 复审人: 复备人:教材简析: 课文记叙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的老人,看到儿子懒惰成性,万般痛心与无奈,只好打算将所有的财产送与别人。母亲在两次放纵儿子蒙骗老人之后,只好劝儿子自己挣一枚金币,老人一连三次把金币扔进火炉里,直到相信金币是儿子挣来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懂得只有亲手创造的财富,才会珍惜的道理。教学目的要求:一、基础知识:1、独立认识汉字3个,学习会写3个汉字。2、通过查资料了解钱的作用。3、进一步积累词语。二、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感悟课文的写作特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不同视角透视金钱的价值

2、;2、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词的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以诚实的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 2、通过学习课文,学会从小认识金钱,懂得正确对待金钱。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钱能做什么”的课前问题1、互相汇报调查结果:10元钱能做什么?2、小结钱的重要性二、复习预习课文的方法,预习课文。1、小组交流。A 认识多音字:B 指导书写C 理解生字新词:辩解、筋疲力尽、懒惰、熊熊大火2、朗读课文,想一想:A 本文写谁?写了一件件什么事?B 尝试给课文

3、分段,归纳大意。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枚金币,昨天讲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绍了一件怎样的事情呢?教师小结,随机板书板书儿子父亲二、讲授新课:(一)学习1-8自然段: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老人为什么“再也受不了“?2、小组内交流,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进行补充。3、指导想像儿子懒惰的程度让父亲受不了?读读父亲痛恨的话,再次体会父亲的“受不了”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为什么父亲要这样做?(二)学习9-26段熟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写了父亲与儿子的几次对话?引导质疑;前两次父亲扔掉儿子的金币,儿子只是笑笑,第三次为什么会是那样?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小组内交流

4、讨论。想像儿子在一个星期的工作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指导学生读出儿子的愤怒的语气。对比儿子上两次的表现,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说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三、课堂小结: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布置作业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作业设计:通过学习,你的体会是什么?写在日记本上。板书设计:一枚金币老人“受不了”只有亲手创造财富才会珍惜儿子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一)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我安排了丰富

5、、多层次、多形式的阅读。一次读有一次的目的,一次读有一次读的效果。让学生在读中想像,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受人物心理。我觉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角色互换,体会人物心情学生在阅读中易形成一种角色认同,我利用这点,让他们进行角色置换:“假如你就是那个儿子,你会对爸爸说什么?学生把自己当成儿子,用儿子的口吻,说出了他当时的想法,孩子们说得生动形象,很好地理解了人物心情。(三)联系生活学语文,再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在体会父亲失望痛苦的心情时,还有儿子挣钱的辛苦时,都联系了生活实际,更好地理解了课文;而在学文后,谈想对父母说什么,怎样看待父母的钱,又把课堂延伸到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受到语言文字熏陶的同时

6、,又指导了学生的行动。(四)对于积累成语进行再现扩展本课出现了两个成语:筋皮力尽满头大汗。在让学生想象儿子一个星期遇到了哪些困难时,当学生说他会很累时,我适时引导学生说出累到什么程度,这时学生很快用到了以上两个成语,同时我引导学生说出带“汗”字的成语,既给他们做运用的示范,又巩固了积累,培养了学生主动运用自己所积累词句的习惯。二、不足之处:1、在让学生理解儿子受不了的心情时如果能采用“抓”与“拿”进行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来体会,我想学生不但能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2如果能给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的时间,我想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上完本节课我深深地感到要使自己的教

7、学方法贴近学生实际,得心应手地驾驭好一堂课,全方位把握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卓有成效的引导,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十分的把握,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有深刻的了解,也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应变能力。散落的钞票 初备人:张永明 初审人: 复审人: 复备人:教学要求:1、学习课生字。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述在车站发生的故事。教学难点、重点:感受路上行人真诚相助的好品德。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乐曲一分钱2、导语激趣:这首歌同学们都很熟,但现在要是有一分钱在地上,可能会没人去捡,要是许多一百元的钞票呢?又会是怎样呢?

8、二、检查预习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字音是否读的准确。2、检查生字读音3、再读课文,边听边把自己不懂得问题画出来4、质疑解疑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2、想:各自然段讲什么?四、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了解:时间国庆的一天中午地点地铁站人物我、立明、乘客2、文中的立明是个怎样的孩子?第二课时1、整体读文,整体感知全文。2、赛读、精读课文。小组赛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由其他小组的同学来进行评价。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发生什么事?2、自由读,找出写得好的句子,好在哪儿?“只见一个外地出差模样的人正在奋力往车”描写生动:写出了当时

