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9.33KB ,
资源ID:67440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7440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栖霞美国白蛾防控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栖霞美国白蛾防控方案.docx

1、栖霞美国白蛾防控方案栖霞市2011年美国白蛾防控方案为切实做好2011年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确保我市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根据山东省2011年美国白蛾防控方案和烟台市2011年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防控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遵循“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的原则,推行“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运作模式,实行“以无公害防治措施为主体的生物防治与人工物理防治为主、喷洒无公害药剂防治为辅,专业队防治与群众防治、白蛾防治与其它害虫兼治相结合”的治理策略,采取“加强检疫封锁,强化监测

2、调查,普防第一代,查防第二代,监控第三代”的防控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减少被害株率,提高叶片保存率,保护森林资源,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二、防控目标和任务(一)防控目标及对策1.疫情发生区包括全市所有美国白蛾发生的镇(街道、开发区)。防控目标:主要风景区的有虫株率控制在0.1%以下,城区、交通要道两侧、行政区交界带等区域有虫株率控制在1%以下,村庄(居)及周边地区有虫株率控制在3%以下,叶片保存率第一代95%以上,第二代90%以上,第三代85%以上。监测覆盖率100%,测报准确率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100%,调运检疫率95%以上,无公害防治率100%以上。 防控对策:加

3、强普查监测和检疫检查,加大治理力度,采取人工剪除网幕、喷洒无公害药剂、杀虫灯诱杀、有计划地释放周氏啮小蜂等综合措施,进行全面防治。对于桑、蚕、鱼、虾、家禽养殖区域的林木以人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严禁喷药、喷烟防治。2.非疫情发生区所有目前未发生疫情的镇。即官道镇、唐家泊镇、苏家店镇、寺口镇、西城镇。防控目标:监测覆盖率100%,种苗产地检疫率100%,调运检疫率95%以上,防治率和无公害防治率100%。防控对策:加强检疫封锁,全面监测普查,一经发现及时除治,消除隐患,防止扩散。(二)防控任务全年完成防治任务0.22万亩,防治作业面积0.66万亩次,其中:无公害药剂防治0.24万亩次,生物防

4、治0.17万亩次,人工物理防治0.25万亩次。1.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宣传标语、发放明白纸及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美国白蛾严重危害和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美国白蛾防治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联防联治的浓厚氛围。2.加强专业防治队伍建设加强基层防治专业队伍建设,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开展社会化防治服务。凡是发生美国白蛾的区域,每个镇街至少建立2支防治专业队,组织开展社会化防治服务。要有计划分批对防治专业队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美国白蛾及其它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监测及防控技术,使受训人员做到会查、会治。3.加强监测预报站点的建设与管理各镇(街道、开发区)要进一步完善提高原有测报

5、点的能力建设,并根据当地实际选择有代表性的重点测报点,配备监测防控专用车、先进测报仪器和信息传输等设备。各测报站点要固定专业技术人员,做好美国白蛾系统虫情调查与监测,及时发布预报,为防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4.推广生物防治,保护生物多样性。各镇(街道、开发区)要在市林业局的指导下完善提高周氏啮小蜂释放技术水平,全市放蜂1.5亿头。积极推广使用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防治技术。三、防控技术手段(一)加强检疫封锁各级森防检疫机构要进一步强化产地、调运检疫工作,检疫执法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的程序开展检疫工作,做好检疫登记制度;对苗木生产、木材加工等涉

6、木单位进行登记管理,同时要对流通实行严格的检疫管理;要加强对货物集散地、集贸市场的检查;要切实执行省际间苗木调运检疫要求书规定,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档案管理要规范,做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有登记可查,健全责任追溯制度;对不检疫或检疫不负责任、检疫不到位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对发现携带美国白蛾等检疫对象的,要依法进行除害处理或销毁。(二)做好虫情普查,加强监测预报工作各级林业部门要建立专业普查监测队伍,制定普查监测方案。每个镇、街要建立2处监测点,悬挂2盏诱虫灯、性诱捕器,每点固定2名虫情监测统计员;每村(居)要固定1名虫情调查员,做好虫情调查与记录,并

7、及时将调查情况及时逐级上报。4月下旬到10月,各级对所辖区域内的林木、果园、农田等进行全面调查,特别是对交通沿线、庭院、货场、饭店、旅馆、厕所、屠宰场、养殖场、垃圾场等周围易发生美国白蛾的林木作为调查重点,及时准确掌握实际情况,真正做到第一时间发现上报,第一现场除治,防止加深危害,扩散蔓延。1.普查监测时间成虫期:越冬代4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一代7月上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8月下旬至9月中旬。卵期:第一代5月上旬至6月中旬,第二代7月上旬至8月中旬,第三代8月下旬至9月下旬。幼虫期:第一代5月下旬至6月下旬,第二代7月中旬至8月下旬,第三代9月中旬至10月下旬。蛹期:第一代6月下旬至7月下旬,第

