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208.38KB ,
资源ID:67747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7747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docx

1、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大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调研报告主办单位:*省团委承办单位:*大学*学院团委指导老师:*时间:* 根据*大学团委对201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安排,今年7月,*大学*学院成立 科技支农、支牧、支教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作为*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赴*州进行了调研。期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先后到*等2个县4个乡镇、8个村、40余户农户开展就当地农民的家庭收入支出、日常生活水平、教育、农村基层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活动。并通过调查问卷、发放*业相关的科普宣传资料、走访交谈等形式调查,广泛了解情况,认真听取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州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建议。现综合调研情况

2、,提出如下报告:一、 调研目的(1)初步、有效地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现状;(2)针对*州的*和*县这两个地区作小范围的抽样研究,探究当地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为该州政府在农村发展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符合实际的建议,促进*州更好地建设当地新农村。二、 调研时间、地点及方式(一) 调研时间调研于2011年7月19日开始,2011年7月21日结束。(二) 调研地点及方式1. 调研地点、对象及户数地点:*州的*、*两县对象:两县的*民户数:40余户农户2. 调研方式为了研究好农户,调查开始前还开展了州级县级乡镇级知情人和机构访谈,这为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整理,结

3、合有关理论知识,对新时期农户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1)*州的*县和*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农户家庭收入支出、日常生活水平、教育、农村基层建设对地区的农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选择*州农户为调查对象,通过入户调查获得资料,得到研究的基础数据资料。为了使调查样本具有全面性与代表性,本次调查深入*州的*县和*县。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于2011年7月对*州农户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考虑到问卷内容的专业性和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因素,调查组先集中进行培训,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问,培训后选择实地进行试点,然后总结经验同时根据当地实

4、际状况修正调查问卷。(2)调查方法以典型调查法与任意随机抽样法相结合的方式。在调查样本点的选取上,选择作为调查区域,同时又考虑地区发展水平(近郊与远郊水利设施的完善度)和自然条件状况的不同,力求做到全面性和代表性,使调查结果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地区的实际状况。在对农户个人的调查上,则采取了任意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通过当地村干部的协调帮助,尽量到农户(不同经济状况的农户不同土地经营规模的农户不同家庭特征的农户)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与数据的真实性。(3)问卷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是在参阅了大量关于农户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分析需要,确定调查问卷内容设计的问卷材料。调

5、查问卷经历了如下步骤:首先,根据研究目的拟定问卷大纲。其次,依据问卷大纲详细设计研究题目,完成调查问卷初稿。问卷初稿形成后,在实地进行预调查后进行集体讨论修改和调整,力求做到有较强的针对性,达到研究目的的需要。农户调查问卷包括定性部分和定量部分,最终的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部分为农户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农户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在户人口数家庭劳动力数量从事农业生产人数从事非农业生产人数农业纯收入等情况。第二部分为农户基础设施的调查。包括: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的现状等情况。第三部分为农户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情况调查。包括: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以及现阶段的需求。(三) 调研报告资料支撑及报告形

6、式依据一 是调研报告中的数据以州、县提供的调研附表数据;二是本次所调查的40户农户的第一手资料。在取得相关资料后,汇总、整理,分析生产中现存的诸项制约当前农业发展的因素和成因,以此为依据,提出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相应发展思路、建议及技术措施。三、 调研内容 依据*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具体安排,对*省新时期农业发展问题,调研团队对本次确定的*、*两县*业生产形势、特点;农民的家庭收入支出、日常生活水平、教育、农村基层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活动。四、 调研结果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对于现在的农村的状况有了一个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对这次调查所反映的状况做了如下几个总结。(一)调查农户状况1.基本数据通

7、过整理调查数据后得到,样本中被调查者平均年龄为41岁,其中4150岁之间的有16人,占样本总数的40%,所占比例最大;3140岁之间的有9人,占样本总数的22.5%;5160岁之间的有5人,占样本总数的12.5%;2030岁之间的6人,占样本总数的15%;71岁以上的有1人,占样本总数的2.5%。表1 农户户主年龄分布情况年龄2030314041505160617071岁以上农户数(户)6916531百分比(%)1522.54012.57.52.5农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及以下的有26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65%;初中文化程度的有7人,占调查样本的14.25%;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有0人;小学文化程