9、的拥挤状态,交代发钱散落的原因。“他拍打车门大喊大叫,可是”描写形象:“大喊大叫”写出了乘客的万分焦急,“呼啸”一词写出车速很快。四、学习第三、四自然段1、自由读,写下大致辞内容。第三自然段:乘客纷纷拾钱给服务员,立明提醒一个壮汉挪开脚,将帅踩住的钱交人服务员。第四自然段:面对失而复得的钱,那位乘客千恩万谢,服务员强调要感谢大家了,尤其是两位小朋友。2、自由读,谈谈感受最深的句子。五、学习第五自然段指名谈谈这段话讲什么。六、小结人间处处有真情,只要心存一份爱,这世界便充满阳光,学这篇课文,希望大家都有拥有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质。七、作业:抄写生字,读课文。板书:挤车飞钱散落的钞票拾金不昧拾钱交钱提

10、醒感谢 课后反思: 这又是一篇与钱有关的记叙文。叙述了地铁站立明为代表的众人捡拾散落的钞票、物归原主的故事。在金钱与道德之间,所有的人都放弃了金钱,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人与人之间浓浓的关爱之情,读之使人感慨。 根据本文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去感悟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深入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在由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把语言积累与语文教学密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回归语文课堂的本来面目。 学习课文时,可以结合背诵传统名言或“语文天地”中的名句理解“拾金不昧”的含义。古人说:“生亦我所欲

11、,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中国人一向认为,“义”比生命都重要,更别说金钱了。“路不拾遗”的故事流传两千年。不顾“义”事实、良心、真理、信誉、正义、廉耻心等而得来的钱,是“不义之财”。这样的观念,应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心中。 毽子里的铜钱 初备人:张永明 初审人: 复审人: 复备人: 一、教学目标1.认读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并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理解描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体会卖山薯老人的善良、纯朴和“我”对老人的怀念和感激之情。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和善良、纯朴的美好心灵。三、教学准备课

12、前去市场、集市上观察、接触小贩,尤其是卖东西的老人,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他们的内心世界。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师:同学们,老师已布置大家去接触观察了小贩、卖东西的老人,你对他们有了哪些了解?你有些什么感受?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1.自读课文,多种方式解决生字,读准字音。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检查自学情况1.小组内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2.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理一理,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1.个人读课文,理清文章

13、脉络。2.小组内交流,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采用的倒叙的谋篇布局的方法。小组内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相互交流感受。(三)思考:课文中“二婶”的出现,起到了什么作用(四)指导书写1.小组内分析字形,书写。2.着重指导“毽健”,“薯署”、“佝偻”等的写法。(五)总结评价 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认为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二)精读课文,体会感情体会老人的纯朴、善良1.师:文中的老人,令作者至今难以忘怀,时时感到温暖在心中。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大家仔细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老人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小组内交流讨论。

14、3.汇报交流:你从中体会到老人的生活状况可能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通过描写老人外貌、神态的词句“黑漆漆的手”、“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微微驼着的背脊”等词句,体会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4.引导学生通过相关词句理解老人的慈祥、善良。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他“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从以上语句中体会老人虽然做生意很辛苦,栉风沐雨,但是却很慈祥,很善良,有着纯朴、美好的心灵。5.指导朗读。指名读,相

15、互评议。理解毽子里的铜钱对于“我”和老人的珍贵1.这样一个善良、纯朴,饱经风霜的老人,送给“我”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两块香喷喷的烤山薯,这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而“我”又将自己毽子里的两枚铜钱拆出来送他,你觉得这两枚铜钱对于两个人来讲,又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自读课文,划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词句,结合“我”的心理活动,体会一下。抓住以下语句理解“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我心里说不出地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心里。”“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2

16、.小组内交流讨论,对于“我”和老人来讲,毽子里的铜钱珍贵吗?3.全班交流汇报。4.指导朗读。小组内相互评议。指导朗读1.带着自己的体会,自己试着练习朗读。2.指名分角色朗读。3.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有感情。(三)品味赏读,积累背诵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亮晶晶”、“热烘烘”一类的词语,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全文,体会句子的意思。3.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自由读或者背诵,体会感情。(四)拓展延伸1.师:文中老人的两块烤山薯,使我温暖至今。我不仅得到了两块烤山薯,而且得到了用金钱买不到的关爱。确实,金钱有时能买到一些具体的物品,却买不到一

17、些无形的东西,比如钱能买到钟表,却买不到时间;钱能买到药品,但是买不到健康。请你想一想,钱还能买到什么却买不到什么?小组内交流,互相启发。然后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2.全班交流,相互评议。课后反思:1.本课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在课前及上课的开始,从学生的亲身调查实践出发,谈自己的感受,为阅读奠定情感基础。虽然课文中讲的事情距今比较久远,但小贩们的起早贪黑、栉风沐雨的生活会有些相似。另外,每个小贩的品行会有不同,或贪图小利,或善良纯朴,能与文中人物形成鲜明对比或相互映衬。这一环节的设置,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能迅速与课文中的人物拉近距离,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激发情感参与,对于课文的理解,人