8、二代8月中旬至9月中旬,第三代10月中旬至翌年4月中旬。2.普查监测地点发生区全面普查监测,未发生区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要重点监测与发生区毗邻地区以及与发生区有货物往来的车站、旅游点及货物存放集散地周围的树木,乡村农户房前屋后、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树木,公路、铁路沿线及沿途村庄的树木。3.调查树种美国白蛾主要喜食树种有:杨、法桐、桑、榆、泡桐、白蜡、刺槐、樱花、山楂、葡萄等。一般喜食树种有:柳、苹果、李、梨、桃、杏、核桃等。4.调查方法成虫期:可用灯诱、性诱方法定期、定时进行动态监测,调查统计成虫羽化情况,确定成虫羽化发生始、盛、末期。卵期:野外采集10块卵,调查每块卵粒数,观察孵化日期、孵化数

9、量,计算孵化率。幼虫期:以自然村、居民区、厂矿、机关、部队驻地为调查点,公路以道班、铁路以站段、街道以社区、片林1050亩为调查单位。每点要抽查100-300株树,观察树上网幕,计算有网株率和每株网幕数。第一代幼虫网幕集中在树冠中下部外缘,第二代幼虫网幕多集中在树冠中上部外缘。对重点地区的喜食树种要逐株详查,对一般喜食树种可选一定面积的样地进行抽样检查。蛹期:一是在老树皮、乱石堆中、墙缝等越冬场所,采集越冬蛹100-300个;二是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在树干下部围草诱集或从野外采集200-300个老熟幼虫饲养化蛹,调查蛹寄生率和死亡率。(三)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在美国白蛾发生防控时期,即从4月1日至

10、10月31日,各镇(街道、开发区)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新发生美国白蛾疫情时,应立即向市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市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后应在48小时内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各级要及时通报辖区内美国白蛾的发生防控情况。(四)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控要抓住“三个时机”(第一、二、三代幼虫危害期)四个环节(成虫羽化期、卵期、幼虫网幕期和老熟幼虫下树化蛹期),大力推广人工摘网、树干绑草把、涂毒环、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灯光诱杀、人工捕捉成虫、人工摘卵块、人工捉蛹以及喷洒无公害制剂等技术措施进行综合防治。要着重抓好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防治工作。1.人工物理防治措施 (1)灯光诱杀4月下旬至5月上中

11、旬、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美国白蛾成虫羽化期,在村庄四旁、林带及片林内,相隔400米左右,将杀虫灯悬挂树上2至3米处,挂灯处要求无高大障碍物,每天从下午7时至次日6时开灯诱杀。(2)捕捉成虫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美国白蛾成虫羽化期,每天下午500后发动群众人工捕捉成虫,集中焚毁。(3)摘网幕人工摘除美国白蛾网幕是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6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9月中下旬,利用美国白蛾1至3龄幼虫群集于网幕内取食的习性,组织人员人工摘除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剪网时要特别注意不要造成破网,以免幼虫漏出。剪下的网幕必须立即集中烧毁或深埋,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杀死。(4)

12、绑草把诱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于老熟幼虫下树化蛹期,在树干胸高处绑草把诱集老熟幼虫在其中化蛹,每隔6至9天检查一次,捡出其中的美国白蛾蛹集中销毁。有条件的话,可将收集到的美国白蛾蛹放在纱笼里,纱笼网孔的大小以美国白蛾成虫飞不出为宜,而其中的寄生性天敌羽化后可以自由飞出,从而达到杀死美国白蛾成虫,保护利用天敌的目的。(5)人工挖蛹6月下旬至7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中旬至翌年4月中旬,各代美国白蛾蛹期,特别是在越冬代,利用农闲季节,组织群众在老树皮、砖头瓦片、乱石堆、墙缝、房檐下等场所搜杀美国白蛾蛹,集中烧毁。2.生物防治措施(1)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在美国白蛾老熟幼

