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2.96KB ,
资源ID:67800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7800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几个重要问题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几个重要问题研究.docx

1、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几个重要问题研究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几个重要问题研究许青云(平顶山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0)摘要: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教育的新生力量,准确合理的发展定位不仅关系到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文章论述了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的意义,分析了存在问题,指出了定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发展目标、学校类型、办学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专业结构、办学特色、服务方向七个方面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进行了研究。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重要问题;研究作者简介:许青云(1954)男,河南上蔡人,教授、硕士、平顶山学院党委书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1期全国

2、新建本科院校党委书记、校长专题培训班学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9.8%,到2009年提升到24.2%,在这一历史性跨越中,240多所(不含设置的独立学院)新建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办什么样的大学,涉及到学校办学定位,如何办好这样的大学,涉及到学校发展战略,这两个问题是学校的核心问题,是学校发展的纲,纲举目张,抓住了这两个关键,也就抓住了学校发展方向和路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新建本科院校定位问题进行探讨。一、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定位的重要意义 新建本科院校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高职高专院校独立或合并升格的综合性新建本科院校;二是师范专科院校升格的本科院校

3、,以师范教育为主;三是以工科、文科及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的大专院校升格的本科院校。它们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样化而产生的,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新生力量。经济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它们自身的发展的需要,无不要求新建本科院校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一)适应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需要根据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马丁特罗教授的理论,在毛入学率达到15%后,高等教育开始进入大众化阶段1。他认为,高校大众化进程中,随着数量的增长必然引起质的变化。关于质的变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高等教育多层次,多类型,也即结构呈多样化。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15%,在精英化阶段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的高等教育层次、类型的

4、问题凸显出来,所有已建和新建的院校需要重新定位,根据社会发展需求、自身条件,在高等教育大系统中确定好自己的位置,从而明确分工,各就其位,保证高等教育协调、有序地发展。就新建本科院校而言,找准在高教系统中的位置尤为重要,正如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所说:“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本科教育的新生力量,没有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很难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得好。没有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也很难说我国高等教育有较高的水平和质量。”2(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东、中、西部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这就导致各地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的要求存在差异,高等教育要有一个与之相

5、适应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既要培养从事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的学术型或研究型人才,又要培养从事科技开发运用、具有一定技能、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以及从事一线生产、服务、管理的技能型人才,且以上三种人才的需求量呈金字塔形状。与之相适应,高校可划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高职高专类。从理论上讲,每类高校都应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高校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和层次人才的需要。(三)适应新建本科院校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办学定位是一所学校的方向标或顶层设计,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引导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方向。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更多是听命于政府和上级主

6、管理部门,无需过多考虑自己的定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变革。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行政指挥的色彩淡了,其职能在向宏观调控、指导和监督转变,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权力增大了。这既给高校带来了活力,也给高校带来了压力。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上,更多地需要高校自我规划、自我决策。方向不明,定位不准,就会走弯路,制约学校的发展甚至危机生存;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要在历史较长的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夹缝中求生存,必须定好位。因此,无论政府部门,还是学术界都特别重视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问题。“新建本科院校的科学定位是决定发展的大事,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结构和效益,也是关系

7、到学校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指出“定位是新建本科院校专升本之后面临的必须要明确的问题。定位明确之后才能明确对培养对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决定设置什么专业和课程,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以及购置什么教学仪器设备等。”3二、新建本科院校定位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办学层次上攀高。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将目标瞄向办学历史较长的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类型和人才培养模式照抄这些学校;有的刚刚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便提出要申办硕点,似乎层次越高,水平就越高,有好高骛远的倾向。二是办学规模上贪大。不顾学校发展实力,盲目扩招,导致教学用房、设备、实验室、师资、图书指标达不到要求

8、,追求规模优势,忽视内涵发展,程度不同地影响教学质量。三是学科专业求全求奇。不顾自身条件,单科性院校向多科性发展,多科性院校向综合性发展,似乎学科越齐全,水平越高。专业设置上追求“三越”,专业越多越好,专业名称越新奇越好,专业听起来越吸引考生越好。四是办学模式上趋同。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乃至办学体制、筹资体制、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形式单一,“同质化”严重,千校一面,缺乏特色。五是教学内容陈旧、重复、脱节。教学内容是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部分,教学内容的主要问题是陈旧、重复、脱节,造成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科技发展和现实需要的步伐,不能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三、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应遵循的基本原

