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0 ,大小:102.18KB ,
资源ID:680498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8049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外国教育史讲义完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外国教育史讲义完整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祭司学校:设在大寺庙里的学校。是早期奴隶制国家的最高级的学校,专收高级僧侣的子弟入学,主要任务是培养训练未来的高级僧侣,也称僧侣学校。神庙学校:设在神庙,由僧侣担任教师。神庙学校的程度不等,即传授普通、初步的知识和神学课程,培养一般的官吏和神职人员,同时也传授一些较高深、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培养高级官吏和僧侣。古儒学校:印度以古儒为师的学校。古儒是对经义有研究而专门从事青少年教育工作的人。主要进行经义的解释和各门知识的传授。第二节、古希腊的教育一、斯巴达的教育(一)地理背景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四周环山。是一个地理上比较封闭的农业城邦。(二)社会结构 统治者:斯巴达人,约900

2、0户,30000 人。社会阶层 平民: 皮里阿西人,约30000户。奴隶:希洛人,约300000人。政体:军事奴隶主贵族专政。(三)教育模式1、 教育目的:培养身强力壮、效忠国家的武士和统治者。2、 教育特点:军事体育教育3、 教育过程:1) 07岁:由父母养育2) 718岁:进入国家教育场所进行宫事教育。教育的内容是五项竞技,包括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和角力。此外还有骑马、游泳和射箭等。同时也进行政治、音乐教育。3) 1820岁:进入高级军事训练团(Ephebia),进行正规军事教育。进入之前要经过多次鞭打等形式的考验。4) 2030岁:开往边疆实战训练,到30岁成为正式合格的公民。4、

3、 女子教育受到重视,其目的是培养强健的母亲和防卫本土的能力。资料一、斯巴达青年到30岁成为公民后,被迫与国内最好的姑娘结婚。为防止父亲对子女的偏爱,国家宣布,儿童生下来一个时期后,他就成为所有父亲的儿子,所有成人对儿童都有同样的职责。资料二、公民到45岁离开兵役生活,被安排作国民军,职责限制在地方部队活动和教育青年。到60岁(男性平均年龄是25岁)成为年长的政治家,在国会中服务。二、雅典的教育(一) 地理状况位于阿提卡半岛,境内多山,有大量优质陶土、大理石和银矿,还有优良的港湾,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原是一个农业国,公元前76世纪工商业得到很大发展。(二) 社会结构农业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争夺

4、政治权利导致雅典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经过一毓政治改革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治格局。 贵族:农业贵族和工商业奴隶主农民和手工业者 奴隶(三) 教育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几方面和谐发展的、服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上层人物(商人、武士和政治家)。和谐发展的教育2) 712、13岁:进入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文法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读、写、算。读是识字阅读,顺序是先字母、词,而后是荷马史诗、伊索寓言;写是描蜡板上的字;算是用石子、手指和算盘计算。弦琴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音乐、唱歌、朗诵。3) 12、13岁15、16岁:增加体操学校。体操学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五项竞技和游泳、骑马、舞蹈。这三类学校学业结束后,多

5、数人结束学校生涯,从事各种职业。4) 15、1618岁:少数富家子弟进入国立体育馆。教育内容包括体操教育、文化知识教育、音乐和社会活动。其中文化知识教育内容是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5) 1820岁: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训练,属兵役性质。20岁时通过仪式成为一个正式的公民。4、 女子教育:与斯巴达不同的是雅典忽视女子教育。三、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出现了第一批职业教师,他们从一个城邦到另一个城邦,传授知识、教授辩论术,活动中心是雅典。他们研究辩论术以及与辩论术有关的一切适知识,并把这些作为他们教学的主要内容。希腊危机后智者学派沦为诡辩派。作为一个学派,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戈拉。第

6、二节 古罗马的教育王政时期:BC8世纪BC6世纪共和时期:BC6世纪BC1世纪帝国时期:BC1世纪AD5世纪(一)共和时期的教育1、共和早期1) 社会背景:平民和贵族都是罗马公民,享有同样的政治权利;生产形式主要是小农经济,平民基本上是农民。2) 教育模式:农民军人教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家庭教育,以道德-公民教育为核心。内容有骑马、角力、游泳;十二铜表法;简单的读写算等。男童到16岁成为公民,开始服兵役。2、共和后期1)社会背景BC3世纪开始,罗马不断扩大版图,商业和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奴隶与奴隶主、平民与贵族、元老院贵族与商业贵族之间的各种矛盾和斗争。BC3世纪罗马兼并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