13、虫期和化蛹初期按1头美国白蛾释放3至5头蜂的比例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放蜂的方法:可采用每代两次放蜂,间隔5天左右,也可以一次放蜂,用发育期不同的蜂茧混合搭配,将含小蜂的柞蚕蛹悬挂在离地面2m处的枝干上。(2)生物制剂防治对4龄幼虫前使用Bt、病毒制剂等进行喷雾防治。主要在城区居民区、公路行道树以及虫口密度较大的片林实施。3.无公害农药防治(1)地面喷雾、喷烟防治幼虫期在郁闭度高、林木高大的片林内可以采取灭幼脲类、森绿、48%噻虫啉、阿维菌素类、甲维盐、1.2%苦烟乳油、1%苦参碱等无公害农药进行喷烟、喷雾防治。(2)树干涂毒环在各代美国白蛾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在树干胸高处,用菊酯类农药:废机油

14、:柴油按1:5:5的比例混合,用毛刷在树干上涂10至15cm宽的药环,毒杀下树化蛹的老熟幼虫。(3)树干基部打孔注内吸剂防治适用高大的孤立木和城区的行道树。在初孵幼虫期,用打孔机在树干基部以45度角打孔,打孔数量一般胸径10cm以下1个孔,胸径每增加5cm增加1个孔。使用药剂一般用氧化乐果、吡虫啉、氯胺磷等内吸性药剂,注药量视树干大小而定,平均每厘米注药0.5至1毫升。四、组织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相关部门要从维护生态安全和保护林农增收的大局出发,把美国白蛾防控当做政府重要工作来抓。要认真贯彻落实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

15、6号)、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山东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鲁政办字200671号),积极作为,抓好落实。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组织协调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困难。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将任务目标纳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责任到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二)明确部门责任,建立联防联治制度各镇(街道、开发区)对本行政区域内美国白蛾防控负总责,负责制定具体防控实施方案和组织防控工作,将监测普查、防控措施落实到人头、落实到地块。林业、财政、交运、农业、水利、公路、城管、铁路等有关部

16、门密切配合,加强协作。财政部门及时拨付有关专项资金,林业、财政部门统一组织药械等物资采购,并加强资金监督检查。住建、园林负责城区内美国白蛾的防控工作。交运、农业、水利、公路、铁路等部门单位各自负责所管辖地林木的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林业部门负责对美国白蛾的普查监测,综合分析测报数据,发布预报,提出防治技术方案,做好技术培训和指导,为各级政府防控美国白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铁路、交运、邮政等部门要严格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对没有植物检疫证书的植物及其产品,坚决不予受理。相邻行政区之间、疫区和非疫区之间要建立防治协作机制,统一规划、统一时间、 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检查验收,及时通报信息,交流防治经验,整体推进

17、防治工作。(三)实施专群结合,确保防治质量各镇(街道、开发区)、各相关部门要建立专业防治队伍,采取以群防群治为基础、专业队伍为主的防控策略。村要落实防控人员,做好本区域内的防控工作。要积极引导扶持单位、公司、个人成立防治联合组织,与村、单位、造林大户等签订防治合同,开展社会化防治服务,推进防治服务多元化、市场化、专业化进程,逐步建立管理规范、设备先进、技术过硬、人员稳定的防治专业队伍。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实行统一指挥、统一方法、统一时间、统一配药、统一防治标准、统一检查验收,开展群防群治和联防联治,构筑美国白蛾防治新体系,提高防控效果。(四)加强宣传培训,提高防控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

18、刊、网络、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培训普查监测人员的同时,要重点培训乡镇级、村级和企业骨干人员,使更多的基层干部群众会查、会防。(五)加大资金投入,提高防控能力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美国白蛾防治资金的投入力度,优先安排,重点保证,不断加强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防治美国白蛾的能力。按照“谁受益,谁拿钱、谁治理”的原则,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和林木经营者要加大投入,形成财政拿一块、部门单位挤一块、林木经营者出一块的投入机制,确保辖区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六)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奖惩通报制度在美国白蛾防控的关键时期,各级要派出督查组对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

19、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市镇林业主管部门要当好政府的参谋,结合当地实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检查验收办法和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由政府发布实施。对在防治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对组织领导不力、没有落实预防和除治措施,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对监测不力、检疫执法不严,隐瞒疫情贻误防治时机和防治不力、造成疫情严重扩散蔓延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附表:栖霞市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安排栖霞市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安排代 数虫 态时 间防 治 措 施越冬代成 虫4月下旬至6月上旬杀虫灯诱杀、人工捕杀成虫。第一代卵5月上旬至6月中旬每天观察树冠外围叶片背部,及时摘除卵块。幼 虫5月下旬至