9、则(一)前瞻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新建本科院校在对办学目标水平定位时,既要考虑到教育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作用和学校资源投入具有周期长的特点,选择的发展目标应该是积极的,具有前瞻性的,能确保自身的发展为未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与知识储备。同时,也要考虑到实现目标的现实条件基础与可能的发展环境保障,不盲目追求学校发展的层次与规模。有少数学校一味追求外延的扩展而忽视内涵建设,在学科专业设置上盲目贪多求全,过早提出开展研究生教育,这样的办学目标不但不能实现,而且会出现盲目投入,降低办学效益,失去特色和发展后劲。(二)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原则这一原则涵有对客观条件和需要的冷静审视及后

10、续发展选择的价值判断。新建本科院校在制定自己的发展定位时应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分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确认自己何所为和何所不为。要敢于取舍,善于选择,可为而不为,等于放弃发展;不可为而勉强去为,其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如学科专业设置,不必过于追求综合性,应突出重点,扶优汰劣,根据自身条件、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抓好主干学科专业建设,建立科学的学科专业生长机制,创特色,创品牌。(三)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国内外众多高校的办学实践证明:一种科学而具有承续性和连贯性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是一所学校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服务面向等方

11、面的定位,应继承学校专科时期独特的办学传统和风格,使学校发展的历史过程能自然衔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同中求异”,创造特色,适应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办学功能和发展空间的拓展。(四)可持续发展原则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办学思想和“发展是解决学校根本问题的关键”的基本理念,用发展的思想和观念指导学校的发展定位。另一方面要求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要处理好外延发展与内涵提高的关系,注意自身结构要素的协调发展,注重在坚持发展现状与发展目标相结合、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相结合的基础上,突破经验的束缚,克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放眼于长远,科学地进行学校未来的发展定位。四、对新建本科院

12、校进行定位的研究定位是高校办学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一所高校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及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从学校的办学传统与办学现状出发,对自身在某一时期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分工和协作关系中所处位置的和角色特征的选择。简单地说,定位就是一所高校确定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自己建成一所怎样的高校的问题。4一般来说,高校发展定位主要从两个层面来考虑,一是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包括学科专业结构、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等方面;二是学校内部各元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服务面向。(一)发展目标定位一所学校的发展目标,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具有战略上的指导作用。新建本科院校大多

13、为省属或市属地方高校,与所在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应该把发展目标定位为高质量的区域性大学。(二)学校类型定位目前来说,我国的大学一般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等几类。依据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新建本科院校刚升格为本科院校,对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的要求不高,应该把新建本科院校定位为教学型大学,以教学为主,科研从属。(三)办学层次定位这里说的办学层次主要指人才培养层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主要分为研究生、本科、专科(高职高专)三个层次。新建本科院校首先应大力发展本科教育,在短时间内实现由以专科教育为主转向以本科教育为主。与此同时,不应忽视其它

14、办学层次的适度发展。一是专科教育。因为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格之前,主要从事的是专科教育,在这方面积累了多年的办学经验,也有比较好的社会影响,不要因为升格而轻易放弃。二是研究生教育。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通过后,选取几个优势学科开展少量的研究生教育,有利于促进科研,提升师资水平,从而带动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四)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类型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的基本特征。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上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格健全,获得生产建设与社会事业第一线工程师(经济师、建筑师、会计师、律师、农艺师、讲师等)基本训练的、基础理论扎实、专

15、业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创业精神,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5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强动手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五)学科专业结构定位学科专业结构定位是指在当代科学技术体系中高校所侧重设立的学科专业领域。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结构定位,在总体上形成以12个学科大类为主,多学科差别性发展的格局。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结构定位选择,一方面是由这类院校办学历史、办学传统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数布局在某一

16、地区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往往只有一、二所本科院校。所以,这就决定了新建本科院校在重点办好主要学科专业的同时,应多学科专业发展,以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品种、小批量”的需要。(六)办学特色定位高校的办学特色定位是形成办学多样化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在教育市场中具有竞争力的表现,也是扩大社会影响、吸引生源的基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对特色的概念给出了界定,即“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它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办学特色可以体现在不同层面,如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办学特色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味强调独特性是不现实的,能在