7、民城市,BC146年,罗马征服希腊本土,希腊文化与教育流播到罗马。2)教育体系712岁入私立的小学,教学内容是读写算。贵族子女主要接受家庭教育。1216岁入文法学校,学习文法为主。开始只有希腊文法学校,学习荷马史诗及其他希腊文学;BC100年前后,出现拉丁文法学校,学习西塞罗等人的著作。16岁后,进入修辞学校或雄辩术学校,BC1世纪中叶建立拉丁雄辩术学校。3、帝国时期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变化表现为:1) 改变教育目的,由培养演说家改为顺民和官吏2) 对初等学校实行国家监督,部分私立学校改为国立3) 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由国家委派)四、昆体良教育思想1、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昆体良继承了柏拉图、亚里士

8、多德重视人的天性差异的观点,认为人人可通过教育而培养成人,但人的心性各不相同,因此要研究、了解儿童的天性。天性是教育的基础和原材料,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天性,一是根据其倾向和才能进行教育教学;二是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2、雄辩家的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术的人。昆体良认为,雄辩家的主要任务是宣扬正义和德行,指导人们趋善避恶,因此,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它通过教育获得。培养雄辩家的途径是学校教育。它的优点有: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给儿童提供多方面的知识;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培养社会活动的能力。3、教学理论 班级授课制萌芽;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的基础上;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学

9、习和休息交替。第四节 古希腊的教育思想一、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法也称产婆术,它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辩论的方法。首先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用反诘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回答荒谬,然后教师用种种事例启发学生,使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具体步骤分为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公元前428公元前347年)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在20时拜苏格拉底为师,学习8年,柏拉图死后逃出雅典,先后到麦加拉、埃及、小亚细亚、意大利、西西里宣传政治主张,公元387年回到雅典创办了阿加德米学园,在这里讲学40年(BC387BC529)。(一)理念论柏拉图认为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现象

10、世界是虚幻不定的,是理念世界的摹仿。理念世界是真定不变、第一性的。二个世界在人身上的体现就是人体和灵魂。灵魂能主动思考,由低到高由实物、关系、性质、数、道德、政治和善等内容组成。但是,当灵魂与人体结合时由于受到强烈的刺激,灵魂所具有的智慧被遗忘了。因此,人的学习是一个思考、回忆的过程。教育过程就是启发的过程。根据灵魂的原有理性、非理性构成的比例,柏拉图把人分成情欲型、铜铁质的劳动者,意志型、银质的军人和理性型、金质的哲学家三种类型,并根据社会的这三种阶层,柏拉图构建起了他培养哲学家的教育思想体系。(二)、培养哲学家的教育思想体系36岁,进入公立学前教育机关,实施音乐教育和游戏。717、18岁,

11、分别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实施情感教育。三类学校分别实施普遍教育、音乐(音乐、舞蹈、读、写、算)和体育(体操、五项竞技)。具有铜铁质的人这一阶段完成后结束教育生涯,成为劳动者。1820岁,进入埃弗比团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在这一时期,学习的文化科目是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具有银质的人这一阶段完成后结束教育生涯,成为军人。2030岁,学习四艺和哲学,发展心智,完成后成为行政官员。3035岁,研究辩证法,成为哲学家(高级官吏)3550岁,入世修行,成为哲学王,即最高统治者。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第一节 中世纪黑暗时代的教育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外族入侵和奴隶起义的

12、打击下灭亡。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外族入侵和连年战争使古希腊、罗马帝国的文明遭到严重的破坏,他们从原始状态发展,把古代文明、哲学、法律、政治一扫而光,代这以中世纪世俗和宗教育势力的高压。一、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5世纪9世纪)1、社会背景1)西欧中世纪基督教会的概况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10世纪末,基督教逐步与统治阶级相结合。最早接受基督教的是法兰克洛维,查理大帝为维持其不稳定的帝国,与教皇结为联盟,他以武力保护教皇利奥三世,教皇为他加冕。第二阶段:1113世纪末,基督教全盛时期,教会逐步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1075年教皇格利哥里七世颁布教皇敕令。13世纪教皇英诺森三世