20、6月中旬人工摘除网幕,对剪除的网幕集中烧毁或深埋。5月下旬至6月下旬地面喷药或飞机防治。6月下旬释放周氏啮小蜂、涂毒环、绑草把。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人工捉蛹,解除草把并集中烧毁。成 虫7月上旬至7月下旬杀虫灯诱杀、人工捕杀成虫。第二代卵7月中旬至8月中旬每天观察树冠外围叶片背部,及时摘除卵块。幼 虫7月中旬至8月中旬人工摘除网幕,对剪除的网幕集中烧毁或深埋。7月中旬至8月中旬地面喷药或飞机防治。8月下旬释放周氏啮小蜂、涂毒环、绑草把。蛹8月下旬至9月上旬人工捉蛹,解除草把并集中烧毁。成 虫8月下旬至9月中旬杀虫灯诱杀、人工捕杀成虫。第三代卵9月上旬至9月下旬每天观察叶片背部,及时摘除卵块。幼

21、虫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人工摘除网幕,对剪除的网幕集中烧毁或深埋。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地面喷药或飞机防治。10月中旬涂毒环、绑草把。蛹10月中下旬至第2年3月上旬人工捉蛹,解除草把、清除枯枝落叶并集中焚烧。栖霞市2011年松材线虫病防控方案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体内所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是国内外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它具有适应能力强、传播迅速、致死快、极难防治等特点,危险性极大。烟台市1990年首先在长岛县南长山镇发现松材线虫病,2005年临近的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发生小面积疫情,随后又在荣成市、文登市、青岛市崂山区发生疫情。2010年淄博市鲁山林场、潍坊市临朐县沂山林场又发生松材线

22、虫病疫情。目前全省有5个疫情市,6个疫情县(市、区),14个疫情乡镇(办事处、林场),发生面积1.63万亩,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虽然2010年烟台市圆满完成与省政府签订的2009-2010年松材线虫病防控目标责任书,实现基本拔除长岛县疫情点的目标,但是周边城市目前的松材线虫病疫情形势不容乐观,严重威胁着全市20余万亩松林的安全,松材线虫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有效地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巩固历年来防控成果,保护好全市松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按照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局的部署,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的通知、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除治办法以及山东省

23、2011年松材线虫病防控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防控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及防控策略(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森防方针,遵循“全面防控,突出重点,依法防治,属地负责,联防联治”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工作机制。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森林健康理念,以保护森林资源为中心,以监测普查为重点,建立预警防范机制,结合山东胶东半岛松材线虫病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检疫测报体系,落实目标管理责任体制,利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综合手段,加大监测普查和宣传力度,严防死守,沉着应对,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的蔓延危害,切实

24、维护全市林业生态安全。(二)防控策略:根据松材线虫病发生危害特点,结合我市松树分布情况,将全市划分为重点保护区、预防监控区两种防控区域类型,按照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特点,实行分类指导、分区施策。1、重点保护区:包括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崮山市级自然保护区以及艾山旅游度假区。防控策略:重点加强监测普查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监测点的作用,提高疫情调查、预报的准确性。实行专群结合,定人、定点、定期进行监测和普查,发现死松树立即清除。一旦发现新的疫情,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予以扑灭。采取严格的检疫封锁措施,严格限制来自疫情发生区的松科植物及其制品,严防疫情传入。2、预防监控区:上述区域以外的其它区域。防控策略:重

25、点加强监测普查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现有测报点、监测点的作用,调动广大护林员和村级森防员的积极性,进行常年监测、定期普查,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扑灭。加强检疫封锁,严禁疫木及其制品进入预防监控区,防范松材线虫病的传入。二、防控目标任务(一)防控目标1、年度目标: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控制疫情。全市范围内全面加强对松材线虫病的监测、普查和检疫预防工作,新发生疫点必须在当年内完成除治。2、主要技术指标:全市松林监测覆盖率达100%,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调运检疫率95%以上,病死树鉴定率90%以上。(二)防控任务结合山东胶东半岛松材线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2

26、011年建成有效监测、检疫封锁、防治、信息传输处理防控体系,全面提升防控松材线虫病的能力。1、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成1处省级监测点的基础安装工作,3处县级监测点的建设。根据全市松林分布情况,在松林面积较大的重点镇(街)办事处、重点林场、自然保护区完善松材线虫病监测点19处,每个测报点配专职测报员12人,每监测点指派监测员1人,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常年监测全市20万亩的松林。2、全面普查春(4-6月)、秋(9-11月)两季对全市20万亩松林进行两次全面普查,普查面积40万亩次。3、全面清理病死树各镇(街道、开发区)对发现的死亡松树、濒死松树要按照规定及时伐除并取样镜检,确定死亡原因,一旦发现新的疫