17、某一方面形成一些特点也就可认为是特色。特色可以放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间进行比较,也可以放在不同区域范围的高校中去比较。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寻求、创造特色:一是学科专业的设置和内涵建设方面,二是在服务领域和服务层次方面,三是在人才培养类型和培养目标、规格方面。如淮阴工学院根据自身的办学历史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把自己的办学特色定位为:“形成以工科为主,机电一体化、现代交通工程、现代农业为特色的学科专业特色;服务地方与服务行业兼顾的服务面向特色;面向基层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咨询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适用性人才的人才培养特色。”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特色定位上,既要考虑学校的办学

18、传统,又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服务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殊性以及学校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继承在专科阶段长期摸索积累的丰富办学经验、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要,为地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七)服务面向定位服务于地方的发展定位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又一战略选择。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首先是在美国产生的,威斯康辛大学则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明朗化了。1904年,范海斯就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后,他把大学的社会服务向前推进了一步,明确提出:“教学,科研,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服务应该成为大学的唯一理想”,由

19、此形成了“威斯康辛思想”(Wisconsin Idea)。6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自提出之后,不但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且不断发展。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应考虑地方特点和需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当地重点培养各类合格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服务地方的特色观,是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解决发展空间和服务面向问题。7服务地方的特色观,应首先表现在区域特色上。当地政府希望地方高校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培养切实需要的人才,地方高校为地方培养人才,提供技术上的支撑和社会服务又是高校职能的题中应有之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点,其产业结构不同,自然资源不同,因而各地方

20、高校要切合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促进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只有当地的经济、文化事业发展了,对人才的需求才会进一步提高,反过来又会促进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五、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应把握好的几个问题新建本科院校进行定位时,应该综合考虑学校的情况、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环境、社会的需求等因素,既要有远大的目标,又要脚踏实地。新建本科院校在进行定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澄清错误观念,端正办学思想1认清人才与学校的类型、层次的区别类型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事物进行划分所形成的种类。层次是指根据客观事物的若干参数或某一参数的变化而形成的等级。类型

21、是横向的划分,而层次是纵向的划分。高校培养的学生可分为学术型、应用型,技术型、复合型四种类型,培养的层次可分为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不同类型的人才可以有不同的学历层次(除专科生层次的学术型人才)。高校的类型有研究型本科院校、教学型本科院校、职业技能型本科学校。高等学校层次,如根据隶属关系划分,可分为国家教育部直属、中央其他部委所属和地方政府所属院校。高等学校分工明确、定位明确,方可最大限度地发挥高等教育资源的效益,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2正确看待“大而全”与“少而精” 在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中存在一种不顾及学校的具体情况,错误追求“大而全”的做法,在学科、学校规模、科研数量等方

22、面求多求全。纵观中外各国高校,无论是研究型本科院校,还是教学型、职业技能型本科院校,无一例外走的都是特色兴校之路。他们的经验证明,特色的定位十分重要。学校不必刻意追求“大而全”,“少而精”同样也能促进学校发展。只有走特色发展的道路才符合高等学校发展规律,学校也只有办出特色方可获得长远发展。(二)认清本校条件,循序渐进谋发展新建本科院校从专科学校到本科院校是一个飞跃,新建本科院校应充分认识到专科学校与本科院校的不同,了解学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校各方面工作、要求都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从一个专科学校刚升格为本科院校,新建的本科院校各项工作都需要进行改革,应认清学校原

23、有的办学基础,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有哪几项有可能获得迅速提升,看清学校与其他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所存在的特点与优势,确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做好学校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完成不同的目标。(三)了解社会需求,掌握服务方向新建本科院校了解社会的需求,找准服务方向,一则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造成人才浪费,二则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分布在省会城市以外的地级市中,虽然这些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学校在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较多,但是,这些新建本科院校是顺应着当地经济建设对人才的急需而建立的,已经对所处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有相当

24、一部分院校已经成为当地的教育和科研中心。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更应立足当地,把为当地的经济、科技、文化服务放在首位,这既是权利也是责任。参考文献:1贺国庆:外国高等教育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43页2吴启迪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开创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新局面在第三次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3潘懋元:论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1)4朱中华: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定位的研究J高教探索,2004(4)5童文胜:西部地方高校,重在成为区域创新骨干力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6(21)6许智宏等,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定位与大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战略大学校长视野中的大学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7周远清,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1(3)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