13、废黜二个德国皇帝,迫使英王、波兰、凶牙利、丹麦、葡萄牙诸王归属于他。第三阶段:1415世纪,封建制度与基督教会同时衰弱。14世纪农民运动和宗教异端运动给基督教会以沉重打击。它与城市反僧俗封建领主的压迫相联系。其中以12世纪中叶法国南部的阿尔比派所发动的反教会斗争最为剧烈,为此,英诺森三世组织了十字军进行东征。1233年在各教区建立了宗教裁判所。2)西欧封建社会的社会阶层世俗:国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教会:教皇-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长-神甫-修士(女)教会不仅是宗教机构,还拥有大量土地,通过征收什一税剥削农民,并享有政治特权。教会的基本理论是教父学,包括上帝创业说、三位一体说和原

14、罪说。3)政体:教会和世俗封建主联合专政。2、学校类型1)教会学校僧院学校僧院学校是基于修道院修行制度而产生的一种教会学校。最初僧院只是对自幼入院的修行者进行识字、读经和书写方面的简单训练,为终身修道作准备。在这个基础上,后来产生了专门培养僧侣子弟的僧院学校,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贫穷三种品质,分为内学和外学。内学招收准备担任僧职的贵族和僧侣子弟,住宿制。外学则相反。到了9世纪,所有僧院都建置学校。大教堂学校,又称主教学校,设在主教驻地。教区学校按教区而设的一种普及性的初等学校。设备简陋,人数不多,规模小,收取一定费用。教师在村落教堂门旁或自已家中对本教教民子弟进行初等教育,主要讲授拉丁文、

15、习字、初步宗教知识和唱圣歌,较少教授计算。在教区学校中,教师是牧师,一身兼有数职。在教会学校中,神学为各科之冠,也讲七艺,但基本已转变为为宗教神学服务的工具。教会学校有以下特点:机械诵读、体罚盛行、频繁祈祷。2)世俗学校宫廷学校为提高王室贵族的文化素养,培养国家官吏而设立的学校。学习科目有七艺、拉丁语、希腊语,有皇子、公主、王室成员,是培养国家封建官吏的文化训练基地。骑士教育骑士教育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主要是培养骑士尚武本领、忠君爱国的封建意识、媚侍贵妇、上司,习于社会礼仪等处世之术。教育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侍童。78岁按出身等级依次到高一级封建主家中给领主夫人当侍童,学习应酬对答、

16、交往礼节,有时也学习识字、吟诗、弈棋、奏乐、骑马、角力、击剑。护卫。14、15岁21岁,跟随封建主当侍从,学习七艺、骑马、打猎、投标枪、击剑、游泳、弈棋和吟诗。21岁后举行授称仪式,成为正式骑士。二、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手工业重新振兴,商业活动逐步展开,西欧城市兴起但仍受封建领主的剥削压榨。11、12世纪,西欧城市居民反封建领主的斗争盛行,多数城市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要求独立和自主。有些地区如法、英、德的南部比较富裕的城市则用钱收买自治权。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发展,也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形态。1、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是在古代教父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加理论化、系统化的基督教神学。它用哲学的形

17、式为宗教神学作系统论证,为封建统治作辩护。由于学习这种哲学的僧侣终年圈在专门的学院里读经学道,运用极其烦锁的从概念到概念的诡辩论手法为神学教条作论证,争论一些无聊的问题,因此又被称为烦琐哲学。它有二个流派:唯实论。认为普遍观念(一般、共性)是独立于并先于具体事物(个别)而存在的实体,个别事物由普遍观念所派生。以此对基督教的原罪说进行论证。唯名论。认为个别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离开个别,一般是不存在的。一般不过是事物的名称或概念,肯定了人们的认识是从感觉到概念的路线,为城市市民反教会专断、发展科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被教廷视为异端学说。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是意大利高级僧侣、巴黎大学神学教授托马斯阿

