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 ,大小:31KB ,
资源ID:67511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7511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doc

1、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石泉县城关中学 李碧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7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学生分析作为初级中学的八年级学生,文言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更要从恰当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

2、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交辉、歇、颓”等文言词语; 2、简介作者及相关文体知识;(二)能力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增强学生文言语感; 2、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融于其中的感情;(三)情感目标:体会作者酷爱自然、归隐山林的志趣;二、教学设想:(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难点: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二)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1、课型:教读课;2、思路:以读带学。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读通文句、读出韵味;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教学效果。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古往今来,秀美的山川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歌咏自然,寄情山水,并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友人交流。今天,我们就将一起学习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二)释题:简介陶弘景及“书”这种文体;(向学生分发相关文字资料,请一名学生为大家介绍。)(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范读课文;明确:让学生听准读音,听清朗读节奏、语气、语速等;2、学生自读课文一遍;明确:让学生印证读音及朗读节奏等;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点评;4、自由读两遍课文;明确:通过自由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做到流利朗读;5

4、、集体朗读课文;明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6、疏通文意:明确:(1)同桌对译,如遇有问题,先在组内讨论解决;(2)重点词语:(请同学回答)(3)全班质疑问难,理解文章大意;7、背诵课文;明确:(1)自由竞背;(组内互相检查背诵) (2)教师抽查背诵;(四)品读课文,探究文章内涵;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组内讨论交流;1、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并齐读,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山川之美的? 2、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仔细体味一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有感情朗读课文,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六)学习小结:课文开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也描绘了一幅这样清丽的山水画,他

5、描写了哪些山川美景呢?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反复阅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我从文中 句中,读出了 之美,作者写出了它 的特点。”学生朗读交流。教师点拨:首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其次“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石壁耸立两岸,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自然美不胜收。第三是“晓雾将

6、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七)拓展延伸:将“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拓展成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注意展开联想与想象,70字左右。(八)布置作业:1、积累文中写景的句子,并抄写一遍;2、背诵并翻译课文。板书设计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总: 赞“山川之美” “美”文眼山水相映成趣 动静结合 远近高低分:具体绘景色彩配合如画 视觉听觉 如诗如画 文章意境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对偶借代 描写抒情总: 感慨“未复有能与其奇

7、者”期与谢公比肩自豪,酷爱自然归隐林泉志趣附:文字资料1、作者简介:陶弘景,南朝齐、梁间文学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o)陵人,有陶隐居集。他好读书,喜道术。20岁以前被萧道成引为诸王侍读。齐武帝永明十年,辞官不做,归隐山林,炼丹习道,自号华阳陶隐居,但隐居后仍不忘荣利。梁武帝萧衍(yan)早年曾和他交游,即皇帝位后,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时人号为“山中宰相”。2、文体知识: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石泉县城关中学 李碧今天,我教授了答谢中书书一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受益匪浅,有得有失。现总结如下,与大家共

8、同分享和借鉴。首先,谈谈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是师生配合较好,尤其是学生们回答问题积极踊跃,热情高涨,从而使每一个教学环节完成得都很顺利。基本上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时间的使用上均在课前预设时间内完成了,使得本节课教学活动井然有序。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小组间交流较少,教师本身也稍有紧张,提问题时缺乏对问题深浅度的考虑。尤其是讲课中“找写景句子”的处理上,我认为没有必要小组内讨论,因为学生具有独立处理的能力。此外,教学中没有运用多媒体,也是本课不足之处。关于教学机智方面,我认为自己做得还不错。首先表现在课题书写的随机应变上,原来的课题书写只想用白粉笔按常规书写,但在讲课之前,却又突生一念,将最后一字用彩色粉笔来书写,我认为这样做能让学生发现这两个“书”字的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学生们对“书”这种文体的印象;其次是将背诵这一环节在课上作了一个大胆的变动,利用洋思“先学后教”,而且收效颇好。至于学生创新方面,我认为今后在课堂上应多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若能将最后的作业拿到课堂上来练的话,也许会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还能减轻学生负担。讲完课后,我反复回味这节课,倘若让我再次进行此课的教学,我将弥补以上环节中的不足之处,如:运用多媒体展示山水风景画面,将朗诵配乐进行,并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使学生在视觉、听觉上获得一种艺术上的享受。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