8、度占到了总数的一半以上,文化程度的高低对农户从事农业生产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表2 样本农户户主受教育情况户主学历不识字或很少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以上农户数(户)2677000百分比(%)6514.2514.25000农户的收入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调查结果显示:*州农户年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平均值为4500元,最低收入为400元,最高的收入为15000元。表3 样本农户家庭纯收入情况农户家庭纯收入(元) 500100050001000015000农户数(户)112684百分比(%)2.52.5652010表4 样本农户支出情况农户支出(元) 100030006000900010000农户数(户)2

9、181541百分比(%)54537.5102.5表5 样本农户外出打工收入情况外出打工收入(元) 10001500200025003000农户数(户)2181541百分比(%)54537.5102.5农户劳动力较少,农业生产要依靠劳动力来进行,家庭劳动力的多少对农业生产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州农户户均劳动力为2.5人,大多数为夫妻共同劳作。由于人均耕地少,地块较小,机械化水平较低,需要的劳动力不多。表6 样本农户家庭人口情况农户家庭人口(人) 234567农户数(户)169798百分比(%)2.51522.517.522.520表7 样本农户家庭劳动力情况农户家庭劳动力(人) 12344人以上

10、农户数(户)523642百分比(%)12.557.515105在分析研究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以下一些主要结论:(1)当前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表现为:第一,农民收入基本上得到了提高,但农民增收的途径依然十分有限;第二,家庭经营性收入对收入增长贡献逐渐减少,农民收入增长的源泉变得单一化,即越来越依靠劳动报酬收入的增加。因此如何解决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对打工人员的安置问题成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问题;第三,税费改革一定程度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农民能够轻装上阵,但它不能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问题;第四,家庭经营结构单一,迫切需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引导; (2)影响当地农民收入的客观条件呈现这样几个特

11、征:第一,自然条件有忧有劣。山地多耕地少的局面一方面造成了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另一方面也为农民发展林业经济提供了良好条件。第二,国家政策的不够重视和上面引导不够,农民缺乏技术项目指导和市场信息。第三农民文化素质低,由于信息闭塞,政策上理解有困难,大部分农户不愿放弃农业从事其他行业。(3)农民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心态呈现出的态势主要表现在:第一,主动性和自主性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在观念上比较能接受科学引导;第二,保守思想依然很严重,安于现状,不够积极大胆,容易处于观望等候状态,自身能力发挥还不够;第三,目光不够长远,仅靠传统的农业方式,局限于家庭生产经营中,无法形成规模。2.农户生产性基础设施及生产

12、投入行为分析农业基础性设施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作用,在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下,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条件是使广大农民保持较高的农业生产积极性,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利润水平则是提高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了解农业基础性设施建设与农业生产成本的相互规律,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农村农业结构调整而不断变化,基础设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应将分散种植不同作物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统一作物、统一品种,以便统一排灌、统一耕种、统一收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一切经济活动的目标无疑是利润最大化。也就是说,农户根

13、据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来制定它的生产计划,选择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和采用什么样的土地利用方式来进行生产。农户在耕作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和地膜,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然而,只要能够带来粮食产量的增加。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农户愿意加大投入购买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从理论上分析,农户的最佳投入应当为边际收益最大化的这一点上,但是农户受到生产经验知识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并不能够完全掌握,以至于滥施滥用,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等的污染,由于是外部的,它不在农户个人的行为合理化考虑之列。而且这些化学投入物的负作用具有长期性和隐蔽性,常常要在若干年后才能表现出来,多数农户往往注重眼

14、前利益,不会以未来不确定的收益来换取眼前的现实收益。农户耕地数量难以扩大主要依靠土地单产水品以增加农业产量,而单产水平的提高由主要依靠化肥、农药、地膜等物质的投入。为了保证农业持续增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最重要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合理的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从年龄上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户越来越注重增加对土地的投入,愿意加大土地投入的人占到样本总数的85.75%。这表明农户的投入意识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强的,年龄大的时候不愿意去冒风险外面经营,不愿意增加风险,种田的风险系数较低,不会对经济造成较大的影响。农户的文化程度对农户的生产投入产生一定的影响,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越高,其掌握的科学技能也就越高