18、奎那。他认为宇宙按等级阶梯安排,次序是:非生物体-人-圣徒-天使-上帝。相互间的关系是下级隶属上级:地上秩序-天上秩序 现世-来世 哲学-神学 知识-信仰。1879年罗马天主教会明文规定其为天主教会的官方哲学。2、中世纪大学1)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出现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德国。萨拉尔诺大学(意大利):该校原是医科学校,发展成欧州最早的教授医学的大学。1231年得到政府的认可。波伦亚大学(意大利):早期建立的法律大学。中世纪时意大利北部经济较快,商业纠纷、民事诉讼较多,在争取城市自治权力和地方权力过程中,王权、产权问题研究成为社会需要。在原法律学校基础上1158年发展成为波伦亚大学。巴黎大学:

19、该校原是大教堂学校。唯名论代表阿伯拉尔在此讲学,提倡学术自由,学校声望日高。1180年得到政府认可,1200年学生达到了5万,设有神学医学、法学和文学四科。此外,著名的还有1168 建立的牛津大学、1209年建立的剑桥大学。3、中世纪大学的类型按领导体制的不同,中世纪大学可以分为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学生大学:由学生组成行会,自已主管校务,在涉及聘请教授、学费、学时等重大问题上都由学生讨论决定。属于此类的大学有波伦亚大学以及西班牙、葡萄牙等地的大学。先生大学:领导体制与学生大学相反,属于此类大学的有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西欧封建社会末期1、城市学校10世纪以后出现了一些新的城市,新城

20、市在1214不断发展壮大,市民阶层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城市学校。城市学校是一种新的以学习世俗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为主的学校形式,由城市自治机关管理,校长、教师也由自治机关选派。校舍建筑和学校经费由手工业者和商人基尔特组织担负。教学内容主要有宗教知识、读、写、算及民族语言。、艺徒制由师会传授技艺给徒弟所进行的一种教育。由行会制定师徒契约,规定师傅应负责训练学徒掌握某种技术,并学习读写算和宗教知识。学徒期间师傅为学徒提供房舍、衣物、食品,期满出师后,学徒可自由寻找工作,并以其收的一部分作为对师傅和行会的报偿。第二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一、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一般指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末叶

21、,在西欧封建社会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随着东西方交往与贸易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他们为谋取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掀起了反对封建文化,创造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运动。这场运动发端于14世纪的意大利,到15世纪中期以后先后波及到尼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等地。1417年,人文主义者波焦在圣加伦修道院发现了昆体良雄辩术原理的原本。5年后在洛迪发现了西塞罗的修辞,到16世纪古希腊古罗马的大部分著作基本被发现。二、人文主义文化人文主义文化宣扬以人为中心,要求个性解放,重视现世生活,崇尚理性和知识。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论。

2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三、人文主义教育1、人文主义世界观是人文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歌颂赞扬人的价值和尊严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肯定现世生活的价值和尘世的享乐提倡学术,尊崇理性2、人文主义教育基本观点也称人道主义教育,代表人物有维多里诺、伊拉斯谟等。教育目的:主张以人为中心,把人的思想感情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教育方法:反对强迫纪律、残酷体罚和死记硬背,尊重儿童个性。教育内容:古典语言、自然科学、宗教教育。3、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1)早期人文主义教育文艺复兴最早发端于意大利,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具有较强的世俗性,注重培养富于自由、平等精神的公民,原因在于意大利中世纪建立的大学和城市学校多受世俗势力

23、控制,实行城市共和制。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是弗吉利奥,受昆体良影响,主为教育目的在于对青少年施以通才教育以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方法上强调适合学生爱好和年龄特征,内容上注重历史、伦理学、雄辩术、体育、自然知识。维多里诺实践了弗吉利奥的教育理想,创办了快乐之家。格里诺认为古典文化教育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促人发展的手段,过高评价西塞罗文体并将其作为作文的唯一正确的典范,主张西塞罗主义,从而走向形式主义。北欧宗教势力比较强大,实行君主制,因此,人文主义教育十分强调虔诚与道德的价值,关注如何对未来的君主和朝臣进行的教育。尼德兰的伊拉斯谟主张基督教与人文主义并重,培养具有虔敬、德行和智慧品质的人。