18、物情感的把握,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2.本课教学设计将“读”这个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落在读、悟上,使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思、读中悟,读出意味与感受。遵循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让学生更多地拥有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权利和机会。3.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合作意识,培养了合作习惯、合作能力,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4.教给阅读方法,重视语言积累。在本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划相关词句,细读课文,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味赏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划、思、议的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内

19、涵,力求学生的感情与作者之情、作品之情产生共鸣。第十单元语文天地 初备人:张永明 初审人: 复审人: 复备人: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文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天地。二、讲授新课:(一)进行形近生字的比较,组词练习。1、出示投影片从丛评坪静净搏博2、想一想:观察这每一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3、老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4、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5、这些生字形状和发音差不多,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他们呢?6、引导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7、进行生字的组词练习。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进行说话练习。(二)进行词语抄写、说话练习。出示投影 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空隙撒落追逐素质立即猛烈敏捷晴朗摇晃遮蔽讨人喜欢互相交流

20、不懂的词语意思。老师重点指导“滑行、渴求、遮蔽”先指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说话,给其它学生做个范例。(三)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练习使用。1、学生看书中给出的例子:蹦跳、捧扒、退、追2、学生模仿例子,自己思考表示动作的词语。3、指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板书。老师将相应的部分进行标示。(四)积累表示时间的词语,练习使用。出示描写小虾吃东西、松鼠搭窝的两段话。指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这些时间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指学生尝试用这些时间词语说说话。老师重点关注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辅导。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形近生字生字、表示动作、时间的词语和句子,尝试自己也用表示时间和动作的词语造句。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

2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语文天地。二、讲授新课:(一)阅读短文人民币背后的风景名胜。1、思考:你了解了哪些内容?2、在预习过程中,你对短文有哪些感想?说一说。(二)畅所欲言,积累学习方法。周围的同学怎样支配压岁钱?老师结合学生交流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的爱护金钱呢?指学生集体交流发表想法,互相点评,互相补充。老师结合学生的意见进行板书。总结:大家都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信息?大家再看的时候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醒大家?老师将学生的建议用投影片进行展示,学生阅读。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了说怎样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如果请大家来想些方法,使大家都能来爱护金钱,学会分配,你们有什

22、么好建议?好我们就请大家用自己想出的合理的方法来表正确看待金钱在生活.课后反思: 现在的学生,因为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非常疼爱,在物质上总是尽量满足孩子,因此,在孩子的心中,金钱来得很容易,自己想要什么家长总能满足,身上的零用钱从不缺少,因此,也养成了花钱无计划、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让孩子珍惜财富,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 朗读并讲述故事,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作的思路,感悟老人这么做是想让儿子懂得劳动换取金钱的道理。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儿子“受不了”的心情。 第十一单元扫一室与扫天下 初备人:张永明 初审人: 复审人: 复备人:教学目的:一、知识技能目标:1、

23、学习“扫一室”与“扫天下”,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3、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二、情感态度目标:1、熟读课文。2.讨论交流,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四、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教具准备:投影片、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朗读识字理解课文内容。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孩子们,今天上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老师想

24、知道在你的心目中小事是什么?大事又是什么?你们是怎样对待小事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人他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板书课题“扫一室”与“扫天下”,齐读。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老师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2、检查生字词读音。3、指名轮读课文,教师根据学情相机指导并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4、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可分成几部分?说一下划分的理由。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悟(一)自主学习第一部分(第1段)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想:读完后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二)小组合作探究第二部分(25段)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2、小组合

25、作学习,解决不理解的词句。3、集体交流,生交流后,师相继加以指点,并指导。4、思考:陈蕃书房怎样,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从这你能看出陈蕃是怎样一个人?从画出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5、薛勤的观点又是怎样的?指导朗读他的话,读出反问的语气,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在反复读中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三)、自主学习第三部分(第6段)齐读,陈蕃明白了吗?你们也明白了吗?四、拓展延伸,升华体验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完课文,你有何收获或想说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 一、朗读课文,深化感悟1、指名朗读课文,小组中复述课文。2、指名在班级中复述课文

26、。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特别含义?(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4、下面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表达?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指名说。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准确的表达方法 1、画出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三、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掌握字形1、指名读生字。2、对难写的生字交流如何记住。3、集体扩词。4、独立试写。四、口语表达:陈蕃和我(可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陈蕃的看法,再引导学生思考:听了薛勤的话后,陈蕃会深思些什么?薛勤的话有什么道理?然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志向及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自己是怎样做的,还可以谈谈自己的不足之处或对自己

27、的启发)。五、布置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扫一室”与“扫天下”不“扫一室”?“扫天下”课后反思:“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本课是一篇说理文,通过讲陈蕃的故事说明了凡事要从小事做起,不可忽视小事的道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学生能以读文为基础,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联系自身实际感悟这一道理。根据课文内容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