15、,科技兴农的愿望也就越强烈。 初中文化的农户有7户,占到调查总数的14.25,他们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时愿意投入较多的成本来换取更多的产出,去购买优质种子化肥;初中以下的农户有33户,占到调查总数的85.75,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低,祖辈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土地作为重要的生存保障,农户也愿意加大对土地的投入来实现精耕细作;不愿意加大土地投入的农户有7户,占到调查总数的14.25,他们表示现在生产资料有进一步上涨的趋势,而粮食的价格却相对的稳定,自己再加大投入就会出现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农户在回答自己具备的专业技能的问题上分析:有18.9%的农户能进行饲草料的配制,有3.9%的农户能够进行饲养管理,有

16、26.9%的农户能够进行动植物疫病虫害的防治,无人能够进行良种繁育,畜种改良。农户在回答需要哪些良种繁育服务时:有78.5%的农户选择粮食作物种子,有20.4%的农户选择经济作物种子,约有1.1%的农户选择家禽良种和水产良种.农户在回答最需要哪些农业技术培训时,有91.15%的农户选择良种繁育技术,有3.85%的农户选择农药、化肥、饲料、农机具等的使用技术,有42.7%的农户选择其它技能的培训。与当地农户沟通得知当地政府有发放良种、化肥、农药、和农机的补贴,但对农户收入有无提高时36.6%的农户认为一般,49.6%的农户认为不明显。3. 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分析(1) 人畜饮水设施 在调查40户

17、农户中:有32.5%农户的人畜饮水设施是由政府提供的,18.2%的农户的人畜饮水设施是由村集体提供的,17.2%的农户人畜饮水设施是由农户自己提供。有39.75%的农户目前还没有人畜饮水设施。农户在回答人畜饮水设施是否重修时有64.6%的农户认为应该重修人畜饮水设施。农户在回答对迫切需要前三类生活性设施的问题时有56.9%的农户选择人畜饮水设施,所占比重最大。(2) 排水、排污设施在调查40户农户中:有6.7%农户的排水、排污设施是由政府提供的,13.9%的农户的排水、排污设施是由村集体提供的,21.6%的农户排水、排污设施是由农户自己提供。有46.4%的农户目前还没有排水、排污设施。农户在回

18、答对迫切需要前三类生活性设施的问题时有34.3%的农户选择排水、排污设施。(3) 文化设施在调查40户农户中:有27.7%文化设施是由政府提供的,6.65%的农户的文化设施是由村集体提供的。有57.9%的农户目前还没有文化设施。(4) 乡村道路在调查40户农户中:有75.5%农户的乡村道路是由政府提供的,农户在回答对迫切需要前三类生活性设施的问题时有48.16%的农户选择乡村道路。(二)调查区域概况1*州区域概况*藏族自治州位于*省东南部的九曲黄河第一湾,东经总面积为18770.5平方公里,占*省总面积726160平方公里的2.6%。州府驻*县隆务镇,距省会西宁市181公里。*两县以农业为主,

19、*业兼营。2005年,全州耕地面积21412公顷,其中水浇地面积3769公顷,占全州耕地面积的17.61%;浅山地面积4987公顷,占全州耕地面积的23.29%;脑山地面积12656公顷,占全州耕地面积的59.11%。主要耕种小麦、青稞、豌豆、玉米、洋芋、油菜籽、胡麻等。*、*两县地处黄河、隆务河谷地,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省粮食作物、瓜果、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的产区之一。水能资源丰富,具有良好地开发利用条件,可开发利用的河流有黄河、隆务河、泽曲河、洮河等。人文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坎布拉国家级森林公园、隆务寺、还有近几年发展壮大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贡艺术,享有“优秀非公有制企业”、“

20、州级龙头企业”、等称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随着各景点的开发,*州将成为全省继*湖、塔尔寺之后的第三大旅游区。旅游资源的优势是*州推动经济的巨大潜力。2.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背景状况2010年以来全州生产总值达到9.73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1.1%、第二产业下降8.8%、第三产业增长18%。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8亿元,同比增长13.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159万元,同比增长5.08%;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33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7亿元,同比增长12.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8元,同比增长16.04%;*民人均现金收入

21、722元,同比增长4.3%。3.农业基础设施情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而体制机制决定着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效果。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是根本。虽然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改善的资金投入,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物资上涨等原因,在所调查的农户中大部分农民生产性及生活性基础设施落后。我们所调查的40户农户在回答农户最迫切需要的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有49.6%的选择小型农田水利、46.8%的选择农户贸易市场、38.9%的选择土壤改良。这三项是农户前三类迫切需要的基础性设施。本研究认为应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目前*州农业处于发展转型期,农业基