24、西班牙的维夫斯观点相近,提出用新的哲学方法、心理学方法解决教育问题,认识方法与学习方法应是归纳法。德国的温斐林则强调人文之学要以维护社会的道德为标准。基本特点:强调古典科目,重视古典语言;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力图通过教育改造社会;2)后期人文主义教育15世纪末16世纪初,意大利共和制为君主制所取代,教育目的转向培养君主和朝臣。人文主义教育发生以下变化:使用本族语教学,自然科学研究受到重视,世俗性增强,教育目标资产阶级化等。法国的拉伯雷主张,提倡个性价值与个人自由;身心并行发展;认识所有事物。蒙田提出培养完全的绅士的教育目标。重能力培养,求实际效用,尚行动实践,反对权威主义。培根提出科学认识方

25、法归纳法,以及研究百科全书式知识的理想。基本特征: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与宗教性;贵族性。4、人文主义教育的改革措施1)提出新的培养目标身心全面发展的人:积极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实际活动家和冒险家,是追求现世幸福、人生享乐的人。要求在道德上,勇敢、克制、坚定、爱国心。要有广博的学识和健康的体魄。2) 大教育对象,创造新形式的学校。(1)、教育对象由僧侣、封建主子弟扩大到新兴工商资产阶级的子弟和少数城市平民子弟。据称当时在英国伦敦,每五人就有三人识字。(2)、快乐之家(孟都亚宫廷学校)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唯多利诺在一些王公贵族和地方官员的支持下,1423年应曼托瓦代公爵G贡扎加聘请在曼托瓦郊外湖滨创

26、设孟都亚宫廷学校。教育宗旨:希望孩子们在一个充满欢乐气氛的环境下健康活泼地成长。建筑特征:该校设在一个自然景色优美的风景区,教室等建筑按美学标准装饰。学校管理:学生自治,废除体罚。教育目标:发展学生个性。古典语言、天文、历史、地理、数学(人文和自然科学),在体育方面有骑马、射箭、游泳、角力、击剑。听讲、观摩、示范、练习、游戏。(3)、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著作:英国莫尔的乌托邦(14771535)拉伯雷(14831553)的巨人传英国康帕内拉(15681639)的太阳城3、增加学科设置,扩大教育内容。确立体育地位,美育课程受到人们欢迎;道德教育课程由强调节制、顺从、禁欲转变为进取、勇敢、务实;增设

27、机械学、化学、物理学、地理学等自然科学。4、教学方法更新注重儿童天性及个别差异,开始重视启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实物教学开始运用,有些学校开始用民族语进行教学。四、新教教育 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作了思想准备,新教认为上帝与教徒的沟通不必以教会为中介,圣经才是唯一的权威。要求以原始基督教义取代中世纪教会教义。新教在实质上是个人主义的。1、路德源新教与教育宗教改革运动始于德国,发难者是威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1517年10月,教皇利奥十世为聚敛钱财派特使到德国出售“赎罪券”,路德以九十五条论纲抨击这一做法,引起很大反响,拉开宗教改革序幕。1520年与教会决裂,著述阐述他的宗教、政治、教育

28、思想。宗教观点如下:因信称义;信徒皆教士;提倡新善功与天职观念(凡是信仰从事的各种职业和日常生活皆属善功,天职与尽世俗义务是一致的);政教分离(教会应从属于国家)。提出教育原则: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由教会掌握;由国家推行普及义务教育。路德的教育思想在梅兰克顿、斯图谟、布根哈根的推动下,在16、17世纪的德国新教各邦得到初步实现。2、加尔文派新教与教育加尔文教派兴起于瑞士。1518慈温利教士抨击教会的腐败,提出一些新思想,引发新旧教间关键及内战,由此瑞士分裂为新教诸州和旧教诸州。1534年受法国政府与教会迫害的加尔文到瑞士宣传新教教义,加尔文新教运动由瑞士到法、荷兰、英格兰、苏格兰、北美等地。宗教上,主张因信称义,政教合一。教育上,提出具有双重目的的普及、免费教育的主张。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创办日内瓦学院。3、宗教战争罗马教廷于16世纪中叶开始发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