27、情必须及时除治。4、宣传培训举办防控技术培训班3次,培训防控人员200人次。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报刊、短信、广告牌等多种宣传手段,普及宣传松材线虫病防治知识,深入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深入宣传松材线虫病危害的严重性,增强有关单位和群众的法制观念,配合工作,坚决遏制松材线虫病传播扩散。三、防控技术措施(一)疫情普查监测按照国家林业局松材线虫病监测办法,建立以栖霞市森林保护站为中心,以各镇街森林稽查中队为基础,以现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网络队伍和基层护林员为依托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监测网络,对全市20万亩松林开展监测普查,及时掌握疫情动态。1、全面普查: 46月份、911月份以镇(街

28、)为单位,组建普查专业队,对全市松林进行两次普查。重点普查交通要道、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部队驻地、城镇、木材集散地、仓库、电视转播塔、通讯基站、大型厂矿企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高压线塔、电缆线路、光缆线路及高压线路等地区附近的松林。2、常年监测:松林面积较大的镇街以及牙山、艾山、崮山等自然保护区以及旅游风景名胜区建立监测点进行常年监测。全市共设19个监测点,每监测点配置监测员1人。各监测点监测人员每月对自己辖区的松林进行巡查,发现枯死松树,立即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3、普查监测内容疫情区查清发生分布范围、发生面积(以小班面积为准,孤立松林以实际面积统计)和病死树数量,绘制发生分

29、布图表(县级到小班),计算病死株率和经济损失。非疫情区查清枯死松树分布地点、树种、面积、枯死株数、松褐天牛危害情况,绘制松树枯死情况分布图表(县级到小班)。4、普查监测方法踏查。根据当地松林分布的特点,设计出便于观察全部林分的踏查路线;沿踏查路线用目测方法或借用望远镜查找有无当年枯死树,或针叶褪色,或针叶黄化,或针叶枯萎,或针叶呈红褐色等症状的松树,选择取样对象。详查。根据踏查结果,对可疑发病林分进一步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分离鉴定,确定是否发生疫情。监测方法定期巡查监测:尚未发生松材线虫病地区,以镇(街)为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每15天对重点地区的松林巡查一次,发现松树有感病症状,立即取样

30、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定点监测:在重点保护区、疫情区及边缘地带设置固定监测点,定期调查,发现松树枯死立即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诱捕器监测:于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虫羽化期(5-10月),在林间设置诱捕器诱捕松褐天牛活体进行监测。每个监测点设置诱捕器2个,诱捕器之间的距离为100米,设置高度为1.5米左右。每隔5天检查诱捕媒介昆虫情况,将诱捕到的松褐天牛活体剪碎后用贝尔曼漏斗法进行分离,再鉴定是否带有松材线虫。一旦发现媒介昆虫携带松材线虫,则在诱捕点周围100米范围内,对枯死松树和濒死松树进行取样分离鉴定,确定疫情发生地点。线虫检测管监测:用电钻(木工钻)在树干上钻一可见木质部的圆

31、孔,插入线虫检测管。1天后拔出检测管,检查检测管壁凝结水内有无蠕动线虫,再鉴定是否为松材线虫。5、取样方法取样部位:一般情况下在树干下部(胸高处)、上部(主干与主侧枝交界处)、中部(上、下部之间)3个部位取样。如仅部分枝条表现症状的,要在树干上部和死亡的枝条上取样。如外部表现症状明显的可在胸高处取样。在春季松褐天牛化蛹期,可在蛹室周围取样。取样方法、数量:直接砍取100克200克木片;或剥净树皮,用手摇钻从木质部至髓心钻取100克200克木屑;或在取样部位分别截取2厘米厚的圆盘。取样时应排除人畜破坏、森林火灾、其它病虫害等原因造成的枯死树。所取的样品要及时贴上标签(记录样品号、采集地点、树种、树龄、取样时间和取样人等)。样品的保存与处理:取回的样品应及时分离鉴定,若需要保存可采取以下方法:将木片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在袋上扎几个小孔(也可直接保存木段、圆盘),放入4冰箱。若需长期保存,要经常在样品上喷水(一般在半个月至1个月内完成分离鉴定)。6、分离鉴定:见国家林业局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7、疫情报告普查结果报告:春季普查报告应在6月,秋季普查报告应在11月报告市森林保护站。报告中应附年度松材线虫病监测普查统计表和年度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