22、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影响到农民收入的高低。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欠帐”太多,农村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老百姓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都是补助性的,投入非常有限,老百姓的义务意识和集体观念越来越淡化。农村的一些公益性基础建设的维修和新建很难组织发动。例如通村水泥路。4.农业科技技术推广应用情况和相关知情人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州为加快以点带面示范工程建设,实施了*县东干木、*县直岗拉卡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大力发展特色*业。强力推进生态和有机畜牧业,在44个村推广生态畜牧业并组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草场经营权面积1

23、59万亩。扶持发展“一村一品”,新增核桃种植面积2000亩,移栽黄果苗7万株,推广全膜双垄马铃薯8000亩,生猪、牛羊、家禽、水产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并强化*民技能培训。以提高*民技能为重点,培训*民1.7万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户650户,输出劳务7万人次,人均创收1114元。5.*州农户日常生活水平*县基本情况:2010年总人口数54882人,非农业人口:1088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19.83%。人口密度为32.02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为1.729亩,人均占有牲畜3.76头.人均占有粮食269.63公斤.根据*县提供的*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数据,分析得出:由图2可见

24、,生存支出占整体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为24%。当考虑当地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饮食业和食物本身结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达到相当高的平均食物消费水平时,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对食物支出发生重要的影响。除食物支出外,衣着、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样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一段时期后,呈递减趋势。目前*州农村生活水平一般,农户在支出方面31%的消费支出用于居住消费,而文教娱乐性消费只占9%。8.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8.1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8.1.1面临的新形势近年来,党中央 国务院 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

25、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中心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 “农业兴,农村富;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县这样一个农业大县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们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近几年来,*、*县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村民们推陈出新,

26、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自从县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相关文件精神,采用“因地制宜、点面结合、分类指导、板块推进、重点突破、典型示范”的方式,紧紧围绕“粮、果、菜、畜、水产”五大主导产业以来,全面推进“粮食安全战略、科技兴农战略、产业富民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科技农业、标准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和市场农业”实现了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8.1.2发展潜力“十二五”时期,*州*业发展面临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国家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力支持*藏区发展,全面展开对口

27、支援工作。省上将*州的热贡文化和有机畜牧业列入全省重点打造的几个实验区范围,将从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我们要准确判断面临的形式,既要看到发展潜力和良好的政策、市场环境,又要看到存在的问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克服各种困难,迎接挑战,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业增产、增效、*民增收,走出一条跨越发展的新路子。1 支农惠农政策体系的初步构建。全党把“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采取“两减免、三补贴、四保障”的政策措施,为今后*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在掀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潮,进一步加大对*业

28、的扶持力度,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风貌。这为*州*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2 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发展潜力越来越大。“十一五”时期,州委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增强投资和消费协同拉动、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要发展方式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业发展在生态理念、集约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探索实践了一村一品、特色*业等多种成功经验,为“十二五”*业发展指明了道路。3 *业体制继续完善,发展动力越来越强。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取得

29、重大进展,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更加有序,布局更加合理,产业地位更加突出。以交通、水利、能源和信息网络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基本建成以水能、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为主的能源供应体系,特色*业效益显著提高为“十二五”*业发展增添了动力。4 发展特色*业的空间巨大。*州的*产品尤其是*县的专用马铃薯、小麦、核桃、杏、无公害蔬菜、绿色畜产品及中藏药材为核心的具有高原生态特色的优势*产品。*州按照“生态农业化、产业集群化、产品特色化”的发展原则,以强力推进生态和有机畜牧业,在44个村推广生态畜牧业并组建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草场经营权面积159万亩,生猪、牛羊、家禽、水产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带动效应不断增强。

30、同时通过提高加工转化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副产品,其潜在的经济开发价值十分巨大。8.2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产品结构不合理、区域分散 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增收产困难加大;二是品种不合格,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大路”品种多,特色品种少;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二、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当前绝大多农民素质不容乐观,文化水平不高,思想保守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法制观念淡薄,道德素质差,缺乏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文盲、科盲、法盲的比例还非常大。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 经营 管理 技能、 文化 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遗失,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三、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比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在科技队伍建设、科技机构的健全、科技宣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资金投入、人事编制等问题的制约,造成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